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网院17秋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在线考核
当前课程: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69b 单选
1.(______)有效地挡住了来自太阳紫外线的侵袭
A.臭氧层B.空气层C.平流层D.岩石层
2.营养级一般只有(______)级
A.1-2B.2-3C.3-4D.4-5
3.“臭氧空洞”首先在(______)发现的。
A.北极上空B.南极上空C.赤道上空D.美国上空
4.(______)是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涉及每个公民、每个家庭、每个社区、每个企业、每个地区乃至整个民族
A.垃圾经济B.狭义循环经济C.广义循环经济D.废物经济
5.(______)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引起环境质量发生变化,使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
A.环境问题B.经济问题C.社会问题D.自然环境
6.动物的气味属于什么信息传递的(______)
A.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C.营养信息D.行为信息
7.(______)是能量流动的载体
A.物质B.能量C.自然现象D.宗教信仰
5ad
8.在《京都议定书》规定中,以下哪个国家不必减排(______)
A.日本B.美国C.中国D.德国
9.(______)将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
A.《巴黎协议》B.《巴黎条约》C.《京都议定书》D.《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10.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工业化革命后环境污染的什么时期(______)
A.发生期B.加剧期C.泛滥期D.终止期
11.环境科学中的定义:环境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______)的全体
A.内部世界B.外部世界C.动物世界D.中部世界
12.下面哪个活动不会造成酸雨(______)
A.火山爆发B.焚烧垃圾C.植树D.烧煤
13.放射性、农药等新的污染源出现在工业革命后环境污染的那个时期(______)
A.b5a 发生期B.加剧期C.泛滥期D.终止期
14.(______)指自然界发生的异常变化所引起的生态平衡的破坏。
A.自然因素B.人为因素C.社会因素D.文化因素
15.马斯河谷事件是发生在地方(______)
A.比利时B.日本福岛C.美国宾夕法尼亚D.英国
16.磷是生物的重要营养成份,主要以(______)的形式存在
A.磷酸二氢盐B.磷酸盐C.磷化物D.单质磷
17.20世纪世界发生了(______)大公害事件
A.4B.6C.7D.8
18.下面哪种气体不是《京都议定书》规定6种受控温室气体(______)
A.臭氧B.氧气C.甲烷D.二氧化碳
19.1992年(______),提出到2000年发达国家温室气体的年排放量控制在1990年水平;
A.《京都议定书》B.《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16c2 C.《哥本哈根协议》D.《联合国宣言》
20.光化学烟雾主要是排放了大量(______)
A.碳水化合物B.碳氢化合物C.甲基汞化合物D.石油
21.1972年,罗马俱乐部提交了自俱乐部成立后的第一份研究报告,深刻阐明了环境的重要性以及资源与人口之间的基本关系。该报告是(______)
A.《增长的极限》B.《明天的寓言》C.《寂静的春天》D.《生灵末日》
22.游泳区水质一般属于(______)类水域
A.I类B.II类C.III类D.IV类
5ac 23.大气污染控制技术中(______)利用了物质在不同温度下具有不同饱和蒸汽压
A.吸附法B.吸收法C.催化法D.60ba 冷凝法
24.下面哪个不是按照排放污染源的形式划分的?(______)
A.点源B.面源C.固定源D.线源
25.(______)表示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的取食和被取食关系,物质和能量通过这种关系在生态系统内传递
A.食物链B.食物网C.物质流D.信息流
26.(______)是指研究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所有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A.个体生态学B.族群生态学C.群落生态学D.种群生态学
27.下面哪个不是环境现状调查内容的(______)
A.调查范围及调查的方法B.时期C.地点D.编制依据
28.催化剂的组成中起催化作用的是(______)
A.活性组分B.助催化剂C.载体D.杂质
29.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功能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功能是(______)
A.判断功能B.预测功能C.选择功能D.导向功能
30.发达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忽视对(______)污染的防治,致使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A.工业B.农业C.生活D.交通
31.烟囱属于(______)形式污染源
A.点源B.面源C.固定源D.线源
32.(______)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的现象
A.大气保护B.大气变化C.大气污染D.大气动向
33.气象学定义空气中相对湿度小于(______)是霾
A.40%B.60%C.80%D.100%
34.排放污染物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对环境危害最严重的污染源是(______)
A.生活污染源B.工业污染源C.交通污染源D.农业污染源
35.(______)是指一项活动的过去.现在及可预见的将来的影响具有累积性质,或多项活动对同一地区可能叠加的影响
A.直接影响B.间接影响C.累积影响D.局部影响
多选
1.按环境空间尺度划分,环境包括(______)
A.聚落环境B.地理环境C.地质环境D.星际环境
2.POPs往往具有(______)特性
A.高亲油性B.高憎油性C.高憎水性D.高疏水性
3.实现(______)的统一是生态保护共同的目标
A.社会效益B.经济效益C.文化效益D.环境效益
4.酸雨对(______)会有危害性?
A.水生生态B.土壤生态C.植物D.建筑材料
5.工业化革命给人类带来的潜在威胁是(______)
A.生态破坏B.污染问题C.人口死亡率下降D.学校增多
6.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有下面那些气体(______)
A.水蒸气B.二氧化碳C.甲烷D.臭氧
7.改进燃煤技术,减少燃煤过程中(______)的排放量
A.水B.二氧化硫C.氮氧化物D.二氧化碳
8.发达国家治理酸雨的经济刺激措施是(______)
A.排放许可证制度
B.排污税费
C.产品税(包括燃料税)D.排放权交易
9.四日事件主要是由于工厂排放含(______)的废气引起
A.二氧化硫B.金属粉尘C.甲烷D.二氧化碳
10.异养生物包括为(______)
A.分解者B.生产者C.消费者D.绿色植物
11.城市垃圾减量化对策与措施包括(______)
A.加强产品的生态(绿色)设计B.推行垃圾分类收集C.逐步改变燃料结构D.净菜进城,减少垃圾产生量
12.下面哪些属于加强规划管理的具体措施(______)
A.调整工业布局B.控制城镇工业人口C.实行总量排放标准D.区域联防联控
13.固定污染源包括(______)
A.工业排放B.农业排放C.生活排放D.交通排放
14.如何积极发展生态工业?(______)
A.优化产业结构B.发展节能环保产业C.发挥政府主导作用D.增加两高”行业产能
15.环境影响按来源可分为(______)
A.直接影响B.间接影响C.累积影响D.不利影响
0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