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舱舷侧开孔布置图设绘通则
机舱舷侧开孔布置图设绘通则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本标准规定了“机舱舷侧开孔布置图”的设绘依据、基本要求、内容要点、图面要求、注意事项、校审要点、质量要求以及附录。
1.2本标准适用于各类详细设计阶段的“机舱舷侧开孔布置图”设绘。施工设计亦可参照使用。
2 引用标准及设绘依据图纸
2.1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2.2 设绘依据图纸
a) 总布置图;
b) 基本结构图;
c) 横剖面图;
d) 轮机说明书;
e) 机械设备明细表;
f) 机舱布置图;
g) 各有关有舷外排出孔的管系原理图(或管系走向布置图)。
3 基本要点
舷侧开孔图是综合协调各系统图中所有在舷侧开孔的数量,大小和位置,
便于工厂施工检查之用,作为生产施工的依据。
4 内容要点确定
4.1 舷侧开孔
应避开机舱内肋骨及纵桁等结构,各管系布置图或管系走向图中应已基本
4.2 机舱舷侧开孔的布置
4.2.1 舷侧开孔数目的确定
根据机舱有关管系布置图或管系走向图,并与有关专业协调一致,确定 舷侧开孔的数目。
4.2.2 机舱冷却水管系布置图中通常应有:
a) 主机冷却水舷外排出孔;
b) 冷凝器冷却水舷外排出孔;
c) 空压机冷却水舷外排出孔;
d) 集控室空调冷却水舷外排出孔;
e) 发电机组冷却水舷外排出孔;
f) 隔舱填料函冷却水舷外排出孔;
g) 齿轮箱冷却水舷外排出孔;
h) 制冷装置空调冷却水舷外排出孔;
i) 中间轴承冷却水舷外排出孔;
j) 冷藏装置冷却水舷外排出孔。
4.2.3 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管系图中应有污水舷外排放孔。
4.2.4 油水分离装置管系布置图中应有油水分离器出水舷外排出孔
4.2.5 舱底压载消防总用泵排舷外口
4.2.6 压载水排舷外口
4.2.7 锅炉排污口
注:根据不同类型的船舶和专业的需要,舷侧开孔可能有所增减。
5 图面要求
5.1 比例
图中所采用的比例一般应为1:100或1:50。
5.2 线条和符号
船体轮廓线以细实线表示,基线以细直线表示。肋位号尺寸均等,数值符号(BL)注清楚。
5.3 视图排列
机舱舷侧开孔图由二个纵向剖视图(左舷视图,右舷视图)绘制组成,右舷视图位于上面,左舷视图在下面。
5.4 明细表按表1规定
表1
序号 开孔名称 所属管系及型号 应配焊接座板
6 设绘注意事项
6.1 机舱舷侧开孔的合理布置原则是不论单主机或是双主机型船,舷外的排出管子孔,应在左右舷侧两边尽可能合理的均分布置,并应避免在船壳板接缝处。
6.2 一般的疏排水孔开在干舷甲板以下,重载水线以上。机舱内管系舷外开孔,一般开在重载水线和轻载水线之间,特殊的管系开孔,如:蒸汽,排污管系开在轻载水线以下200mm左右;在机舱有平台部分的舷外排出口,一般开在平台下200mm左右。
6.3 当阀和旋塞直接装在外板时,应装在焊于外板的开孔座板上,并以旋入座板的螺柱予以固定,螺柱孔不得钻至外板。
6.4 舷侧排水孔应避免开在舷梯卸放区域内,如布置有困难时,应装有防止水排至舷梯上的有效措施。
6.5 所有污水的排泄孔应尽可能布置在一舷。
6.6 如果泵的舷外水吸口布置在某些排水孔同一舷时,则吸口应在排水孔的艏端,相距一般不小于1m。
6.7 污水排出孔通常不得与洗涤用水吸入孔布置在同一舷侧,当无法避免时,相互间布置应尽可能远离。
6.8 排水孔位置,一般不低于载重水线,对于必须位于载重水线以下的排水孔,应设置截止止回阀或可闭式防浪阀。
6.9 两肋位之间通常只能开一个舷侧孔,如机舱管系排列有困难时,可以在两肋位之间开两个舷侧孔,应将两孔上下叉开100-200mm左右。
6.10 通过隔舱壁的排出孔管,一般采用加厚管或采用套管形式。
7 校审要点
7.1 校审舷侧开孔相应位置尺寸是否注明。
7.2 校审所有的舷外开孔管系布置图,检查其舷外开孔有否遗漏。
7.3 校审图纸幅面,格式,图样比例,图线,明细表等是否符合规定。
7.4 校审视图选择是否合理,视图排列是否符合规定。
8 质量要求与等级评定
等级的表达方式用表2形式。
表2
等级
评定内容 I II
符合规范和有关规定 符合 符合
开孔肋位布置 合理 合理
图面要求 完整、准确 基本完整准确
一般差错和图面缺陷 极少 很少
注1:I、II级即为优良品、合格品,达不到合格为不合格品。
I、 II级品无原则差错。
9 参考资料见附录A
附录A
《机舱舷侧开孔布置图》参考资料
A1 有关标准
a)GB/T11693-93 船用法兰焊接单面座板;
b)CB/T620-1994 舷侧接管。
A2 有关规范
a) 钢质海船入级与建造规范(ZC)1996年版本第三分册 第3篇 第3章
第1节。
b) 内河钢质船舶入级与建造规范(ZC)1996年版第二分册 第3章。
c) 需入国外船级的相应船级社规范。
A3 有关文献
船舶和海上设施法定检验规则中的国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1999
第二分册第3篇 第2章第22条。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