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语网院17秋《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_1234(资料)
17秋《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_1第1题(单选题)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入地中海,( )商船率先采用。
A.英国
B.荷兰
C.西班牙
D.意大利
第2题(单选题)( )是世界上横穿中亚、南亚大陆,并由南洋海路回到中国的第一人。
A.法显
B.玄奘
C.朱士行
D.义净
第3题(单选题)葡萄牙人东进第一站是( )。
A.马六甲
B.印度果阿
C.澳门
D.日本
第4题(单选题)“三山夹两盆”首先是由( )在地图上勾画出来的。
A.李希霍芬
B.斯文赫定
C.普尔热瓦尔斯基
D.斯坦因
第5题(单选题)和平年代最通常的中外文化交流渠道是( )。
A.官方派遣使节、留学生、乐舞团体等
B.贸易往来
C.宗教传播
D.战争与掠夺
第6题(单选题)有关汤若望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第一位外国人钦天监正
B.明末1620年,汤若望随法国传教士金尼阁来华
C.主持《崇祯历书》的修订工作
D.大胆排斥中国传统的旧历——大统、回回、东局三家历法
第7题(单选题)对中国丝织物外传认识有误的是( )
A.公元前8世纪,中国的丝绸可能已经传到印度与波斯
B.至迟在两汉,中国的丝织物一北传到阿尔泰地区
C.据古希腊雕塑和陶器彩绘人像服装可以推测公元前5世纪中国丝绸已成为希腊上层人物喜爱的服装
D.公元前后,罗马教皇下令禁止男士穿着丝绸,以缓解对丝绸的需求
第8题(单选题)素色提花为( )。
A.纹
B.绮
C.绫
D.锦
第9题(单选题)《明史 欧洲四国传》中提到了五大洲的是( )。
A.《佛郎机传》
B.《吕宋传》
C.《和兰传》
D.《意大里亚传》
第10题(单选题)记载了侵略者大肆屠杀华人事件的是( )。
A.《佛郎机传》
B.《和兰传》
C.《吕宋传》
D.《意大里亚传》
第11题(单选题)对日本文字的看法不正确的是( )
A.从历史上看,日本的文字和汉字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关系、血缘关系
B.日本现在使用的文字是“汉字假名混合体”
C.汉语和日语属于同一种语言,即“汉字文化圈”
D.假名是在吸收、改造中国汉字的基础上创造、发展起来的日本自己独特的字母
第12题(单选题)对楼兰古国“古墓沟”认识有误的是( )。
A.位于通向楼兰故道的孔雀河下游
B.由42个墓组成墓葬群
C.这些墓组成七个像太阳形的、向外辐射的图案
D.距今3800年
第13题(单选题)在三十六国当中最大的是 ( )。
A.乌孙
B.月氏
C.于阗
D.车师前国
第14题(单选题)徐福和日本真正的接触,相交是在( )。
A.《汉书》
B.《三国志》
C.《三国志》
D.《后汉书》
第15题(单选题)不是《魏志 倭人传》中对日本的描述的是( )。
A.倭人在带方东南大海之中,依山岛为国邑
B.男子无大小皆黥面纹身
C.倭地温暖,冬夏食生菜
D.邪马台国支配30多个小国,皇帝曰卑弥呼
第16题(判断题)《郑和航海图》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航海图集。
A.对
B.错
第17题(判断题)在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雕塑中,有一些穿着轻薄透明服装的人物,这基本上是中国丝绸向外传播到欧洲的一个最早记录,也是一个公认的记录。
A.对
B.错
第18题(判断题)《怀风藻》是用汉文写成的诗集。
A.对
B.错
第19题(判断题)琵琶、箜篌、筚篥、羌笛、茄、二胡、角等乐器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原。
A.对
B.错
第20题(判断题)使用筷子、开车等技术文明属于隐示文化。
A.对
B.错
第21题(判断题)约在公元4世纪末5世纪初,楼兰文明神秘地失踪了。
A.对
B.错
第22题(判断题)宗教传播也是造成文化交流的机会。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方式更有效,规模更大。
A.对
B.错
第23题(判断题)西域三十六国,最大的是月氏。
A.对
B.错
第24题(判断题)被誉为日本茶祖的人是入宋僧荣西,他写有《吃茶养生记》,是用汉文写成的。
A.对
B.错
第25题(判断题)隋唐时代,寺院都还没有自己的产业,经济不独立。
A.对
B.错
17秋《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_2
第1题(单选题)有关郑和下西洋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最远到达中东地区
B.前两次的出访均至印度半岛南端为止
C.用“牵星板”观测定位的方法代表了那个时代天文导航的世界先进水平
D.航行时确定航行的线路,叫作针路
第2题(单选题)对楼兰古国认识有误的是( )。
A.官衙“三间房”是楼兰古城中最高的建筑
B.民居由红柳、芦苇搭建而成
C.有佛塔
D.有古烽火台、粮仓等建筑遗址
第3题(单选题)从佛教的正规说法来说,寺庙应该叫( )。
A.僧伽蓝摩
B.精舍
C.支提
D.浮图
第4题(单选题)以下是用万叶假名写成的是( )。
A.《古事记》
B.《日本书纪》
C.《怀风藻》
D.《枕草子》
第5题(单选题)对汉籍和训认识有误的是( )
A.训读是把汉字的意思用对应的日语发音发出来
B.起源于平安时代,14世纪中叶基本定型成系统
C.“桂庵和训”使得汉籍和训成型通行开来
D.所有人都必须借助送假名才能阅读汉籍原文
第6题(单选题)约在公元前( ),中国已有家蚕丝织成的绢片、丝带、丝线等。
A.2500
B.2800
C.3000
D.2700
第7题(单选题)杨宪益在《译余偶拾》中认为“之那”是( )的对音。
A.秦
B.茶
C.羌
D.绮
第8题(单选题)希伯来人原来住在( )。
A.巴勒斯坦地区
B.阿拉伯半岛
C.埃及
D.约旦地区
第9题(单选题)确定罗布泊是个移动性湖泊,并指出其当时准确位置的考古学家是( )。
A.普尔热瓦尔斯基
B.李希霍芬
C.斯文赫定
D.斯坦因
第10题(单选题)以下曾主持完成了《皇與全览图》的绘制工作的是( )。
A.汤若望
B.南怀仁
C.塔夏尔
D.张诚
第11题(单选题)明以后淹茶,用( )。
A.青瓷薄茶碗
B.黑褐色粗厚茶碗
C.蓝色粗厚茶碗
D.白瓷薄茶碗
第12题(单选题)不是镇江四所景教寺的是( )。
A.大兴国寺
B.云山寺
C.甘泉寺
D.大普兴寺
第13题(单选题)对照现代地理知识,《万国全图》缺失( )。
A.美洲
B.亚洲
C.非洲
D.南极洲
第14题(单选题)明清耶苏会传教士东来传教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这是通过( )这一途径进行的。
A.官方派遣使节、留学生、乐舞团体等
B.贸易往来
C.宗教传播
D.战争与掠夺
第15题(单选题)遣唐使的历史贡献不包括( )
A.引进唐朝律令典章,推动日本社会改革
B.吸取盛唐文化,提高日本文化艺术水平
C.吸收中国先进物质文明,促进日本经济发展
D.提升了日本国民的精神素质
第16题(判断题)乾隆以后,传教士就很少来中国了,直到1939年,罗马教廷承认中国礼仪,利玛窦规矩完全恢复,天主教也从此得以在中国立足。
A.对
B.错
第17题(判断题)《吃茶养生记》是一本用汉文写的书,书中介绍了中国崇尚饮茶的现象和中国的茶文化以及一些养生之道。
A.对
B.错
第18题(判断题)经藏即佛学,指对佛教经典的理论阐释和议论。
A.对
B.错
第19题(判断题)波菜(又称为波斯菜),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
A.对
B.错
第20题(判断题)具有独特风格的文化体系一旦形成,就有它的相对稳定性。
A.对
B.错
第21题(判断题)《史记·大宛列传》记载了西域诸国的地理、风俗、特产等。
A.对
B.错
第22题(判断题)所有信仰聂斯脱里教的都是西方人,基本上只是叙利亚人信仰这个教,并没有在汉族之间流传。
A.对
B.错
第23题(判断题)《周礼》中记为“荼”,主要用来招待客人的。
A.对
B.错
第24题(判断题)波斯帝国灭亡后,景教徒就不想再用波斯来称呼自己,玄宗时期正式把波斯寺改为了大秦寺。
A.对
B.错
第25题(判断题)东汉王充的《论衡》指出磁石的指极性,对“司南”做了描述。
A.对
B.错
17秋《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_3
第1题(单选题)远古时期,不同民族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文化幼芽会沿着有利于本民族的生存、发展的方向发展成熟,这是文化的( )
A.发展的不平衡性
B.民族性
C.时代性
D.隔离机制
第2题(单选题)不属于西方对“赛里斯”人种形象认识的是( )
A.人种矮小,不高
B.长寿,寿逾200岁
C.红头发、蓝眼睛
D.声音嘶哑,不轻易与外人交谈
第3题(单选题)对日本茶道的相关认识有误的是( )
A.茶道有个人服从环境和整体的儒家精神
B.冈仓天心认为明清时的淹茶时期是茶的浪漫主义时期
C.道教为日本茶道奠定了审美理想的基础
D.千利休提出“和、敬、清、寂”四规
第4题(单选题)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中,为普贤菩萨道场、象征德行的是( )。
A.安徽九华山
B.四川峨眉山
C.浙江普陀山
D.山西五台山
第5题(单选题)对大秦没有比较详细的记载的是( )。
A.《史记·大宛列传》
B.《后汉书·西域传》
C.《魏略·西戎传》
D.《洛阳伽蓝记》
第6题(单选题)带领色列人逃出埃及的人是( )。
A.雅各
B.亚伯拉罕
C.摩西
D.大卫王
第7题(单选题)秦汉渡来人对日本的贡献不包括( )
A.传入青铜器和制铁技术
B.传入了水稻种植、农耕技术
C.创立了日本茶道
D.促进了大陆和日本岛人种的混杂合流
第8题(单选题)礼仪之争的内容不包括( )。
A.“Deus”是直接译为陡斯、天主,还是中国的天、上帝
B.敬孔是偶像崇拜还是祭念先师
C.祭祖是祈神佑福还是追忆尽孝
D.是否要尊长听君
第9题(单选题)对日语借用汉字阶段的看法有误的是( )
A.日本国使用的最初文字就是汉字
B.汉籍传入日本之始,最早的记载当推百济王仁博士带去的《论语》和《千字文》。
C.这一阶段出现了用汉文写成的史书及文学作品
D.由于使用汉字,几乎所有的日本人都能够很好地研究中国文化
第10题(单选题)( )记载了西域三十六国每个国家有多少户,有多少人口,有多少兵力,这三个数字都被记载了下来。
A.《史记》
B.《汉书》
C.《后汉书》
D.《左传》
第11题(单选题)《奉使东方记》在中世纪的欧洲被认为是四大游记之一,其作者是传教士( )。
A.孟高维诺
B.马可波罗
C.河德里
D.罗伯鲁
第12题(单选题)对中国丝织技术西传认识有误的是( )
A.中国公主将蚕种带到了于阗,使那里的人懂得了种桑养蚕
B.中国的丝织锦技术直接传入波斯,使波斯有了自己的丝织业
C.中国的蚕种是从新疆运到拜占廷的
D.李约瑟认为,西方使用提花机至少晚于中国4个世纪
第13题(单选题)以下对唐四大发明的有关认识有误的是( )
A.罗盘经阿拉伯人传入地中海,意大利商船率先采用
B.火药的成分硝传入阿拉伯帝国,波斯人称为中国盐、阿拉伯人称为中国雪
C.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868年的《金刚经》
D.中国发明的铅活字印刷开始了印刷史上的新时代
第14题(单选题)坐禅有五大法门,其中“对一切事物都用理智、冷静的态度来分析,以求正确的解悟,用理性战胜欲念的产生和行为的过激”是( )。
A.调息
B.慈悲
C.念佛
D.因缘
第15题(单选题)云南普洱茶属于( )。
A.绿茶
B.红茶
C.青茶
D.黑茶
第16题(判断题)历史学的文化概念把文化分为深层和表层、抽象和具体、广义和狭义的文化。
A.对
B.错
第17题(判断题)1534年西班牙人依那爵·罗耀拉于巴黎创设耶稣会。
A.对
B.错
第18题(判断题)《意大里亚传》是中国人对于以意大利为首的天主教传教士带来的西方文化、宗教的最初认识和记录。
A.对
B.错
第19题(判断题)“国书事件”里历史信息显示隋倭对隋外交的不对等地位。
A.对
B.错
第20题(判断题)唐景教碑碑文的内容首先是一个序文,正文部分讲的是景教来中国的150年的经历。
A.对
B.错
第21题(判断题)丝绸不仅是丝路上重要的奢侈消费品,也是中国历朝政府的一种有效的政治工具。
A.对
B.错
第22题(判断题)司马迁写《史记·大宛列传》就提到西域有佛教之说。
A.对
B.错
第23题(判断题)《后汉书·西域传》记载了东汉时代对西域的经营,其中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张骞再通西域,并出任西域都护府 ,经营西域。
A.对
B.错
第24题(判断题)小乘佛教:保持佛教原来的教义,以正统自居,以释迦牟尼为佛主,注重佛教的仪式崇拜,以《阿含经》为主要经典。
A.对
B.错
第25题(判断题)唐代以来,四大发明技术先后通过阿拉伯人传入了欧洲,成为欧洲近代化的重要物质基础。
A.对
B.错
17秋《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_4
第1题(单选题)以下理解有误的是( )
A.朱士行是中国僧人中第一个到达印度并取得大批佛教经典原本的人
B.玄奘译经的基本程序,中国翻译史上称为“汉唐旧法”
C.义净印度之游走的是海路,他还著有《梵语千字文》,是一部学习梵语的字书
D.法显的《佛国记》有很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第2题(单选题)有关佛教能与中华文化融合的原因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中国文化有不足之处需要补充
B.佛教的适应性
C.佛教有利于统治者的统治
D.中国哲学体系中没有“本体论”论述
第3题(单选题)大和朝廷遣隋唐的遣使阶段,带回北方音,较有系统。学堂里读汉籍,都用( )。
A.吴音
B.汉音
C.唐音
D.宋音
第4题(单选题)对开封犹太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他们的犹太教俗称“挑经教”、“蓝帽回回”
B.安息日,不升火,冷食
C.元朝时犹太人大量集中进入中国
D.不与外界通婚
第5题(单选题)以下不属于弥生飞跃的表现的是( )
A.生产方式由采集渔猎到农耕水稻
B.体貌由单眼皮变为双眼皮
C.工具由新石器、金石并用发展到铁器
D.人身材变高
第6题(单选题)不属于茶文化五境之美的是( )
A.茶水
B.茶具
C.心境
D.环境
第7题(单选题)对佛教三世佛认识有误的是( )
A.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
B.西方极乐世界的释迦牟尼佛
C.过去佛燃灯佛
D.未来佛弥勒佛
第8题(单选题)对楼兰古国地形图认识有误的是( )。
A.位于东经85度55分12秒
B.位于北纬40度30分57秒
C.占地略呈300米的方形
D.用泥土、芦苇、树枝相间修筑的城墙至今依稀可辨
第9题(单选题)( )被称为中国僧人西行取经的第一人。
A.法显
B.玄奘
C.朱士行
D.义净
第10题(单选题)利玛窦把他与中国士大夫关于《天主实义》的争论结成了一本书,叫做( )。
A.《利玛窦札记》
B.《畸人十篇》
C.《西国记法》
D.《同文算旨》
第11题(单选题)不是明人文献中最早称呼西班牙的是( )。
A.佛郎机
B.大吕宋
C.干系腊
D.西洋吕宋
第12题(单选题)范礼安在澳门总结了几条到中国传教的方针,不正确的是( )。
A.传教士要说是仰慕中国文化而来
B.要穿佛教徒僧袍,称自己是印度西僧
C.到中国大陆的传教士应该学习中文
D.劝导加入天主教的中国人学葡萄牙语
第13题(单选题)对唐朝盛世景象叙说不正确的是( )
A.唐长安城里外国人在城里都有自己的居住区,享受一定的治外法权
B.在唐的侨民以波斯人最多
C.唐朝一般让外国人穿自己民族的服饰,以示区别,不与华人混同
D.昭武九姓曾经是月氏人
第14题(单选题)影响文化的交流和排斥的因素没有( )
A.主体文化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
B.外来文化的效用性
C.主体文化相比外来文化是否先进
D.外来文化的适应性
第15题(单选题)以下是通过宗教传播进行文化交流的( )
A.13世纪蒙古统治者向西扩张,为中西文化交流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B.唐朝鉴真东渡日本,带去了唐朝建筑、雕塑、绘画工艺和医药之学
C.张骞出使西域与外国联谊、交通
D.西域商人通过丝绸之路买卖中国丝绸等商品
第16题(判断题)唐王朝允许帮助平定安史之乱的大食国士兵世居中国,可以与中国女子通婚,这样,就有了首批落籍中国的穆斯林。
A.对
B.错
第17题(判断题)现在在日本奈良法隆寺发现了《陀罗尼经》,采用雕版印刷,比我们中国发现的《金刚经》晚将近100年。
A.对
B.错
第18题(判断题)楼兰处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东部边缘和罗布泊西部边缘。
A.对
B.错
第19题(判断题)社会生活中的风俗习惯属于文化的精神层面。
A.对
B.错
第20题(判断题)张庚虞对唐景教碑一番研读之后写下一篇《读景教碑书后》。
A.对
B.错
第21题(判断题)斯坦因在罗布泊附近,发现过4世纪前的桑树。
A.对
B.错
第22题(判断题)《汉书·西域传》中称:“楼兰国最在东垂,近汉,当白龙堆,,乏水草。”
A.对
B.错
第23题(判断题)横三世佛,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居左。
A.对
B.错
第24题(判断题)陆羽《茶经》还辑录了与茶有关的典故和诗文等。
A.对
B.错
第25题(判断题)隋唐时期日本先后派遣十八批僧侣、官员来中国学习中国的制度和文化,属于官方派遣使节、留学生、乐舞团体等这一交流方式。
A.对
B.错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