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 发表于 2021-10-28 10:34:02

21秋西南《中国礼乐教化要略》【1287】 第四篇 化

            一、
            单项选择题
            1.
            _____是使天下归仁的关键。
             德智
             仁义
             礼法
             教化
            2.
            从先秦儒学发轫的仁政理念,升华为仁人志士之大义。下列没有体现这一说法的是(   )。
             范仲淹提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主张
             林则徐提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主张
             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主张
             《中庸》提及“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3.
            孔子在《论语•颜渊》中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关于此话说法有误的是_____。
             “选贤与能”是“天下为公”的前提、保证
             以学,使增其能;以仕,使显其贤,一能一贤,是上古就已形成的传统
             以“科”之量谷,量物之用,来量才,量徳,量人,继而,以其贤能举之。这便是“科举”之意蕴
             学而优则仕意在鼓励入世为官
            4.
            君王治理天下的关键是_____。
             国之政若从人之性善出发,实施仁政
             万物有其体,即有其位,治理天下,照其体,遵其位,便可致“中和”
             通过克己来复礼,然后达到天下归仁
             击 “鼓”奉“玉”,礼拜天地,以“事神致福”也
            5.
            孔子强调仁政的核心是(   )。
             仁
             礼
             人
             教
            6.
            仁政的思想,早在(   )时期即有。
             春秋
             汉朝
             先秦
             战国
            7.
            到_____代,则彻底放弃出家人不拜俗之戒条,全面接受了儒家之忠孝至上的全套伦理。
             明
             元
             清
             宋
            8.
            从根本上把人之性、人与人之交往、甚至,人与物之关系,构筑在“仁”的体系中的是()。
             荀子
             孔子
             老子
             孟子
            9.
            关于“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视事”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
             其所强调的是克己复礼、实施仁政
             其所强调的便是礼治之王道,是其顺乎天地万物运行的大道
             其所强调的是使万物各司其位、各行其是
             其所强调的是顺天应时
            10.
            仁政的本质便是(   )
             人之初,性本善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万物
             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
            11.
            礼要处理的四对关系是_____。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血缘家庭,人与人
             人与天,人与地,人与血缘家庭,人与人
             人与天,人与社会,人与血缘家庭,人与人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血缘家庭,人与人
            12.
            天下归仁的关键是_____。
             明德至善
             教化
             仁政
             克己复礼
            13.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的出发点是_______。
             仁
             礼
             义
             己
            14.
            ____是礼治的大一统。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人与天,人与社会,人与血缘家庭,人与人等合起来,便是礼治的大一统
             使万物各安其分、各行其是
             顺乎天地万物运行的大道
            15.
            先秦儒学发轫的仁政理念,到(   )时期成了君主圆其大国之梦的内在戒律。
             盛唐
             富宋
             雄隋
             强汉
            16.
            推进王道整体的关键是_____。
             刑
             政
             乐
             礼
            17.
            人与人之关键就在于一个____字。
             义
             信
             礼
             仁
            18.
            下列说法有误的是_____。
             炎黄联盟在涿鹿战胜蚩尤,促进了与九黎、东夷等民族大融
             无论“炎黄”或“华夏”都不是以其国,而是以其族名之
             炎帝族最早活动的地方在姜水
             “华”与“夏”见于殷商,“炎”与“黄”则见于西周
            19.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为民间常用。此话所讲之义不包括____。
             此话,以日常之例,讲的是道与器,本与末的关系问题
             “柴”则是用之即匮的末
             “青山”是生生不息之本
             尚文所形成的氛围,是一种无形而强大的舆论力量,可影响朝局
            20.
            仁政中的君与民的关系,是建筑在()的基础上的。
             仁义
             德
             信
             礼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1秋西南《中国礼乐教化要略》【1287】 第四篇 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