—质量检验 第一节 检验在企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生产和检验 二、质量检验的基本职能 1.把关的职能 2.预防的职能 3.报告的职能 4.改进的职能 三、质量检验的“三性”建设 1.检验工作的公平性 2.检验工作的科学性 3.检验工作的权威性 第二节 质量检验的主要管理制度 一、三检制 1.自检 2.互检 3.专检 二、重点工序双岗制 三、留名制 四、质量复查制 五、追溯制 1.批次管理法 2.日期管理法 3.连续序号管理法 六、质量统计和分析 1.质量统计 2.质量指标 (1)上级规定的考核标准 (2)企业自行考核的质量标准 七、不合格品管理 1.“三不放过”的原则 (1)不查清不合格原因不放过 (2)不查清责任者不放过 (3)不落实改进措施不放过 2.两种判别职能 (1)符合性判断(2)适应性判断 3.分类处理 (1)报废(2)返工(3)返修(4)原样使用 4.不合格品德现场管理 (1)标记 (2)隔离 八、质量检验的考核 1.检验误差及其分类 (1)技术性误差 (2)情绪化误差 (3)程序性误差 (4)明知故犯性误差 2.检验误差的指标及考核方法 (1)检验误差的两个主要指标 漏检 错检 (2)测定和评价检验误差的方法 重复检查 复核检查 改变检验标准 建立标准品 (3)考核 第三节 质量检验的组织工作 一、质量检验的方式 1.按检验的数量划分 (1)全数检验 (2)抽样检验 2.按质量特性值划分 (1)计数检验 (2)计量检验 3.按检验性质划分 (1)理化检验 (2)官能检验 嗜好性官能检验 分析性官能检验 4.按检验后检验对象的完整性划分 (1)破坏性划分 (2)非破坏性划分 5.按检验的地点划分 (1)固定检验 (2)流动检验 6.按检验的目的划分 (1)验收性质的检验 (2)监控性质的检验 二、基本检验类型 1.进货检验 (1)首件(批)样品检验 (2)成批样本检验 2.工序检验 (1)首件检验 (2)巡回检验 (3)末件检验 3.完工检验(最后检验) 三、检验站的设置 1.设置检验站的原则 (1)质量把关 (2)满足生产过程的需要 (3)合适的环境(尽量节约成本) 2.检验站划分的方式 (1)按产品类型 (2)按车间或工艺特点 (3)按班次 (4)按检验工作性质和特点 3.检验站设置的特点和要求 (1)进货检验站 (2)工序检验站 (3)完工检验站 四、检验站设计的排队模型 1.等待的时间 2.忙期 3.排队长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