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 发表于 2011-9-24 13:04:05

第三讲 让团队实现合作的治本方法(一)

第三讲让团队实现合作的治本方法(一)

【案例】
苍蝇父亲和三个儿子的故事
有一只生活在室内的苍蝇,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候。在它临死前,它的三个儿子都想知道它的生存之道,因为生活在室内的苍蝇能够活到寿终正寝是一件非常难的事,一不小心就会被拍死。这只苍蝇就告诉它的儿子们说,我之所以能活到现在,是因为我尽可能地待在苍蝇拍上。言外之意就是,最危险的地方最安全。说完后苍蝇父亲就死了。
奇怪的是,没多久它的三儿子就到天堂跟父亲相见了。父亲很好奇,说我把生存秘笈都告诉你了,你怎么这么快就来这了呢?三儿子说:父亲,您的教诲我确实听了。但我又一想,这一生多么短暂,怎么就不能落在白墙上呢?那白馒头上怎么就不能待呢?于是,我就被拍死了。父亲听后对三儿子说:儿啊,你的思想太冒进了!
又没多久,二儿子也来天堂跟父亲见面了。小弟就问了:二哥,你怎么也来了呢?二哥说:我听了父亲的教诲,时刻都待在苍蝇拍上,结果我饿死了。父亲听后对二儿子说:儿啊,你的思想太保守了!
大家只有保佑老大多活些日子了,不曾想老大很快也来天堂了。大家都争着问它怎么回事,老大说:我听从父亲的教诲,时刻待在苍蝇拍上,只是我饿的时候,我才飞离苍蝇拍。但是有一天,一个人拿着像瓶子一样的东西,晃了一下向我喷射,我就来这了。原来这老大是被毒死的。父亲听后对大儿子说:儿啊,你怎么没有跟上潮流啊!
点评:这个故事的启示是,企业在建立规章制度时,一定要与时俱进,不能冒进,也不能保守。
作为聪明人,作为有智慧的人,一定要迎合企业的制度,但不是说做老好人。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够是这个制度当下的既得利益者。同时,既得利益者一定要做文化建设的推动者,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融入团队环境。

植入正确的团队合作观念
有些事情当制度管不了,文化也管不了的时候,实际上就是管不了人心了。也就是说制度和文化能约束人的行动,却管不了人心。例如“拉绳实验”的背后是人心在作祟,导致没有用尽全力去拉绳子。所以对人心的训练,不是别人能训练的,而是要靠自己训练。
一个人要给自己植入正确的团队合作观念。观念很重要,有没有这样的观念将会直接影响到这个人的行动。
【案例】
生孩子的观念
在生活中,有人有重男轻女的观念,这导致一个行动,那就是生了女孩相当于白生,所以要继续生,直到生了男孩为止;而有人有多子多福的观念,这就导致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生一大堆。
点评:一个人因为秉持一种观念,才会影响到自己的行动。
团队合作的观念深入骨髓时,就会影响行动。否则,只是简单知道或了解,对行动的影响不大。那么,要植入的正确的团队合作观念到底是什么呢?

(二)合作需要勇气
合作是智慧,同时合作也是勇气的一种体现。也就是说一个人敢不敢有团队精神,是一种勇气的体现。人往往做不到的是与不如自己的人合作。
【案例1】
增援
在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和国民党大大小小的战争打了上万次,无论是纪录片还是故事片,演的都是一个结果,就是共产党的部队总会在限定时间内到达指定的地点。也就是共产党的部队千方百计克服重重困难,哪怕有伤亡,也一定要在黎明时分到达目的地,每次都做到了。
但是国民党是不是这样呢?让他们去增援已陷入包围圈、腹背受敌的部队,他们想的是这会牵制自己的力量,会削弱自己的兵力,自己也会有伤亡,所以他们总是慢吞吞地去,尽量拖延时间。所以国民党的部队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合作,结果自然是共产党赢了。
点评:通过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国民党为什么不愿意跟其他兄弟部队合作的原因,因为他们觉得兄弟部队现在很弱,已经差不多完了,还救他们干什么呢!可见,国民党部队不善于跟不如自己的人合作,这就是其失败的根源之一。

雁阵理论解读(一)
雁阵理论的解读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Æ 要认清团队的目标不可动摇,对目标做一个合理的解释
Æ 合作和协作是完成团队目标的必由之路
如果做狭义上的区分,合作就是分工,协作就是协助。一件事情从制度上或者是从工作职责的角度上来讲,这不是该自己做的,自己可以不做;但是可以协助别人做这件事情,配合他人做好,合作和协作就是这样一种关系。
在工作中,目标的实现就是要通过两种手段:一是合作,通过分工,各自干各自的;另一个是有需要磨合、协助和配合的地方,怎样通过协作最终把事情做好。合作和协作,是完成目标的必由之路,是两种手段。
Æ 对团队承诺
对团队的承诺其实是对自身的承诺,而不是别人要求的。如果能做到的话,就会觉得自我得到了改善和提升,同时也会获取既得利益。
(一)认清团队目标不动摇
1.不因环境的变化而丧失对目标的追求
【案例】
大雁的习惯
北方是大雁的故乡,但大雁为了觅食,为了避开严寒,被迫南迁,去寻找温暖的地方。后来气候虽然转暖了,但是在进化的过程中,大雁形成了迁徙的习惯并保留下来,年复一年从没有动摇过。到了秋天它就飞走,春天又飞回来。可见,大雁对驾驭目标已经达到了一个境界。大雁实现目标的过程,已经变成了一种习惯。
大雁100%地去实现目标,到秋天就飞走,到春天就飞回来,这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冰川时代已经过去,现在天气已经没那么寒冷了,如果大雁不到南方去过冬,它也能生存,但是它没有动摇,没有因为这个目标可以不实现,而不去追求;没有因为这个目标可以定得低一点而改变,如只需要飞到稍微暖和一点的地方不至于冻死就行。
点评:人在设立目标时,往往不做那么高的追求,而是基于现有的条件,把目标定得低一点。但是大雁不是这样的,今天的大雁甚至有条件改变目标,可以不再去迁徙,在北方也不会被冻死。但大雁没有选择放弃,没有因为环境的变化而丧失对目标的追求。
大雁,即使它可以做一个丧失目标的选择,它也不会做,因为如果一旦丧失目标的选择,可以预言这些大雁虽然可以活着,但是它飞翔的能力会逐渐减弱,有可能不会飞翔,最终丧失了本性的东西。同理,在团队工作中,一旦订立了一个目标,就要排除一切艰难险阻,向着目标努力。
2.目标管理
Æ 建立目标
对目标的理解是要深入骨髓的,学习了管理,就一定要对自己进行目标管理。目标管理的第一个步骤是建立目标。
建立目标时,如果个人目标趋向于与集体目标相吻合的话,个人的目标在集体目标之下,属于集体目标,个人就会更容易借助到别人的力量。如果在团队中,个人还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相背离,那么个人目标实现的过程就会更艰难,因为得不到周围人的帮助。
对于任何目标,要想提高其实现效率,除了自己的努力以外,还需要借助别人的力量。有的人年年定目标,月月定目标,反反复复定,却未能实现。这时就要检讨自己的目标是不是切合实际,是不是在集体大目标的利益之下。
但是有人认为:反正我就随波逐流,到了这家企业,给我3000块钱,我就朝九晚五地来上班,也安安全全地过了这么长时间。但是事实上,没有目标会影响到一个人的身心健康,这一点有时是自己察觉不到的,但它确实存在。
【案例】
雪盲症
在某个阶段,美国的一些士兵患上了雪盲症,大家开始探究雪盲症是怎么得的。开始时想当然地认为,士兵的眼睛长时间受雪面反射光的影响,可能伤害到眼睛了。于是他们采取了保护措施,给每个士兵都配上了雪镜,但是依然有士兵患上雪盲症。这就说明,反射雪的光的说法是不科学的,但是如果探究不到背后真正的原因,可能就会伤害到美国的军事力量,问题已经被提高到这个层面来看待了。
经过不停地探究,最终发现,患雪盲症的原因是,当下了大雪到处白茫茫一片的时候,这些军人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他们的眼睛没有落点,即找不到所谓的假想目标。在完成这个军事任务的过程中,他们的眼睛需要有落点,而当雪完全覆盖了这些村庄、土地、桥梁时,到外都是白的,这些军人空降到那里时,就会产生一种紧张感,正是这种紧张导致他们患上了雪盲症。
最后的解决之道就是,由先遣的部队首先空降,把房子上的雪扫一扫,露出一点房顶,掸一掸树上的雪,露出来点绿。这样后来部队的士兵的眼睛就有了落点,就使得自己不紧张,自然就不会患雪盲症了。
点评:案例说明,没有目标,易使人感觉紧张,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却又不易被察觉,但其危害确实存在。
一个人没有目标,随波逐流,在衣食不愁的情况下,在短时间内,几乎不会给他的生活造成什么本质的影响。但是当他有了进一步的需求,要求被人尊重的时候,他就会发现自己好像并没有得到这些。于是,他就会惶惶不安,就会有一些变化。为了避免有一天身心受到影响并真正暴露出来,就需要制定目标。每个人都要制定目标,都要对自己有个规划。目标要求有一定的高度,还要具备一定的科学性。
Æ 目标制定出来后,要执行目标不动摇
大雁已经把目标的执行做到一定境界了,它不会因为外界条件变化找借口,不订立目标。相反,它对自己始终有要求。
同理,一个人到了新的企业时,要有一个磨合期。往往老总或一线经理也是这样想的,新人到一个新的企业,先磨合再具体安排工作。这时新人就要清楚,要尽快找到自己的目标,尽量做到对自己有要求。否则磨合来磨合去,团队的内耗就产生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第三讲 让团队实现合作的治本方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