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答案网 首页 离线作业 查看内容

文学概论

2017-10-17 11:18| 发布者: 青青| 查看: 701| 评论: 0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一共10题,每题6分。)试题1 (6分)【152973】 人们一般把对文学现象的各种研究统称为( ),它由( )、( )和( )共同构成。A. 文学理论 文艺学 文学发展史 文学批评B. 文艺学 ...
一、单项选择题    (一共10题,每题6分。)

试题1 (6分)【152973】 人们一般把对文学现象的各种研究统称为(    ),它由(    )、(    )和(    )共同构成。
A. 文学理论      文艺学        文学发展史      文学批评
B. 文艺学        文学发展史    文学批评        文学理论
C. 文学发展史    文学批评      文学理论        文艺学
D. 文学批评      文学理论      文艺学          文学发展史
 

试题2 (6分)【152975】 文学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分为五大部分(    )。
A. 审美规律、创作规律、构成规律、接受规律、发展规律
B. 本质特征、创作规律、欣赏规律、接受规律、发展规律
C. 本质特征、创作规律、构成规律、接受规律、发展规律
D. 本质特征、创作规律、构成规律、审美规律、发展规律
 

试题3 (6分)【152979】 理论来源于实践活动;文学理论来源于文学实践活动。其中的文学实践活动是指(    )。
A. 文学创作、文学传播、文学欣赏、文学批评、文学运动和文学研究
B. 文学创作、文学欣赏、文学批评、文学运动和文学研究
C. 文学创作、文学欣赏、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
D. 文学创作、文学欣赏和文学批评
 

试题4 (6分)【152993】 作家创作出的文学作品是由诸多要素构成的复杂结构,研究作品的内部微观构成和外部宏观形态的规律,这就是文学的(  )。
A. 本质论
B. 鉴赏论
C. 构成论
D. 发生发展论
 

试题5 (6分)【152995】 文学的精神性有两层涵义:一是指文学在两大类型的社会现象中属于社会精神现象,是第二性的,属于社会意识范畴,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二是指文学作品作为社会精神产品,其价值有物质与精神的两重性,其中精神价值是为主的,是文学价值的核心。
基于上述认识,对文学的精神性的正确理解是(    )。
A. 文学的精神性说明文学与物质世界无关
B. 文学的精神性是指文学的社会属性
C. 文学的精神性是指文学的价值属性
D. “B”+“C”
 

试题6 (6分)【152996】 文学“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毛泽东同志这一表述清楚地表明了生活、作家、文学三者之间的基本关系。
下列的选项中(    )的理解错误。
A. 文学归根结底是以生活为原料的
B. 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文学
C. 文学已经不是社会生活,而是作家的创造物了
D. 艺术生命力来源于作家对生活的独特的审美感受、发现和体验
 

试题7 (6分)【152999】 文学的民族性是指民族作为一种大型地域性群体,其语言、(    )、(    )、(    )、(    )等方面的特性对文学的影响,从而形成的本民族文学在内容与形式上表现出来的有别于其他民族文学的整体特征。
A. 思维方式    生活方式     心理结构     精神信仰
B. 服饰           饮食            风俗            礼仪
C. 宗教           节庆            伦理            家庭
D. 文化传统    人际关系     教育制度     审美意识
 

试题8 (6分)【153039】 “艺术地掌握世界的方式”属于追求和创造美的实践范畴。下述选项中理解不对的是(    )。
A. 在人的需求层次结构中,求美属于“自我实现”的高层次的精神需求
B. 在追求美的实践过程中,主客体的关系是主客体的相互契合
C. 在审美实践的心理过程中,主导心理要素是情感体验
D. 追求和创造美的“艺术地掌握世界的方式”要求改变对象外部的物质形态
 

试题9 (6分)【153054】 文学创作的过程,就是将生活中的(  )积累成为记忆中的(  ),再与作家的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创作精神相结合,生成能够传达作家审美体验的(  )的过程。
A. 物象  表象  审美意象
B. 表象  物象  审美意象
C. 物象  审美意象  表象
D. 表象  审美意象  物象
 

试题10 (6分)【153064】 文学作为语言艺术,虽然形象的(    )、(    )不足,但表现精神、内心和思想却有独到的优势:更加直接,手段更加多样;相比较而言,其他艺术在表现精神与内心世界方面却显示出难以回避的(    )。
A. 间接性       物质性      直观性
B. 物质性       间接性      直观性
C. 物质性       直观性      间接性
D. 都不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    (一共5题,每题8分。)

试题1 (8分)【152977】 文学理论方法论,从本质上说,是文艺学作为一门科学的思维范式,是在不断借鉴、移植其他学科的思维方法的同时丰富发展了自身。每一种方法在给文艺学研究提供独特视角,沿某一方向丰富发展文艺学研究方法的同时,必然同时存在不可逾越的局限。根据以上论述判断以下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 文学理论方法论是一种研究工作的思维方法
B. 文学理论方法论是稳定不变的
C. 文学理论方法论在文学实践中产生的
D. 文学理论方法论与其他学科的方法论不断相互影响
E. 文学理论方法论是有局限性的,因此是不可靠的
 

试题2 (8分)【153001】 文学作品的真实性是指文学作品反映社会生活、传达作家体验所达到的(    )的程度。
A. 完备
B. 准确
C. 清晰
D. 深刻
E. 依赖
 

试题3 (8分)【153048】 下列关于文学形象间接性的正确表述是(    )。
A. 文学形象必须借助他人才能建立和感知
B. 文学形象不能直接作用于欣赏者的感官,不能由欣赏者的感官直接接受
C. 文学形象只有通过批评家的分析才能被深刻理解
D. 文学形象由于语言的概括性而造成的形象的多义性和模糊性
E. 文学形象必须借助想象才能建立和感知
 

试题4 (8分)【153050】 文学语言是能够唤起形象与情绪记忆并有利于激发表象自觉定向变异从而催生并最终物化文学形象的语言。
对上述定义的正确理解是(    )。
A. 人的三种记忆的相关性及互唤功能是文学语言造型的生理基础
B. 语言本身的形象性是文学语言造型的直接依据
C. 表象的自觉定向变异是文学语言造型的心理机制
D. 生活储备、语言修养与想象能力是文学语言造型的主体条件
E. 文学作品是一份用语言描绘的用以建构文学形象的蓝图
 

试题5 (8分)【153057】 对“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的正确理解是(    )。
A. 语言是文学塑造艺术形象唯一手段
B. 语言是文学作品唯一的物质载体
C. 文学形象的间接性是由语言这种特殊的造型材料所决定的
D. 文学擅长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是由语言这种特殊的造型材料所决定的
E. 文学不能对其他艺术类型进行借鉴
 

一、单项选择题    (一共10题,每题6分。)

试题1 (6分)【153065】 作家的审美意识主要包括(    )。
A. 审美体验能力、审美领悟能力、审美想象能力
B. 审美感受能力、审美体验能力、审美想象能力
C. 审美理想、审美情趣、创作精神
D. 审美理想、审美情趣、欣赏模式
 

试题2 (6分)【153066】 划分艺术风格的常用的八体四对分类法是指(    )。
A. 浓丽与婉约、豪放与平淡、含蓄与直率、简约与繁丰
B. 浓丽与平淡、豪放与婉约、含蓄与繁丰、简约与直率
C. 浓丽与简约、豪放与婉约、含蓄与直率、平淡与繁丰
D. 浓丽与平淡、豪放与婉约、含蓄与直率、简约与繁丰
 

试题3 (6分)【153069】 唐代诗歌中的盛唐气象、晚唐风韵,是指一种(  )。
A. 流派风格
B. 阶级风格
C. 时代风格
D. 文体风格
 

试题4 (6分)【153082】 老舍从朋友那里听到两个关于人力车夫的故事,从而得到启发,创作出《骆驼祥子》。这属于创作动机发生中的(  )。
A. 情境触发
B. 原型触发
C. 意念触发
D. 形象触发
 

试题5 (6分)【153101】 下列关于人文主义文学思潮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最早的反封建思潮
B. 因其代表人物主要活动范围和研究对象是人文科学,尤其是他们的基本思想是提倡属于人的东西和以人为中心,故名
C. 致力于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D. 以英国的莎士比亚和西班牙的塞万提斯为代表作家
 

试题6 (6分)【153106】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在创作上的基本特征是(    )。
A. 强调表现人的异化,塑造被生活扭曲的小人物,传达作家悲观的人生体验
B. 主张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去表现人物性格、命运和人物关系
C. 主张“三一律”原则
D. 主张让科学进入文学领域
 

试题7 (6分)【153116】 文学的创作方法指的是(    )。
A. 处理创作与现实关系所依据和遵循的原则
B. 艺术构思过程采用的艺术手法
C. 写作过程中使用的表现技巧
D. 创作过程中所选用的表现手法
 

试题8 (6分)【153118】 叙述语言是指以整个作品内容叙说描述者的身份,在作品中(    )的语言。
A. 构思形象、描绘人物和环境、抒发感情、发表议论
B. 叙述事件、描绘人物和环境、抒发感情、发表议论
C. 叙述事件、描绘人物和环境、抒发感情、内心独白
D. 构思形象、描绘人物和环境、抒发感情、内心独白
 

试题9 (6分)【153121】 六分法则是在五分法的基础上增加了(    )而构成的。
A. 电影文学
B. 电视文学
C. 影视文学
D. 网络文学
 

试题10 (6分)【153126】 文学的主题是(    )。
A. 作者的主观意图
B. 读者的心得体会
C. 贯穿作品整体的中心思想
D. 作品所包含的全部思想
 


二、多项选择题    (一共5题,每题8分。)

试题1 (8分)【153068】 作家应该具备的审美创造能力包括(    )。
A. 感受和体验能力
B. 思考和锤炼能力
C. 领悟和思考能力
D. 体验和表达能力
E. 表达和锤炼能力
 

试题2 (8分)【153080】 下列关于前语言思维的不正确表述是(    )。
A. 它是从意识到潜意识的“中间地带”
B. 是指思维操作水平尚未达到语言运演的思维
C. 包括自发型和自觉型两种
D. 具有直觉印象和原始体验的确定性、弥散性和流动性
E. 相当于灵感
 

试题3 (8分)【153090】 下列关于语言思维的正确表述是(    )。
A. 在文学创作的思维活动中处于最高层次
B. 与之相对应的是人的潜意识层
C. 是通过创造性意象和语词进行的思维
D. 是文学创作思维活动的核心
E. 相当于通常所说的直觉
 

试题4 (8分)【153102】 下列关于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正确的说法是(    )。
A. 人类文学最悠久、最重要的创作方法之一
B. 主张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逼真地再现生活,注重细节的真实描写
C. 戏剧恪守“三一律”
D. 代表作家有巴尔扎克、斯汤达、雨果、托尔斯泰等
E. 隐蔽地表现作家的思想感情,通过人物的命运遭遇,揭示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
 

试题5 (8分)【153103】 下列关于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正确的说明是(    )。
A. 是文学史上的主要创作方法之一
B. 注重抒发作家强烈的主观情感,表现作家对理想的热烈追求
C.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比西方文学更为发达
D. 往往采用大胆想象、极度夸张和充满激情的语言,营造富于奇幻色彩的艺术氛围
E. 代表作家有屈原、李白、汤显祖、吴承恩、曹雪芹等
 

一、单项选择题    (一共10题,每题6分。)

试题1 (6分)【153141】 关于“熟悉的陌生人”不正确的选项是(    )。
A. 是别林斯基提出的
B. 是“有真正才能的人”创作的
C. 是典型人物
D. 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标志
 

试题2 (6分)【153144】 下列关于宏观环境不正确的选项是(    )。
A. 微观环境影响加诸典型人物的折射镜与过滤器
B. 是与个人处于间接交往中的环境因素的总和
C. 包括社会制度、意识形态、自然条件以及大型社会团体及其行为规范等等
D. 是连通典型人物与社会的必然发展趋势和社会文化背景的桥梁
 

试题3 (6分)【153168】 下列排列组合中符合散文分类包容关系的一组是(    )。
A. 叙事性散文:传记文学      报告文学       游记
B. 抒情性散文:随笔            小品文           杂文
C. 议论性散文:杂文             游记
D. 叙事性散文:抒情性散文    议论性散文
 

试题4 (6分)【153192】 下列各类小说特征描述完全正确的是(    )。
A. 长篇小说,篇幅在十几万字以上;有众多的人物、系列的事件、复杂的情节、广阔的社会环境,完整而有深度地表现生活的局部,深刻揭示人物命运和性格发展;有恢宏的历史感和百科全书式的丰富内容
B. 短篇小说,三五千字到三四万字之间;多描写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较为广阔的社会生活,全方位展现时代风貌,传达作家的审美体验;人物不多,情节紧凑,不多作侧面描写,直接表现主体,迅速展开冲突并解决问题
C. 中篇小说,三五万字到十几万字之间;选取生活的一个片断或侧面,采用“窥一斑而见全豹”的方式塑造人物形象,往往选取三五个事件,较为全面地展现人物关系,通过情节的展开,深入刻画人物性格,背景比较广阔,但多作幕后处理;事件大都有完整性,叙述、描写也比较从容
D. 微型小说,几十字、数百字到一千多字之间;美学与创作特点是“以点取胜”,抓取生活中点滴事件中的闪光之点,以机巧的构思、灵动的意蕴、精粹的笔墨、素描的笔法,画龙点睛,点到为止
 

试题5 (6分)【153195】 下列关于文学印刷传播方式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
A. 手工复制性
B. 批量性
C. 商品性
D. 产业性
 

试题6 (6分)【153196】 下列关于文学书写传播方式的基本特点不正确的是(    )。
A. 载体的物质性
B. 信息的稳定性
C. 创造者、创造物、传播者、接受者的相互独立
D. 信息形式的多媒性
 

试题7 (6分)【153214】 关于文学的口头传播有两种,一是不经过书写记录的单纯的口头传播,二是经过书写记录的附加的口头传播。有了“话本”等书写记录却仍然沿用口头传播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
A. 多数人不识字
B. 书写工具太昂贵,用不起
C. 口头传播比书写传播更可靠
D. 诗歌要“唱”,故事要“演”,文学口头传播是“多媒体”的,老百姓喜闻乐见
 

试题8 (6分)【153226】 一方面,读者阅读文学作品主要就是为了获得审美的精神享受,因此,文学消费首先是一种审美信息的传达与接受。另一方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想进入文学欣赏过程,首先必须支付一定的费用,取得文学作品的享用权;所以,文学消费同时又是一种等价交换的商业活动。
依据上述思想,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文学消费既是一种精神产品的消费,又是一种物质产品的消费
B. 文学消费有时是一种精神产品的消费,有时是一种物质产品的消费
C. 文学消费对有些人是一种精神产品的消费,对有些人是一种物质产品的消费
D. 文学消费应该是一种精神产品的消费,不应该是一种物质产品的消费
 

试题9 (6分)【153231】 文学生产的产品作为人类的精神产品,有着与人类物质产品不同的特殊属性,即它的使用价值不是用来满足人的(    )而是用来满足人的(    )的。
A. 审美需要    精神需要
B. 精神需要    审美需要
C. 精神需要    物质需要
D. 物质需要    精神需要
 

试题10 (6分)【153233】 从文学欣赏到文学消费的演进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下列选项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文学生产与文学享用固定关系的打破
B. 文学生产成为谋生的手段
C. 文化传播行业的成熟与活跃
D. 图书市场的形成
 


二、多项选择题    (一共5题,每题8分。)

试题1 (8分)【153142】 作为审美创造产物的文学形象具有如下特点(    )。
A. 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B. 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C. 具体性与概括性的统一
D. 再现性与表现性的统一
E. 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试题2 (8分)【153171】 文学上对喜剧的正确描述是(    )。
A. 是指表现了美学上的喜剧精神的戏剧文学
B. 是指由于必然性的矛盾冲突导致无价值东西的毁灭
C. 是指一切可以引人发笑的愉快之事
D. 人物应该具有喜剧精神,即是一个走向灭亡的否定性人物
E. 表现行将退出历史舞台的落后或反动的势力与历史进程发展的不协调的矛盾性
 

试题3 (8分)【153177】 按照戏剧冲突来进行分类,戏剧文学可以区分为(  )。
A. 历史剧
B. 悲剧
C. 喜剧
D. 现代剧
E. 正剧
 

试题4 (8分)【153202】 下列有关文学书写传播的方式正确的是(    )。
A. 用文字记录印刷中的文学作品,即先印刷,再书写
B. 用文字记录网络上的文学作品,即先上网,再书写
C. 用文字记录欣赏中的文学作品,即先接受,再书写
D. 用文字记录传播中的文学作品,即先传播,再书写
E. 用文字记录创作中的文学作品,即先书写,再传播
 

试题5 (8分)【153222】 原始社会文学起源之初(    )。
A. 文学消费不具有商品属性
B. 文学消费具有商品属性
C. 文学的享用是比较纯粹的文学欣赏
D. 文学的享用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消费
 
一、单项选择题    (一共10题,每题6分。)

试题1 (6分)【153236】 下列属于欣赏性阅读的是(    )。
A. 无目的的随便翻翻
B. 学习认知状态的阅读
C. 研究批评状态的阅读
D. 感受体验状态的阅读
 

试题2 (6分)【153245】 接受美学认为,由于人们的先天条件和生活经历、思想感情、文学修养、审美经验、欣赏习惯的综合作用,会形成某种对文学作品的定向期待,这就是期待视野;它作为一种心理定势和欣赏模式,会在欣赏的开始阶段乃至整个欣赏过程中影响我们的欣赏行为与效果。
以下不属于这种期待视野的具体表现的选项是(    )。
A. 文体期待
B. 角色期待
C. 意象期待
D. 意蕴期待
 

试题3 (6分)【153250】 下列对文学欣赏性质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文学欣赏的目的是对文学作品作出正确评价
B. 文学欣赏是情感沟通中的审美体验
C. 文学欣赏具有超越现实的价值指向
D. 文学欣赏是读者的文学形象再创造
 

试题4 (6分)【153254】 下列不属于文学欣赏中的差异性现象本身的选项是(    )。
A. 不同读者在欣赏的对象选择、内容偏好、格调迎拒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
B. 不同读者在欣赏中的感受、体验以及对作品的判断、评价方面表现出的差异
C.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D. “形象大于思想”
 

试题5 (6分)【153270】 以“文学创作-文学流派-文学思潮” 系统为对象的批评方法是(    )。
A. 文学现象批评
B. 文学观念批评
C. 文学过程批评
D. 文学批评形态学
 

试题6 (6分)【153272】 以文学批评自身的“视角-模式-形态”系统为对象的批评方法是(    )。
A. 文学现象批评
B. 文学观念批评
C. 文学过程批评
D. 文学批评形态学
 

试题7 (6分)【153314】 恩格斯提出的批评标准是(    )。
A. 政治标准
B. 历史和美学的标准
C. 艺术标准
D. 真善美统一
 

试题8 (6分)【153318】 下列关于民间文学对文人文学的滋养与相互影响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民间文学在内容上是文人创作的重要的素材原型来源
B. 民间文学在形式上给文人创作提供新的发展空间
C. 民间文学比文人文学更能代表一个民族的文学传统
D. 民间文学与文人文学之间良性的相互影响,是民族文学发展的必要条件
 

试题9 (6分)【153319】 对待文学遗产全盘继承的复古主义和全盘否定的虚无主义都是错误的。我们的态度是:对待一切文学遗产应该进行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持批判吸收的继承原则。
不符合上述原则的表述是(    )。
A. 采取历史主义的标准,恰当地评价过去时代的作品,不是看它是否提供了我们所没有的东西,而是看它是否提供了它的前人没有提供的东西
B. 按照作家对人民的态度,决定我们对作品美学价值的评估
C. 坚持古为今用的立场,确定文学遗产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D. 尊重文学遗产的时代特点,提倡融合吸收,避免机械照搬
 

试题10 (6分)【153349】 文学起源的研究方法依据它的特殊对象与目的主要有五种(    )。
A. 文物考古发现、口头文学采风、历史文献研读、家族病史研究和理论综合分析
B. 文物考古发现、口头文学采风、家族病史研究、儿童心理研究和理论综合分析
C. 文物考古发现、家族病史研究、历史文献研读、儿童心理研究和理论综合分析
D. 文物考古发现、口头文学采风、历史文献研读、儿童心理研究和理论综合分析
 


二、多项选择题    (一共5题,每题8分。)

试题1 (8分)【153238】 文学欣赏的作用是(    )。
A. 对作品内涵的阐释作用
B. 对文学价值的实现作用
C. 对读者灵魂的塑造作用
D. 对文学批评的反馈作用
E. 对文学创作的奠基作用
 

试题2 (8分)【153255】 “共鸣”产生的条件是(    )。
A. 作品能够清晰地传达出作家具有深广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心理底蕴的审美体验
B. 作品能突破时代、民族、阶级的局限,在更深广的层次上展示人的生命之美
C. 作品能突破时代、民族、阶级的局限,赢得一切读者的喜爱
D. 读者具备相应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且体验积累和审美需求要达到较高程度
E. 读者具有广阔的包容心态、深刻的领悟能力、敏感的审美体验和广泛的审美趣味
 

试题3 (8分)【153275】 下列对文学批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主客体相互契合的审美活动
B. 一种基于审美的科学活动
C. 对当前一切文学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和评价的科学活动
D. 是文学接受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E. 与文学理论、文学史一起组成文艺学的整体结构
 

试题4 (8分)【153292】 文学批评应该遵循的原则是(    )。
A. 文学批评应该从艺术形象的分析入手
B. 文学批评应该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C. 文学批评应主要关注成功的文学创作
D. 文学批评应主要关注当前文学创作中的问题
E. 文学批评应该贯彻“双百”方针
 

试题5 (8分)【153346】 下列对文学起源的几种主要学说与代表人物组合正确的是(    )。
A. 神示说-亚里士多德
B. 模仿说-斯宾塞
C. 游戏说-柏拉图 
D. 巫术说-弗雷泽
E. 劳动说-普列汉诺夫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