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电大]17秋随学随考地域文化(专科)作业1资料
地域文化(专科)作业1一、单选题:
1. 历史上青海河湟地区正式纳入中央王朝疆域,并由中央王朝对该地区行使有效管辖开始于( )时护羌校尉与金城属国的设置。 (满分:)
A东汉
B西汉
C魏晋
D秦代
2. 青海( )名省建设,离不开青海各民族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 (满分:)
A经济
B文化
C政治
D教育
3. 西宁话一共有( )个声母。 (满分:)
A23
B24
C30
D25
4. 杀年猪是河湟百姓过年时的一件大事,每年杀年猪时,主人家都会邀请街坊四邻一起品尝新年中的第一道美味,( )则是主人招待客人时必备的食品之一。 (满分:)
A香肠
B乞马
C风干肉
D腊肉
5. ( )是青海地区影深远的宗教之一,对青海回族、撒拉族的形成、发展延续起着重要的作用。 (满分:)
A道教
B藏传佛教
C天主教
D伊斯兰教
6. 在苯教生态教义影响下,藏族形成了人与自然界共生共存,自然、社会、()三位一体的价值观念。 (满分:)
A神灵
B动物
C植物
D人类
7. 青海地区( )构成的多样化,带来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想行为观点。 (满分:)
A经济
B民族
C地区
D社会
8. ()是类似快书、顺口溜的一种诵说曲艺。 (满分:)
A打搅儿
B太平秧歌
C民间小调
D倒江水
9. 青海有()的人使用的是汉语。 (满分:)
A74
B75
C70
D60%
10. 在青海省政府公布的第一、二批10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中,“热贡艺术”等19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启加等( )名民间艺人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满分:)
A4
B5
C6
D7
11. 《巴西古溜溜》是一首古老的( )情歌。 (满分:)
A土族
B撒拉族
C藏族
D回族
12. 青海的蒙古族主要从事( )。 (满分:)
A畜牧业
B农牧业
C农业
D半农半牧业
13. 乐都话共有( )个声调。 (满分:)
A3
B4
C5
D6
14. ( )被我国史学界认为是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标志。 (满分:)
A贞观十一年
B长安元年
C唐永徽二年
D载初二年
15. 河湟地区是以汉族为主体,兼有回族、藏族、土族、撒拉族等近()个民族。 (满分:)
A29
B30
C54
D32
16.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聚集到( ),在极为恶劣的环境下,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 (满分:)
A青海湖
B金银滩
C玉树
D西宁
17. “南昆仑,北祁连,山下瀚海八百里,八百里瀚海无人烟。”这首悲怆凄凉的民谣说的就是()盆地。 (满分:)
A塔里木盆地
B准噶尔盆地
C吐鲁番盆地
D柴达木盆地
18. 青海人都会说谚语,而且以掌握谚语的多少作为衡量人的才智的一个标准。能掌握很多谚语又能灵活运用的人被尊为( )。 (满分:)
A尕机溜
B沙哇
C溜瓜嘴
D客哇
19. 青海的千百户制度大规模的设立时间是在( )。 (满分:)
A明代
B元代
C清代
D唐代
20. 玉尔是撒拉族传统()。 (满分:)
A故事
B乐器
C小说
D情歌
21. 青海汉族的来源,最早可以追溯到( )。 (满分:)
A汉代
B唐代
C秦代
D魏晋南北朝
22. ( )素有“海藏通衢”“海藏咽喉”之称。nA、 (满分:)
A民和
B湟源
C互助
D大通
23. 河湟文化主要指()黄河、湟水谷地农业区的地域文化。 (满分:)
A青海东部
B青海南部
C青海西部
D青海北部
24.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世界( )大的内陆咸水湖。 (满分:)
A第一
B第二
C第三
D第四
25. ( )在藏语中的意思即“古旧”,此派僧人习惯带红色僧帽,故称“红教”。 (满分:)
A萨迦派
B噶举派
C格鲁派
D宁玛派
26. 塔尔寺大经堂中悬挂的( )两幅大型堆绣,是堆绣中的艺术珍品。 (满分:)
A《文成公主》
B《十万狮子吼》
C《十八罗汉》
D《八仙过海》
27. 青海民间故事的基本特征有()。 (满分:)
A民族
B多元融合
C丰富完备
D传统性
E永久性
28. 青海省旅游文化特点有()。 (满分:)
A垄断性
B多样性
C独特性
D代表性
E神秘性
29. 青海的河流有( )等特征。 (满分:)
A外流区面积较小,但径流丰富
B水系分布受地形影响显著n
C河流的补给形式多样
D汛期长
30.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在长期历史演进过程中,( )等都曾在这片土地上留下自己的足迹,显示了自己的辉煌。 (满分:)
A羌戎文化
B吐蕃文化
C鲜卑文化
D汉族文化
E以上均不对
31. 青海省委、省政府提出“( )”的方针,认真贯彻执行“依靠劳动牧民,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稳步发展畜牧业生产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对畜牧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路线,分别对牧民群众、牧主和民族宗教上层人士采取了不同的改造措施。 (满分:)
A全面规划
B加强领导
C积极发展
D稳步发展
32. “皮影戏”它是融戏剧、文学、音乐、美术为一体的一种古老而奇特的戏曲艺术,青海的群众称它为()等。。 (满分:)
A影
B灯影戏
C大传
D影子戏
E连台戏
33. 生态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 )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 (满分:)
A水资源
B土地资源
C生物资源
D气候资源
34. 由于青海汉族与各少数民族长期相处,因而在各种文化的融合中,也形成并创造了一些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品种和现象。如( ) (满分:)
A“花儿”
B社火
C地方曲艺
D青海方言
E眉户
35. 土族的歌曲种类繁多,有( )等,分家曲和山歌。 (满分:)
A“安昭
B拉伊
C宴席曲
D“花儿”
E叙事歌
36. 青海湖祭海,不仅是带有浓郁宗教色彩得到一种民俗活动,更是一种文化现象,表达了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望。() (满分:)
37. 在青海,“花儿”也叫“少年”“家曲儿”。() (满分:)
38. 隋唐时期,河湟地区以畜牧业经济为主,同时并重开屯田。( ) (满分:)
39. 青海省委第十二次党代会指出,以“人一之,我十之”的良好精神状态,倍加艰苦奋斗,倍加锐意进取,共同开创青海更加美好的未来。( ) (满分:)
40. 热贡艺术是中国汉传佛教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我国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瑰丽的明珠”。( ) (满分:)
41. 自然崇拜是比图腾崇拜更为高级的一种信仰形式,认为自然物与人有着某种血缘关系,人的灵魂思想、鬼魂观念及祖先崇拜等被转化到了动植物等自然物上。() (满分:)
42. 藏传佛教对回族共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形成,对穆斯林民族行为和道德上的规范,对礼仪、礼俗、节日、生活习惯的影响,都发生着全面的核心作用。( ) (满分:)
43. 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东冰峰西南侧的姜根迪如冰川。() (满分:)
44. 土司制度主要在青海的土族和藏族中实行,正式产生于明初。( ) (满分:)
45. 青海少数民族人口比重仅次于西藏、新疆,高于内蒙古、宁夏、广西等地,居全国第三位。( ) (满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