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40|回复: 0

[大工] 企业供应链基本知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10 15: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二讲  企业供应链基本知识(下)

供应链管理(上)

在引入了供应链的概念并简述了物料需求管理对供应链的影响之后,我们来看看供应链管理的相关内容。

(一)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供应链管理也叫价值链管理(Value added Chain Management)或需求链管理(Demand Chain Management),是美国管理学会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因全球制造业的发展和社会生产日趋复杂化的需要,从生产实践中抽象出来并提炼而成的一种新型的生产组织管理模式。

1.供应链的基本含义
现代供应链管理是运用信息技术,整合供求上下游的资源,实现从供应商到客户的一体化管理模式,进而从整体上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和效益。具体地可以将其理解为:在满足服务水平要求的同时,为了使系统成本达到最低而采用的将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物流服务商到最终用户结成网链(一体化)来组织产品的开发、生产与销售,并把正确数量的正确商品在正确的时间配送到正确地点的管理方法。

2.供应链管理与传统企业管理的差别
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的企业管理在管理范围和管理目的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同,具体表现为:
Æ 范围不同。传统企业管理将管理范围局限于企业内部各部门的管理及部门之间的集成管理,而供应链管理则需要分析研究在产品满足顾客需求的过程中对成本有影响的所有机构,包括供应商、制造商、仓库、运输、零售商及供应商的供应商和顾客。
Æ 目的不同。传统企业管理的目的在于追求本企业的利润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而供应链管理的目的在于追求整个供应链系统的效率和经济性,使系统总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库存成本、运输配送成本、销售成本等)达到最小,即整体绩效最大化。

(二)供应链管理的策略
企业进行供应链管理首先需要具备基本的思路和观念,以下两个策略就是这些思路和观念的集中体现。

1.要用系统的观点来进行供应链管理
在市场环境日益复杂多变的今天,要处理好企业面临的各种问题,必须把具体问题放到其所处的系统整体中去考虑,才能找到根本性的解决方法。对制造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而言,系统的观点体现在对“外部”和“内部”两个视角的兼顾上:
Æ 所谓“外部”是相对企业本身而言的。企业供应链管理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对其整个上游供应商的管理,目标是形成强大的供应能力。
Æ 而从企业的内部来看,也有很多环节与外部的供应链发生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些关系归纳起来可以集中体现在企业研发部门的工作方面。这是由于制造企业的研发是对其产品系列及结构的设计,会从源头上对物料管理造成很大的影响,因为产品设计的复杂程度会直接影响到物料清单的复杂程度,最终通过企业的物料库存反映出具体问题。

【案例】
某民营空调企业外包业务的实践
该企业所处的位置比较偏僻,因此在其刚建立的发展初期,就很自然地遇到了“配套能力弱”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是相当普遍的,因为当某一个工业诞生的时候,它一定会形成一定的配套能力;而配套能力的强弱,往往决定了一个地区工业的发展速度。然而在工业配套能力方面,是不存在形成顺序的,“先有配套,后有系统”还是“先有系统,后有配套”完全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由于遇到了这样的问题,该企业一开始决定自己来生产与其产品相关的所有零部件,包括钣金件、注塑件及散热器等,甚至包括了这些部件的包装材料等,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企业的生产周期。
这种策略在企业规模还不足以引发供应链环节中效率与效益问题的时候,是比较有效的;但随着规模的扩大和产量的提升,很快就出现了基于内部供求关系的零部件价格比市场平均价格要高出许多的问题。经过计算发现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零部件生产的规模还太小,产量消化不了已经具备的产能,加上固定资产投资及管理成本,自己生产零部件的单价就很自然高于了市场平均价格,只能通过将最终产品——空调的价格抬高,来缓解由此而形成的压力。而一旦产品的价格居高不下,那么很自然就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面对这种情况,该企业决定将部分零部件的生产任务外包,从而化解效益与效率相抵触的问题。
由此可以看到,今天的企业完全孤立起来做一个产品的机会是不多的。随着信息技术的推波助澜,供应链这种管理模式,肯定是未来企业的一个基本的经营模式。

2.要加强对需求的管理
企业进行供应链管理,应该明确实际上管理的重点就是在于需求。这里所指的需求不仅是企业生产产品的市场需求,而且还包括了对物料的需求,它对于企业控制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能力有着极大的影响。当然,做好了对产品市场需求的管理和预测,也能对企业未来生产数量、生产能力及原材料的需求管理给予很大的支持。

企业供应链基本知识(下)

上面提到,企业进行供应链管理的重点在于对需求的管理。其中,管理企业产品的市场需求,是针对产品的未来市场需求数量和变化进行估计,其结果可以转换成为企业对物料需求的量化预期,从而为制定生产计划奠定基础。

(一)“牛鞭效应”
然而,在对需求的管理过程中,制造业企业通常都会遇到一种加速器效应,也就是所谓的“牛鞭效应”的问题,并随之面临由其所导致的总库存增加、生产无序和失衡、业务流程阻塞、资源浪费、市场混乱和风险增大等一系列的危机。

1.“牛鞭效应”的概念
“牛鞭效应”是供应链上的一种需求变异放大(方差放大)现象,是信息流从最终客户端向原始供应商端传递时,无法有效地实现信息的共享,使信息扭曲而逐级放大,导致了需求信息出现越来越大的波动。这种信息扭曲的放大作用在图形显示上很像一根甩起的赶牛鞭,因此被形象地称为“牛鞭效应”,如图2-1所示。

图2-1  “牛鞭效应”(Bull Whip Effect)示意图

【图解】
从这组图中可以看到,直接面对终端客户的零售商相当于鞭子的根部,而最上游的供应商相当于鞭子的梢部,在根部的一端只要有一个轻微的抖动,传递到末梢端就会出现很大的波动。在供应链上,这种效应越往上游,变化就越大,距离终端客户越远,影响就越大。这种信息扭曲如果和企业制造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叠加在一起,将会导致巨大经济损失。

2.“牛鞭效应”的产生原因
产生“牛鞭效应”的原因其实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供应链中各个环节所共同关心的两个因素:
Æ 需求的波动
面对需求的随即波动,供应链上的成员会采用不同的需求预测模型各自进行预测,并且所采用的数据仅限于下游客户的直接定单,对未来的掌握程度是比较低的,因而他们都会在预测值上加上一个修正增量作为订货数量,从而产生了需求的虚增。
Æ 采购周期(提前期)的变化
需求的变动随提前期的增长而增大,且提前期越长,需求变动引起的订货量就越大,企业由于对交货的准确时间心中无数,往往希望对交货日期留有一定的余地,因而持有较长的提前期,因此逐级的提前期拉长也造成了牛鞭效应。

【自检2-1】
请根据您对本讲内容的理解及自身的体会,分析除了“需求的波动”及“采购周期的变化”这两个主要因素之外,导致“牛鞭效应”产生的原因还有哪些,并作简要阐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见参考答案2-1
答案2-1
返回
导致“牛鞭效应”的其他原因有:
1.价格波动。零售商和分销商面对价格波动剧烈、促销与打折活动、供不应求、通货膨胀、自然灾害等情况,往往会采取加大库存量的做法,使订货量远远大于实际的需求量。
2.订货批量。企业订货常采用最大库存策略,在一个周期或者汇总到一定数量后再向供应商整批订货,这使其上游供应商看到的是一个不真实的需求量。
3.环境变异。这是由于政策和社会等环境的变化所产生的不确定性,造成了订货需求放大。一般应付它最主要的手段是持有高库存,且不确定性因素越大,库存就越高,但这种高库存所代表的并不是真实的需求。
4.短缺博弈。当市场上某些产品的需求增大时,使零售商和分销商会判断这些商品将短缺,这引发他们扩大订货量。但当需求降温或短缺结束后,大的订货量又突然消失,造成了需求预测和判断的失误,导致了牛鞭效应。
5.库存失衡。传统的营销一般是由供应商将商品送交销售商,其库存责任仍然归供应商,待销售完成后再进行结算,但商品却由分销商掌握和调度。这就导致了销售商普遍倾向于加大订货量掌握库存控制权,因而加剧了订货需求加大,导致了“牛鞭效应”。
6.缺少协作。由于缺少信息交流和共享,企业无法掌握下游的真正需求和上游的供货能力,只好自行多储货物。同时,供应链上无法实现存货互通有无和转运调拨,只能各自持有高额库存,这也会导致牛鞭效应。
www.ap5u.com

QQ|手机版|小黑屋|网站地图|无忧答案网 ( 冀ICP备18010495号-1 )

GMT+8, 2024-5-4 09:1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