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任务四答案
(1/15)、( )是指评价者对教育活动所产生的结果是否达到既定教育目标及满足教育“客户”需求及程度所做出的肯定性的价值判断。(3分)A、教育内容
B、教育评价
C、教育方法
D、教育质量
(2/15)、( )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班级文化的灵魂,是班级文化的最高层次。(3分)
A、班级精神文化
B、班级友谊文化
C、班级制度文化
D、班级物质文化
(3/15)、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 )。(3分)
A、德育目标与学生的道德发展实际之间的矛盾
B、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实践的矛盾
C、学校德育与社会德育的矛盾
D、学生的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的矛盾
(4/15)、( )是学校把处于一定年龄阶段、文化程度大体相同的同学按一定的人数规模建立起来的的基层教育组织。(3分)
A、社团
B、教务处
C、班级
D、学生会
(5/15)、德育目标既要未来指向性,又应该有其现实依据,此反应了( )。(3分)
A、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
B、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的原则
C、超越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的原则
D、继承性与创造性相结合的原则
(6/15)、( )是指一个人自觉地克服内外障碍去完成预定的道德行为,实现一定的道德动机的过程。(3分)
A、道德认知
B、道德意志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7/15)、在我国,20世纪60--70年代,强调德育的( )较多。(3分)
A、文化功能
B、发展功能
C、经济功能
D、政治功能
(8/15)、( )是指人们按照一定的道德观点去评价他人、自己的品性是否满足道德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内在情感体验。(3分)
A、道德认知
B、道德意志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9/15)、( )是关于学校以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的地位问题。(3分)
A、德育实体观
B、全方位德育观
C、德育双重价值观
D、德育主体观
(10/15)、()是德育能使个体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是个体满足、快乐、幸福的体验过程。(3分)
A、德育的个体生存功能
B、德育的个体享用功能
C、德育的个体发展功能
D、德育的个体改变功能
(11/15)、思想品德是由( )要素构成的。(3分)
A、知、情、意
B、认知、行为、情感
C、知、情、意、行
D、知行合一
(12/15)、主要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其目的在于发展和完善理论的研究是( )。(3分)
A、应用研究
B、结果研究
C、基础研究
D、开发研究
(13/15)、( )是指德育活动所要传授的具体道德价值与道德规范及其体系。(3分)
A、德育目标
B、德育评价
C、德育方法
D、德育内容
(14/15)、班级建设的起点是( )。(3分)
A、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B、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
C、关注班主任工作
D、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15/15)、( )是教育者根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3分)
A、德育
B、教书
C、教育
D、教学
(1/10)、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班级建设的关键。(2分)
A、正确
B、错误
(2/10)、纵向研究是针对某一研究对象或研究问题在某一段时间内的情况所开展的研究。(2分)
A、正确
B、错误
(3/10)、教育研究可以促进教育理论的完善,对教育实践并无大用。(2分)
A、正确
B、错误
(4/10)、德育目标是德育目的的具体化和规范化。(2分)
A、正确
B、错误
(5/10)、班级建设等同于课堂教学。(2分)
A、正确
B、错误
(6/10)、文献检索方法中的追溯法容易漏掉一些有用的文献。(2分)
A、正确
B、错误
(7/10)、美国的教育质量比中国好。(2分)
A、正确
B、错误
(8/10)、伦理意义上的德育就是指道德教育。(2分)
A、正确
B、错误
(9/10)、班级文化建设是指将每一个学生培养成有文化的公民。(2分)
A、正确
B、错误
(10/10)、研究内容是研究计划的的主体。(2分)
A、正确
B、错误
(1/5)、学校德育的基本方法包括( )。(3分)
A、情感陶冶法
B、思维训练法
C、理想鼓励法
D、批评进步法
(2/5)、教育质量的特性包括( )。(3分)
A、规定性
B、系统性
C、可控性
D、发展性
(3/5)、教育行动研究包括( )等环节。(3分)
A、观察
B、行动
C、反思
D、计划
(4/5)、根据研究目的不同,可将教育研究分为( )。(3分)
A、应用研究
B、基础研究
C、开发研究
D、源头研究
(5/5)、问卷中问题的类型不要包括( )。(3分)
A、随意性问题
B、客观性问题
C、主观性问题
D、背景性问题
(1/2)、德育目标(5分)
(2/2)、描述性研究(5分)
(1/1)、论述教育行动研究的独特特征。(10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