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 发表于 2011-9-24 13:04:24

第四讲 让团队实现合作的治本的方法(二)

第四讲让团队实现合作的治本的方法(二)
(二)协作和合作是完成团队目标的必由之路
1.协作
协作是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的一个手段,要实现目标,就需要借助协作。
【案例1】
大雁受伤之后
当一只大雁受伤掉队时,另外两只大雁会停下来帮助和保护它,直到它重新飞翔或者死去,另外两只大雁才会离开它,追上前面的雁阵。
本来受伤大雁的生与死,与别的大雁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在一个雁阵里面,作为一种责任,就会有两只大雁始终陪着受伤大雁。
点评:所以,团队中的成员应该相互关心和辅助,一定要做到这一点,才能使别人获益,也使自己受益。
【案例2】
种西瓜老伯的故事
有一个老伯,春播的时候种西瓜,他得到了一批很好的种子。他心里想,尽量不告诉别人。但是他保守秘密的能力又不强,让大家知道了。大家都来问他,老伯您的种子这么好,告诉我们您在哪买的,我们也去买,哪怕贵一点也没关系。老伯不想让别人都好,就说卖种子的早走了,买不着了。所以别人都没有买着老伯那样的好种子。
到了收获的季节,老伯以为地里结出来的西瓜应该是皮薄、又大又甜的,但事实上地里结出来的西瓜还不如他过去种的。他非常气愤,千方百计要找卖他西瓜种子的人,最终还真找着了。那个卖种子的人就说了:“老伯,您怪不得我,我卖给您这么好的种子,种到地里发芽,开花,授的粉是谁家瓜地里的粉啊?是您那么多邻居家瓜地里的,那些劣质种子开的花,这么一杂交,会怎么样?就不是我卖给您那种子应该结的果。所以您不能怪我。”最终,老伯因为不想让别人受益,自己也没有受益。
【案例3】
策划案
企划部门里完成策划案的主笔可能就一个人,大家经常要对这件事情开策划会。会上主笔问一个人,关于这个事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想法?通常这个人不会说什么,因为这件事情不是由他负责,如果说得不好,那么他会在这么多人面前丢脸;如果说得好了,功劳最终是主笔的了。即便是他有好的想法,也得哪天有机会实现在自己的策划案里,而不是给别人贡献价值。
【案例4】
企划部和销售部的会议
企划部和销售部一起开跨部门会议,共同讨论某个方案的可执行性问题时,部门之间会有扯皮的现象。让某个人贡献点想法,他会说这个还没想好,不太成熟,然后就支支吾吾。很多企业里的会就这样白开了,没有效率,没有结果。
大家没有多少合作的观念,常常会这样想:我为什么要帮别人把方案修改得更完美?即便有用的话,我也要体现在我自己身上。
点评:这样的人自以为很聪明,但其实是干了一件傻事。因为一个人能力的施展是在不同的阶段下表现出来的。如果那时别人没有表现,而自己表现出来了,可能会有人认为自己爱出风头,但也有的人会客观地来看待这件事情,如果这个人恰恰是自己的领导或老总的话,那自己就更有机会了。当这个机会给每个人的时候,就不叫机会了,只有当这个机会给到少数人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机会。获得机会的手段是要有智慧的,不要觉得协助别人自己吃亏。
2.合作
大雁群飞时会比一只大雁单独飞行增加71%的飞行动力,所以当大雁掉队时,会感到孤独和迟缓,它会尽早归队。同理,大家应同走一条路,与前面领跑的人在一起,拥有共同的目标和团队精神,这样可以让自己更快更轻易地完成工作。所以要做到以下两点:
Æ 要找到一个团队,这个团队最好一定有人在前边领跑,这样组合起来,会有更大效率;
Æ 要借助别人,使自己成长。
【案例】
盖洛普公司的调查数据
盖洛普公司有这样一个调查数据,假如我是基层员工,我的一线经理对我的辅助和提携会帮助到我,使我的业绩提高40%,这40%的业绩有赖于一线经理对我的辅导。当员工心里有这个数据的时候,他就会掂量是否跟一线经理合作。
一线经理精力有限,关照到谁是不一定的,这时我一定要有智慧,一定要让他关注到的是我,那我有可能在现在的基础上再提高40%。
点评:团队精神是每个人都要仔细考虑的,要在骨子里觉着这是一种需要。
(三)对团队承诺
1.奉献
雁千百为群,有一雁不眠,它在做哨兵。在白天,当别的大雁在休息或在进食的时候,站岗的大雁则不吃不喝。没有听说过哪个值班的人可以不吃不喝,但是大雁就可以做到这一点。值班放哨的大雁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了保障别的大雁的安全,它需要尽职尽责地守护群雁的安全。
为团队付出时间、精力、热情和智慧,有时可能是一种默默的付出,在当时别人不会觉得这个人为团队做出特别的努力了,但是也只有愿意吃亏的人最后得到的也最多。企业表达对一个人的高度信任时,就可能会交付给他更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案例】
BNS的故事
爱迪生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家,同时也是一个工业家。他有他自己的企业,经营得非常成功,所以很多人慕名而来,愿意给他打工,BNS就是其中的一个人。
BNS找到了企业的相关部门,表达了自己的愿望,说我一定要跟爱迪生一起工作,我要做爱迪生的合伙人。对方认为他要做爱迪生的合伙人,是想一步登天,觉得BNS太不踏实了,所以拒绝了他。但BNS很执着,坚持要求到这个企业工作。对方就说,你想进来工作,做合伙人肯定不行,我们现在正好缺一个打扫卫生的,你干不干?这样BNS就在爱迪生的公司做了很多年,从打扫卫生开始,到后来成了维修机器的工人。但他始终还想着他的目标,这个过程很艰难。
在他干了很多年后,有一天终于有机会了。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正发愁怎么把它卖出去。即便是伟大发明家发明出来的东西,在产品面世初期,打开市场仍然是很艰难的。当时很多销售人员回到公司后就开始发牢骚,埋怨这个东西不好卖。牢骚、埋怨是从业人员的特质,这就意味着他们只能贡献60%~80%的力量。但这并不意味着别人也只贡献这些,BNS就想贡献100%的力量。他在卖留声机的过程中,始终在思考我到底怎么卖,我到底怎么在全美卖。于是一个月之后,他给爱迪生呈交了一份策划书。爱迪生看完后,终于答应让BNS成为留声机项目的合伙人。
点评:爱迪生是怎么看待BNS这件事的呢?给我打工的人,在全球有千千万万,但是BNS是我看到的最好的员工之一,他是能够在他本职工作以外多做事的一个人,这样他才会有机会。
目前在中国,很多西方的管理观念、理念和做法正慢慢地渗透进来。中国企业的老总也会这么想:最终能够得到机会的人,是在岗位上更多付出的人。如果没有奉献的观念,就不可能多付出。所以在看到以前同一部门的人得到发展时,不要吃惊,因为他背后是默默的付出。
【案例】
格兰仕的空调市场
格兰仕初期的“分裂繁殖制度”,在刚开始实行的时候也是这样,有的人愿意奉献,愿意多付出,愿意吃亏,所以就被分裂出去了;有的人不愿意,觉得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地盘,不愿意走。
那么,公司给愿意走的人是什么?是更大的成长空间,是更新的市场。然后是企业表示对他高度的信任,也就是说如果他能够占领这个市场,那么攻占下一个市场的机会就会再给他。
格兰仕开始进军空调市场时,重庆是很大的市场,因为那里夏天很热,所以一到旺季,每家企业都一定要争这个市场。通常来说,很多企业会把这个市场交给有经验有能力的人去做。格兰仕交给什么人来做呢?就是那些愿意做,而且有这种心态的人,因为当听说要把重庆市场交给他的时候,他的想法是,这么一个富有挑战性的市场都给我做了,我一定要好好去做。
可有的企业的员工不是这种状态:这么富有挑战性的市场,本来应该交给非常有经验和能力的人去做,现在交给年轻人去做,估计是看这些人不顺眼了。也有的员工会这么想,那么难打的一个市场,竞争这么激烈,现在让我去做,一定是瞅我不顺眼了。而格兰仕的人雄心勃勃地去了,他们想的是自己一定要经受住磨练和挑战。
点评:可见,每个人的心态不同,结果就会不同。
2.改变
大雁随季节的改变而迁徙,春分后飞回北方繁殖,秋分后飞往南方过冬。同理,在团队中,每个人都应该在变革中调整和改变自己,并对自己固有的观念、习惯等进行修正。
在企业初期时,门槛是最低的,能够很轻易地进入企业。当企业处于上升阶段时,出于对人才的需求,会吸收到更优秀的人加入。当有幸进入这样的企业,并跟随它发展到一个比较壮大的阶段时,企业的发展还需要新人的加入。
这时一部分人的心态就变得复杂了,不愿意让真正有能力的人、能够超过自己的人进入到公司来;甚至给新人设置障碍或不配合,让新人很难融入到团队中。
但是,一个人真正的成长,是要向前走。要与高手对比,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快速成长。这个环境是谁创造的呢?是企业创造的。当比自己优秀的人进入公司时,需要迅速调整自己,配合他的工作。你会发现,他是高手,在他的周围,自己的能力也会相应地提升。
当有优秀人才加入时,越快进行改变,越适应新环境的变化,自己才可能水到渠成地成长。否则,在给新人设置障碍的同时,也阻碍了自己进步的速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第四讲 让团队实现合作的治本的方法(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