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作业答案重庆大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4 02: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3次作业答案内容购买主题后可见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分,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
1. 残疾人群体,在社会学中称之为(    )。 A. 偶发聚集体 B. 社会类属 C. 大众 D. 公众
2. 社会学创立时期第一个提出“社会学”概念并创立社会学的人是(    )。 A. 涂尔干 B. 韦伯 C. 斯宾塞 D. 孔德
3. 英国人类学家泰勒于1871年出版了一部著作,第一个给文化下了明确的定义,这部著作是(    )。 A. 《普通文化学史》 B. 《普通文化》 C. 《原始文化》 D. 《文化论》
4. 以下哪种社会制度能广泛地实现三种资料的消费(    )。 A. 奴隶社会  B. 封建社会 C. 资本主义社会 D. 共产主义社会
5. 根据社会制度形成的历史过程及其对个性形成产生的影响,可以把它分为(    )。 A. 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 B. 本源制度和派生制度 C. 教育制度和思想文化制度 D. 自发产生的制度和历史需要的制度
6. 在失范理论中,既放弃了社会鼓励的目标,也抛弃了社会认可的手段,这种适应方式被称为(  ) A. 形式主义 B. 退缩主义 C. 反叛 D. 革新
7. 中国现代化变迁在改革开放以来就充满生机活力的最直接的制度根源是(    )。 A. 一国两制 B. 全国人大制度 C. 全国政协制度 D. 市场经济体制
8. 法律的强制性表现为(    )。 A. 有法可依 B. 违法必究 C. 人人平等 D. 遵纪守法
9. 个性的中心内容及形成和发展水平的标志是( ) A. 人格的完善程度 B. 自我的完善程度 C. 道德的完善程度 D. 学习的多少
10. 家庭矛盾冲突的一种极端行为表现是(  ) A. 夫妻离异 B. 子女离家出走 C. 家庭解组 D. 家庭暴力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分,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
1. 社会化的内涵包括(    )。 A. 个人社会化涉及到人生发展的全过程 B. 个人社会化关注到个人作为社会一员所应具有的全部文化遗产 C. 个人社会化注重个人与社会的交互作用 D. 个人社会化注重个人社会化的结果 E. 个人社会化注重个人与社会的特殊性和共同性
2. 从社会赖以生存的方式上,可将社会分为(    )。 A. 采集社会 B. 畜牧社会 C. 初农社会 D. 农业社会 E. 工业社会
3. 社会管理功能包括(    )。 A. 监督指导 B. 宣传引导 C. 建立规范 D. 提供模式 E. 反馈信息
4. 社会学的特征主要包括(    )。 A. 整体性 B. 综合性 C. 实证性 D. 应用性 E. 全面性
5. 帕森斯提出社会行动有三个要素,即(    )。 A. 行为 B. 目标 C. 情境 D. 规范 E. 思想
6. 中国社会学成长时期,社会学在中国初步实现制度化,主要表现为(    )。 A. 社会学课程逐步扩充 B. 建立社会学系 C. 建立社会学组织 D. 开展社会调查,研究中国社会问题 E. 一批社会学译著出版发行
7. 文化传播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    )。 A. 文化杂交阶段 B. 冲突阶段 C. 接触与显示阶段 D. 选择阶段 E. 采纳融合阶段
8. 社会学家对社会的分析一般采取的角度是(    )。 A. 宏观视角 B. 微观视角 C. 横向视角  D. 纵向视角 E. 综合视角
9. 社会导向功能主要包括(    )。 A. 宣传引导 B. 提供知识 C. 发现问题 D. 积累成果 E. 整合结构
10. 结合关系可以分为(    )。 A. 竞争关系 B. 和睦关系 C. 协作关系 D. 共同关系 E. 强制关系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16分,共 4 小题,每小题 4 分)
1. 社会改革
2. 家庭建设
3. 生活方式
4. 教育制度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14分,共 2 小题,每小题 7 分)
1. 简述政治制度的主要功能。
2. 简述战后欧洲社会学发展的特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0分,共 1 小题,每小题 20 分)
为什么说小城镇发展是我国城市化的必由之路?请举例说明。



答案:


第2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分,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
1. 一般认为,社会学者对于社区的研究始于滕尼斯的(    )。 A. 类型学研究 B. 区位学理论 C. 社区全貌研究 D. 系统研究
2. 对于结构性社会问题和偏差性社会问题,是(    )。 A. 可治不可防的 B. 可防不可治的 C. 可治可防的 D. 不可治不可防的
3. 那些以“关系网”为基础组织起来的利益群体,大都属于(    )。 A. 经济利益群体 B. 机构性利益群体 C. 社团性利益群体 D. 自组性利益群体
4. 中国现代化变迁在改革开放以来就充满生机活力的最直接的制度根源是(    )。 A. 一国两制 B. 全国人大制度 C. 全国政协制度 D. 市场经济体制
5. 年青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的过程,是以下哪一个社会化(    )。 A. 基本社会化 B. 继续社会化 C. 反向社会化 D. 正向社会化
6. 社会关系系统最基本的要素是(    )。 A. 社会关系 B. 社会行为 C. 社会制度 D. 人
7.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最基本的社会制度是(    )。 A. 经济制度 B. 家庭制度 C. 政治制度 D. 教育制度
8. 工会、学生联合会、妇联等属于( ) A. 经济利益群体 B. 政治与社会权益利益群体 C. 社会公众利益群体 D. 以上都不对
9. 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 泰罗和法约尔 B. 梅奥和西蒙 C. 摩尔斯和洛斯奇 D. 韦伯和麦克雷戈
10. 家庭矛盾冲突的一种极端行为表现是(  ) A. 夫妻离异 B. 子女离家出走 C. 家庭解组 D. 家庭暴力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分,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
1. 根据组织获得资源的方式,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性质以及提供的方式,可以把社会组织分为哪几大部门(    )。 A. 公共部门 B. 私人部门 C. 集体部门 D. 第三部门 E. 特殊部门
2. 二战后欧洲社会学显著发展的国家是(    )。 A. 法国 B. 德国 C. 英国 D. 意大利 E. 苏联
3. 社会制度的基本功能包括(    )。 A. 行为导向功能 B. 行为协调功能 C. 文化创新功能 D. 宣传引导功能 E. 社会化促进功能
4. 谢尔顿通过对不良少年的观察研究,把人的体态分为三种,分别是(    )。 A. 圆胖型 B. 瘦长型 C. 健壮型 D. 粗壮型 E. 矮小型
5. 邓肯提出的“人文区位结丛”模式中,强调了哪些要素之间有相互关系(   )。 A. 人口 B. 权力 C. 环境 D. 组织 E. 技术
6. 下列命题中哪些属于人文区位学理论创始人派克的观点?(   )。 A. 社区的特征是成员对本社区具有强烈的认同意识,他们重传统、重感情、相互全面了解 B. 竞争是社区生活的主导过程,是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C. 社区体现了人类生物竞争的本性 D. 社区人口的各个分子生活于相互依存的关系之中 E. 技术、文化和社会组织是当地人口适应环境的关键机制
7. 就全球化的发展进程来看,大致可以分为(    )。 A. 萌芽阶段 B. 开始阶段 C. 起飞阶段 D. 增强阶段 E. 巩固阶段
8. 经典的社会分层理论包括(    )。 A.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 B. 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 C. 帕累托的社会分层理论 D. 功能主义的社会分层理论 E. 冲突论的社会分层理论
9. 社会进化过程的基本特征有(    )。 A. 渐进性 B. 开放性 C. 长期性 D. 缓慢性 E. 局部性
10. 个人社会化的必要条件包括 (   ) A. 遗传因素 B. 制度因素 C. 自然条件 D. 环境因素 E. 生活实践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16分,共 4 小题,每小题 4 分)
1. 生物因素
2. 社会互动
3. 生活方式
4. 社会制度的生命周期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14分,共 2 小题,每小题 7 分)
1. 简述芝加哥学派的主要学术成就。
2. 简述群体的一般功能。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0分,共 1 小题,每小题 20 分)
试述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与马克思的阶级理论的异同。



答案:


第1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分,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
1. 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固定关系称(   )。 A. 社会关系 B. 社会制度 C. 社会结构 D. 社会规范
2. 在社会问题研究的理论中,认为不存在客观意义上的社会问题的理论是(  ) A. 社会建构理论 B. 社会解组理论 C. 文化冲突理论 D. 行为偏差理论
3. 马克思主义为人的社会化提出的最高目标是(    )。 A. 思想觉悟的提高 B. 综合素质的提高 C. 人的全面发展 D. 社会的发展
4. 人口资源具有两重属性,即自然属性和(  ) A. 社会属性 B. 群体属性 C. 资源属性 D. 价值属性
5. 反映并决定其他一切关系的基础的原始的关系——生产关系以及与之紧密相联的经济活动的规范和制度,被称为(  ) A. 自发制度 B. 派生制度 C. 从属制度 D. 本源制度
6. 第一次把概率论引入统计学,开辟了统计研究的新领域的是(    )。 A. 约翰•格劳恩特 B. 威廉•配第 C. 凯特勒 D. 约翰•霍华德
7. 所谓“社会想象力”最重要的视角是(    )。 A. 整体性 B. 综合性 C. 实证性 D. 应用性
8. 在社会预警系统中,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认识和参与社会问题防治的知识属于(  ) A. 社会干预中心 B. 社会支持网 C. 警示教育体系 D. 监测系统
9. 社会病理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是(    )。 A. 社会有机体理论 B. 社会结构理论 C. 系统论 D. 人际关系理论
10. 个人在社会中获得的谋求生存的本领,属于哪项技能(    )。 A. 衣食技能 B. 思想技能 C. 价值技能 D. 职业技能
11. 在联合国人口司划分的九类地区中,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是(    )。 A. 西欧 B. 美国 C. 前苏联 D. 发展中国家
12. 按照流动的参照物划分,社会流动可分为 (  ) A. 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 B. 代内流动和代际流动 C. 结构性流动和自由流动 D. 向下流动和向上流动
13. 研究社会的逻辑起点是 (   ) A. 社会角色 B. 社会群体 C. 社会组织 D. 社区
14. 按照社会变迁的人为参与和控制程度,社会变迁可以分为(   ) A. 自发变迁与有计划变迁 B. 社会改革与社会革命 C. 社会进步与社会倒退 D. 整体变迁与局部变迁
15. 于传播使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元素互相接触,其中的一种文化吸收或采纳了另一种文化元素,并且使之与主体文化协调起来,最终成为主体文化中的一部分。通常将这个文化变迁过程称为(    )。 A. 文化冲突 B. 文化濡化 C. 文化传播 D. 文化移植
16. 现阶段全球化的主要形式是(    )。 A. 职业全球化 B. 信息全球化 C. 经济全球化 D. 资源全球化
17. 中国家庭的一项传统功能是(    )。 A. 规范性行为功能 B. 经济生活功能 C. 教育功能 D. 赡养、抚养功能
18. 在社会互动中,行动者之间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展开的较量、争夺称为(    ) A. 合作 B. 交换 C. 竞争 D. 冲突
19. 社会学在中国初步实现制度化是在以下哪一时期(  )。 A. 1891-1911年 B. 1912-1927年 C. 1928-1952年 D. 1979-1999年
20. 根据个人空间理论,亲密距离是指(    )。 A. 相距18英寸到4英尺的距离 B. 相距18英寸以内的距离 C. 相距4英尺到12英尺的距离 D. 相距12英寸以内的距离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分,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
1. 自然灾害的特征包括(    )。 A. 象征性 B. 突发性 C. 有限性 D. 不可预测性 E. 潜在性
2. 埃里克森把个人心理成长的历程划分为八个阶段,其包括(    )。 A. 婴儿期 B. 幼儿期 C. 学龄期 D. 青年期 E. 成熟期
3. 中国受到全球化的冲击,主要表现在(    )。 A. 体育方面 B. 政治方面 C. 经济方面 D. 文化方面 E. 国家安全方面
4. 人们判断一个地方是否为城市社区的三个方面包括(    )。 A. 人口规模方面 B. 人口素质方面 C. 经济方面 D. 异质性程度方面 E. 同质性程度方面
5. 对社会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地位的观点有 (   ) A. 互动论 B. 中心论 C. 平列论 D. 网络论 E. 特殊论
6. 社会作为一种关系系统,其主要特征是(   )。 A. 社会以人群为主体  B. 社会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 C. 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 D. 社会来源于自然又超越自然 E. 社会有丰富的文化
7. 个人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包括(    )。 A. 技能社会化 B. 结构社会化 C. 政治社会化 D. 行为社会化 E. 性别角色社会化
8. 家庭的共同特征包括(    )。 A. 至少有两个不同性别的成年人居住在一起 B. 他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劳动分工 C. 他们进行许多经济交换和社会交换 D. 他们共享许多事物 E. 成年人对其子女之间有亲子关系
9. 社区发展的原则包括(    )。 A. 民主原则 B. 需要原则 C. 自力原则 D. 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原则 E.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并重原则
10. 用特定形式的社会精神和信仰来制约生活,使得社会按照集体生活的原则展开它的活动,维护着社会进程的社会规范有 (   ) A. 风俗 B. 习惯 C. 道德 D. 宗教 E. 法律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16分,共 4 小题,每小题 4 分)
1. 人口资源
2. 道德
3. 社会事实
4. 描述性功能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14分,共 2 小题,每小题 7 分)
1. 社会制度的变革与创新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2. 简述方法论与方法的不同之处。



答案:


购买主题 本主题需向作者支付 15 金币 才能浏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