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08|回复: 0

[在线作业] 福师2016秋《文学概论》在线作业一二满分答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19 09: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福师《文学概论》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
1.奥地利精神病医生、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    )在精神分析理论中指出具有动物性的“本我”对理性的“自我”有着强大的内驱作用。          (满分:2)
    A. 达尔文
    B. 马克思
    C. 弗洛伊德
    D. 恩格斯
2.(    )是借他物(喻体)来表现某物(喻本)的修辞方式。          (满分:2)
    A. 比喻
    B. 象征
    C. 倒装
    D. 歧义
3.(    )的基本特征是凝练性、跳跃性、节奏韵律性。          (满分:2)
    A. 诗
    B. 小说
    C. 剧本
    D. 散文
4.(    )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继共鸣和净化之后而进入的一个更高阶段,包括潜思默想、洞悉宇宙奥妙、体悟人生真谛、提升精神境界等状况与过程。          (满分:2)
    A. 共鸣
    B. 净化
    C. 领悟
    D. 延留
5.(    )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独立自足的整体,是一种有组织的符号结构,意义只需要从文本去寻求而无需借助于外部因素加以说明。          (满分:2)
    A. 心理学批评
    B. 语言学批评
    C. 文化批评
    D. 审美批评
6.(    )主要是指运用现代心理学的成果来对作家的创作心理及作品人物心理进行分析,从而探求作品的真实意图,以获得其真实价值的批评。          (满分:2)
    A. 心理学批评
    B. 语言学批评
    C. 文化批评
    D. 审美批评
7.读者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本应是还原作家心目中的形象、情感体验和思想见解的过程。但实际上,完全的还原是不可能的,读者阅读的“第二文本”总是“第一文本”的种种异变。其中,(    )是指在某一特定文本中,作家融进的情感虽是确定的,但在具有不同期待视野的读者那儿,却会唤起不同程度或不同性质的情感体验。          (满分:2)
    A. 作品形象的异变
    B. 情感的异变
    C. 思想观念的异变
    D. 作品情节的变异
8.(    )是艺术构思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一种心理现象,其外在形态是围绕某一主题线索(意念或形象)在思考中获得突如其来的顿悟,其来临时的突出特征是非预期性和转瞬即逝性,不及时捕捉就难以再现。          (满分:2)
    A. 想象
    B. 联想
    C. 直觉
    D. 灵感
9.(    )是以一定的道德意识及其由之而形成的伦理关系作为规范来评价作品,以善、恶为基本范畴来决定对批评对象的取舍。这种批评着重于对文学作品的道德意识性质和品位的评价,实现作品的伦理价值及道德教化作用。          (满分:2)
    A. 伦理道德批评
    B. 社会历史批评
    C. 审美批评
    D. 心理学批评
10.(    )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满分:2)
    A. 现实型文学
    B. 理想型文学
    C. 象征型文学
    D. 想象型文学
11.巴赫金称(    )的作品为“复调”式小说,小说中叙述者的声音、不同人物的声音,形成“众声喧哗”的世界。          (满分:2)
    A. 列夫·托尔斯泰
    B. 陀思妥耶夫斯基
    C. 普希金
    D. 屠格涅夫
12.(    )是指文学作品在引发了读者的共鸣,使之达到净化与领悟之后,继续留存于其脑际并使其不断回味的状况。          (满分:2)
    A. 共鸣
    B. 净化
    C. 领悟
    D. 延留
13.(    )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基本特征:暗示性和朦胧性。          (满分:2)
    A. 现实型文学
    B. 理想型文学
    C. 象征型文学
    D. 想象型文学
14.(    )充分运用夸张、变形、虚构的方法,不求外表的真实,遵循情感的逻辑,追求情感的真实。          (满分:2)
    A. 现实型文学
    B. 理想型文学
    C. 象征型文学
    D. 想象型文学
15.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比兴”说、“虚静”说、“神思”说、“滋味”说、“物感”说等属于(    )。          (满分:2)
    A. 文学哲学
    B. 文学社会学
    C. 文学心理学
    D. 文学符号学
二、多选题:
1.中西审美批评模式的共同特点(    )。          (满分:2)
    A. 是一种情感性评价
    B. 是一种体验与超越矛盾统一的批评,具有超功利性
    C. 是一种形式或形象的直觉批评
    D. 将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以及作家的生活经历等与作品联系起来考察
2.期待视野的形成与(    )等因素有关。          (满分:2)
    A. 审美趣味、情感倾向
    B. 人生追求、政治态度
    C. 一定的文学艺术素养
    D. 性别、年龄、气质
3.根据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和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在反映现实和表现审美感受方面的不同方式,把文学作品分为(    )这几种类型。          (满分:2)
    A. 现实型文学
    B. 理想型文学
    C. 象征型文学
    D. 想象型文学
4.小说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它的基本特征有(    )。          (满分:2)
    A. 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
    B. 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
    C. 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D. 最强调韵律性
5.即兴是作家因受某一外在刺激或内在充当的作用,兴会来临,在文字操作过程中迅速地创造出作品的状况。即兴不是凭空出现的,它需要(    )。          (满分:2)
    A. 足够的材料和感情积累
    B. 特殊的气氛和契机
    C. 综合心力的开发
    D. 先天的禀赋、气质,以及后天的本领、技巧
6.从文学心理学角度讲,回忆的发生是外在刺激或内在需要与创作中心意念挂钩时的神经传导活动。常见的回忆方式有(    )。          (满分:2)
    A. 直接回收法
    B. 挨次扫描法
    C. 按层次推论
    D. 深沉思索
7.文学叙事的基本特征包括(    )。          (满分:2)
    A. 叙事的内容是社会生活事件过程
    B. 与抒情性作品不同,叙事文学讲故事,描述人的行为及其造成的后果,其认识价值就在于显示了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过程及其意义
    C. 叙事是话语的虚构
    D. 文学叙事不同于日常叙述语言,在于它所指的对象仅存在于这个故事的叙述话语之中,叙事作为话语的虚构而同客观的现实之间产生距离,优秀的叙事文学是用话语重构世界,这个话语的世界虽不等于现实本身,却可能在更本质的层次上揭示社会现实的内在意义
8.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它的基本特征有(    )。          (满分:2)
    A. 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
    B. 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
    C. 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D. 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9.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应具有(    )          (满分:2)
    A. 单一性
    B. 主导性
    C. 层次性
    D. 多样性
10.直觉与灵感的区别有(    )。          (满分:2)
    A. 灵感不是“不要”而是“省略了”推理过程
    需要更深厚的生活积累和更强的推理能力
    B. 灵感是艰苦思索的结果
    直觉却是对事物的突兀判断
    C. 灵感发生在久思不得其解之后
    直觉却发生在第一次碰头之时
    D. 灵感是获取成熟的答案
    直觉却是得到一种推测性的洞察
11.艺术真实的特征有(    )。          (满分:2)
    A. 内蕴性
    B. 主观性
    C. 假定性
    D. 诗艺性
12.艺术构思的心理机制包括回忆和沉思,(  )等内容。          (满分:2)
    A. 想象与联想
    B. 灵感与直觉
    C. 理智与情感
    D. 意识与无意识
13.根据艾布拉姆斯的观点,文学活动应由(    )这些要素或环节构成。          (满分:2)
    A. 世界
    B. 作者
    C. 作品
    D. 读者
14.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处于一定的情绪状态。在文学阅读活动开始时,这种生活中的情绪状态不可能截然中断,会伴随读者进入阅读过程,影响阅读效果。读者的这种影响阅读的情绪状态,就叫做接受心境。这些心境产生的原因有(    )。          (满分:2)
    A. 社会生活状况
    B. 个人境遇
    C. 读者的身体状况
    D. 自然环境因素
15.移情就是把主体的情感“移入”或者“输入”对象从而体验到物我同一的心理过程。以下体现移情的有(    )。          (满分:2)
    A.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B.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C.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色
    D.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判断题:
1.雅与俗有严格的界限,俗文化中都包含着消极的糟粕,而雅文化中都是积极的。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方法论和基本原则不是分别在起作用,而综合地共同起作用的,即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为用的。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3.文学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文化形态,其最基本的属性是审美的价值属性,文学的审美价值是文学显著地区别于其他意识形态的特征之所在。因此,文学接受首先表现为审美活动。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4.文学材料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取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糙的刺激和信息。这些刺激和信息通过记忆的方式被作家储存于大脑之中,成为组建个人心理生活(或精神现象)并使之流动的最小单元。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5.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它要求表现出人物行为的矛盾冲突,从而揭示人物命运的变化过程。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6.风格必须落实到具体的体制、样式、类型中,只有在具体的文学作品中,以恰当的文体,才能呈现出作家的创作个性和独到风格。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7.作家、艺术家应该体验人民的生活,了解人民的愿望,认清人民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历史作用,才能更好地和人民站在一起,从事为人民服务的文学创作。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8.文学消费与接受就是文学生产者(包括作家、出版家、书商以及文艺管理机构)通过文学产品被读者阅读欣赏,以传播他们所属的那个集团、阶层的意识形态观念。在这种文学阅读欣赏过程中,维系一定社会结构所需要的某种意识形态观念被再生产出来,并被转化为接受者的思想意识。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9.作为概念,艺术真实的内涵可作如下简要表述:它是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诗艺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知和感悟,具有审美价值意义的真实。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0.抒情性作品是指以表现作者个人主观情感为主、偏重审美价值的一类文学作品,与叙事性作品相对。因此,抒情性作品中不能有叙事因素,叙事性作品中也不能有抒情成分。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1.文本时间,指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即“故事”内容本身的时间。故事时间(叙事时间),指故事内容在叙事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即“讲”的时间。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2.日常个性不能直接形成文学风格,必须通过审美创造的升华转变为创作个性,才可能在作品中形成独特的艺术风貌。创作个性是位于日常个性和文学风格之间的中间环节,风格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经创作个性的有机整合之后所显现的独特的艺术风貌和格调,创作个性是风格的灵魂。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3.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传统。作家生活于民族传统文化中,不能不受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作家的风格必然渗入民族文化传统的基因,表现出民族性。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4.抒情性作品的结构由声音、画面和情感经验构成。情感经验总要投射到声音或画面上,形成声情并茂、情景交融的象征表现。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5.伦理道德批评强调的重点始终放在艺术内容的道德评价上,因而对艺术的灵性和创造活力往往有所忽略。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6.亚理士多德认为,修辞的高明就是风格。“语言的准确性,是优良的风格的基础”。这种观点在后世影响深远,发展出风格是“思想的外衣”的说法。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7.文学创造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自觉的能动的创造,达到了全面地表现人的本质特性。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8.文学批评是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兼及一切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9.文学理论必须经得起文学活动的实践的检验。文学理论总是随着文学运动、文学创作、文学接受的发展而发展。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0.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是指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表明审美中渗透了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巧借审美传达出来。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福师《文学概论》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
1.(    )是指读者由于作品意蕴的感染,而继共鸣后不由自主地达到的调节精神、排遣情绪、去除杂念和提升人格的状态。          (满分:2)
    A. 共鸣
    B. 净化
    C. 领悟
    D. 延留
2.意大利语的柔和甜蜜在不知不觉中渗入到意大利作家的资质中去。对于英国人来说,他们更讲究作品的力量、活力和雄浑,他们爱讽喻和明喻甚于一切。这两个例子体现了(    )。          (满分:2)
    A. 文学风格与时代文化的关系
    B. 文学风格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C. 文学风格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D. 文学风格与流派文化的关系
3.(    )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满分:2)
    A. 现实型文学
    B. 理想型文学
    C. 象征型文学
    D. 想象型文学
4.奥地利精神病医生、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    )在精神分析理论中指出具有动物性的“本我”对理性的“自我”有着强大的内驱作用。          (满分:2)
    A. 达尔文
    B. 马克思
    C. 弗洛伊德
    D. 恩格斯
5.(    )是指文学作品在引发了读者的共鸣,使之达到净化与领悟之后,继续留存于其脑际并使其不断回味的状况。          (满分:2)
    A. 共鸣
    B. 净化
    C. 领悟
    D. 延留
6.(    )充分运用夸张、变形、虚构的方法,不求外表的真实,遵循情感的逻辑,追求情感的真实。          (满分:2)
    A. 现实型文学
    B. 理想型文学
    C. 象征型文学
    D. 想象型文学
7.(    )的基本特征是凝练性、跳跃性、节奏韵律性。          (满分:2)
    A. 诗
    B. 小说
    C. 剧本
    D. 散文
8.(    )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继共鸣和净化之后而进入的一个更高阶段,包括潜思默想、洞悉宇宙奥妙、体悟人生真谛、提升精神境界等状况与过程。          (满分:2)
    A. 共鸣
    B. 净化
    C. 领悟
    D. 延留
9.(    )就是把过去的经验记忆和先前形成的心中之象(或意念)在某种新刺激下唤醒,再重新合成一个新结构的过程。          (满分:2)
    A. 灵感
    B. 直觉
    C. 想象
    D. 联想
10.(    )在叙述故事中的作用具有二重性:既有推动情节发展的“行动元”功能,又有显现性格特征的“角色”功能。          (满分:2)
    A. 事件
    B. 情节
    C. 人物
    D. 场景
11.(    )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独立自足的整体,是一种有组织的符号结构,意义只需要从文本去寻求而无需借助于外部因素加以说明。          (满分:2)
    A. 心理学批评
    B. 语言学批评
    C. 文化批评
    D. 审美批评
12.(    )指作家以清晰的理智,有意识地调动,分析和综合材料,使之成为有机的能表达一定意义的整体作品的心理能力。          (满分:2)
    A. 意识
    B. 无意识
    C. 灵感
    D. 直觉
13.(    )主要是指运用现代心理学的成果来对作家的创作心理及作品人物心理进行分析,从而探求作品的真实意图,以获得其真实价值的批评。          (满分:2)
    A. 心理学批评
    B. 语言学批评
    C. 文化批评
    D. 审美批评
14.(    )是指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          (满分:2)
    A. 共鸣
    B. 净化
    C. 领悟
    D. 延留
15.(    )是艺术构思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一种心理现象,其外在形态是围绕某一主题线索(意念或形象)在思考中获得突如其来的顿悟,其来临时的突出特征是非预期性和转瞬即逝性,不及时捕捉就难以再现。          (满分:2)
    A. 想象
    B. 联想
    C. 直觉
    D. 灵感
二、多选题:
1.期待视野的形成与(    )等因素有关。          (满分:2)
    A. 审美趣味、情感倾向
    B. 人生追求、政治态度
    C. 一定的文学艺术素养
    D. 性别、年龄、气质
2.根据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和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在反映现实和表现审美感受方面的不同方式,把文学作品分为(    )这几种类型。          (满分:2)
    A. 现实型文学
    B. 理想型文学
    C. 象征型文学
    D. 想象型文学
3.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区别包括(    )。          (满分:2)
    A. 文学消费具有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二重性,而文学接受则纯属一种精神文化范围内的活动
    B. 文学消费既包括阅读行为,也包括未含阅读活动的消费行为,而文学接受则一定是一种阅读或欣赏的精神活动
    C. 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主客观条件不同
    D. 文学消费研究具有综合的多视角的特点,而文学接受研究则偏于审美经验或艺术心理这一独特视角
4.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应具有(    )          (满分:2)
    A. 单一性
    B. 主导性
    C. 层次性
    D. 多样性
5.即兴是作家因受某一外在刺激或内在充当的作用,兴会来临,在文字操作过程中迅速地创造出作品的状况。即兴不是凭空出现的,它需要(    )。          (满分:2)
    A. 足够的材料和感情积累
    B. 特殊的气氛和契机
    C. 综合心力的开发
    D. 先天的禀赋、气质,以及后天的本领、技巧
6.文学叙事的基本特征包括(    )。          (满分:2)
    A. 叙事的内容是社会生活事件过程
    B. 与抒情性作品不同,叙事文学讲故事,描述人的行为及其造成的后果,其认识价值就在于显示了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过程及其意义
    C. 叙事是话语的虚构
    D. 文学叙事不同于日常叙述语言,在于它所指的对象仅存在于这个故事的叙述话语之中,叙事作为话语的虚构而同客观的现实之间产生距离,优秀的叙事文学是用话语重构世界,这个话语的世界虽不等于现实本身,却可能在更本质的层次上揭示社会现实的内在意义
7.艺术真实的特征有(    )。          (满分:2)
    A. 内蕴性
    B. 主观性
    C. 假定性
    D. 诗艺性
8.从文学心理学角度讲,回忆的发生是外在刺激或内在需要与创作中心意念挂钩时的神经传导活动。常见的回忆方式有(    )。          (满分:2)
    A. 直接回收法
    B. 挨次扫描法
    C. 按层次推论
    D. 深沉思索
9.历史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今天要建设具有时代精神和中国特色的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文学理论,就应该(    )。          (满分:2)
    A.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B. 以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的文学理论
    C. 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
    D. 要具备当代性,体现时代精神
10.移情就是把主体的情感“移入”或者“输入”对象从而体验到物我同一的心理过程。以下体现移情的有(    )。          (满分:2)
    A.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B.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C.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色
    D.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内容十分丰富,(    ),以及艺术交往论,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          (满分:2)
    A. 文学活动论
    B. 文学反映论
    C. 艺术生产论
    D.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
12.根据艾布拉姆斯的观点,文学活动应由(    )这些要素或环节构成。          (满分:2)
    A. 世界
    B. 作者
    C. 作品
    D. 读者
13.艺术构思的心理机制包括回忆和沉思,(  )等内容。          (满分:2)
    A. 想象与联想
    B. 灵感与直觉
    C. 理智与情感
    D. 意识与无意识
14.直觉与灵感的区别有(    )。          (满分:2)
    A. 灵感不是“不要”而是“省略了”推理过程
    需要更深厚的生活积累和更强的推理能力
    B. 灵感是艰苦思索的结果
    直觉却是对事物的突兀判断
    C. 灵感发生在久思不得其解之后
    直觉却发生在第一次碰头之时
    D. 灵感是获取成熟的答案
    直觉却是得到一种推测性的洞察
15.文学创造中主客体的双向运动是指(    )。          (满分:2)
    A. 主体能动地审美地反映客体
    B. 主体对创作客体的选择
    C. 对客体进行变形、情感投射和观念移注
    D. 主体始终受到客体的规定和制约,作家的选择受社会生活的情势的规定和制约
三、判断题:
1.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具有及时性、纪实性、文学性的基本特征。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抒情性作品是指以表现作者个人主观情感为主、偏重审美价值的一类文学作品,与叙事性作品相对。因此,抒情性作品中不能有叙事因素,叙事性作品中也不能有抒情成分。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3.所谓文学的时代风格,就是作家作品在总体特色上所具有的特定时代的特征,它是该时代的精神特点、审美要求和审美理想在作家作品中的表现。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4.在文学接受过程中,读者的期待视野与文本之间,常常呈现出一致与不一致的情况,前者为顺向相应,后者为逆向遇挫。真正伟大的作品在被阅读过程中应该完全顺向相应。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5.亚理士多德认为,修辞的高明就是风格。“语言的准确性,是优良的风格的基础”。这种观点在后世影响深远,发展出风格是“思想的外衣”的说法。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6.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7.文学创造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自觉的能动的创造,达到了全面地表现人的本质特性。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8.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传统。作家生活于民族传统文化中,不能不受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作家的风格必然渗入民族文化传统的基因,表现出民族性。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9.文学材料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取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糙的刺激和信息。这些刺激和信息通过记忆的方式被作家储存于大脑之中,成为组建个人心理生活(或精神现象)并使之流动的最小单元。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0.文本时间,指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即“故事”内容本身的时间。故事时间(叙事时间),指故事内容在叙事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即“讲”的时间。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1.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精神生产,具有精神生产的一般特征。但文学创造又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而有别于科学、哲学、政治、法律、道德、宗教等精神活动。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2.马克思主义反映论是揭示文学活动的基本视角,因此以反映论为基础的文学哲学是文学理论的一个基本形态。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3.感情指作家心理中有意识的理性的认知和思维。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4.伦理道德批评强调的重点始终放在艺术内容的道德评价上,因而对艺术的灵性和创造活力往往有所忽略。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5.20世纪60年代法国出现大量关于叙事作品结构分析的尝试。包括以格雷马斯为代表的神话分析、以布雷蒙德为代表的民间故事分析和巴特、托多罗夫、热奈特等人为代表的小说研究。这种新理论被称作“叙事学”。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6.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主要价值取向是既是满足人民的审美需要,更是发现人民的苦难,发现人民的健康向上的艺术创造力、激发人民的新的精神需求,塑造人民的审美主体感。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7.雅与俗有严格的界限,俗文化中都包含着消极的糟粕,而雅文化中都是积极的。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8.文学观念的多样性不仅体现在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同时还表现在:即使在狭义文学观念的形成过程中、人们对文学的理解也因为着眼于不同的关系、采取不同的角度,才有了不同的解释。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9.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它要求表现出人物行为的矛盾冲突,从而揭示人物命运的变化过程。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0.社会主义文学创作是一个不断进行自我更新,不断进行探索和实验的一个过程,这里,既有对资产阶级艺术的继承和“扬弃”,更有对社会主义文学独特的艺术规律的实验和探索。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QQ|手机版|小黑屋|网站地图|无忧答案网 ( 冀ICP备18010495号-1 )

GMT+8, 2024-5-3 05:4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