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大众传播学1541》17秋在线作业12题目
《大众传播学1541》17秋在线作业1一、单选题:
1.国际传播秩序中的南北问题研究是属于( )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 (满分:2)
A.社会责任理论 B.“知识沟”理论
C.直接强力效果论 D.培养分析理论
2.“把关人”概念的提出者是( ) (满分:2)
A.施拉姆
B.拉斯韦尔
C.卢因
D.李普曼
3.机械抽样又称为() (满分:2)
A.简单随机抽样
B.等距随机抽样
C.分层随机抽样
D.整群随机抽样
4.明确提出传播媒介是“拟态环境”的构筑者观点的是( ) (满分:2)
A.施拉姆
B.李普曼
C.戈夫曼
D.拉扎斯菲尔德
5.首次完整提出5W模式的学者是( ) (满分:2)
A.施拉姆
B.拉斯韦尔
C.卢因
D.霍夫兰
6.在《启蒙的辩证法》中,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以“文化工业”术语取代( ) (满分:2)
A.通俗文化
B.精英文化
C.商业文化
D.大众文化
7.在购物、时尚和娱乐等领域,意见领袖最重要的素质是( ) (满分:2)
A.生活阅历
B.社交性
C.社会经济地位
D.受教育程度
8.通过解释与评论,防止因报道某些事件和敏感问题造成的过度刺激,这体现了大众传播社会功能中的( )。 (满分:2)
A.环境监测功能
B.社会协调功能
C.文化传递功能
D.娱乐功能
9.大众传播的娱乐功能是由( )提出的。 (满分:2)
A.赖特
B.卢因
C.施拉姆
D.霍夫兰
10.考察媒介对少数“议题”的强调是否会引起公众对这些“议题”的重视,这是议程设置功能作用机制的( ) (满分:2)
A.认知模式
B.显著性模式
C.优先顺序模式
D.感知模式
11.电影《南京!南京!》播映后,有的观众喜欢,有的观众批评。这是( ) (满分:2)
A.选择性注意
B.选择性接触
C.选择性理解
D.选择性记忆
12.信息接受者把符号重新还原为讯息,以便得出它的含义,这一过程称为() (满分:2)
A.编码
B.代码
C.译码
D.符码
13.小型座谈、小组讨论等类似的方式是属于() (满分:2)
A.群体传播
B.组织传播
C.大众传播
D.自我传播
14.第一次从理论上阐明了信息论基本问题的学者是( ) (满分:2)
A.申农
B.维纳
C.布里渊
D.施拉姆
15.开展关于“说服与态度改变”的最早的实证研究是() (满分:2)
A.霍夫兰
B.拉扎斯菲尔德
C.罗杰斯
D.拉斯韦尔
16.在社会政治问题上,意见领袖最重要的素质是( ) (满分:2)
A.生活阅历
B.社交性
C.社会经济地位
D.受教育程度
17.诺依认为,现代信息社会中多数传媒的报道内容具有高度的类似性,能产生( ) (满分:2)
A.共鸣效果
B.累积效果
C.遍在效果
D.逆反效果
18.以数据为基础,把数据反映的实际关系组织为理论原则。这种理论建构方式是( ) (满分:2)
A.归纳理论
B.演绎理论
C.机能理论
D.模型
19.社会责任理论所涉及的传播观念及体制,符合下面哪种控制模式() (满分:2)
A.君主独裁式
B.自由放任式
C.自我约束式
D.国家统管式
20.一段时期内视听率的变化,能够反映和说明某广播电视媒体的问题所在。这体现了反馈的什么特点() (满分:2)
A.延迟性
B.间接性
C.代表性
D.累积性
21.15世纪西方出现的手抄新闻信札主要用来报道( ) (满分:2)
A.西方宫廷趣闻轶事
B.民间传闻故事
C.商业政治信息
D.社会娱乐信息
22.报告会、演讲会、展销会等方式是属于() (满分:2)
A.群体传播
B.大众传播
C.组织传播
D.自我传播
23.通过传媒的舆论导向功能形成新的规范和价值,这是这是大众传播的( ) (满分:2)
A.环境认知效果
B.价值形成与维护效果
C.社会行为示范效果
D.视野制约效果
24.按照媒介赋予的“语义”加以理解,这是( ) (满分:2)
A.对抗式解读
B.妥协式解读
C.同向解读
D.逆向解读
25.首次明确使用了“大众传播学”概念的著作是() (满分:2)
A.《宣传?传播?舆论》
B.《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
C.《大众传播学》
D.《舆论》
26.现代机械印刷开始的标志是( ) (满分:2)
A.谷登堡印刷《圣经》
B.毕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
C.隋代的雕版印刷
D.中国的木活字印刷
27.意见领袖与被影响者处于哪种关系() (满分:2)
A.上下级关系
B.平等关系
C.互动关系
D.控制与被控制关系
28.西方传播学界成为大众传播开始的年代是( ) (满分:2)
A.雕版印刷发明的隋代
B.毕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的宋代
C.谷登堡印刷机械印刷的1456年
D.欧洲工业革命兴起的17世纪
29.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称为( ) (满分:2)
A.把关人
B.意见领袖
C.控制者
D.编码者
30.美国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是() (满分:2)
A.拉斯韦尔
B.施拉姆
C.拉扎斯菲尔德
D.卢因
31.“使用与满足”过程的基本模式提出是() (满分:2)
A.《个人对大众传播的使用》
B.《大众传播效果》
C.《人民的选择》
D.《个人的影响》
32.创立世界上最早的无线广播台的国家是( ) (满分:2)
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德国
33.“知识沟”理论的反命题是( ) (满分:2)
A.下限效果假说
B.上限效果假说
C.有限效果论
D.沉默的螺旋假说
34.物价上涨信息引起的抢购风潮,这是属于传播效果的() (满分:2)
A.短期的预期效果
B.短期的非预期效果
C.长期的预期效果
D.长期的非预期效果
35.世界电视事业进入彩色电视广播新阶段是() (满分:2)
A.20世纪4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
36.根据不同的社会群体的特点设计和制作讯息,使大众传播内容更具有吸引力,这一策略的依据是() (满分:2)
A.个人差异论
B.社会分类论
C.社会关系论
D.靶子论
37.对媒介的经济控制的关键是() (满分:2)
A.通过立法
B.操纵新闻
C.拥有媒介的所有权
D.广告控制
38.传播学的诞生地是( )。 (满分:2)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日本
39.“二级传播理论”的创建者是() (满分:2)
A.拉斯韦尔
B.施拉姆
C.李普曼
D.拉扎斯菲尔德
40.在战争环境中,敌对双方的宣传均以是否有利于己方利益为依归。这时,新闻的环境监测功能便会因利益冲突而减弱以至消失。这表明了大众传播功能的( ) (满分:2)
A.暂时性
B.适应性
C.多变性
D.功利性
二、多选题:
41.如果以哲学的认识论为标准,可把信息分为( ) (满分:2)
A.潜在信息
B.先验信息
C.实得信息
D.主观信息
42.下列哪些是属于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 ) (满分:2)
A.艺术性原则
B.标准化原则
C.合理性原则
D.科学性原则
43.麦克卢汉把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史分为以下哪几个时期( ) (满分:2)
A.口头传播时期
B.文字印刷传播时期
C.电子传播时期
D.数字化传播时期
44.报纸的主要长处有( ) (满分:2)
A.信息容量较大
B.保存信息的力量强
C.受众选择的主动性大
D.报道新闻的时效性很强
45.传播学研究的基本观点( ) (满分:2)
A.历史的观点
B.机率的观点
C.实证的观点
D.系统的观点
46.内容分析的研究模式主要有( ) (满分:2)
A.推理模式
B.比较模式
C.问卷模式
D.访谈模式
47.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的代表人物有( ) (满分:2)
A.霍克海姆
B.阿多诺
C.马尔库塞
D.哈贝马斯
48.在传播学研究与发展中,形成的理论建构的类型有( ) (满分:2)
A.归纳理论
B.演绎理论
C.机能理论
D.模型
49.传播过程的三大基本模式是( ) (满分:2)
A.线性模式
B.控制论模式
C.社会系统模式
D.图像模式
50.以下关于麦克卢汉的著作是( ) (满分:2)
A.《媒介即讯息》
B.《媒介通论:人体的延伸》
C.《帝国与传播》
D.《传播的偏倚性》
《大众传播学1541》17秋在线作业2
一、单选题:
1.美国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是() (满分:2)
A.拉斯韦尔
B.施拉姆
C.拉扎斯菲尔德
D.卢因
2.国际传播秩序中的南北问题研究是属于( )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 (满分:2)
A.社会责任理论
B.“知识沟”理论
C.直接强力效果论
D.培养分析理论
3.树立良好的形象,争取受众的信任来改进传播效果,这是利用了() (满分:2)
A.休眠效果
B.可信性效果
C.警钟效果
D.意见领袖
4.在问卷设计中,间接法和虚拟法都属于( )。 (满分:2)
A.合理性原则
B.标准化原则
C.艺术性原则
D.科学性原则
5.提出“游戏说”传播功能的观点是( ) (满分:2)
A.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B.美国心理学家E?托尔曼
C.英国心理学家威廉?斯蒂芬斯
D.英国传播学家丹尼斯?麦奎尔
6.根据不同的社会群体的特点设计和制作讯息,使大众传播内容更具有吸引力,这一策略的依据是() (满分:2)
A.个人差异论
B.社会分类论
C.社会关系论
D.靶子论
7.个人利益高于一切,所谓国家归根结底应用来保护个人利益。这是()基本主张之一。 (满分:2)
A.集权主义理论
B.自由主义理论
C.社会责任理论
D.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8.“使用与满足”过程的基本模式提出是() (满分:2)
A.《个人对大众传播的使用》
B.《大众传播效果》
C.《人民的选择》
D.《个人的影响》
9.创立世界上最早的无线广播台的国家是( ) (满分:2)
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德国
10.狭义的人际传播也称为() (满分:2)
A.群体传播
B.组织传播
C.亲身传播
D.自我传播
11.“小道消息”不胫而走,这主要体现了信息的() (满分:2)
A.共享性
B.扩散性
C.传递性
D.替代性
12.《舆论学》的作者是() (满分:2)
A.拉斯韦尔
B.施拉姆
C.李普曼
D.戈夫曼
13.考察媒介对少数“议题”的强调是否会引起公众对这些“议题”的重视,这是议程设置功能作用机制的( ) (满分:2)
A.认知模式
B.显著性模式
C.优先顺序模式
D.感知模式
14.对媒介的经济控制的关键是() (满分:2)
A.通过立法
B.操纵新闻
C.拥有媒介的所有权
D.广告控制
15.传播学研究的有以下6个基本步骤,正确的顺序是()\\n①选择课题②确定研究客体 ③搜集资料④研究设计 ⑤ 分析资料⑥结论 (满分:2)
A.①②③④⑤⑥
B.③①④②⑤⑥
C.①②④③⑤⑥
D.④①③②⑤⑥
16.通过把违反社会规范者公诸于众而形成社会舆论,这体现了大众传播社会功能中的( )。 (满分:2)
A.环境监测功能
B.社会协调功能
C.文化传递功能
D.娱乐功能
17.德福勒模式加入并突出了() (满分:2)
A.传播者的概念
B.受众的作用
C.噪音的影响
D.反馈的机能
18.电影《南京!南京!》播映后,有的观众喜欢,有的观众批评。这是( ) (满分:2)
A.选择性注意
B.选择性接触
C.选择性理解
D.选择性记忆
19.在大众传播过程中受众与传播者没有直接的接触,无法展开当场的对话交流。这反映了大众传播受众的( )。 (满分:2)
A.广泛性
B.混杂性
C.分散性
D.隐匿性
20.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是() (满分:2)
A.语言符合
B.非语言符号
C.身体语言
D.类语言
21.在社会政治问题上,意见领袖最重要的素质是( ) (满分:2)
A.生活阅历
B.社交性
C.社会经济地位
D.受教育程度
22.世界电视事业进入彩色电视广播新阶段是() (满分:2)
A.20世纪4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
23.在传播学史上,第一次比较详细、科学地分解了传播的过程是() (满分:2)
A.德福勒模式
B.拉斯韦尔模式
C.申农-韦弗模式
D.丹斯模式
24.西方传播学界成为大众传播开始的年代是( ) (满分:2)
A.雕版印刷发明的隋代
B.毕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的宋代
C.谷登堡印刷机械印刷的1456年
D.欧洲工业革命兴起的17世纪
25.以数据为基础,把数据反映的实际关系组织为理论原则。这种理论建构方式是( ) (满分:2)
A.归纳理论
B.演绎理论
C.机能理论
D.模型
26.个人差异论的基础是( ) (满分:2)
A.刺激—反应论的心理学模式
B.社会学
C.社会结构
D.社会关系
27.在购物、时尚和娱乐等领域,意见领袖最重要的素质是( ) (满分:2)
A.生活阅历
B.社交性
C.社会经济地位
D.受教育程度
28.传播媒介作为正面典型报道的人物往往会成为受众学习的楷模,这是大众传播的() (满分:2)
A.环境认知效果
B.价值形成与维护效果
C.视野制约效果
D.社会行为示范效果
29.现代机械印刷开始的标志是( ) (满分:2)
A.谷登堡印刷《圣经》
B.毕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
C.隋代的雕版印刷
D.中国的木活字印刷
30.建立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的国家是( ) (满分:2)
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德国
31.开展关于“说服与态度改变”的最早的实证研究是() (满分:2)
A.霍夫兰
B.拉扎斯菲尔德
C.罗杰斯
D.拉斯韦尔
32.在《启蒙的辩证法》中,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以“文化工业”术语取代( ) (满分:2)
A.通俗文化
B.精英文化
C.商业文化
D.大众文化
33.传播学的诞生地是( )。 (满分:2)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日本
34.首次明确使用了“大众传播学”概念的著作是() (满分:2)
A.《宣传?传播?舆论》
B.《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
C.《大众传播学》
D.《舆论》
35.大众传播的多种功能是()的具体体现。 (满分:2)
A.一构多功
B.多构一功
C.同功异构
D.同构异功
36.把讯息或消息转化为适宜于传播和能够使接受者接纳和理解的各种符号,这一过程称为( ) (满分:2)
A.编码
B.解码
C.译码
D.解读
37.媒介开展的政治动员、促销广告和社会募捐,这是属于传播效果的( ) (满分:2)
A.短期的预期效果
B.短期的非预期效果
C.长期的预期效果
D.长期的非预期效果
38.媒介向社会成员提供各种信息,但社会成员是有选择地接收和解释这些信息的。这是属于下列哪种理论的观点( ) (满分:2)
A.靶子论
B.个人差异论
C.社会关系论
D.社会分类论
39.《独立宣言》体现了( )的思想。 (满分:2)
A.集权主义理论
B.自由主义理论
C.社会责任理论
D.共产主义理论
40.将总体各单位按照某一标志顺序排列,按一定间隔距离抽取样本,这种方法是( ) (满分:2)
A.系统抽样
B.简单随机抽样
C.分层随机抽样
D.整群随机抽样
二、多选题:
41.传播学研究的基本观点( ) (满分:2)
A.历史的观点
B.机率的观点
C.实证的观点
D.系统的观点
42.大众传播受众的主要特征是( ) (满分:2)
A.广泛性
B.混杂性
C.分散性
D.隐匿性
43.如果以哲学的认识论为标准,可把信息分为( ) (满分:2)
A.潜在信息
B.先验信息
C.实得信息
D.主观信息
44.非随机抽样的类型有( ) (满分:2)
A.偶遇抽样
B.判断抽样
C.雪球抽样
D.定额抽样
45.传播过程的三大基本模式是( ) (满分:2)
A.线性模式
B.控制论模式
C.社会系统模式
D.图像模式
46.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的代表人物有( ) (满分:2)
A.霍克海姆
B.阿多诺
C.马尔库塞
D.哈贝马斯
47.无线电广播的主要长处有( ) (满分:2)
A.传播时效性强
B.受众渗透性强
C.信息保存性强
D.信息感染性强
48.内容分析的研究模式主要有( ) (满分:2)
A.推理模式
B.比较模式
C.问卷模式
D.访谈模式
49.在传播学研究与发展中,形成的理论建构的类型有( ) (满分:2)
A.归纳理论
B.演绎理论
C.机能理论
D.模型
50.以下传播学研究方法中哪些是属于定性研究方法() (满分:2)
A.内容分析法
B.比较分析法
C.类型分析法
D.因素分析法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