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 发表于 2011-9-25 10:22:44

第四讲 追求卓越--自我管理的心态(上)

第四讲 追求卓越--自我管理的心态(上)
导言

追求卓越,去把事情做对,把自己管理好,要有自我管理的心态。

1.不是我们太强,而是对手太弱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还可以活着,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因为很厉害,是因为别人不太厉害。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很多时候我们企业之所以我们还可以生存,并不是因为我们企业够强,不是因为我们这些职业人够强,而是因为我们的对手都还太弱,所以我们才活着。
李小龙觉得自己很厉害,但是山本冈夫跟他一比较,他就输给了他。虽然他可以打败一个打六年职业拳击赛的人以及当过八年特种兵的人,他可以很轻松地赢得比赛,但是他也很轻易地输给了山本冈夫。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你足够强,而是因为你的对手还很弱。

温州人、台州人之所以能在改革开放初期就赢得了很大的一片市场,是因为当时其他地方的人都不敢出来,不敢下海。那些温州人一出来,一个人就面对着1000多个机会,所以他们掌握了机会。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出来了,但是他们发现1000个人当中只有一个机会。你只有足够强的时候,才可以杀出一片血路来。
比如我们考大学,我们都知道考北大、清华、浙大等名校的名额都很少,如果一个班级里有50个人,理论上有10个学生可以考进名牌大学,那么你只要确保自己是前面三位就可以了。你不用管北大难考、名额很少这些问题,这对你来说根本不重要,因为只要你的成绩靠前就准能考上。竞争就是这个概念,如何比你的对手更优越,你的产品比其它公司的产品要更好,你的团队要比其他公司的团队好。追求卓越就是要比别人好,尤其在竞技场上,这是非常重要的。

【案例1】
2007年底,全球市值最大银行排名榜中,排在第一的是中国工商银行,第二是中国建行,第三是英国的汇丰集团。按照一级资本排序,世界前十大银行中英国的汇丰集团排第一,其次是花旗,中国工商银行排第8,建行不在此列。
10年前、20年前,中国的银行不要说排前10位了,100位可能都进不去。但现在我们的银行越来越排到前面,甚至有些学者说中国工商银行是全球效益最好的银行。以前我们说花旗很厉害,汇丰很厉害,但现在中国的企业也越来越厉害, 10年、20年之后,没准前10大、5大都是咱们的,这都是有可能的,但前提是咱们得持续发展,发展比别人快。中国工行 、建行发展比其它银行快,我们每年的净资产的增长率比它们快。中国现在已经不是以前的中国了,核心的一点就是因为我们在发展,我们始终在追求卓越。

追求卓越对于自我管理尤为重要,有两个修炼方式:一个是挑战现状,精进成长;第二是慎独自省,在做中学。

一、修炼一:挑战现状,精进成长

(一)可治疗症状
此项修炼可以帮助我们治疗以下的典型症状:
第一,做什么事情总是打折扣,常说差不多;
第二,满足现状 害怕改变;
第三,凡事拖拖拉拉,没有时间观念,总是迟到。

(二)修炼要点
有三个修炼要点。第一是誓死打倒差不多先生;第二,每天进步一点点;第三,努力学习和创新。

1.誓死打倒差不多先生
李嘉诚是汕头大学的校董,有一次他给汕头大学的毕业生做毕业演讲,他的主题就是誓死打倒差不多先生。李嘉诚说他这一生中没有多少敌人,但是有一个敌人他一定要打倒,那就是差不多先生。
差不多先生的来历

【案例2】
差不多先生起源是1924年胡适先生写的一篇文章叫《差不多先生传》。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说中国有一个人姓差不多,这个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差不多先生有一双眼睛,但看什么东西都不是很清楚;他有一双耳朵,但听什么东西也不是很分明。差不多先生小时候,有一次他妈妈叫他去买红糖,结果他买了白糖回来。他妈妈就骂他。差不多先生笑笑说:“妈妈,红糖、白糖,不都是糖吗,不差不多吗,何必这么认真。”
长大了,他到店里去算账,因为他总是把“十”字,写成“千”字,“千”字写成“十”字,掌柜的就骂他,说他“十”字跟“千”字都分不清楚。差不多先生笑就笑说,“十”字跟“千”字,不就多一撇少一撇吗,不都差不多吗,何必这么认真呢?有一次他出差从北平到上海,火车时间是8点半,他8点32分才到火车站,火车已经开走了。差不多先生就在那里纳闷,这火车站也太认真了,8点30分和8点32分不都差不多吗,何必这么认真呢?就在他想不通的时候,他突然想明白了,反正今天走跟明天走也差不多,那就明天走吧。
后来有一次他生重病,躺在家里,叫家里人到东街找汪大夫,结果家里人太急,去西街找了王大夫。王大夫干是兽医,差不多先生一看也知道不对,但他心里想反正这个王大夫跟汪大夫都是大夫,反正牛医跟人医都是医生,那就医吧。结果医了一个多小时,在他最痛苦的时候,感觉自己快不行的时候,差不多先生说了一句名言:“反正死了跟活了也差不多。”话刚说完他就死了。

当时胡适先生就以这篇文章来抨击当时中国社会。中国的的确确是个非常伟大的国家,5000年的文化,有很多精髓是非常棒的,比如像《道德经》的文化、儒家的一些思想,的的确确非常棒,但是不要因为自己有那点本钱,就以为可以吃老本了,因为社会在变。当西方不断崛起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落后了,我们输了,输了就是有原因的,因为对手比我们强。

差不多思想对中国人的危害
1000多年前,西方尤其是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之前,我们是比它们强,但它们变了,我们却不变,后来它们比我们强,我们就被欺负了。更核心的是,中国很多人骨子里面还有这种差不多的概念。老板说明天12点之前要把工作完成,结果12点没完成,老板过来催,员工回答:没有完成,还差一点点。老板问差多少。再回答:差不多就快好了。结果一差两差,差到4点钟才好。客户说:你这东西明天一定要交货,结果明天没能交货,差不多了。差不多观点在我们每个人观念当中非常多。
当时的中国为什么会输于西方,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有很多差不多先生。差不多思想对中国的害处是很大的。所以当初提出德先生跟赛先生的观点,即民主与科学,就是告诉我们要打倒差不多先生。
不是差不多,而是差很多

【案例3】
埃蒙斯,神枪手,美国公认的射击天才,他获得过很多项世界冠军,在世界射击上排名第一。2004年他参加雅典奥运会,以绝对的优势领先,最后一靶,他只要打到五环以上,冠军就非他莫属。但他打过去之后,成绩没显示,于是他就叫裁判过去看一看怎么回事,一看裁判也很纳闷,怎么没有成绩,结果发现打到别人的靶上去了。本来绝对可以很轻松的获胜,结果连前三都进不了。旁边的那个人本来只打到7.8环,埃蒙斯帮他打了10.8环,那个家伙拿了第三名,因为他以最好的成绩来记。更有趣的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他同样以绝对的优势打最后一靶,理论上他只要打8环以上,就能拿冠军,结果他只打了个4.3环。打4.3环跟8环,打到自己靶上跟别人靶上,不是差不多,而是差很多。

北京奥运会诞生了一个游泳天才,就是美国的迈克尔•菲尔普斯,他破天荒的拿了八枚奥运金牌,其中有一枚金牌拿得非常悬,只比对手快了0.08秒,而且只是因为他的动作,手刚好够到那边,其实他的速度还慢于别人。因为这0.08秒,又因为他的手够了一下,金牌变成8枚。7枚跟8枚,对于迈克尔•菲尔普斯,有什么区别吗?看起来差不多,但是绝对有区别。因为他儿童时候的偶像斯皮茨,曾经拿过7枚金牌,所以他一直梦想要打破偶像的记录。所以他一定要拿到8枚,也就是说如果他只拿了7枚,顶多就跟斯皮茨一样,他不能超越他。但如果是8枚,他就超越偶像,前无古人了,有没有后来者还不好说。在游泳界的历史上的地位就完全不同,这个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卓越人士:没有差不多,只有最好
因此,对于顶尖的职场人士,对于追求卓越的人士来说,他的脑海里面是绝对没有差不多的概念的。对于职场人士来说,要誓死打倒差不多,绝对没有差不多,因为差不多会害死人。
1×1×1×1×1乘以无数个1,还是等于1,0.9×0.9×0.9,乘以无数个0.9,答案约等于0, 7个0.9相乘,约等于0.48,1.1×1.1乘以无数个1.1,数字就无穷大。那么不要多,乘以7个,也就是7个1.1相乘,约等于1.95。人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差出差距来的。中国整个国家的国力慢慢变得强大,国民生产总值都快要超过德国了,是因为我们不断地发展得比他们快,所以我们才可以不断超越一个又一个。
邓小平反复强调发展是硬道理,很多人就听不进去,其实很多东西对于职场人士,对于我们个人成长同样适用。在平时工作当中,要记住,确认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做好就做好,没有差不多,不要养成差不多的习惯。一些小小的这些习惯会给我们整个人生带来很多、很大的负面影响。

凡事都要做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案例4】
我经常去健身,打乒乓球、跑步,在跑步机上跑步的时候,我们可能有这种体验,当我们跑跑跑,跑了10分钟的时候,就累了,不想跑了,跑10分钟的时候是最累的时候。如果你说差不多,何必这么认真,今天的运动可以结束了,就下来了。我就告诉自己,绝对不能差不多,于是我又继续跑,再坚持10分钟,跑到20分钟。跑到20分钟的时候,我发现我还可以再跑10分钟。于是我再跑,跑了30分钟。这时候我觉得已经很累了,不想跑了,但我告诉自己再多坚持5分钟,于是又跑了5分钟。5分钟后,我又觉得有点累了,我说再坚持5分钟。就这样我坚持了一个小时。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训练自己,强化自己,凡事不要差不多,因为差不多真的会害死人。因此,我们要把凡事都做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差距就是这样产生的
只要我们把凡事都做到自己想要的结果,甚至把凡事做到比自己想要的结果还要更好,慢慢地,我们跟身边的人的差距就越来越大。从个人理财的角度看也如此。对此,我很有体会。

【案例5】
我刚毕业的时候,一个月工资才1400,这点钱根本不算什么,但是我知道如何去理财,所以我一毕业就开始做自己的财务报表。因为我很清楚,中国经济虽然以每年10%的速度在发展,但事实上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更在乎的是我们个人的GDP有没有增长。国家成为世界最大的强国,生产总值全球第一,但是自己是个穷光蛋,有什么用!所以我要让自己成长,我就去算1400块钱里,我的伙食费是300,房租是200,然后有多少钱可以做公关费用,我一定要留出300块钱,存放在那里,因为到了年底,我就有3600元。第二年等我的工资涨了之后,我就能存好几万块钱了。这些钱存下来之后,我的净资产收益率比那些一个月拿5000的人还要高。

对一个企业而言,是销售额重要,还是利润率重要,还是利润重要?企业一年的销售额是一个亿,结果到年底还亏500万。另外一个企业的销售额只有1000万,但是它的利润是600万,而且是最终的利润率。那哪个更有钱?对个人也是一样的,别以为一个月拿1万工资,就有多少了不起。很多拿1万、2万块钱,甚至10万块钱的人,到年终他的资产负债率是负的,他的报表是负的,他没钱,所以他买不起房子,买不起好的车子,都在平时把钱花掉了。
虽然我们开始的收入并不高,但是我们做一个很好的规划,以积小胜换大胜的方式,我们存了一些钱,然后觉得上海的房子不错,我们就想办法,自己虽然只有10万块钱,向家里人借20万块钱,买了一套房子。买了之后,一年之后涨了一倍,立马就把这个房子卖掉,连续就买了三套。谁知道过了两年之后,又涨了一倍,差距就出来了。很多时候,差距就是这样慢慢累积出来的。

2.改变现状,每天进步一点点
发展从很大程度上说,就是要改变现状,有些人心里是很想提高,想要发展,也想提升收入,获得职位晋升,也希望自己可以拥有更大的责任去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但是似乎没有机会。

要想发展,首先改变现状
比如物理学,如果结构元素都是一样的,它的整个出来的状况就是一样的,必须要改变它的内部结构,结果才不一样。虽然都是炭,但是它的结构的排位不同,有可能就是木炭,有可能是石炭,有可能就是金刚石。所以排序结构是很重要的。想要发展,但是结构不动,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所以,学习最重要的是带来改变,不改变就没有意义。
儒家强调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物就是要了解这个事物,置身于实践。致知,就是总结出一般规律,把它提炼成知识,提炼出科学知识。正心,就是随时随刻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要走入邪念。诚意就是把那些知识转化成意念,转化成意念的目的就是要改变,因为只有改变你的各方面的结构,结果才会不一样。

一切从改变自己开始
改变,当然一切从改变自己、修炼自己开始。改变当然会不太舒服。比如伸出我们的双手,掌心向外,双手交叉,然后反转,然后伸出我们的两只手的食指,用食指夹住我们的鼻子。在两个食指不离开鼻子的情况下,双手打开。很多人打不开,原因很简单,双手往前伸,掌心向外,有些人右手的小拇指是放在左手小拇指内侧,也就是我们常规的握手方式。所以你会发现,你根本就夹不住鼻子,夹住也很别扭,也根本打不开。你只要改变一下握手的姿势,将你右手的小拇指放在左手小拇指外侧,也就是原来在里面,放到上面来。你会发现,结果就很简单了。
所以,要改变自己的结果,必须改变自己。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第四讲 追求卓越--自我管理的心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