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30|回复: 0

东农18秋《财政学》离线作业答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18 14:3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财政学网上作业题
第一章 财政学概述一、填空题
1. 公共产品的特征是(        )和(                )。
2. 财政的职能有(              )、(         )、(              )。
3. 最优的效率标准一般用(              )来表示。
4. 认为减少富人的收入增加穷人的收入社会福利没有得到改善的观点是(       )。
5. 公共财产具有(           )和非排斥性。
6. 资本主义国家的财政完全采用(         )形式。   
7. 财政分配的主体是(       )。
8. 财政分配的目的是(               )。
9. 财政分配对象主要是(                  )。
二、选择题
1. 认为减少富人的收入增加穷人的收入社会福利没有得到改善的观点是(    )。
A、功利主义 B、平均主义 C、罗尔斯主义 D、折衷主义
2. 财政分配的主体是(    )。
A、政府   B、财政   C、政党   D、国家
3. 财政分配的对象是(     )。
A、社会产品   B、国民生产总值   C、社会总产值   D、商品总产值
4. 公共财政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财政类型,它起源于(    )。
A、社会主义国家   B、封建社会国家   C、资本主义国家   D、计划经济国家
5. 财政收入分配的目标是(    )。
A、实现共同富裕   B、实现社会公平   C、消灭贫穷   D、维护效率
6. 社会主义财政本质的社会特征可概括为(    )。
A、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B、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C、取之于民,用之于己
D、灵活性、无偿性、固定性
7. 财政分配属于社会在生产的哪个环节(     )。
A、生产环节   B、分配环节   C、交换环节   D、消费环节
8. 下列哪种分配形式在社会主义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分配中居于主导地位(    )。
A、财政分配   B、信贷分配   C、价格分配   D、工资分配
9. 下列哪种观点主张“财政活动体现的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
A、国家分配论   B、价值分配论   C、国家资金运动论   D、社会共同需要论
10. 教育需求属于一种(    )。
A、私人需求   B、全体需求   C、纯公共需求   D、准公共需求
11. 财政发挥稳定经济并促进经济适度增长的功能是指财政的(    )。
A、配置资源的职能   B、分配收入的职能   C、维护国家的职能   D、稳定经济的职能
12. 财政调制各分配主体的物质利益关系的功能是指财政的(    )。
A、配置资源的职能   B、分配收入的职能   C、维护国家的职能   D、稳定经济的职能
13. 财政通过引导人、财、物力资源的流向,形成一定的资产、产业、技术、地区结构的功能,是指财政的( )。
A、配置资源的职能  B、分配收入的职能  C、维护国家的职能   D、稳定经济的职能
14. 公共物品主要的提供者是(  )。
A、政府 B、市场 C、企业 D、国有企业
15. 市场活动中存在未被补偿的损失或应得未得的收益的现象被称作( )。
A、市场失灵 B、边际效益递减 C、外部效应 D、免费搭车
16. 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或额外收益被称作 ( )。
A、市场失灵 B、外部效应 C、免费搭车 D、寻租
17. 外部效应是指 ( )。
A、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动对他人带来的影响
B、厂商活动对他人造成的损失
C、微观主体行为给他人造成的损失未予补偿或给他人带来的收益未得到回报
D、微观主体无偿享有他人的利益
18. 公共物品是指 ( )。
A、人人都需要的产品 B、具有社会共同利益的产品
C、具有非盈利性的产品 D、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
19. 混合物品是指 ( )。
A、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各占一半的物品 B、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相混杂的物品
C、同时具有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特征的物品 D、由私人生产而由政府提供的物品
20. 下列对社会公共需要特征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公共需要是每个社会成员个人需要的总和
B、公共需要由每一社会成员无差别的共同享有
C、享有公共需要也要付出一定代价
D、满足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来源于剩余产品
21. 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 ( )。
A、社会公共需要 B、私人需要 C、混合需要 D、国有企业的需要
22.政府干预经济(调节经济)主要是因为( )。
A、政府拥有政治权力 B、政治权力凌驾于财产权力之上
C、政府是全社会的管理者 D、市场本身存在缺陷
23. 财政作为一种经济行为,其活动的主体是 ( )。
A、政府 B、企业 C、国家机关 D、公共事业单位
24. 财政是随着( )的产生而产生的。
A、人类 B、社会 C、国家 D、经济活动
25. 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 )。
A、财政收支平衡 B、国际收支平衡
C、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D、充分就业
26. 财政学作为( )的一个特殊分支。
A、经济学 B、政治学 C、 法学 D、自然科学
27. 如果有某种资源配置状态,任何可行的调整都无法使得调整之后一些人的境况变好,而其他任何人的境况至少不变坏,这种资源配置状态就是( )。
A、帕累托效率 B、帕累托改进 C、生产效率 D、 交换效率
28. 下列关于公共产品说法错误的是( )。
A、不同的个人消费等量的公共产品不一定获得等量的利益
B、公共产品具有排他性
C、公共产品有地域(空间)范围的限制
D、一种产品的非排斥性不是绝对的
29. 教育属于( )。
A、公共产品 B、私人产品 C、特殊产品 D、混合产品
三、判断题
1. 国家财政论认为财政随着国家的产生和发展而生产和发展的,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上的产物。(   )
2. 公共产品具有竞争性和排斥性的特点。(   )
3. 资本主义国家的财政完全采用价值形式。(    )
4. 分配的主体是国家。(    )
5. 财政分配的目的是实现国家职能。(     )
6. 财政分配对象主要是一部分社会产品。(     )
7. 罗尔斯主义的观点认为穷人和富人的效用相同。(    )
8. 国家财政论认为财政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
9. 政府只对政策性亏损给予补贴。(    )
10. 外部正效应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而外部负效应损害社会经济发展。( )
11. 混合产品由于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和排他性,不能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
12. 私人产品是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是市场提供的。 ( )
13. 社会公共需要的内容在任何社会都是相同的。 ( )
14. 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比较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备,需要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兴建基础设施,也就是说,政府要较多地直接参与生产活动,购买性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相对较高,而转移性支出所占比重相对较低。(     )
四、名词解释
1. 公共产品
2. 公共财政
3. 财政
4. 市场失灵
5. 外部效应
五、问答题
1. 市场失灵的表现。
2. 说明功利主义对政府在收入分配方面的作用的观点。
3. 说明罗尔斯主义对政府在收入分配方面的作用的观点。第二章  财政支出一、填空题
1. (         )教育属于纯公共产品,应该由(       )提供。
2. 原则上,财政只对(   )亏损给予补贴。
3. 在财政支出中,购买性支出占的比重大,则财政 (  )的职能较强;若转移性支出占的比重大,则财政的(     ) 职能较强。
4. 按经济性质分类,财政在支出资金的同时要购买商品和劳务,这类支出为(    )性支出;而另一类出发生时,直接表现为资金的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此类支出为(     )性支出。
5. 社会消费性支出与投资性支出同属于购买性支出,但二者的最大区别是社会消费性支出不形成任何形式的(    )。
6. 就本质上看,社会消费支出满足的是(    ) 需要,具有明显的外部效应;而投资性支出则具有一定的市场性。
7. 任何社会中,社会总投资都可分为(    )和(  ) 两大部分。
8. 普及教育对于每个公民来说既是一种权利,又是一种义务,每个公民都可以无差别地享受这种教育,即这种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因而普及教育属于(    )的范畴。
9. 高等教育属于(    )产品。
10. 公共卫生,如社区卫生、健康普及教育,属于(    )。
11. 特需医疗,是满足少数人医疗保健高层次与特殊需求而提供的,属于(   ),其有效的提供方式是(   )提供。
12. 政府财政投资支出应首先提供(     )项目的投资;部分地参与(    )项目的投资,对于(   )项目,政府财政投资原则上不宜介入。
13. 社会保障的特征(   )、(   )、(  )、(   )。
14. 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模式(    )、(    )、(     )。
15. 财政补贴可以改变(    )结构和(    )结构。
二、选择题
1. 通常把各种各样税收优惠的称为(    )。
A、税收支出   B、财政贴息   C、价格补贴   D、福利补贴
2.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财政转移支付(     )。
A、生产性补贴   B、消费性补贴   C、社会保障支付   D、办公用品采购
3. 财政转移性支出不具备下列哪个作用(   )。
A、直接增加国民收入   B、协调社会收入分配   C、刺激社会总需求   D、维持社会稳定
4. 国家对用于规定用途的银行信贷,就其支付的贷款利息提供的财政补贴是(  )。
A、价格补贴  B、企业亏损补贴  C、财政贴息  D、税收补贴
5. (    )制是当期收入支付当期的开支,不留储备金。
A、现收现付制   B、完全基金制   C、部分基金制   D、以上都不对
6. 政府财政投资支出应首先提供(      )。
A、基础设施投资   B、公益性项目投资   C、竞争性项目投资   D、都可以
7. 社会保障与商业保险之间存在着严格的区别,社会保障具有(      )。
A、强制性   B、社会性   C、盈利性   D、互济性
8. 政府转移性支出是实现财政的(     )职能的主要方式。
A、调节收入分配   B、资源配置   C、稳定经济   D、监督管理
9. 在计算出应纳税额后,从中减去一定数额的是(    )。
A、税收抵免   B、税收扣除   C、税收豁免  D、优惠退税
10. 纯公共物品只能由什么来提供(  )。
A.市场 B.政府 C.企业 D.社会组织
11. 对混合物品,较好的提供方式是 ( )。
A.政府生产,政府无偿提供 B.私人生产,政府购买回来后无偿向社会提供
C.私人生产,私人有偿提供 D.一部分政府无偿提供,一部分市场有偿提供
12. 财政支出发生时,同时伴随着商品和劳务的交换,这类支出称为( )。
A.购买支出 B.转移支出 C.生产性支出 D.非生产性支出
13. 能够较准确真实地反映财政活动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
A.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B.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
C.财政收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D.中央财政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的比重
14. 在一般情况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财政支出规模的发展趋势表现为( )。
A.不断扩大 B.日渐萎缩 C.基本不变 D.无规则波动
15. 从经济发展不同阶段说明财政支出有增长趋势的理论是由谁提出的 ( )。
A.瓦格纳 B.皮科克 C.马斯格雷夫 D.拉弗
16. 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作为无偿性的财政支出,属于 ( )。
A.社会消费支出 B.投资性支出 C.社会保障支出 D.转移性支出
17. 教育需求是 ( )。
A.私人需求 B.团体需求 C.纯公共需求 D.准公共需求
18. 带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 )。
A.投资 B.消费 C.生产 D.流通
19. 同社会保障支出相比,财政补贴支出的不同之处在于 ( )。
A.财政补贴是无偿的 B.补贴可使领受人收入增加
C.补贴是由政府预算支付 D.补贴与价格变动有直接关系
20. 税收支出是指 ( )。
A.通过征税所形成的财政收入用于财政支出
B.将税收收入用于特定用途的财政支出
C.因法定的税收优惠使政府放弃的财政收入
D.在征税过程中形成的成本费用支出
21. 税收支出的实质是 ( )。
A.将税收收入用于特定的支出项目 B.特殊的财政补贴
C.征税过程发生的费用支出 D.征管不严所形成的税收流失
22. 从形式上看,最主要的财政收入是( )。
A.税收收入 B.利润收入 C.国债收入 D.收费收入
23. 在什么情况下,物价上涨才会导致实际财政收入增长( )。
A.物价上涨率高于财政收入增长率 B.物价上涨率低于财政收入增长率
C.物价上涨率等于财政收入增长率 D.物价上涨率高于GDP增长率
24. 计划经济时期内,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与( )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A.就业 B.怃恤 C.福利 D.救济
25. 西方国家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主要是( )。
A.个人所得税 B.社会保障税 C.企业所得税 D.公积金
26. 政府通过社会保障进行的收入再分配的目的是( )。
A.通过生产资料公有化,创造的利润归全民所有,解决贫富不均问题
B.政府通过税收筹集资金,并免费或部分免费地向公众提供产品或服务
C.通过强制性和自愿性相结合的方式,对收入进行再分配,保障社会每一位成员的基本生活水平
D.主要考察税收收入主要是从哪里来的,哪些人负担的多,哪些人负担的少
27.( )的特征是下一代人承担了本代人的养老金。
A.现收现付制 B.完全基金制
C.代际积累制 D.合并付费制
三、判断题
1. 从当今世界各国财政支出规模来看,都呈现处不断扩大的趋势。(   )
2. 政府购买性支出,一般不必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    )
3. 医疗卫生服务的利益完全是私人化的,因此,医疗卫生服务主要不是由政府出资提供。(     )
4. 政府采购采取的方式一般是公开竞争性招标方式。(    )
5. 财政补贴的方式由“暗补”改为“明补”。(     )
6. 转移性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呈日益上升的趋势。(    )
7. 通常在经济衰退阶段,转移性支出会自动地降低。(     )
8. 瓦格纳法则说明财政支出是不断扩大的。(      )
9. 政府补贴和社会保障支出都会直接影响价格。(     )
10. 基本医疗有效的提供方式是私人提供。(   )
11. 公共卫生属于纯公共产品,可以由私人出资完成。(   )
12. 高等教育属于混合产品,可由政府、私人共同出资完成。(    )
13.税收抵免与税收扣除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在计算出应纳税额后,从中减去一定数额,后者则是从应税收入中减去一定金额。(     )
14. 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无偿地向社会提供。 ( )
15. 对经济欠发达的社会,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时,应侧重于效率,兼顾公平。( )
16. 接受教育所得到的利益完全是内在化和私人化的(即不存在外部效应),因此,教育是私人需要,教育费用应该完全由受教育者自己负担。 ( )
17. 卫生事业实际由医疗和卫生两部分组成,前者可进入市场通过交换实现,而后者不能进入市场,应由政府提供。 ( )
18. 财政补贴总是与相对价格的变动相联系,而社会保障与价格变动无关。( )
19. 税收支出是用于特定用途的一项财政支出。( )
20. 税收支出的实质是税务机关将多征的税退还给纳税人。 ( )
21. 物价上涨率与财政收入增长率相等时,造成名义财政收入虚增,但实际财政收入并未增加。( )
22. 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政府应逐渐减少其活动范围,因此财政支出规模呈不断下降趋势。 ( )
23. 社会消费和投资支出的最大区别是:消费支出是无偿的,而投资性支出是有偿的。 ( )
24. 文教卫生支出用于满足共同需要,属于公共物品,个人享用无需付费。 ( )
25. 农业的特殊性表现为:农产品的供给相对稳定,而农产品的需求具有波动性。( )
26. 社会保障支出与财政补贴支出同属转移性支出,由政府无偿提供。 ( )
27. 现收现付制的特征是下一代人承担了本代人的养老金。( )
28. 普及教育对于每个公民来说既是一种权利,又是一种义务,每个公民都可以无差别地享受这种教育,即这种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因而普及教育属于纯公共产品的范畴。(  )
29. 高等教育属于混合产品。(     )
30. 公共卫生,如社区卫生、健康普及教育,属于纯公共产品。(   )
31. 基本医疗属于准公共产品,其最有效的提供方式是私人提供和政府补贴相结合。(    )
32. 特需医疗,是满足少数人医疗保健高层次与特殊需求而提供的。该产品在消费上具有明显的竞争性和排斥性,属于私人产品,其有效的提供方式是市场提供。(   )
33. 政府财政投资支出应首先提供公益性项目的投资;部分地参与基础性项目的投资,与非政府投资共同完成基础设施的投资;对于竞争性项目,政府财政投资原则上不宜介入,但在国有经济成分比重大的国家或在经济调整时期也可以适当参与。(     )
34. 转移性支出并不立即形成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而是通过转移性支出接受者的购买行为才转化成实际的购买力,因而它不直接形成社会总需求,对资源和要素配置的影响是间接的。(    )
35. 世界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大体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抚恤。(  )
36. 财政补贴的消极作用是改变了市场的真实比价,从而降低了资源配置的效率。(    )
37. 照顾性税收支出是针对纳税人由于客观原因在生产经营上发生临时困难而无力纳税所采取的照顾性措施。(   )
四、名词解释
1. 梯度渐进增长理论
2. 瓦格纳定律
3. 购买性支出
4. 转移性支出
5. 社会保障支出
6. 财政补贴
7. 税收支出
8. 税收饶让
9. 财政投资
10. 社会保障支出
11. 社会保障资金
12. 财政补贴
13. 挤出效应
14. 价格补贴
15. 税收豁免
16. 税收饶让
五、问答题
1. 简述瓦格纳定律。
2. 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有哪些?
3. 比较财政补贴和社会保障支出。
4. 分析梯度渐进增长理论的内涵。
5. 财政投资与非政府投资比较的特点。
6. 政府财政投资应遵循什么的原则?
7. 基础设施投资的特点?
8. 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第三章 财政收入一、填空题
1. 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是(         )
2. (          )教育属于纯公共产品,应该由(           )提供。
3. 衡量财政收入规模的标准是(        )和(          )。
4. 税收分配的主体是(        )。
二、判断题
1. 财政收入相对量是指一定时期内财政收入与有关经济指标的比率。主要用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来表示。(  )
2. 政府的职能范围越大政府需要筹集的财政收入规模也就越大。(     )
3.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财政实行高度集中的统收统支,财政收支囊括了政府和企业的主要收支,以及居民个人的一部分收支,因而,财政集中的比例相应地高些,财政收入规模较大。(  )
4. 价格水平的增长率高于名义财政收入的增长率,则实际财政收入水平正增长。(    )
三、选择题
1. 下列项目中,属于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是(    )。
A、税收   B、国有资产收益   C、公债   D、规费
2. 财政各收入项目中,国家采取有偿原则获得的是(   )。
A、税收   B、国有资产收益   C、公债   D、规费
3. 在财政收入的价值构成中,(    )是最主要的来源。
A、C       B、V      C、M        D、C+V
4. 财政增长率高于物价上涨率时,则(   )
A、财政收入规模名义增长且实际增长
B、财政收入名义上增长,实际为负增长
C、财政收入不增也不减
D、财政收入名义上负增长,实际上为正增长
5. 从公共产品的特点来看,政府为提供公共产品而进行筹资的最佳财政收入手段是(   )。
A、政府债务   B、税收   C、企业利润   D、政府收费
6. 政府从事财政收入活动的首要目的是(    )。
A、获取财政资金   B、进行收入再分配   C、改善资源配置   D、稳定经济
7. 组织财政收入首先要保证(   )。
A、企业利益    B、国家利益   C、个人利益   D、三者兼顾
8. (          )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源泉。
A. C     B.V    C.M    D.C+M
四、名词解释
1. 税收收入
2. 财政收入
3. 拉弗曲线
五、问答题
1. 为什么税收能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2. 影响财政收入规模变化的因素有哪些?第四章 税收原理一、填空题
1. (      )税有助于促进经济的增长。
2. 税收转嫁的形式有(       )、(       )、(        )和(        )。
3. 配第的课税原则(      )、(         )、(         )。
4. 税收的三大特征是(        )、(         )、(          )。
5. 税负转嫁的前提是(              )。
6. 国际税收管辖权遵从(        )原则和(         )原则。
7. 斯密的课税原则是(    )、(       )、(          )、(          )
二、选择题
1. 下列属于间接税的是(     )。
A、所得税 B、商品税 C、财产税 D、遗产税
2. 国家征税凭借的权力是(   )。
A、资产所有权   B、政治权利   C、财产权   D、经济管理权
3. 主要解决对谁征税问题的税制构成要素是(   )。
A、纳税人   B、课税对象   C、税率   D、计税依据
4. 现代直接税的典型税种是(   )。
A、所得税   B、人头税   C、增值税   D、消费税
5. 税负转嫁的方式中后转又称(    )。
A、后转   B、顺转   C、逆转   D、税收资本化
6. 在下列税种中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是(   )。
A、增值税   B、营业税   C、消费税   D、所得税
7. 纳税主体为 ( )。
A.纳税人 B.负税人 C.国家 D.征税对象
8. 能够实现税负转嫁的税被称为( )。
A.直接税 B.间接税 C.中央税 D.地方税
9. 对下列商品征税后,哪一种商品最容易实现税负转嫁( )。
A.自来水 B.矿泉水 C.水果 D.北京烤鸭
10. 税收转嫁中的前转是指( )。
A.纳税人将税款转移给供货商 B.纳税人将税款转移给购买者
C.纳税人将税款转移给投资人 D.纳税人将税款转移给本企业员工
11. 税收的"横向公平"是指( )。
A.对所有法人和自然人普遍征税 B.凡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同等征税
C.凡纳税能力不同的人征不同的税 D.凡与企业进有横向交易关系的企业都征税
12. 政府征税使纳税人减少高税商品需求,增加低税商品的购买,被称为( )。
A.挤出效应 B.收入效应 C.支出效应 D.替代效应
13. 下列不符合税收中性的是( )。
A.国家征税使社会的损失尽量以税款为限 B.国家征税尽可能不带来超额负担
C.国家征税要避免对市场的任何影响 D.不使税收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
14. 按照课税权主体的不同,税收可划分为( )。
A.中央税和地方税 B.买方税和卖方税
C.从价税和从量税 D.本国税和外国税
15。( )是指在个人收入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因相对价格的变化而产生的对个人福利水平的影响。( )
A.收入效应 B.公平效应 C.替代效应 D. 溢出效应
16. 由税收的替代效应引起的纳税人福利的减少称为( )。
A.税收的超额负担 B.税收的溢出效应
C.税收的超额损失 D.税收的收入效应
17。( )将改变实际工资率,也会对收入与休闲的选择产生扭曲性影响。
A.所得税 B.商品税 C. 财产税 D.赠与税
18. 在下列税种中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是( )。
A.增值税 B.个人所得税 C.消费税 D.营业税
19. 卖方通过提高所出售产品,服务或要素的价格,将一部分或全部税收负担转嫁给买方的活动,称之为( )。
A.税收资本化 B.后转嫁 C.混转嫁 D.前转嫁
20. 下列不属于影响税负转嫁与归宿的因素的是( )。
A.需求曲线的弹性 B.供给曲线的弹性
C.税种 D.征税机关
三、判断题
1. 纳税人就是赋税人。(   )
2. 税收“中性”原则是针对税收的超额负担而言。(  )
3. 直接税是不可以转嫁的,间接税是可以转嫁的。
4. 国家征税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
5. 所得税属于直接税。(    )
6. 累计个人所得税可以发挥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的功能。(      )
7. 税收“中性”原则的提出,是针对征税所产生的超额负担而言的。(    )
8. 拉弗曲线说明高税率能取得高收入。(    )
9. 税收分配的目的是为满足社会公共需求。(   )
10. 税收分配的依据是国家的政治权力。(    )
11. 税收分配的对象主要是剩余产品的价值。(   )
12. 为防止重复征税,国际税收应遵行地域税收管辖权优先原则。(     )
13. 经营者比较税负转嫁所得与商品销量减少的损失,若后者小于前者,则经营者宁愿负担一部分税款以保证商品销量。(    )
14. 纳税人就是赋税人。(   )
15. 拉弗曲线说明高税率能取得高收入。(  )
16. 税收分配的对象主要是剩余产品的价值。(   )
17. 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取得的收入。( )
18. 税负转嫁是指国家征税后,纳税人通过偷漏税将税负转移给他人.( )
19. 税负转嫁不会减少国家的财政收入。( )
20. 税收中性是指税收对经济过程的不干预。( )
21. 税收归宿是指通过加强税收征管,没有税收流失,税款归于国家。( )
22. 国家无偿征税的税收负担,最终都由纳税人承担。( )
23. 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国家征税后会使财政收入增加。( )
24. 拉弗曲线说明,提高税率可更多地增加财政收入。( )
25. 税收效率是以最少的征收费用取得最多的税收收入。( )
26. 替代效应是指在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因个人收入发生变化而对个人福利水平所产生的影响。( )
27. 税收分配的目的是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
28. 税收分配的对象是一部分社会产品,主要是剩余产品的价值。(     )
29. 负税人是指税款的最终承担者或实际负担者。(    )
30. 当税负不能转嫁时,纳税人就是负税人,是税款的实际承受者;在税负可以转嫁的情况下,纳税人就不是负税人,二者发生了分离。(    )
31. 检验税收本身效率的标准,在于税收的“名义收入”(含税收成本)与“实际收入”(扣除税收成本)的差额是否最小。(   )
32. 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同等纳税,即所谓“纵向公平”。(    )
33. 税收转嫁是指通过提高价格的方式把税收转嫁出去。(     )
34. 如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比,由于国家管理经济的职能和方式的不同,其税负水平就表现为前者低而后者高。(     )
35. 如果一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越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越大,企业和国民的税负承受能力也就越强。(   )
36. 后转又称顺转,即纳税义务人将其所纳之税,按照商品流转方向,在进行商品交易时,采用提价的方式,将税款向前转嫁给商品购买者或消费者负担。
37.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需求弹性愈小,愈有利于税负前转。(    )
38. 课税范围广的税,转嫁比较容易。(    )
四、名词解释
1. 税收转嫁
2. 拉弗曲线
3. 税收的归宿
4. 税收收入效应。
5. 税收负担
6. 税收的替代效应
7. 税收中性
8. 宏观税赋水平
9. 税收资本化
五、问答题
1. 税收转嫁的条件是什么?
2. 发展中国家采用间接税的原因。
3. 如何理解税收中性的含义。
4. 税收是国家主要财政收入的原因。
5. 画图说明拉弗曲线的经济学含义。
6. 为什么间接税能够促进经济的增长?
7. 间接税代替直接税的原因。第五章 国债一、填空题
1. 国债的功能包括(        )、(        )和调节经济。
2. 我国目前偿还国债的方式是(             )。
3. 公债的功能有(                  )、(                   )、(              )。
4. 国债产生的主要动因是(           )。
二、选择题
1. 我国目前国债的偿还方式是(     )。
A、基金偿还 B、预算盈余偿还 C、发新债还旧债 D、预算列支
2. 公债是(     )。
A、国家信用   B、银行信用   C、企业信用   D、个人信用
3. 发行公债的机构是(   )。
A、中央银行    B、财政部    C 、国务院    D、以上都不对
4. 公债依存度是指(   )。
A、当年公债发行额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重
B、当年公债累计余额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重
C、当年公债发行额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重
D、当年公债累计余额占GDP的比重
5. 公债的偿债率是指(   )。
A、累计还本付息额占国民收入的比重
B、当年还本付息额占当年国民收入的比重
C、当年还本付息额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重
D、当年还本付息额占偿债资金的比重
6. 如果国债的发行价格高于国债票面的名义价值,就叫做国债的(   )。
A、平价发行   B、溢价发行   C、折价发行   D、浮动价
7. 国债交易双方在成交后即使进行清算交割的交易方式属于国债的(  )。
A、现货交易  B、期货交易  C、回购交易  D、期权交易
8. 弥补财政赤字的最好方式是( )。
A.增加税收 B.发行国债 C.动用财政结余 D.压缩财政支出
9. 当年国债发行额或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称作( )。
A.国债负担率 B.国债依存度 C.国债清偿能力 D.国债限额比
10. 偿还国债本金时,分期逐步偿还法的优点在于( )。
A.偿还成本低 B.操作简单 C.体现国家政策 D.分散还本压力
11. 国债持有人卖出国债时,与买方协议将来重新买回该笔国债,被称作( )。
A.国债发行 B.国债流通 C.国债期货 D.国债回购
12. 国债与私债的本质区别在于( )。
A.国债期限长而私债期限短
B.国债用于规模大的项目而私债用于规模小的项目
C.私债有明确的财产为担保,而国债无财产担保
D.国债是政府发行,不以盈利为目的,而私债以盈利为目的
13. 新中国最早发行的国债是( )。
A.国库券 B.经济建设公债 C.折实公债 D.特种国债
14. 公债按发行主体可分为( )。
A.国内公债和国外公债 B.政府部门公债和公共企业部门公债
C.生产性公债和非生产性公债 D.固定利率公债和浮动利率公债
15. 公债按经济用途可分为( )。
A.国内公债和国外公债 B.政府部门公债和公共企业部门公债
C.生产性公债和非生产性公债 D.固定利率公债和浮动利率公债
16. 公债的主要的发行方式是政府直销方式和( )。
A.金融机构直销 B.公开招标 C.事业单位直销 D.金融机构承销
17. ( )是指债务发行额占当年财政支出或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
A.公债的负担率 B.债务依存度 C.偿债率 D.负债率
三、判断题
1. 中央银行承购国债一定会增加货币供应量。(    )
2. 公债的负担指发行者的债务负担。(   )
3. 公债是银行信用。(   )
4. 国债不是弥补财政赤字的理想方式。(    )
5. 税收具有有偿性,而国债是无偿的。(  )
6. 公债发行不需要提供担保品。(    )
7. 发行公债的机构是财政部。(    )
8.公债发挥筹集建设资金功能是因为它可以看成是长期稳定的收入。(    )
9. 公债的负担指发行者的债务负担。(    )
10. 包销法与间接公募法的区别在于,在间接公募法下,金融机构只是代理发行,要受政府的指导和监督;而包销法则是发行权的转让,一经包销,政府就不得再干预公债的发行,发行不足部分由包销商承担。(   )
11. 国债与私债的本质区别在于,国债是政府的债务,而私债是微观经济主体的债务。( )
12. 国债当年还本付息额占中央财政收入的比重称作国债依存度。( )
13. 比较可靠的偿还国债的资金,来自于国家预算专门建立的偿债基金。( )
14. 政府利用国债调节宏观经济波动时,主要手段是通过国债利率的升降进行。( )
15. 当国债的票面利率低于市场利率时,采用折价发行。( )
16. 溢价发行使政府取得的国债收入比面值高,因此溢价发行对财政最有利。( )
17. 发行国债使部分资金的使用权暂时转移到国家手中,一般还会带来通货膨胀。( )
18. 有偿性,灵活性,自愿性是公债的特点。( )
19. 非生产性国债是指用于非生产性支出,例如为维持和提高社会消费水平等所发行的国债。这部分支出不能形成相应的偿债能力,其还本付息的资金主要依赖于税收。(    )
20. 国债的限度一般是指国家债务规模的最高额度或指国债适度规模问题。(    )
21. 把国债总额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这个指标叫国债负担率。(     )
四、名词解释
1. 国债
2. 国债结构
3. 国债依存度
五、问答题
1. 比较国债和税收的异同。
2. 说明国债的负担。
3. 影响国债发行的因素。
4. 分析国债以不同价格发行的原因及结果。
5. 分析说明弥补财政赤字最理想的方法。第六章 财政政策一、填空题
1. 财政政策的工具有(    )、(     )、(       )、(      )、(       )。
2. 财政政策目标(          )、(              )、(             )、(                   )。
3. 当经济过热时,采取的财政政策应该是(          )的财政政策。
4. 当财政赤字较大,物价上涨时,采取(         )的财政政策和(      )的货币政策。
二、选择题
1. 财政政策的最终目标(  )、
A、经济稳定增长 B、物价稳定 C、充分就业 D、国际收支平衡
2. 下列工具中属于财政政策工具的有(       )。
A、税收 B、公开市场业务 C、公债 D、再贴现
3. 通货膨胀时可以采取以下哪种货币政策(    )
A、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B、降低再贴现率   C、降低利率   D、提高税率
4. 充分就业是指(   )。
A、百分之百就业  B、仅指失业率为零的情况   C、没有待业人员   D、以上答案都不对
5. 经济过热时,一般采取的税收政策是(   )。
A、扩大税基   B、提高税率   C、减少税收优惠   D、以上答案都对
6. 以下哪项属于我国央行货币政策工具(    )。
A、税收   B、预算   C、利率   D、财政支出
7. 面对经济停滞,政府应该(   )。
A、扩大支出、减税,以及/或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
B、削减支出和税收,以及/或实施从宽的货币政策
C、扩大支出、减税,以及/或实施从宽的货币政策
D、以上答案都不对
8. 能根据经济的波动情况自动发生稳定作用,无须借助外力就可直接产生调控效果的财政政策是(   )。
A、扩张性财政政策  B、紧缩性财政政策   C、自动稳定财政政策   D、相机抉择财政政策
9. 紧缩性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财政的何种手段实现的(   )。
A、增收节支   B、减收增支   C、收支平衡   D、刺激需求
10. 经济处于轻度衰退而政府财政赤字较大时,应采用哪种搭配(  )。
A、扩张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
B、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
C、紧缩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
D、紧缩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
11. 下列工具中属于财政政策工具的有(  )。
A、税收   B、公开市场业务   C、公债   D、再贴现
12. 公债的排挤效应是指(  )。
A 发型公债使认购者实际收入减少。B 发行公债使银行存款减少。
C 发行公债使货币流通量减少。    D 发行公债使民间部门的投资和消费减少。
13. 发行公债使民间货币转移到财政,并通过财政支出增加货币供应,称作(   )。
A 排挤效应  B 货币效应  C 收入效应  D 支出效应
14. 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实现方式是(   )。
A 增加税收和减少财政支出  B 增加税收并增加财政支出  
C 减少税收和减少财政支出  D 减少税收和增加财政支出  
15. 紧缩性财政政策适用的经济条件是(   )。
A 总供给大于总需求 B 总供给小于总需求 C 经济增长 D 失业增多
16. 不属于财政政策的工具的是(   )。
A 税收 B 公债   C 公共支出   D利率
17. 当经济出现高速增长并物价上涨较快时,应选择的财政政策是( )。
A 扩张政策    B 紧缩政策    C 中性政策    D 轻税政策
三、判断题
1. 经济过热时,可以采取提高税率的税收政策。(     )
2. 通货膨胀时可以采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货币政策。(    )
3. 财政政策中政府支出政策比税收政策作用效果强烈。(  )
4. 增加税收,削减政府支出属于紧缩的财政政策。(   )
5. 财政政策内在时滞较短,实施过程遭受的阻力较大。(     )
6. 扩张性财政政策适用于通货膨胀时期。 ( )
7. 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目的在于增大供给。( )
8. 在经济繁荣时期,为了减少通货紧缩因素,政府通过增收减支等政策以抑制和减少民间的过剩需求。(   )
9. 在经济萧条时期,为了减少通货紧缩因素,政府又必须通过增支减收等政策来增加消费和投资需求。(   )
10. 中性财政政策是指财政的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财政的收支活动既不会产生扩张效应,也不会产生紧缩效应。(   )
11. 物价相对稳定,可以具体理解为避免和抑制通货膨胀。(   )
12. 收入分配既要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成员的劳动积极性,同时又不至于产生分配上的过分贫富悬殊。(   )
13. 经济适度增长,“适度”的含义就是量力而行。(   )
14. 经济适度增长,“适度”的含义就是量财力、物力而行。(   )
15. “收入效应是说公债持有人在公债到期时,不仅可以收回本金,而且能得到利息报偿。(   )
四、名词解释
1. 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2. 盈余的财政政策。
3. 扩张性财政政策
4.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5. 紧缩性财政政策
五、问答题
1. 说明财政政策的局限性。
2. 说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的方式及其适合的条件。
3. 试述双松和双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
4. 试述“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配合与“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配合的效果。
5. 说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必要性及方式。
6.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配合方式和效果。
7. 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财政学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第一章 财政学概述一、填空题
1. 非竞争性、非排斥性
2. 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与发展
3. 帕累托最优
4. 功利主义
5. 非竞争性
6. 价值
7. 国家
8. 实现国家职能
9. 一部分社会产品
二、选择题
1. A
2. D
3. C
4. C
5. B
6. B
7. B
8. A
9. A
10.D
11. D
12. B
13. A
14. A
15. A
16. B
17. C
18. D
19. C
20. A
21. A
22. D
23. A
24. C
25. C
26. A
27. A
28. B
29. D
三、判断题
1. 对
2. 错
3. 对
4. 对
5. 对
6. 对
7. 错
8. 对
9. 对
10.对
11.错
12.错
13.错
14.对
四、名词解释
1. 又称公共财货,是指由政府等公共部门提供的,任何人都可以享用的,具有非排斥性和非竞争性的商品与劳务。
2. 指的是国家或政府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分配活动,它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财政类型或模式。
3. 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利并以自身为主体,对一部分社会产品所进行分配的过程。
4. 完全竞争的市场能够依靠自身的力量,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率,但现实的市场与完全竞争的市场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差距,因此,也就不可能达到理想化的效率目标--帕累托最优。市场在资源配置的某些方面是无效的或缺乏效率的就是市场失灵。
5. 外部效应也称外部性,是指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个人或企业的行为直接影响到其他的个人或企业,但是其他的个人或企业并没有因此而支付成本或得到补偿的情形。
五、问答题
1. ①市场不能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②市场解决不了外部效应问题③市场解决不了垄断和自然垄断问题④市场解决不了信息不对称和不充分问题⑤市场解决不了收入的公平分配问题。⑥市场难以解决宏观经济总量均衡问题。
2. 社会福利W=U甲+U乙
穷人和富人的效用相同,因而将富人的收入转嫁给穷人社会状况不会得到改善,反而会增加调整成本,结果得不偿失。
3. 社会福利W=min(U甲,U乙)
社会福利由社会上状况最差的人的水平决定的,因而将富人的收入转移给穷人社会状况会得到改善,意味这社会的进步。第二章 财政支出一、填空题
1. 普及,政府
2. 政策性
3. 经济 社会管理
4. 购买 转移
5. 资产
6. 纯公共需要
7. 政府投资  非政府投资
8. 纯公共产品
9. 混合
10.纯公共产品
11.私人产品 市场
12.公益性  基础性  竞争性
13.社会性 强制性  互济性  福利性
14.现收现付制 完全基金制 部分基金制
15.供给  需求
二、选择题
1. A
2. D
3. A
4. C
5. A
6. B
7. A
8. A
9. B
10.B
11.D
12.A
13.B
14.A
15.C
16.A
17.D
18.A
19.D
20.C
21.B
22.A
23.B
24.C
25.B
26.C
27.A
三、判断题
1. 对
2. 错
3. 错
4. 对
5. 对
6. 对
7. 错
8. 对
9. 错
10.错
11.错
12.对
13.对
14.错
15.对
16.错
17.对
18.对
19.错
20.错
21.对
22.错
23.错
24.错
25.错
26.对
27.对
28.对
29.对
30.对
31.对
32.对
33.对
34.对
35.对
36.对
37.对
四、名词解释
1. 在正常时候,财政支出是呈渐进上升趋势的,在战争或重大灾害时,财政支出急剧增加,而后支出有所下降,但一般不会回到原来的水平,呈现出一种“退二进一”的效果。
2. 德国经济学家瓦格纳考察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各国经济与财政所发生的新变化,指出由于工业化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财政支出不断增加是不可避免的长期历史趋势,后人把“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称为瓦格纳定律。
3. 是指政府在市场上购进为了实现其各项职能所需的商品或劳务的支出,即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或劳务的支出。
4. 是指财政资金单方面的、无偿的支付,是政府把一部分财政收入无偿转移出去而发生的支出。
5. 是指政府通过财政向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就业机会、收入未能达到应有的水平,以及由于其他原因而生活面临困难的公民,给予货币或实物形式的帮助,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支出。
6. 是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形式的客观需要,向特定的产业、部门、地区、企事业单位、居民个人或事项提供的无偿补助。
7. 是国家为了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
8. 是税收抵免的延伸或扩展,是指一国政府对本国纳税人在国外得到减免的那一部分所得税,同样给予抵免待遇,不得再按本国规定的税率补征。
9. 是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投入财政资金,用以转化成实物资产的过程。
10.是指政府通过财政向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就业机会、收入未能达到应有的水平,以及由于其他原因而生活面临困难的公民,给予货币或实物形式的帮助,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支出。
11.社会保障基金是指为实施各种社会保障制度,政府按照有关法律或制度的规定建立起来的,用于特定目的的货币资金。
12.是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形式的客观需要,向特定的产业、部门、地区、企事业单位、居民个人或事项提供的无偿补助。
13.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采取增加公共工程支出的措施,在货币供应量不变的条件下,公共工程支出的增加,会直接增加对货币的需求量,从而引升市场利率水平。利率的提高会加大私人部门的融资成本,从而导致私人投资萎缩,结果会部分或全部抵销因政府投资增加而增加的国民收入,这就是所谓的挤出效应。
14.价格补贴是指国家为了弥补因价格体制或政策原因,造成价格过低给生产经营者带来价差损失而支付的补贴
15.税收豁免是指在一定期间内,对纳税人的某些所得项目或所得来源不予课税,或对其某些活动不列入课税范围等,以豁免其税收负担。
16.是税收抵免的延伸或扩展,是指一国政府对本国纳税人在国外得到减免的那一部分所得税,同样给予抵免待遇,不得再按本国规定的税率补征。
五、问答题
1. 德国经济学家瓦格纳考察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各国经济与财政所发生的变化,指出由于工业化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财政支出不断增加是不可避免的长期历史趋势。
瓦格纳认为财政支出比率上升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的工业化。随着经济的工业化,不断扩张的市场与市场主体的关系日趋复杂,因而需要建立相应的司法和行政制度。同时,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也加快,导致一些产品和劳务外溢性的问题,需要政府进行干预和管制。因此财政支出不断扩大。
2. 国家职能的扩大、经济与收入的增长、社会福利事业的扩大、人口的不断增长、技术的发展
3. 相同:①从政府角度看,无论是财政补贴还是社会保障支出,都是无偿的。②从领取补贴者的角度看,无论以什么名目得到政府的补贴,都意味着实际收入的增加,都可以带来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不同:财政补贴总与相对价格的变动联系在一起,或者是补贴引起价格变动,或者是价格变动导致财政补贴。而社会保障支出与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不发生直接联系,对其影响是间接的。
4. 财政投资与非政府投资比较的特点。
(1)非政府投资由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或个人从事的投资,追求微观上的盈利性,政府投资从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角度安排投资,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
(2)企业和个人依靠自身的积累和社会筹资提供资金,难以承担规模宏大的建设项目,主要从事周转快见效快的短期项目,政府财力雄厚,投资大型和长期项目。
(3)企业投资不可能顾及非经济的社会效益,政府在国民经济中处于特殊地位,可以从事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一般的项目,投资集中于外部效用较大的有关国际民生的产业和项目。
5. 英国经济学家皮克科和怀斯曼对英国1890年-1955年财政支出的历史数据进行经验分析支出,在正常情况下,财政支出呈现一种渐进向上的发展趋势,而在战争、灾害等非正常年份,财政支出会急剧上升,而后会下降,但不会回到原来水平,呈现一种进二退一的梯度渐进增长趋势。
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是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带来收入的增长,导致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的增长。但在非正常时期,政府支出会被迫急剧增加,而战争或灾难过后, 灾后的重建等使财政支出不会回到原来水平。
6.(一)政府财政投资应尽力弥补市场配置资源的失效和弱效
(二)政府财政投资不宜干扰和影响民间投资选择和投资偏好
(三)政府财政投资要有利于调节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快速运行
7.(一)基础设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大多属于混合公共产品
(二)基础设施多具有自然垄断性质
(三)基础设施建设日益成为政府调控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
8. ①政府预算安排
②企业和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障税(费)
③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收入
④社会捐助第三章 财政收入一、填空题
1. 税收
2. 普及、政府
3. 公平、效率
4. 国家
二、判断题
1. 对
2. 对
3. 对
4. 错
三、选择题
1. A
2. C
3. C
4. A
5. B
6. A
7. B
8. C
四、名词解释
1. 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利,按照法定标准和程序,强制地、无偿地取得的财政收入。
2. 财政收入亦称政府收入或公共收入,是国家通过财政各环节集中起来的各种财政资金的总称。
3. 拉弗曲线:美国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拉弗设计的,该曲线说明税率与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函数关系。横轴代表税率,纵轴代表税收收入。有三方面含义:A:高税率不一定能取得高收入,而高收入也不一定要实行高税率。B:取得同样多的税收收入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税率。C:税率、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从理论上说应当存在一种兼顾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的 最优税率。
五、问答题
1. (1)政府寻找公共产品的弥补方法必须具有强制性和补偿性,税收正好具备这个特点;
(2)政府收入的来源需要具有稳定、充分,具有连续性,税收恰好满足;
(3)税收还可以作为政府调节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
2. 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职能范围、分配政策和管理体制、价格因素第四章 税收原理一、填空题
1. 间接
2. 前转、后转、消转、税收资本化
3. 公平、便利、节省
4. 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5. 价格可以自由浮动。
6. 属地、属人
7. 平等、确实、便利、最少征税费用
二、选择题
1. B
2. B
3. A
4. C
5. A
6. D
7. A
8. B
9. A
10.B
11.B
12.D
13.A
14.A
15.C
16.A
17.A
18.B
19.D
20.D
三、判断题
1. 错
2. 对
3. 对
4. 对
5. 对
6. 对
7. 对
8. 错
9. 对
10.对
11.对
12.对
13.错
14.错
15.错
16.对
17.对
18.错
19.对
20.错
21.错
22.错
23.错
24.错
25.对
26.错
27.对
28.对
29.对
30.对
31.对
32.错
33.错
34.错
35.对
36.错
37.对
38.对
四、名词解释
1. 是指纳税人将其所缴纳的税款(全部或部分)通过各种途径转移给他人负担的过程。
2. 美国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拉弗设计的,该曲线说明税率与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函数关系。横轴代表税率,纵轴代表税收收入。有三方面含义:A:高税率不一定能取得高收入,而高收入也不一定要实行高税率。B:取得同样多的税收收入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税率。C:税率、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从理论上说应当存在着一种兼顾税收与经济增长的最优税率。
3. 是指税收负担的最终归着点或税收转嫁的最终结果。
4. 是指税收将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政府手中,使纳税人的收入下降,从而降低商品购买量和消费水平。
5. 简称“税负”,是指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向国家缴纳税款所承担的税额。
6. 它是指政府对不同的物品征税,消费者对重税或征税的物品的购买量比征税或不征税的量要少,此时,消费者宁愿购买征税少或不征税的物品来代替征税的物品。
7. 所谓税收中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1)政府征税使社会所付出的代价应以征税数额为限,除此之外,不能让纳税人或社会承受其他的经济牺牲或额外负担;(2)政府征税应当避免对市场机制运行发生不良影响,即额外负担要小于额外收益,净收益应该为正。
8. 所谓宏观税负水平,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税收收入总量与宏观经济总量之比。
9. 税收资本化又称资本还原,指纳税人在购买课税商品时,将今后若干年应纳的税款,在所购商品价格中预先扣除,然后再从事经济交易,扣除款恰好等于税收的还原价值。
五、问答题
1. 税收转嫁的条件有四个:
(1)供给弹性,需求弹性小的商品易转嫁
(2)商品税易转嫁,所得税不易转嫁
(3)征税范围广的税赋易转嫁
(4)企业的目标利润对税负转嫁有影响。经营者比较税赋转嫁所得和销量减少的关系,后者大于前者,经营者愿意承担部分税款,保证销量;反之,愿意转嫁。
2.(1)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均收入水平低,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难以保证政府开只需要。
(2)发展中国家征管水平较低,所得税相对于商品税又比较复杂所以商品税可行。
(3)商品税比所得税隐蔽,比较容易被纳税人接受。
3. 税收中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1)国家征税使社会所付出的代价以税收为限,尽可能不组纳税人或社会带来额外的损失和负担;
(2)国家征税不能对国家经济的正常运行进行干预,特别是不能超越市场经济行为和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
4.(1)政府为了寻找公共产品的补偿方法必须具有强制性和补偿性,税收具有这样的特点。
(2)财政收入必须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税收可以满足这一要求。
(3)税收作为政府调节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政策工具。
5. 
该曲线说明税率与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函数关系。横轴代表税率,纵轴代表税收收入。这三方面含义:A:高税率不一定能取得高收入,而高收入也不一定要实行高税率。B:取得同样多的税收收入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税率。C:税率、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从理论上说应当存在一种兼顾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的最优税率。
6. ①间接税能够筹集较为充裕的税收收入,为政府增加有利于经济增长的支出提供必要的资金来源。A:间接税的课税范围和税基较广 B:征税管理较容易
②间接税有利于储蓄和投资
所得税降低了私人投资和储蓄的收益率,而间接税对投资和储蓄的收益不影响
间接税可以转嫁,抑制了消费者的消费,间接的鼓励了储蓄
③世界各国的税制改革证明间接税有利于经济的增长
7. 间接税代替直接税的原因:1)对物征税税源广泛有利于组织政府财政收入。2)比较隐蔽顺应了人们的要求。3)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4)有利于限制削弱封建势力
第五章 国债一、填空题
1. 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
2. 发行新债还旧债
3. 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调节经济
4. 弥补财政赤字
二、选择题
1. C
2. A
3. B
4. C
5. C
6. B
7. A
8. B
9. A
10.D
11.D
12.D
13.C
14.B
15.C
16.D
17.B
三、判断题
1. 错
2. 错
3. 错
4. 错
5. 错
6. 对
7. 对
8. 对
9. 错
10.对
11.对
12.错
13.错
14.错
15.对
16.错
17.错
18.对
19.对
20.对
21.对
四、名词解释
1. 国债是指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
2. 国债的结构指的是不同种类或不同性质的国债间的互相搭配,以及债务收入来源的有机组合。
3. 国债发行额占财政支出比重,反映了当年的财政支出中有多大份额是依靠发行国债来满足的。因此,后一指标也称为国债依存度
五、问答题
1. 国债与税收都是财政收入的来源,都是财政政策的手段。但两者也有不同:
(1)国债的发行是有偿的、自愿的;而税收是无偿的、强制的;
(2)国债的灵活性高,可以根据当前的经济目标决定发行,而税收是固定的;
(3)国债是财政政策与货币的结合点,其宏观调控效果强于税收;而税收只能做为财政政策的手段,调控经济较剧烈。
2.(1)认购者负担  (2)债务人负担  (3)纳税人负担  (4)代际负担
3. (1)预算收支差额   (2)国债还本付息  (3)宏观经济环境   (4)政府承受能力   (5)社会应债能力
4. (1)平价发行。平价发行的原因有:一是市场利率要与国债发行利率大体一致。二是政府必须有良好的信用。
(2)折价发行。折价发行的原因有:一是压低发行价格比提高国债的利息率,更能掩盖财政拮据的实际情况,且不致引起市场利率随之上升而影响经济的正常发展。二是在发行任务较重的情况下,用减价的方式给予额外利益来鼓励投资者踊跃认购。
折价发行提高债券的实际收益率。
(3)溢价发行。溢价发行的原因有:一是国债利息率高于市场利息率,以致认购者有利可图;而是国债利息率原与市场利率大体相当,但当债券出售时,市场利率下降,以致政府有可能提高债券的出售价格。
溢价发行可以降低债券的实际收益率。
5. 同增税、增发货币和向中央银行透支等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相比,发行公债是最理想的方法,一般不影响经济的发展,产生的副作用较小。
(1)发行公债是部分社会资金使用权的暂时转移,流通中的货币总量不变,不会导致通货膨胀,而增发货币或向中央银行透支会扩大流通中的货币量,导致通货膨胀。
(2)公债的认购遵循自愿的原则,将从社会资金中流离出来的部分让渡给国家使用,不会对经济产生不利影响,而增加税收会影响经济的发展。第六章 财政政策一、填空题
1. 税收、预算、国债、转移性支付、购买性支出
2. 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经济稳定增长
3. 紧缩
4. 紧缩、扩张
二、选择题
1. A
2. A
3. A
4. D
5. D
6. C
7. C
8. C
9. A
10.C
11.A
12.D
13.B
14.D
15.B
16.D
17.B
三、判断题
1. 对
2. 对
3. 对
4. 对
5. 错
6. 错
7. 对
8. 对
9. 对
10.对
11.对
12.对
13.对
14.对
15.对
四、名词解释
1. 无需借助外力就可以直接产生调控效果的政策,其本身具有根据经济波动自动保持稳定的性质。
2. 盈余的财政政策:也叫紧缩的财政政策,通过增加财政收入或减少财政支出的政策手段来抑制社会总需求增长的政策。主要手段是增税,降低政府购买水平和转移支付水平,其结果为财政盈余叫盈余性的财政政策。
3. 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降低财政收入或增加财政支出的政策手段刺激社会需求增长的政策。主要手段是减税、提高政府购买水平和转移支付水平,这种增支减收的结果集中表现为财政赤字,也叫赤字财政政策。
4.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据当时的经济形式主动采取不同的财政手段,以消除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缺口,是政府利用国家财力有系统干预经济运行的行为。包括汲水政策和补偿政策。
5. 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增加财政收入或减少财政支出的政策手段来抑制社会总需求增长的政策。主要手段有增税,降低政府购买水平和转移支付水平,其结果表现为财政盈余,也叫盈余的财政政策
五、问答题
1. 一、在运用过程中的局限性 1、税收--为抑制通货膨胀而增税,压缩总需求,抑制物价上涨    企业:增税--税负转嫁,物价上涨,效应受限   个人:增税--减少了个人可支配收入降低个人消费水平,但物价上涨,遭到反对。减税--扩张财政政策,人们把钱不一定用于购买商品,而用于个人储蓄没有达到减税所要求的消费增加或投资增加。  2、支出政策的局限性①政府减少购买,影响大企业收益--企业反对②政府减少转移支付,减少人们收入--公众反对③经济萧条时增加转移支付,人们把它用于储蓄而非投资,扩大需求不可能实现④通货膨胀时政府消减支出,但具有刚性,难以大幅度缩减
二调控中产生的作用受时间滞差限制
识别时滞--发生变化与认识变化之间存在时间的迟误     行动时滞--认识变化与制定执行政策之间存在时间的迟误    反应时滞--政策的执行与产生效果之间存在时间的迟误
2. (一)方式 1、双松--有利于刺激总需求,在经济萧条时效果最佳,但会引发通货膨胀,一般情况慎用。  2、双紧--有利于抑制总需求,长期使用会造成经济萎缩或衰退,慎用。  3、紧松配合--二者选择其互补性,使它们共同对现实宏观经济目标发挥作用。
(二)条件 1、双松(1)大部分企业开工不足,设置闲置  (2)劳动力就业不足   (3)大量的资源有待于开发   (4)市场疲软    2、双紧(1)需求膨胀,物价上涨  (2)瓶颈产业对经济起严重的制约作用   (3)经济秩序混乱     3、扩张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适用条件:(1)财政收支状况良好,财政支出财源充足  (2)私人储蓄率下降   (3)物价呈上涨的趋势     4、紧缩的财政政策和扩张的货币政策适用条件:(1)财力不足,赤字严重  (2)储蓄率高  (3)市场疲软
3. (1)双松--在经济严重衰退时采取此政策,会在短期内迅速扩大总需求,以达到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
扩张的财政政策:政府增支节收(增加支出或降低税收)--扩大总需求--国民收入增加,同时货币需求上升--会导致利率上升--投资减弱(抑制私人投资)--挤出效 应,影响扩张效果的发挥。       但此时采取扩张货币政策:在公开市场业务中买入公债(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货币供应量上升--利率下降--信贷和投资规模上升     从而消除了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二者起到了扩大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达到预期目标。
(2)双紧--用于经济过热或经济极度膨胀情况下。
紧缩的财政政策:减少政府支出或增加税率--压缩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货币需求下降--会导致利率下降--投资上升(私人投资增加),从而影响财政政策预期目标的实现     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在公开市场业务中卖出公债(或提高法定存款准备率、贴现率等)--货币供应量下降--利率上升--信贷和投资规模下降,减少国民收入。
二者配合起到了抑制经济过度的情况(长期使用会带来经济衰退,增加失业)
4. (1)扩张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
扩张的财政政策---减税或增加政府支出--私人可支配的收入上升、企业投资增加--有利于消费和投资,克服总需求不足和经济萧条
紧缩的货币政策---在公开市场业务中卖出公债(或提高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率等)-减少货币供应量--利率上升,抑制私人投资和消费,减轻扩张性财政政策 带来的通货膨胀。既刺激了总需求又有效的抑制了通货膨胀。
(2)紧缩的财政政策和扩张的货币政策
紧缩财政政策---增税或减少政府支出,减少个人可支配收入,企业投资减少--减少消费和投资,压缩社会总需求,减少赤字。
扩张货币政策---在公开市场业务中买入公债(或降低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率等)--增加货币供应量--利率下降--刺激投资,带动经济增长。
作用:紧缩预算,刺激经济增长
5. (一)特点不同:1、所采取的措施不同,起作用的猛烈程度也不同。2、政策效应的时滞不同。3、实施过程中所遭受的阻力不同,货币政策的阻力小于财政政策的阻力。
(二)对国民收入影响机制不同货币政策先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需求和国民收入,财政政策首先影响总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然后才是国民收入。
方式:1、双松--有利于刺激总需求,在经济萧条时效果最佳,但会引发通货膨胀,一般情况慎用。2、双紧--有利于抑制总需求,长期使用会造成经济萎缩或衰退,慎用。 3、紧松配合--二者选择其互补性,使它们共同对现实宏观经济目标发挥作用。
6. 方式:双松、双紧、紧松配合
结果:1、双松
      扩张的财政政策:政府增支节收(增加支出或降低税收)--扩大总需求--国民收入增加,同时也会导致利率上升--投资减弱(抑制私人投资)--挤出效应,影响扩大效果的发挥。从而影响财政政策预期目标的实现,但此时采取扩张货币政策,在公开市场业务中买入公债--货币供应量上升--利率下降--信贷和投资规模上升,从而消除了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二者起到了扩大总需求,增加好、国民收入,达到预期目标。
     2、双紧
      紧缩的货币政策:减少政府支出或增加税率--压缩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抑制通货膨胀,同时也会导致利率下降,投资上升(私人投资增加),从而影响财 政政策预期目标的实现。同时,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增加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供应量下降,利率上升,信贷和投资规模下降,减少国民收入。
     3、紧松配合
     (1)扩张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
         扩张的财政政策--减税或增加政府支出--私人可支配的收入上升--有利于消费和投资,克服总需求不足和经济萧条。
         紧缩的货币政策--运用三大法宝--减少货币供应量--利率上升,抑制私人投资和消费,减轻扩张性财政政策带来的通货膨胀。既在刺激总需求时又有效的抑制了通货膨胀。
      (2)紧缩的财政政策和扩张的货币政策
         紧缩财政政策--增税或减少政府支出,减少个人可支配收入,减少消费和投资,压缩社会总需求,减少赤字。
        扩张货币政策--三大法宝,增加货币供应量,利率下降,刺激投资,带动经济增长。
7.(1)经济衰退时,中央银行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例如降低存款准备率和再贴现率,促使商业银行扩大信贷 规模,但商业银行为安全起见不肯冒此风险。  (2)经济衰退时,中行采取扩张政策,降低利率,刺激投资(理想目标),但企业认为市场前景黯淡,不愿为增加投资而向银行借款(实际结果)。  (3)通货膨胀时,采取紧缩政策,提高利率来抑制投资,但企业认为此时有利可图,增加借款而投资。  (4)保险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投资与放款部分地抵制了紧缩的货币政策,商业银行和企业拥有的有价债券可以获得融资,妨碍了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  (5)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影响货币供应量   (6)货币政策在预期和执行的时机上遇到与财政政策一样的时滞困扰。
www.ap5u.com提醒,答案可以联系 qq 761296021

QQ|手机版|小黑屋|网站地图|无忧答案网 ( 冀ICP备18010495号-1 )

GMT+8, 2024-5-2 15:2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