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67|回复: 0

福师12秋《广义修辞学简纲》在线作业答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2-26 09: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福师《广义修辞学简纲》在线作业一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7道试题,共14分。)
1.( )是特定的表达内容在篇章层面如何向特定的表达形式转换的审美设计。
A. 修辞技巧
B. 文本建构
C. 修辞化
D. 修辞结构
满分:2分
2.1953年,唐纳德·布莱恩特发表的( )是新亚里士多德主义修辞学的重要文献。
A. 《修辞学》
B. 《修辞学:功能与范围》
C. 《解构之图》
D. 《符号学与修辞》
满分:2分
3.“比翼鸟”和“连理枝”的修辞幻象的生成,都是从( )发生,并且在视觉经验领域完成的。
A. 听觉表象
B. 心理表象
C. 视觉表象
D. 触觉表象
满分:2分
4.一些旧有的、为人们所熟知的修辞信息,则沉淀在人们的语言习惯中,逐渐凝固成语词,其中最突出的是( )。
A. 隐喻
B. 隐喻义
C. 比喻
D. 比喻义
满分:2分
5.( )既是主体对现实世界的反映,又是对现实世界的偏离。
A. 角色预设
B. 修辞技巧
C. 修辞话语
D. 修辞幻象
满分:2分
6.修辞接受是不确定性和确定性的统一。确定性则主要通过修辞接受活动中的( )表现出来。
A. 社会性
B. 开放性
C. 选择性
D. 个体性
满分:2分
7.在弗洛伊德的学说中,( )被解释为人的无意识中被压抑的愿望的改装。
A. 游戏
B. 梦
C. 性
D. 愿望
E.
满分:2分
二、多选题(共13道试题,共26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修辞接受瞬间体悟,是审美感觉的多向度敞开,它是开放性的
B. 修辞接受的延时效应,具有对同一修辞话语的反复玩味性质,它是开放性的
C. 秘响旁通的接受方式使修辞接受成为相关信息的聚合场,它是开放性的
D. 接受者的自我调整,在不断的否定旧我中,获取新的生命,它是开放性的
满分:2分
2.作为修辞话语价值重建的政治表达,( )和( )两个向度共同导致了文革公开文本从文学话语向政治话语置换。
A. 写什么
B. 怎样写
C. 写给谁
D. 何时写
满分:2分
3.'从柳的文化功能,衍化出折柳赠别礼俗行为的双重含义____
A. 友人对送别对象不择生存环境的强盛生命力的祝福
B. 友人对送别对象一路平安的祈愿
C. 可义印证因柳的再生功能所引发的相关联想
D. 由“柳”的“聚集”义,使友人对送别对象的祝福和祈愿,又加入了“与君再相会”的情愫
满分:2分
4.对梦的解释权实际上体现为( )
A. 解梦人的显形权威
B. 解梦话语的隐形权威
C. 解梦人的隐形权威
D. 解梦话语的显形权威
满分:2分
5.“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这是挣扎在不幸生存中的奴隶们的生命呼喊,这呼喊中包含着双重的预设( )
A. 存在着一个理想的家园
B. 抵达理想家园没有现实障碍
C. 不存在一个理想的家园
D. 抵达理想家园有现实障碍
满分:2分
6.文学话语的读解的常规思路和技术操作,大致可以归为三种最常见的路径,即分别从( )视野进入对象。
A. 语言学
B. 文学
C. 美学-哲学
D. 印象学
满分:2分
7.在西方文化语境和中国文化语境中,最能体现话语建构自觉意识的理论表述是( )
A. 一语说
B. 认同
C. 炼字
D. 预设
满分:2分
8.加拿大学者弗莱认为,原型就是反复出现的意象。特点为( )
A. 原型是文学中可以独立交际的单位。就像语言中的交际单位——词一样
B. 原型可以是意象、象征、主题、人物,也可以是结构单位
C. 原型体现着文学传统的力量
D. 原型的根据既是社会心理的,又是历史文化的
满分:2分
9.从男性自喻为女性,到女性装扮成男性,作为角色他性置换的两种形式,是出自同一深度模式的两个表层结构,二者在互补中体现着同一的文化涵义( )
A. 当男人的价值尚未实现、而又期待实现时,男性自喻为求宠的女性
B. 当女子挣脱男外女内的文化限定,冲破"女不言外"的文化禁忌,希望为社会所接纳时,女性便装扮成男性
C. 后者显示女性的文化升格
D. 前者显示男性的文化贬值
满分:2分
10.通过《诗经》中“我”字的出现频率和形态的统计和分析,发现“我”在形态上可以区分为( )
A. 使用最少的为主格
B. 使用最多的为属格
C. 作为“我的”解
D. 使用较多的是为宾格
满分:2分
11.修辞接受特征是( )
A. 社会性
B. 开放性
C. 选择性
D. 个体性
满分:2分
12.国外的修辞学研究经历了三个主要的历史阶段( )
A. 新亚里士多德主义修辞学
B. 古典主义修辞学
C. 现代主义修辞学
D. 新修辞学
满分:2分
13.修辞接受,在最简单的意义上,就是看接受者能否从话语材料中发现美。而美的发现,是一种极其微妙的心理过程,也是一个差异性明显的过程。这种差异包括( )
A. 审美注意的差异
B. 审美心境的差异
C. 审美联想的差异
D. 审美知识的差异
满分:2分
三、判断题(共30道试题,共60分。)
1.男性话语对中国女性“亦玉亦瓦”的修辞命名,从话语延伸到文本,产生“喜玉厌瓦”的爱情叙事,二者在不同的层面折射出男性控制的话语权。(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比较起来,“炼字”是指向终极境界的修辞自觉,“一语说”是指向过程的修辞自觉。(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红高粱》对战争小说的改写,不是局部修正,而是在总体上对战争修辞话语的价值重建。(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4.一种表达策略的变换,从表面上看,是话语形式的变化,但在深层,反映的是修辞话语的价值重建问题。(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5.解梦是对梦中幻象的修辞化解说。(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6.表面上,女强人一般都较好地实现了个人价值,但是在深层,却体现了一种被命名者的角色分裂。(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7.关于修辞诗学,说得通俗一点,就是研究修辞话语建构向文本建构延伸的审美设计和诗学关联。(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8.修辞作为话语建构方式和文本建构方式,存在着某种同构性。(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9.修辞从话语建构向文本建构延伸的两大类型:从句到篇和从篇到句。(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0.在弗洛伊德的学说中,梦被解释为人的无意识中被压抑的愿望的改装,梦的解析,就是从梦的表层意义,追寻梦的深层意义,是探寻浮上意识层面的表层意义,如何掩盖了隐藏在无意识层面的深层意义的“改装”过程。(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1.当人们表达一个隐喻义的时候,是根据“抓小放大”的方式,把总体相异的事物重组进了局部相似的语义框架,当人们接受一个隐喻义的时候,也只能在局部相似的语义框架中理解被重新建构的语义。(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2.当个人的权利定位背离“我为人人”的向度时,“人人为我”要么变得虚幻、要么走向利己主义。正是在这种意义上,“众人拾柴火焰高”有它的合理性,也有不合理的一面,后者给个人本位的出场提供了空间。(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3.作为文学文本的小说,关心发生在“某一个人”身上的“独特”事件,这是小说吸引读者的前提。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4.不同的接受者,对同一修辞话语的理解,也可能存在不同的意义实现方式。(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5.通常所说的语法管“通不通”,修辞管“好不好”只是狭义修辞学的自我定位。(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6.接受者如果认同的表述,也就认同了一种伦理预设:恋家的中国人能够超越“穷家”的某些不利于个人生存的因素,在伦理层面重建一种心理平衡。(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7.人的多重角色身份,决定了修辞对话常常在人的不同角色身份之间进行,由于每个人都不可能以某种固定的角色身份永恒在场,因此每个人也就必然随着自己角色身份的变换而变换角色话语。(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8.隐喻的意义是在一个相似性框架中聚焦的。然而甲事物和乙事物之间的相似,只有一种可能。(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9.修辞赋予语言的世界以审美化的构形,让语言描述的现实以非现实的幻象形式投射于人们的意识中。特别是当信息资源完全被表达者控制的时候,表达者制造的修辞话语,也就制造着控制接受者的语言幻觉。(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0.作为修辞活动的主体,表达者和接受者处于修辞活动的两极,二者统一在同一的言语交际过程中,又各有不同的角色分工。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1.言语活动的深层机制,是表达者和接受者主体经验世界对接。当接受者走近表达者时,实际上是接受者走近了表达者的经验世界,当接受者偏离了表达者的经验世界时,修辞接受的错位就可能发生。(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2.隐喻在修辞活动中的地位无与伦比,据瑞恰兹在《修辞哲学》一书中的统计,日常交际中每三句话,就有一句是以隐喻的方式来表述的。(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3.在中国,当“大”用来指称“功勋卓著的祖先兼帝王”时,人们对大的尊崇,已经开始向纯粹内涵的“大”偏移。(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4.汉语尊称他人女儿为“女公子”,是“尊女”的修辞表达。(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5.修辞命名“女公子”在“尊女”的表象下遮盖着“卑女”的实质,“女强人”用“女强”的修辞命名对“女弱”进行不成功的文化突围,二者的表达策略包含复杂的文化内容。(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6.“穷家难舍”,是对一个人情化的世界的依恋,它在本质上,是对本土文化的适应和对异质文化的隔膜。(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7.当年刘心武笔下的“小流氓”宋宝琦进入王朔话语,一扫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悲剧意味,变得神气活现,以“我是流氓我怕谁”的嬉皮姿态,蔑视一切既定价值、写作规范和话语权威(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8.“三”和“五”作为原型数字进入修辞话语,有一个演变过程,演变轨迹为:神灵数字→模式数字→祥瑞数字。(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9.汉字“家”是一个意蕴丰厚的原型语象,它的“从宀从豕”的模块造型,直观地再现了农业社会主体生存方式的历史记忆。(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0.亦玉亦瓦的女性形象,是女子“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的文化表征。(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福师《广义修辞学简纲》在线作业二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7道试题,共14分。)
1.下列哪个( )是弗洛伊德解梦的话语模式。
A. “改装——凝缩——移置”
B. “隐喻/转喻”
C. “凝缩/移置”
D. “吉/凶”
满分:2分
2.“比翼鸟”和“连理枝”的修辞幻象的生成,都是从( )发生,并且在视觉经验领域完成的。
A. 听觉表象
B. 心理表象
C. 视觉表象
D. 触觉表象
满分:2分
3.( )是话语权的核心问题,确立了言说者的位置,也确立了行使话语权的主体。
A. 谁在言说
B. 向谁言说
C. 如何言说
D. 控制言说
满分:2分
4.在弗洛伊德的学说中,( )被解释为人的无意识中被压抑的愿望的改装。
A. 游戏
B. 梦
C. 性
D. 愿望
E.
满分:2分
5.一般认为,中国古代第一部修辞学专著是( )
A. 《文则》
B. 《毛诗序》
C. 《中国修辞学史稿》
D. 《周易》
满分:2分
6.由于交际双方在表达和接受过程中不断释放自身的能量,对修辞信息施加作用力,这就使得修辞信息向两方面分化:一方面,修辞信息总是不断地被表达者刷新,其中最突出的是( )
A. 隐喻
B. 隐喻义
C. 比喻
D. 比喻义
满分:2分
7.( )是特定的表达内容在篇章层面如何向特定的表达形式转换的审美设计。
A. 修辞技巧
B. 文本建构
C. 修辞化
D. 修辞结构
满分:2分
二、多选题(共13道试题,共26分。)
1.修辞功能的三个层面是( )
A. 修辞作为话语建构方式(修辞技巧)
B. 修辞作为文本建构方式(修辞诗学)
C. 修辞参与人的物质建构(修辞社会学)
D. 修辞参与人的精神建构(修辞哲学)
满分:2分
2.修辞接受特征是( )
A. 社会性
B. 开放性
C. 选择性
D. 个体性
满分:2分
3.隐喻和隐喻义生成重要原则之一的相似性,作用于修辞交流活动中的双向认知。包括( )
A. 对相似性的双向认同
B. 对相似性的双向限定
C. 对相似性模糊值的双向认定
D. 对相似性模糊值的双向限定
满分:2分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修辞接受瞬间体悟,是审美感觉的多向度敞开,它是开放性的
B. 修辞接受的延时效应,具有对同一修辞话语的反复玩味性质,它是开放性的
C. 秘响旁通的接受方式使修辞接受成为相关信息的聚合场,它是开放性的
D. 接受者的自我调整,在不断的否定旧我中,获取新的生命,它是开放性的
满分:2分
5.“众人拾柴火焰高”多重预设的正题和反题,体现的是两种价值本位:( )
A. 国家本位
B. 群体本位
C. 个人本位
D. 家庭本位
满分:2分
6.所谓“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同样表现在修辞接受过程中。这种因人而异的接受,主要取决于接受者的主体经验,即( )。
A. 言语经验
B. 实践经验
C. 审美经验
D. 文化经验
满分:2分
7.修辞接受,在最简单的意义上,就是看接受者能否从话语材料中发现美。而美的发现,是一种极其微妙的心理过程,也是一个差异性明显的过程。这种差异包括( )
A. 审美注意的差异
B. 审美心境的差异
C. 审美联想的差异
D. 审美知识的差异
满分:2分
8.国外的修辞学研究经历了三个主要的历史阶段( )
A. 新亚里士多德主义修辞学
B. 古典主义修辞学
C. 现代主义修辞学
D. 新修辞学
满分:2分
9.通过《诗经》中“我”字的出现频率和形态的统计和分析,发现“我”在形态上可以区分为( )
A. 使用最少的为主格
B. 使用最多的为属格
C. 作为“我的”解
D. 使用较多的是为宾格
满分:2分
10.修辞接受的开放性特征包括( )
A. 自我敞开的瞬间体悟
B. 修辞接受的延时效应
C. 倾听众语喧哗
D. 接受者的自我调整
满分:2分
11.修辞话语建构包括( )
A. 自觉行为
B. 不自觉的行为
C. 积极行为
D. 消极行为
满分:2分
12.加拿大学者弗莱认为,原型就是反复出现的意象。特点为( )
A. 原型是文学中可以独立交际的单位。就像语言中的交际单位——词一样
B. 原型可以是意象、象征、主题、人物,也可以是结构单位
C. 原型体现着文学传统的力量
D. 原型的根据既是社会心理的,又是历史文化的
满分:2分
13.修辞接受是接受者阐释力的一种证明。阐释包括两层含义( )
A. 理解表层意义
B. 理解深层意义
C. 阐发话语意义
D. 理解话语意义
满分:2分
三、判断题(共30道试题,共60分。)
1.表面上,女强人一般都较好地实现了个人价值,但是在深层,却体现了一种被命名者的角色分裂。(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家——国”一体的修辞关联,既对民族凝聚具有积极意义,也对封建政治运作产生了正面影响。(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当我们使用“三×”“五×”这类约定俗成的语言单位时,实际上是在表达用数字切分了的世界,它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中国人认识自身和身外宇宙的方式,及其据以解释宇宙万物的经验系统。(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4.接受者通常以自己的方式获取修辞信息,因此,经过接收者解码的所指,已经不完全是表达者编码的所指。(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5.修辞命名“女公子”在“尊女”的表象下遮盖着“卑女”的实质,“女强人”用“女强”的修辞命名对“女弱”进行不成功的文化突围,二者的表达策略包含复杂的文化内容。(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6.“以禅喻诗”,首先是修辞意义上的“喻”,然后是诗学意义上对“喻”的方式的审美规定——以禅语喻诗语,以禅悟喻诗悟,从而把禅宗的审美思维和诗人的审美思维在一个新的层面进行了整合。(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7.当年刘心武笔下的“小流氓”宋宝琦进入王朔话语,一扫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悲剧意味,变得神气活现,以“我是流氓我怕谁”的嬉皮姿态,蔑视一切既定价值、写作规范和话语权威(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8.人的多重角色身份,决定了修辞对话常常在人的不同角色身份之间进行,由于每个人都不可能以某种固定的角色身份永恒在场,因此每个人也就必然随着自己角色身份的变换而变换角色话语。(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9.汉字“家”是一个意蕴丰厚的原型语象,它的“从宀从豕”的模块造型,直观地再现了农业社会主体生存方式的历史记忆。(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0.在中国,当“大”用来指称“功勋卓著的祖先兼帝王”时,人们对大的尊崇,已经开始向纯粹内涵的“大”偏移。(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1.解梦是对梦中幻象的修辞化解说。(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2.在西方文化语境和中国文化语境中,最能体现话语建构自觉意识的理论表述,分别是“一语说”和“炼字”。(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3.《红高粱》对战争小说的改写,不是局部修正,而是在总体上对战争修辞话语的价值重建。(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4.同一接受者,对同一修辞话语的理解,可能因接受的反复而体悟有别。(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5.男性文化完全认同女强人。男人向女强人开放了过去基本上由自己控制的活动空间,也开放了自己的情感世界。(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6.数字“三”、“五”倍受中国人青睐,不仅具有原型意味,而且存在着哲学上的认识依据。前者是以理性精神对宇宙秩序所作的清醒把握; 后者是中国古人以幻想形式对自然所做的不自觉的加工。(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7.修辞从话语建构向文本建构延伸的两大类型:从句到篇和从篇到句。(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8.预设作为隐匿在话语深层的无形力量,既规定了表达者的话语权,也规定了接受者的解释权。(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9.预设可能引导接受,却不可能压抑接受。(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0.隐喻在修辞活动中的地位无与伦比,据瑞恰兹在《修辞哲学》一书中的统计,日常交际中每三句话,就有一句是以隐喻的方式来表述的。(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1.修辞作为话语建构方式和文本建构方式,存在着某种同构性。(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2.男性话语对中国女性“亦玉亦瓦”的修辞命名,从话语延伸到文本,产生“喜玉厌瓦”的爱情叙事,二者在不同的层面折射出男性控制的话语权。(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3.女扮男装是女人“雌性雄化”的自我设计。(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4.接受者总是在不断变化的审美体验和审美视野中接受同一对象,接受者透过言语形式,跟表达者进行超越时空的交谈。(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5.言语活动的深层机制,是表达者和接受者主体经验世界对接。当接受者走近表达者时,实际上是接受者走近了表达者的经验世界,当接受者偏离了表达者的经验世界时,修辞接受的错位就可能发生。(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6.在弗洛伊德的学说中,梦被解释为人的无意识中被压抑的愿望的改装,梦的解析,就是从梦的表层意义,追寻梦的深层意义,是探寻浮上意识层面的表层意义,如何掩盖了隐藏在无意识层面的深层意义的“改装”过程。(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7.作为修辞活动的主体,表达者和接受者处于修辞活动的两极,二者统一在同一的言语交际过程中,又各有不同的角色分工。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8.“穷家难舍”,是对一个人情化的世界的依恋,它在本质上,是对本土文化的适应和对异质文化的隔膜。(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9.修辞赋予语言的世界以审美化的构形,让语言描述的现实以非现实的幻象形式投射于人们的意识中。特别是当信息资源完全被表达者控制的时候,表达者制造的修辞话语,也就制造着控制接受者的语言幻觉。(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0.在修辞活动中,当接受者认同一种预设的时候,实际上也就是把自己的解释权交给了这种预设,因此,要使自主性接受不受压抑,需要走出既定的预设,重建一个认知前提。(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QQ|手机版|小黑屋|网站地图|无忧答案网 ( 冀ICP备18010495号-1 )

GMT+8, 2024-5-3 11:5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