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3-22 00:46:0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造成曹七巧悲剧的社会原因
(一) 金钱的欲望而铸造的黄金枷锁,决定了曹七巧的悲剧人生。
在姜家低下的地位、情感、情欲长期的压抑,她得不到半点的温情,孤独无助,这一切暗影追随着曹七巧,在长期的煎熬中,金钱成了她人生追求的唯一目标与精神寄托。麻油店长大的七巧对金钱有中无师自通的意识,在“有钱能使鬼推磨”、“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年代,只有金钱不会鄙视她自己。而她也只能靠掌握金钱来拥有立身之本。有了钱,姜家可以买她做媳妇,有了钱,在姜家才有地位,甚至才有安全感,也有了尊严。为了钱,她的兄嫂可以将她卖给了一个残废;想要钱,兄嫂一次次登门看她。
七巧在婚前日子过得并不畅然。在兄嫂的诱导下,贫穷的不甘心,改变地位的欲念,使她放弃了“多少对她有点真心”的爱,放弃了被爱的角色。金钱毁了她的幸福,她把青春和幸福作为黄金的筹码;卖掉了自己的一生,为此她付出了昂贵的代价。在这桩交易中她得到的也只是一点金钱。她用婚姻实现了人生的理想。这种选择多少有些悲壮的色彩,却也无可奈何,多少年来,婚姻是女人的保障,甚至是女人的阶梯,而曹七巧更是迈出了典型的一步。外部世界是空的,内心是痛苦的,对她而言,生活没有了人生的意义,黄金的占有欲凸显得格外触目惊心。
从此以后,七巧更看重钱,她开始不顾一切追求金钱,金钱毁了她的幸福,她仇恨金钱。起初如果说过去是别人把黄金的枷锁套在她头上,那么后来,是她把自己套在黄金的枷锁中。因为,当她奋力反抗这命运不公平时,发现金钱就是权势。只有沉默的黄金才是最真实的,正如她讥讽兄嫂的那样“等我有钱了,我不愁你不来。”她相信只有金钱才能改变她的地位。为了黄金,可以让独生子结婚;“不怕他想她的钱”因为钱最终是她的。为了黄金,却不让女儿恋爱。因为她害怕女儿的婚姻会损失她的金钱,她生命中最可宝贵的是金钱而不是家庭与亲情。
在姜家这个封建大家族里,金钱对她是何等的重要,是她赖以生存的唯一实在的东西。直到丈夫婆婆死去,七巧分到家产终于有了钱。她捏紧卖掉她的一生换来的几个钱,她要完全占有它们,容不得别人的窥视。他的侄子春熹和女儿长安玩耍时扶了长安一把,她竟不管才十三四岁的年纪女儿的感受,劈头盖脸的给了春熹一顿好骂;欺负她的女儿,想着她的钱。之后又教训长安:“男人……碰都碰不得,谁不是想要你的钱?你娘这几个钱得之不容易,得来的也不是容易守得住,轮到你们手里,我可不能眼睁睁看着你们上人的当……叫你以后提防着点儿,听见没有?”⑤之后她把春熹赶走了。哪怕是她一生只爱过的男人季泽也不例外。在分家时她不肯让季泽平分家业,为金钱点燃的欲望驱动着,七巧用尽心计时不时到姜家权威者的面前说东道西,压抑心中的愤怒与痛苦,即使是她一生所爱的人季泽,也要从他手中抢夺老太太留予她的一点纪念品,但最终“他们孤儿寡母被欺负了。”
分家后不久,季泽来访,并向七巧表白,虽然她并不相信季泽,疑惑他是为了她的钱而来的,所以加意防备着。当她弄清楚季泽是来算计她用一生换来的钱时,她对所有的男人绝望了。她暴怒起来,再也无法克制自己了,并疯狂的撕打季泽。如:“她端走盖碗来吸了一口茶……将手里的扇子身季泽头上滴溜溜掷去……打翻了玻璃杯,酸梅汤淋淋漓漓溅了他一身。”“她隔着一张桌子探身过去打他……”她对所有的人绝望了,于是她得出这样的结论:“人是靠不住,靠住的只有钱。”
“最初她用黄金锁住了爱情,结果却锁了自己。”爱情折磨了她一世一家。但再深的爱,提到黄金却黯然失色。生死不能的爱在金钱面前是如此的不堪一击。黄金的枷锁猛然当空扫下,这些年艰难苦寻的爱昙花一现,完了,永远地完了,剩下的只有无穷的悔恨。“她要从楼上的窗户再看他一眼”“这一眼包含了一个女子半生的爱,是怎样的不舍与悲伤”但又怎么能抵得了黄金的魔力,欲望之火也烤干了她人性中的脉脉温情,直到耗尽她所有的精力与生命。
(二)社会环境
从《金锁记》记的选才背景来看,故事大约发生在二、三十年代初期东方的商业大都市上海,是个半封建半殖民地色彩非常浓厚的都市。当时的上海当时正处于社会大动荡、大分化、大变革、新旧交替的时代,而上海更是封建文化与资本主义文化的交汇点,资本主义势力与封建残余势力胶合,在封建文化与资本主义文化文化中的沉渣吞噬下,人的心灵被蛀蚀、被毒化,封建家长制度,封建婚姻制度等在人们生活的环境里还占有重要地位,人们头脑里的封建思想也已经根深蒂固,它深入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各个角落。曹七巧就是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的。在那个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疯狂的时代。七巧眼里只有钱其它的什么也不重要了。她所在特殊的社会环境和历史时期,潜在地左右着曹七巧的思想决定着她的一生。
(三)封建礼教是造成曹七巧悲剧的又一杀手。
1、封建门第等级观念
在封建社会里,中国封建的等级是按品级、身份地位、门第来划分的,人们看重的是身份、地位而不是人本身。“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在家随夫,夫死随子”的等级观念已有几千年的传统,婚姻当然更讲究门当户对了。七巧与姜家二少爷的结合冥冥之中种下了命运的苦果,注定是一出悲苦、苍凉的结局。
姜家就是等级森严的家庭,在姜家这个封建大家庭,对于人的出生地位,有着严格的规定。人的出身,更是决定他的地位与所受到的尊重。而曹七巧凭借这一婚姻,由贫民阶层一跃而成为贵族,拥有了继承财产的机会,逾越了这封建等级制度,这使得姜家上下的人对于麻油店里出身的七巧,自是以一种轻视的的眼光,鄙视的态度去对她。使姜家七巧受尽歧视,得不到作为正常人应该有的自尊心的满足。而七巧做了姜家正室,无形中她已把自己的身份作了定位,两者的冲突自然使曹七巧没有一个稳定的心态。
曹七巧当初无条件地遵从“父死,长兄为大”的封建思想而嫁到姜家,使原本自由、活泼的少女陷入了自卑、多疑、压抑的泥潭。七巧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她的兄长考虑的是家庭的经济利益,而不是她的爱情与幸福。在婚姻生活中她从未有过正常的性满足,她对残废丈夫有着本能的厌倦,但为了生活,她只能依附男人。她用自己的方式维护着封建社会的秩序。
2、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束缚。
封建家庭中的人难以冲破封建伦理道德规范,最主要是因为伦理道德要求当时的妇女遵守“三纲五常”,谁也无法逾越封建伦理道德的地线。假如当初曹七巧在丈夫死后为了自己情欲满足冲破这条道德底线。在当时的观念下她就是一个不守妇道的女人,那姜家一定会把她扫地出门。而七巧一旦离开姜家,因为身无所长,生存下去都会十分困难。所以曹七巧不能不拼命守住她用一生幸福换来的、生存所必需的一点点财产。严格捍卫着这封建伦理道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