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4月清考《工程监理》考核作业——A卷
东 北 大 学 继 续 教 育 学 院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试 卷(作业考核 线下) A 卷(共 6 页)
注:请您单面打印,使用黑色或蓝色笔,手写完成作业。杜绝打印,抄袭作业。
一、名词解释(每题2,共20分)
1. 房屋高度:
2. 框架结构:
3. 转换结构构件:
4. 剪重比:
5. 刚重比:
6. 结构刚度中心:
7. 主轴:
8. 剪切变形:
9. 剪力滞后:
10. 延性结构: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5.高层建筑结构的竖向承重体系有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板柱—剪力墙结构体系;水平向承重体系有( ),叠合楼盖体系,预制板楼盖体系,组合楼盖体系。
6.高层结构平面布置时,应使其平面的( )和( )尽可能靠近,以减少扭转效应。
4.基础的埋置深度一般不宜小于( ),且基础顶面应低于设计地面( )以上,以免基础外露。
1.高层建筑结构主要承受( ),( )和地震作用等。
6.在计算地震作用时,建筑物重力荷载代表值为( )和( )之和。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高层建筑抗震设计时,应具有( )抗震防线。
A.多道; B.两道; C.一道; D.不需要。
2.钢筋混凝土高层结构房屋在确定抗震等级时,除考虑地震烈度、结构类型外,还应该考虑( )。
A.房屋高度; B.高宽比; C.房屋层数; D.地基土类别。
3.基础的埋置深度一般是指:( )
A.自标高±0.00处到基础底面的距离 B.自标高±0.00处到基础顶面的距离
C.自室外地面到基础底面的距离 D.自室外地面到基础顶面的距离
4.设防烈度为7度,屋面高度为H=40m高层建筑结构,哪种结构类型的防震缝的最小宽度最大。( )
A.框架结构 B.框架—剪力墙结构 C.剪力墙结构 D.三种类型的结构一样大
5.在设计高层建筑风荷载标准值时,下列何种情况风荷载应乘以大于1的风振系数 ?( )
A.高度大于50m,且高宽比大于1.5的高层建筑;
B.高度大于30m,且高宽比小于1.5的高层建筑;.
C.高度大于50m,且高宽比大于4的高层建筑;
D.高度大于40m,且高宽比大于3的高层建筑。
6.多遇地震作用下层间弹性变形验算的重要目的是下列所述的哪种? ( )
A.防止结构倒塌; B.防止结构发生破坏;
C.防止非结构部分发生过重的破坏; D.防止使人们惊慌。
7.在同一地区的下列地点建造相同设计的高层建筑,所受风力最大的是( )。
A.建在海岸B.建在大城市郊区C.建在小城镇 D.建在有密集建筑群的大城市市区
8.某一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为丙类建筑,高度为65m,设防烈度为8度,Ⅰ类场地,其剪力墙抗震等级为( )。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9.在高层建筑结构的计算中,下列哪项计算需要采用等效刚度。( )
A.在框架结构内力计算中B.在剪力墙结构内力计算中式
C.在进行内力协同计算中D.在进行位移计算中
10.框架结构在水平侧向力作用下的侧移曲线以( )变形为主。
A.剪切型 B.弯曲型 C.剪弯型 D.弯剪型
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高层结构应根据房屋的高度、高宽比、抗震设防类别、场地类别、结构材料、施工技术等因素,选用适当的结构体系。( )
2.异型柱框架结构和普通框架结构的受力性能和破坏形态是相同的。( )
3.高层结构只在使用功能上有要求时才设置地下室。( )
4.防震缝两侧结构体系不同时,缝宽应按需要较窄的规定采用。( )
5.当存在相邻建筑物时,新建建筑物基础的埋深一般不宜大于原有建筑基础的埋深。( )
6.无限长梁是指在梁上任一点施加荷载时,沿梁长度方向上各点的挠度随离荷载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小,最终两端挠度趋近于零。( )
7.只有当梁板式筏基的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时,才应验算底层柱下基础梁顶面的局部受压承载力。( )
8.建筑根据其抗震重要性分四类,当为乙类建筑时,可按本地区的设防烈度计算地震作用,按提高l度采取抗震措施。( )
9.高层建筑结构在计算内力时,对楼面活荷载的考虑,应根据活荷载大小区别对待。( )
10.有抗震设防的高层建筑,沿竖向结构的侧向刚度有变化时,下层刚度应不小于相邻的上层刚度的70%,连续三层刚度逐层降低后,不小于降低前刚度的50%。( )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50分)
1.高层建筑结构有何受力特点?
2.高层建筑结构的竖向承重体系和水平向承重体系各有哪些?
3.简述高层建筑结构布置的一般原则。
4.确定建筑结构基础埋深时应考虑哪些问题?
5.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时应考虑哪些荷载或作用?
6.结构承受的风荷载与哪些因素有关?
7.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考虑竖向地震作用效应?
8.为什么计算高层建筑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时可以不考虑活荷载的折减和活荷载的不利布置?
9.框架结构有哪些优缺点?
10、简述D值法和反弯点法的适用条件并比较它们的异同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