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 发表于 2011-9-25 10:23:27

第五讲 追求卓越--自我管理的心态(下)

第五讲 追求卓越--自我管理的心态(下)

每天进步多一点
改变自己,就是要让自己每天进步一点。
在非洲大草原,每一天都发生这样的事情:狮子、豹在后面追,很多羚羊在前面跑。其实只要比最后的一只羚羊跑得快一点就行。怎么做到才能比别人快一点?只能每天进步一点点。这个概念是当时美国非常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来的。

【案例1】
二战之后,日本的一些企业家很有民族责任感,他们非常愿意把日本建成一个伟大的国家,索尼的盛田昭夫、松下幸之助等等一些非常优秀的企业家请戴明到日本去演讲,问他日本的企业怎样才可以赶超美国和其它国家。戴明博士就跟他们说: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天能进步到1%,你就一定可以超越他们。他们这些人很听话,就慢慢地去思考这句话的意思。戴明又提供了一个这样的思维方式,就是PDCA的循环,它包括计划、执行、检查、继续应用,继续循环到下一个循环。

每一个月的工作,每一个项目都可以按照这个四个步骤去执行,同时还可以把整个循环不断地上升。比如这个项目做完之后,有一些地方不错,继续下去。有些地方不好,下次该注意些什么。采用这种方式,不断地修炼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

剔除不好的习惯
我们在职场当中,我们的企业在这个市场经济当中,要清楚一点,我们很多时候不能走向卓越,很大的因素并不是因为我们身上没有好的习惯,而是因为我们身上有很多不好的习惯,阻碍我们走上更好的位置,或得到一个更好的成就。我们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就应不断地剔除那些不好的习惯,加以重视好的习惯。好的习惯自然会延续下去的,不好的习惯如果跟着我们一辈子,会害了我们一辈子。

一日三省吾身
怎么意识到不好的习惯呢?我们可以去听课,看书,去学习,对比、模仿一些更优秀的人。当我们发现这些的时候,我们自己要下定决心,来改正这些错误的观念、心态。在修炼更多的技能的同时,还要不断地去反思自己。
古人讲:一日三省吾身,就是一天有三次时间来反省自己。早上反省一次,中午反省一次,晚上反省一次,就看看自己哪里做得不对。

【案例2】
我有一个习惯,每天晚上睡觉前,我都会去想明天最重要的、要做的有哪三件事情。当然这三件事情不是常规事情,是跟自己的目标、生活关系很大的事情。想好之后睡觉,第二天晚上睡觉我就去琢磨,一天中这个三件事有没有做好,哪里做的不好。比如那个朋友对我来说很重要,为什么我今天得罪他了?我怎么这么不小心,以后应该怎么注意。每天都这样思考之后,自己提炼出几条调整目标,然后不断地去调整,不断地去改正自己不好的一些习惯。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半年、一年之后,人就跟之前完全不一样,完全是脱胎换骨。

3.努力学习和创新
通过努力学习和创新,可以不断地让自己得到成长。
关注边缘知识
除了专业知识,我们还要多关注一些边缘知识。我是专业美术学院毕业的,我的专长就是画画,而且我还在专业美校教过一年书,后来觉得那不太适合自己,才转行业的。

【案例3】
希特勒也是学美术的,他有一句关于人际之间的话讲得很好,他说:“凡是被理想寄托的,无论是什么组织,它的可怕、它的强大之处就在于它那种狂热的追求以及那种偏执的性格。他们相信自己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凡是把压力寄予这个组织,他们将所向无敌的。”希特勒就是这么干的,他对人性的理解是很透的,而且他也很客观。当时二战快结束的时候,他选择了自杀。当时很多士兵、追随者让他逃走,他不逃,很多人都对他很崇拜,都说要跟着他死。希特勒当时说了这么一句话,他说:“今天你们万人敬仰我,明天我将成为恶魔。”

这个世界很多事情没有好坏对错之分,我们没有推崇的意思,但是就像秦始皇一样,可以说他好,也可以说他坏,仅仅赵国,他就活埋了超过30万人,但是他把中国统一了,后来又延续了。所以当我们去学习很多东西的时候,有些人走着走着就走不通了,因为总是钻在自己这条路上。

丰富自己的学识
因此,我们要去学一些边缘的知识。对于一个职场人士来说要忠诚,要好好为企业卖命。我们做培训,我们会不断在调整,我们会发现如果光举一个论点在那里咬来咬去,就跟嚼口香糖一天一样,没有感觉,所以提出论点以后,整个案例的丰富面是非常重要的。我的案例里边必须要有历史的、政治的,有心理学的、哲学的,甚至还要来点八卦的,让人听着就有劲,但我又没有违背或脱离开我的论点。职场人士也是一样,你不要总是向着自己那个圈子里。

【案例4】
以李小龙为例,如果李小龙只是在那里打打斗斗,他能打到哪个境界?李小龙在武打演员里学历最高,他是正儿八经的哲学硕士,在美国读的。李小龙跟山本冈夫比赛时打不过他,后来他开始感悟,他之所以打不过他的原因是自己原先的咏春拳打法太注重套路,而且是近身攻击。所以他觉得必须摒除所有的一切杂念与套路,把武术归为它的本质就是格斗,格斗的本质就是攻与防。

攻跟防就是我们古人讲的阴和阳,阳就是攻,防就是阴。那么武术的最高境界就是攻和防,本能的攻与防。对方有漏洞就打他,当他要打过来的时候,我本能就防,不必讲究套路。截拳道的最根本的精髓就是直截了当的攻和防。李小龙的截拳道并不是像跆拳道、空手道一样,它没有什么套路,它只是一种精神、一种思想。李小龙把这种思想慢慢修炼于自己的武术中,使他的武学修为达到很高的境地。

善于去学习
张艺谋学的是摄影专业,但在导演这个领域里面,他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要去关注一些边缘知识,它有利于我们提升知识。

【案例5】
在战争中,英国人发生使用毒气炸弹之后,很多士兵都死了,而猪却没事。科学家们就去琢磨,为什么猪没死,是不是跟猪的脸型有关呢?于是一个科学家就开始设计防毒面具,造型跟猪鼻子、猪脑袋一样,这样的确要好一点。但是后来他们又发现这样的防毒面具还没起到很好的防毒效果。结果到后来发现,其实一旦有毒气弹放出之后,猪都会马上把它的头拱到土里。后来他们在防毒面具里面加了活性炭。这样毒气就进不去了。

【案例6】
有一个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人,他当时就是看着有一只猫的大腿有一个受伤的部分,而且有点发脓了,但是它总是站在窗口,把它那个发脓的伤口对着阳光,于是他马上就感悟到一个物理疗法,进而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所以我们要善于去学习这些东西,不要总是在自己那条路上钻牛角尖。一个人的思维一定要开阔一些。

开发左右脑
人的左右脑都要去开发起来,都要利用起来。我们左脑更多的是一种逻辑思维、理性思维;右脑更多的是空间想象。爱因斯坦是非常出色的小提琴演奏者,他的左右脑都很发达。右脑是管空间想象的,它可以提问题,比如他会想如果达到光速会怎么样,而理性者不会去想,他觉得是神经病。提出问题之后,他就去琢磨这个问题,再加上他左脑发达,他就去论证这个问题,最后找出答案。
一个人要想让全脑发展,需要学很多东西。我本科读的是美术专业,研究生学心理学,博士学哲学。通过学习不同的内容,使自己的知识构成更加完善。这是很重要的,这样可以让自己整个的脑子发展更好。

通过修炼,完善自己的不足
那么,怎么知道自己是倾向于右脑还是左脑呢?以前我们说根据一个人习惯用左手或右手写字或夹菜,就可以判定出来。这是不准确的,因为我们小时候如果拿左手去夹菜,旁边的家人肯定马上让我们纠正过来。所以这种说法不准确。下面这种办法可以判定你是倾向于左脑还是右脑。
伸出双手,交叉起来,伸出双手之后,中间夹一个小缝,对着自己或对着某一个物体,慢慢往前移,当找到那个物体之后,慢慢、平行往前移,移到大概5公分的位置,然后闭上左眼,手不动,看能不能看到刚才那个物体。然后再闭上右眼,看能不能看到刚才的那个物体。我们眼睛看东西,都是有侧重的。如果你闭上左眼能看到,也就说你是用右眼看到东西,你更侧重于用右眼看物体。更侧重于用右眼看物体的人,其实倾向于左脑思考。如果你左眼看到物体,说明你更倾向于右脑思考。这是生理上的、先天的,更准确些。因为左右手是会被后来改造的。如果你更倾向于是哪一块,建议你去修炼另一块,打开另一扇门,这样会让你更加完整一些,更加完善一点。也许有人说自己两只眼睛都看到,这不可能。
总之,当我们要努力去学习和创新的时候,要注意多去关注一些边缘性的知识,多去关心历史、政治、哲学知识,它可能会有利于我们现有的工作,会让我们的思路更开阔一些,不至于让我们钻入死胡同里面。

二、修炼二:慎独自省 在做中学

(一)可治疗症状
第一,自持力差,管不住自己,不能专注和坚持;
第二,重复错误,老是责怪别人,却很少自省;
第三,光说不练,行动力差。

(二)实践要点

1.慎独自省,绝不轻易放弃
心若改变,一切都改变

【案例7】
邓亚萍的乒乓球造诣大家有目共睹,她曾经连续8年在世界女乒排名第一,同时获得过四次奥运金牌,并且是乒乓球运动员当中唯一蝉联奥运金牌的单打乒乓球运动员,1997年退役。她在乒乓球赛场上的那种风姿跟表现出来的毅力,令很多人折服,连萨马兰奇都很喜欢她,颁奖的时候,都点名要给她颁奖。她1997年退役以后,邓亚萍开始去清华大学读外语专业,毕业之后去英国诺丁汉大学读硕士学位,后来去剑桥大学基督学院读经济学博士学位,获得了剑桥大学经济学的博士学位。
我最佩服她的是跨行业之大。一个打乒乓球的人,可能都没完整读过高中、初中,甚至小学,像这样的一个人,拿了清华大学的学士学位,可能学位是好拿的;拿英国的诺丁汉大学的硕士学位,或许也是好拿的;但是剑桥大学的博士学位,那一定是实打实的,剑桥大学不会因为她是曾经的冠军,就给她一个学位,而且她当时连26个字母都不认识。到剑桥大学读博士学位的时候,她的英语水平经过测试,已经达到英国的母语水平。
她是怎么做到的?她说了这么一句话:“我不比别人聪明,但我能管住自己,一旦设定了目标,绝不轻易放弃,因为我没有输的理由。”她1米5都不到的个子,才1米48,从运动学的角度来说,这样的个子是不太适合打乒乓球的,或者说至少不应该属于乒乓球一类选手具备的条件。她就不相信这个,凭着她的努力,凭着她的毅力,她照样成为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最优秀的选手之一。

这样一个人,她给我们的启示是:心若改变了,一切都改变了。所以,心是最核心的。邓亚萍就拥有一颗卓越的心,她能管住自己,一旦设定目标,绝不轻易放弃,绝对不会是差不多。

注意力集中于目标
当你集中目标的时候,你会发现一切都是虚的,什么埋怨、抱怨、市场环境等等问题都是虚的,只有你自己的目标是实的。但是一旦你把你的专注力集中在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的时候,你就会发现目标就虚了,你都不知道目标在哪里了,然后你会发现都是这个家伙导致的,都是这个环境导致的,都是这些问题导致的。

【案例8】
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心理学教授,有一天他带着他的七位得意的弟子到一个很大的房间去,房间很空旷,但里面漆黑一片。这个心理学家就拉着他们的手,跟他们说:“前面有一个30公分宽,大概5米长的一块木板,你们每个人拉着我的手,我们慢慢走过去,要小心。”于是这七个弟子手拉着手,慢慢地走了过去。当他们走过去的时候,心理学家打开了一盏灯,他们吓坏了,因为在这块木板的下面,有一个很大的鳄鱼塘,里面有很多头大大的鳄鱼。
这时候心理学家就问这七位弟子,谁还敢走到对面去?他们都吓坏了,其中有两个人硬着头皮想试一下。有一个人走到那里,就蹲下了,有一个人干脆趴着爬过去,其他五个人怎么也不敢走。这时候,心理学家又打开了好几盏灯,整个房间透亮了,他们看得很清楚。他们发现在这块木板的下面,是一个很大的鳄鱼塘,里面有很多鳄鱼,在这个木板跟鳄鱼塘中间有一个安全的网,是白色的网砖,刚才因为灯光较暗看不到,现在看得很清楚了。于是心理学家又问那五个人现在谁还敢走到对面去,有三个人说可以试试。于是三人很小心地走了过去,另外两个人怎么也不敢走。心理学家就问他们,现在网也有了,为什么他们不敢走。那两个人异口同声的回答:那网安全吗?

这个案例开始的时候,心理学家带着这七个弟子走过那块木板的时候,从客观来说,鳄鱼是存在的,但对于那几个人的接受系统来说,鳄鱼是不存在的,所以他们脑子里面专注的是教授说的手拉手,小心点,慢慢走,其它啥也没想。可是当打开一盏灯的时候,他们发现下面有鳄鱼,其他五个人就不敢走,只有两个人敢走。而事实上,在开始的时候,他们已经成功地走过去了,而后来还有三个人敢走,理由是因为有安全网,但问题是安全网原先存在吗?原先就已经存在了。但是对他来说等于不存在。所以,我们很多时候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都会给自己找很多理由。
真正的强者他的关注点只有那个目标,而并不是其他东西。因为一旦他把注意力焦点离开目标的时候,问题就开始产生了。投资也是一样。

2.重视对失败的反思

【案例9】
李小龙输给山本冈夫之后,就经常去找山本冈夫对打,每次都被他打倒了。对此,很多身边的人都不理解,说他有病,干嘛自找苦吃,有的人说他太逞强了。但事实上李小龙有他的目的。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看看那家伙是怎么把他打倒的。每次被山本冈夫打倒后,他就回去琢磨,怎样才不被他打倒,接着又去找他。
终于有一天,李小龙直接冲进山本冈夫的武馆,看到山本冈夫在练铁人,李小龙马上意识到了。李小龙一直练的是木人、木头桩,就相当于是李小龙拿木剑,人家山本冈夫练的是铁桩,这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他的功力又还没有远超于山本冈夫。在差不多的情况下,人家拿的是正儿八经的铁剑,你怎么打。这是很核心的一个因素。李小龙的整个动作,包括他的反应都不输于山本冈夫,但是他的整个力量远不及山本冈夫。他意识到自己真正输在哪里之后,回去做了一个铁人桩,然后反复去练,增加自己的肌肉,同时又去感悟到截拳道的精髓就是攻和防。从而创立了自己的武道,再加上他不断地修炼,不断地去找山本冈夫较量,终于把山本冈夫打败了。

在职场当中,我们也要找到一个对手,因为对手会让你成长,我们要有不服输的信念,否则中国将来会遭殃,企业将会遭殃,你也会遭殃。像邓亚萍一样,不允许自己输,开始还是需要这个心态。

3.在做中学
我们要坚持在做中学,改变自己的状态,改变自己的结构,在做的同时学到东西。去感悟自己的生活,感悟自己的人生,使自己得到成长,这是非常重要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第五讲 追求卓越--自我管理的心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