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答案 发表于 2017-12-7 20:43:26

[青海电大]17秋随学随考地域文化(专科)作业4

地域文化(专科)作业4

一、单选题:
1. 藏戏起源于()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          (满分:)
    A7
    B8
    C6
    D9
2. 齐家文化除铜器之外值得注意的又一文化元素是(      )。          (满分:)
    A彩陶文化
    B青铜器文化
    C玉文化
    D建筑文化
3. 在西方,最先把文化作为专门术语来使用的是英国的“文化人类学之父”()          (满分:)
    A爱德华.泰勒
    B维廉.哈维兰
    C哈拉尔德.普林斯
    D邦尼.麦克布莱德
4. (      )一般称为“古尔邦节”,意为“献祭”“献牲”,是朝觐功课的主要仪式之一。时间是伊斯兰教历12月10日,即朝觐期的最后一天。          (满分:)
    A开斋节
    B那达
    C宰牲节
    D纳顿
5. 青海是全国( )牧区之一。          (满分:)
    A三大
    B四大
    C五大
    D六大
6. 历史上青海河湟地区正式纳入中央王朝疆域,并由中央王朝对该地区行使有效管辖开始于(      )时护羌校尉与金城属国的设置。          (满分:)
    A东汉
    B西汉
    C魏晋
    D秦代
7. 青海传承历史最悠久和最有影响的是地处河湟的()皮影。          (满分:)
    A乐都
    B平安
    C湟源
    D大通
8. (   )是伊斯兰教在我国广泛传播和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          (满分:)
    A唐代
    B宋代
    C明清两代
    D元明两代
9. (      )10月17日,国民答案政治会议决定成立青海省,西宁为省会,任命孙连仲为首届省主席。。          (满分:)
    A1925年
    B1943年
    C1928年
    D1927年
10. (   )年,代表苯教势力的朗达玛登上了赞普宝座。          (满分:)
    A836
    B837
    C838
    D840
11. 青海境内的考古学文化与(      )密切联系          (满分:)
    A宗教文化
    B羌文化
    C藏传佛教
    D藏文化
12. 民间有“身背炒面绕大湖,跑垮好马累死鹿”的谚语是形容()。          (满分:)
    A扎陵湖
    B孟达天池
    C西王母瑶池
    D青海湖
13. 青海许多寺院规定喇嘛“夏令安居”,据说六月中旬正是百虫生长盛期,外出行走“有伤上天好生之德”,半个月至两个月期满后才能到野外进行野宴。这就是()的由来。          (满分:)
    A雪顿节
    B沐佛节
    C祈祷节
    D藏历新年
14. (   )在藏语中的意思即“古旧”,此派僧人习惯带红色僧帽,故称“红教”。          (满分:)
    A萨迦派
    B噶举派
    C格鲁派
    D宁玛派
15. 魏晋南北朝时期,青海湖西部、南部广大地区受制于()。          (满分:)
    A吐谷浑
    B土蕃
    C匈奴
    D拓跋氏
16. 青海地区人类活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万年前的(      )晚期。          (满分:)
    A新石器时代
    B青铜器时代
    C旧石器时代
    D金石并用时代
17. (      )服饰在颜色的选择上,崇尚白、黑、蓝、灰而厌恶黄、红等色。所以,长期以来在服装色彩上给人以单一、沉闷的感觉。          (满分:)
    A藏族
    B回族
    C撒拉族
    D土族
18. 青海皮影戏以前常见剧目上百种,现在留存的只有()多种。          (满分:)
    A50
    B40
    C60
    D70
19. 青海是多民族多宗教的地区,丰富多彩的(      )是青海历史的鲜明特色所在。          (满分:)
    A民族宗教文化
    B歌舞文化
    C文学艺术
    D语言文字
20. 唃厮啰经济中最负盛名的是(      )。          (满分:)
    A兵器制造
    B驯养良马
    C屯田
    D锻造铁甲
21. 蒙古族人爱吃白食。白食,蒙古语叫“查干伊德根”,是牛、马、羊的奶制品,白食主要包括(      )          (满分:)
    A奶豆腐
    B奶酪
    C奶皮
    D奶糕
22. 清代初、中期,在青海境内的府城、县城办有少数、、   ),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          (满分:)
    A书院
    B小学堂
    C社学
    D儒学
    E中学堂
23. 藏族人民为适应居住环境按照自己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而做出的选择有( )。          (满分:)
    A穿着厚重保暖、宽大暖和的肥腰、长袖和长裙
    B居住的建筑类型多为毡房,支架选择的是树木枝干,覆盖包体的是家畜绒毛织成的毡子
    C饮食中对可食之物和不可食之物有较为明确的界定,一般禁食猪、驴、骡、狗等家畜
    D着装多为“汪西日”“郭登”,即斜襟裹边的短衣或长袍,长衫有单有棉。
24. (   )是穆斯林民族土葬的主要特点。          (满分:)
    A实行土葬
    B实行天葬
    C葬不用棺
    D葬必从简
25. 在柴达木盆地的一处戈壁滩上,有一条长约2公里的小丘陵,当地人称其为贝壳梁。贝壳梁表面薄薄的盐碱土盖下面竟是厚达20多米()堆积层。          (满分:)
    A哺乳类
    B裸鲤类
    C瓣鳃类
    D腹足类
    E生物贝壳
26. 青海生态环境自然原始,历史遗迹悠久古老,民族风情多姿多彩,是一个旅游资源类型多、品质高雅、特色突出、结构有序,却尚未被人认识、开发力度小、潜在优势深厚的旅游富省,并表现出()“三神”特色。          (满分:)
    A神秘
    B神奇
    C神
    D神韵
    E神异
27. 蒙古族自古至今即以能歌善舞著称,蒙古族的舞蹈分(   )。          (满分:)
    A单人舞
    B双人舞
    C多人集体舞
    D骆驼舞
    E伊舞
28. (   )的传教方式,主要是利用开办医院、诊所,为给人们看病的机会,宣传教义。          (满分:)
    A佛教
    B天主教
    C基督教
    D道教
29. 土族情歌历史久远,有著名的()等。          (满分:)
    A《阿日洛
    B《皇上阿吾尼
    C《巴西古溜溜
    D《艳姑居固毛
    E《库咕笳》
30. 朗达玛灭佛后,史称“三贤哲”的僧人(   ),逃到青海东部边缘地区继续从事佛教的传播活动。          (满分:)
    A贝吉多杰
    B藏饶赛
    C约格迥
    D玛尔释迦牟尼
31. 1973年在大通上孙家寨和1995年在同德宗日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是青海马家窑文化的代表性作品。(   )          (满分:)

32. 甘青一代自唐朝以来是茶马互市的主要市场。(    )          (满分:)

33. 青海各民族的服饰不仅有着相同的审美特征和价值,而且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人们对服饰的珍爱源于对美的重视和追求。          (满分:)

34. 在青海多元文化生成和传承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儒释道、佛教、伊斯兰教三种信仰核心,其贯穿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传承过程之中。(    )          (满分:)

35.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青海开始传播,产生了绘画、雕塑等佛教艺术。()          (满分:)

36. 两汉在青海东部湟水、黄河两岸实行军屯或民屯,并逐步扩大屯田规模,开发了大片土地          (满分:)

37. 《骆驼舞》又叫《骆驼戏》,撒拉语叫“对委奥依纳”,该舞多在婚礼中表演。          (满分:)

38. 旅游文化绝对不是那种抽象的、形而上学的东西,而是包括旅游者、旅游从业者、旅游资源、旅游生活设施和接待地环境等在内的物质和精神的总和。()          (满分:)

39. 青海省的丹霞地貌与高原古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满分:)

40. 庄廓民居平面形态多为东西横向分布,且北向开窗,南向基本不开窗,是典型的“面北背南”的居民类型。()          (满分:)

41. 魏晋南北朝时期,因受民族大迁徙和社会大动荡的影响,青海地区的经济形态和生产方式有了新的变化。(    )          (满分:)

42. 佛教在吐蕃发展过程中,一直受到传统苯教的抵制,最终掀起了一场兴苯灭佛的运动。(   )          (满分:)

43. 皮影戏被称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          (满分:)

44. 青海藏族和蒙古族男士都特别善饮,他们在喝酒的时候都有一个习惯:在饮酒之前,首先要用右手无名指蘸取杯中美酒,对空弹三下,表示敬天、敬地、敬人,表达了人们对自然万物的崇敬。()          (满分:)

45. 格鲁派遍布青海各地,是青海流传最广泛、影响最深远的藏传佛教派别。(   )          (满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青海电大]17秋随学随考地域文化(专科)作业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