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17|回复: 0

中国综艺选秀的代表《超级女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8 09: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湖南卫视以最敏锐的触觉和最迅速的动作引领中国电视娱乐的潮流。《超级女声》在2004年推出第一季《快乐中国 超级女声》,整体比赛赛制、表演形式全面借鉴《美国偶像》,该季节目的反响一般,其新颖的形式给电视业内人士带来了启发和震动,在社会上反响并不热烈,冠军安又琪也未从此走上星途。而到了2005年,《超级女声》获得了空前的商业成功和极大的社会影响。“超女”带来了很多引起社会争议的文化话题,节目本身和超女们成为2005年最热门的讨论对象。?对“超女”的讨论主要集中在节目所暗示、鼓励的“人人皆有机会成为明星”是否有利于青少年的成长,和节目中的煽情环节、PK环节、海选中的“审丑表演”格调是健康还是低俗。与此同时,《超级女声》商业上的成功也引起中国电视业的震动,导致全国很多地方台步其后尘,纷纷上马电视选秀节目,超女冠军李宇春从藉藉无名的歌手迅速成为备受关注的偶像明星。2005年度的超级女声在中国大陆地区创造了极高的收视率。据电视调查机构央视索福瑞发布的资料显示,超级女声播出时期,湖南卫视收视率在中国大陆地区排名居第二位(总收视率第一位为央视一套);超级女声节目也是同时段节目的收视率第一位。8月26日总决赛的冠军得到352万的短信投票。前三甲一晚共获得约900万的选票。《超女》带动了新一轮的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模仿浪潮。继05赛季的成功后,湖南卫视又推出了06赛季的《超级女声》和07赛季的《快乐男声》,三年的时间里,节目的主创人员在为综艺选秀如何更好地本土化努力,逐渐摆脱模仿的原版《美国偶像》的影子。
  本节我们要重点学习的内容是:
  1. 怎样看待超女的文化现象,对于电视娱乐节目而言,它是健康的还是庸俗的?
  2. 《超级女声》、《快乐男声》在实现外来的综艺节目本土化的制作路线上有哪些得与失?
  一、对“超女现象”的文化批评
  在《超级女声》出现和走红后,对其社会意义的评价有两种完全相反的态度:一种是肯定它的大众参与的民主意义,北大教授张颐武撰文写到“‘海选’的意义在于它真正实现了任何一个人都有三十秒的机会,任何人都可以想唱就唱。每个人都有可能在这个节目里获得一个均等的机会,每个人都有实现梦想的可能。”
  张文还提出《超女》在肯定了其对个人奋斗实现梦想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并称之为“中国梦”。“这个中国梦的核心是中国人凭自己的力量力争上游,争取成功的梦想。过去我们仅仅凭着集体的力量争取国家的成功,二十年来,我们也开始强化了个人的力量,希望通过个人的成功的价值的肯定,达到对社会的新的结构的创造。中国发展的动力正是这种个人的奋斗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为中国的崛起提供了源源不绝的精神动力。每个普通人都有机会成为明星,都有机会在三十秒之内展示自己的最美的一面。不管评委的语言多么刻薄,不管自己的表现多么外行,但我们还是狂热地投入其间,陶醉在台上台下、屏上屏下的热切的互动之中。普通人对于《超级女声》的热爱,一面是看到了自己的梦想,一面是看到了许多具有喜剧感的场面。” 我觉得“超女”们的可贵在于她们在坦然地面对成功的同时,也认同规则,坦然地面对失败。这是中国普通人的选择。他们愿意承担竞争和奋斗,那种认为他们被动消极,只有依赖社会和他人的看法是没有根据的。”
  相反的论调来自一些著名学者和政府人士,他们对《超级女声》反映的社会价值趋向持质疑或否定的态度。其中最具代表的是文化部官员刘忠德的言论,他认为“超女”节目的所提倡的“明星梦”可以实现,对青少年成长不利, “我作为一个文化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作为一名社会成员,我看到这种社会现象心里非常焦急。从人才培养的角度讲,一个年轻人要脚踏实地地走自己的成才之路,好好学习,‘超女’宣传了一夜暴富、一夜成名。实际上,我很赞成有的学者讲的,就是有一夜暴富、一夜成名,其几率是很少的,大多数青年还是通过艰苦的奋斗创造出自己的事业的。”他另一个对“超女”节目反对的理由是节目的主体格调低俗,不能宣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国家文化艺术发展不利。刘忠德的言论既出,在国内的网络上又掀起了讨论“超女”现象的热潮,成为一次公共事件被评论。
  应该如何看待《超级女声》节目的成功和“超女现象”呢?
  首先,《超级女声》作为一个电视台策划、制作、播出的电视节目,具有鲜明的大众文化产品的属性。大众文化产品是商业资本具有主宰能力的社会以最广大的受众为制作对象的文化工业产品,它就象是我们日常用的牙刷、毛巾等普通的工业品一样被生产、大量复制、大量消费而后再被更新。《超级女声》的节目运作背后是不断滚滚而来的金钱,也正是金钱、资本运作的能力使节目在营销、包装、推广,不断扩展盈利渠道上获得了对中国电视业而言空前的成功。我们看待《超级女声》不能仅仅将其看成普通的电视节目,而是看它使电视节目成为成功经营的文化商品,是一次值得借鉴的电视文艺节目市场化运作的典型案例。认识节目的“文化商品”的属性是我们正确地从文化角度定位《超级女声》的前提。
  那么既然是文化商品,这个“商品”的意志就应该由市场的选择决定而不是由其他决定,大众文化产品要想取得更广泛的消费者,必须满足人普遍的精神心理需求,这种需求可以是简单的娱乐、放松,也可以有更深层的心理需求。《超级女声》是综艺表演的节目主体形式,能让观众获得普遍意义的娱乐放松,但节目能够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和受众面,是和它满足、迎合了当下中国社会的深层的、普遍的心理有关。这也是对《超级女声》文化批评中需要探究的部分。
  其一,“超女”提倡的人人皆可把握机会实现自己的人生态度是这个时代的人们内心普遍渴望的。这个“机会”被刘忠德读解为“急功近利”的心态不无道理,但其实在于节目把这个每个人内心潜藏的对成功的欲望以某个具体人的叙事化方式实现了。李宇春的成功并不是由于她个人如何优秀,而是她出现在公共视野的方式,她象一个即将蜕变的公主等待着发现和欣赏她的人,公众选择追捧李宇春是在选择符合内心愿望的成功的自己。“超女”是有每个个人参与的公共狂热事件,大众狂热参与的动力来自于每个人内心都有对成功的欲望追求。 著名学者戴锦华认为“‘超级女声’是一个成功的大众文化的范本,而它的成功最重要的是基于成功的商业运作。文化工业的商业操作本身必然包含某些文化的含量。我觉得‘超级女声’成功地运用和调动了‘共同梦’,很多人的共同梦,比如一夜成名啊,通过个人奋斗取得成功呀,充分的介入感甚至掌控感,其背后是滚滚的金元。”“ 大众文化的一大基本特点就是唤起受众的参与感和认同感,唤起你一种自由的幻觉。” “超女”在这个层面上是值得研究的文化现象,为什么我们的社会出现了这么强烈的对个体通过公共媒介迅速达到实现自我的目的,“超女”的出现极大满足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普遍的心理诉求,填补了用电视娱乐来实现个人白日梦的文化空白。
  其二,对《超级女声》的评价不能放在是否有利于民族传统文化和高雅艺术的坐标里,它并不承载如此之重的文化使命。当然并不是说节目的商品化就意味着趣味的低俗,对节目趣味的评价和节目的文化使命感是两个不同的问题。《超级女声》在节目趣味上是通俗的,节目表演的内容也是以流行歌曲为主,它在迎合主要目标观众——青少年的娱乐需要,这与央视三套《星光大道》节目迎合中老年观众的制作性质相同,都是为了满足目标观众的需要。前面我们讲过,电视节目在商品化经营时是以市场为考虑中心而非其他因素。所以对《超级女声》文化功能上是积极的还是反动的看待角度是非常没必要讨论的。
  二、《超级女声》使综艺选秀节目实现本土化
  客观地说,综艺选秀移植到中国是以对《美国偶像》的全面模仿为主要特征的。从操作方式、竞赛的规则,甚至舞台布景, 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完全以《美国偶像》为蓝本移植,不同的是在节目演出形式杂糅了中国文艺晚会的元素,而在节目内容的本土化上,强调了个人通过努力实现自己——这是美国偶像宣扬的价值观,同时也强调了团队精神、友好合作、友情与亲情的价值导向。
  1. 《美国偶像》强调有天分的人可以通过努力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个理念被《超级女声》全盘引进了。主持人和参赛选手的现场发言都将对音乐的热爱,珍惜超级女声的表现自我舞台作为主旨。从节目内容的本质来讲,《超级女声》让舞台服从于个人精彩的演唱,让竞争成为一种以音乐为名义的聚会,这和美国偶像是相似的。不同之处在于,也就是本土化的策略在于对个人和集体、朋友、家人、及至与全社会关系的强调,这符合中国人对人的欣赏标准——他(她)的成功是由各种社会塑造的、关怀下形成的,而不是个人主义的英雄,进入总决赛后,几乎每一期都会有参赛者和家人、朋友或与参赛者之间的动情环节,这与中国社会文化更强调人和人的关系纽带有深刻的文化渊源。 在05赛季的最后一场,有一个环节,一位老奶奶是李宇春的忠实歌迷,她从上海跑来专门为了看李宇春表演,主持人将老奶奶请上台,请她讲讲为什么喜欢李宇春。(李宇春的粉丝访谈)这个场景中的人情味道很浓,把观众对李宇春的喜欢在一个时间里表达出来,不仅仅是老奶奶个人的表达,而具有将更多同样喜欢她的观众凝聚为一个社会共同体的作用,《超级女声》这样一个商业性的综艺选秀比赛则被包装为充满情感的、团结的主旋律的节目。这个策略在06赛季的“超女”,07赛季的“快乐男声”中更为巧妙的运用。在“快男”比赛决赛阶段,会请全世界各地的选手的粉丝们上台为选手加油,这时候,“快男”比赛成为凝聚全球华人共同喜好的一种纽带,这是特有的将选秀的残酷“温情化”,也是“本土化”的策略。另一种策略是强调亲情,中国人伦理道德上都认同的“普适价值”,《快乐男声》冠亚军的最后一场,大打“亲情牌”,选手分别给自己的爸爸、妈妈演唱歌曲,选手苏醒更是对着妈妈流出眼泪,这使节目产生所必然带来的“个人奋斗”观念在亲情包装下变得不再显得那么急功近利。湖南卫视从《超级女声》到《快乐男声》都在用文化上的共同感,普遍适用的价值观,甚至是强调音乐本身的魅力来淡化这个选秀节目必然意味的残酷竞争和个人奋斗意识——这都不是中国社会的普遍价值容易接受的观念,即使事实如此。
  2. 在使节目本土化的操作形式上,《超级女声》在歌手演唱主线中融合了中国观众习惯接受的综艺晚会的形式。05赛季的冠军、亚军、季军的最终决选赛不再是一场单纯的唱歌比赛,而是一台主题文艺晚会,加入很多仪式化元素,主创人员力图弘扬的积极的节目基调,体现节目的主旨,将节目追求的“想唱就唱”的理念充分发挥出来。比赛的“晚会化”是综艺选秀移植到中国后又一个比较成功适应中国观众接受心理的策略。(2005超女总决赛开场歌舞)这段舞台演出气势比较宏大,选手由大景深的舞台渐渐出场,前景的歌唱的儿童、中景的舞蹈演员构成了演出的神圣气氛。这个开场给整个演出一个定位——一个由唱歌为主题的,充满温情和感动的文艺晚会。节目的进展段落也是由结构线索清晰的几部分组成,几种不同音乐风格一一呈现。竞赛的主题被舞台上频繁转换的歌舞风格所忽略了,选手和音乐虽然仍是节目主体,但争夺冠军的气氛却不强烈。这和《美国偶像》每个赛季的最后一场比赛中强烈的竞争气氛截然不同。
  《超级女声》05赛季总决选赛最后一场整体结构如下:
  1. (演播室)开场曲:《想唱就唱》李宇春、周笔畅、张靓影演唱
  2. (演播室)主持人出场
  3. 短片:回顾《超级女声》赛制、选手
  4. (演播室)主持人介绍选手
  5. (演播室)评委讲话
  6. 表演(演播室)民歌风
    李宇春《山歌好比春江水》
    张靓影《采槟榔》
    周笔畅《青春舞曲》
  7. (演播室) 三位选手与马玉涛、黄婉秋一起表演
  8. 短片 采访孟庆云、乔羽、胡松华、王昆、李光曦等老艺术家
  9. (演播室)三位选手合唱《半个月亮爬上来》
  10. (演播室)主持人采访三位选手
  11. (演播室) 主持人与观众连线,选手接受观众点唱
  12. (短片) “超级女声”的爱心行动
  13. (演播室) 主持人介绍上届冠军安又琪
  14. (演播室)安又琪演唱《梦想》
  15. (演播室)超女群唱《爱》
  16. (演播室)超女感言
  17. 短片 海外留学生谈超女
  18. (演播室)演唱
    《我和我的祖国》张靓影
    《故乡的云》李宇春
    《万水千山总是情》周笔畅
  19. (演播室)评委感言
  20. 主持人抽奖
  21. 揭晓比赛结果
  结束
  从这个演出结构看,是非常典型的主题晚会的样式,主题文艺晚会的节目主题和语言(主持人串场词和采访)有很鲜明的指向性,最后一场比赛已不是比赛,是对热爱《超级女声》的观众歌迷的聚会,从另外的意义来讲,也是《超级女声》节目的形象宣传片。这里的采访环节8是对“超女”在专业选拔能力的一次确认;采访环节10表达了节目帮助了参赛选手们个人成长,强调了积极意义;短片12则让《超级女声》节目有回报社会的良好形象;短片采访17证明了节目在海外华人中的影响力。这类语言元素强化了超女这档节目的公益性,而隐藏、淡化了作为一场演唱比赛的残酷竞争和选手的个人奋斗意识。从这个角度看,《超级女声》的本土化是非常明显的,同时也是很成功的。

QQ|手机版|小黑屋|网站地图|无忧答案网 ( 冀ICP备18010495号-1 )

GMT+8, 2024-5-4 11:0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