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大17秋《刑法学》平时作业123题目
《刑法学》17秋平时作业1一、单选题:
1.某村村民小组组长甲将代收的村提留、统筹款等共计1万元据为己有,然后称这些款项被盗。甲的行为___。 (满分:5)
A.构成贪污罪 B.构成职务侵占罪
C.构成侵占罪 D.构成诈骗罪
2.下列哪种情形应当实行数罪并罚?( ) (满分:5)
A.伪造货币又出售、运输伪造货币的
B.因受贿而徇私枉法或者枉法裁判的
C.为走私而骗购外汇的,为骗购外汇而伪造有关公文的
D.行为人出售、运输假币构成犯罪,同时又使用假币行为且构成犯罪的
3.下列行为中,构成故意杀人罪的行为有( ) (满分:5)
A.堕胎
B.溺婴
C.毁尸
D.甲错误批评乙,乙十分气愤,自杀身亡
4.甲是乙公司的职员,于某晚撬开公司财务室窗户,窃取一个内装25000元的密码箱,尔后乘出租车从公司返家。车到家附近,甲携密码箱下车,恰遇巡警丙等人。丙等人对其盘问,甲心虚,丢下密码箱就跑,丙等人立即追赶。当快追上时,甲拿出身藏得钢管向丙乱打,致丙受轻伤。甲的行为构成:( ) (满分:5)
A.抢劫罪
B.盗窃罪和妨害公务罪
C.盗窃罪和故意伤害罪
D.职务侵占罪和妨害公务罪
5.辛某与谢某素有仇怨,一日,谢某拦住辛某,百般辱骂,辛某挥舞拳头作势欲打谢某,谢某逃跑,辛某紧追不舍,谢某从屠户刘某处抢得一把杀猪刀,辛某不敢再追,谢某用言辞激辛某,辛某又追。待辛某追近时,谢某用杀猪刀捅了辛某一刀,导致辛某心脏破裂而死,谢某的行为属:() (满分:5)
A.故意杀人
B.防卫过当
C.正当防卫
D.紧急避险
6.犯罪行为直接作用的具体物或具体人,是___。 (满分:5)
A.社会关系
B.B、犯罪客体
C.危害结果
D.犯罪对象
7.工人孙某休假回村,一日主动携带邻居6岁小孩进入村旁林深路远、豺狼出没的山林中狩猎玩。走入森林约5公里的时候,两人失散。孙某继续独自狩猎,之后既不寻找小孩,也没返村告知小孩家人,便径直回县城工作单位。4日后,邻居在林中发现被野兽咬伤致死的小孩尸体。孙某的行为属于下列哪一种?() (满分:5)
A.故意杀人
B.意外事件
C.过失致人死亡
D.不构成犯罪
8.张某意图杀害李某,一日晚藏于李某院门外,从虚掩的门缝中见一黑影在移动,即认为是李某,遂举枪射击,次日方知打死的不是李某,而是李某家中的一头牲畜。张某___。 (满分:5)
A.应负故意杀人未遂的责任
B.因意外事件不负刑事责任
C.应负过失杀人的责任
D.因其行为未造成李某受损害,不负刑事责任
9.甲夜入乙家,盗走现金200元,正欲离去,被乙发现。甲为逃走而将乙打成重伤。甲的行为___。 (满分:5)
A.构成盗窃罪和故意伤害罪
B.构成故意伤害罪
C.构成非法侵入住宅罪和故意伤害罪
D.构成抢劫罪
10.某国驻华使馆一外交官,涉嫌犯罪且依我国刑法规定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但是该外交官依照有关国际条约在我国的有关法律享有外交豁免权,则对其涉嫌犯罪的问题,我国应当怎么处理?( )\\n (满分:5)
A.应当放弃对该案的管辖权
B.应当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C.应当通过联合国安理会解决
D.应当通过国际司法机构解决
二、多选题:
11.按照犯罪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的层次不同,可以将犯罪客体分为( ) (满分:5)
A.直接客体
B.间接客体
C.一般客体
D.同类客体
12.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相同点有( ) (满分:5)
A.都是有益于社会的合法行为
B.都是为了保护合法权益
C.都会在客观上造成一定的损害
D.都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实施的
13.犯罪的过失分为___。 (满分:5)
A.过于自信的过失
B.不可避免的过失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不可抗御
14.罪刑相适应原则,就是根据行为人犯罪的___,决定其刑罚 (满分:5)
A.事实
B.情节
C.性质
D.社会危害性
15.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具体内容包括___。 (满分:5)
A.刑罚与罪质相适应
B.刑罚与犯罪情节相适应
C.刑罚与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
D.刑罚与形势相适应
16.可以判处死刑的盗窃罪是指___。 (满分:5)
A.盗窃珍贵文物,情节严重
B.多次盗窃,数额特别巨大
C.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
D.盗窃救灾、抢险物资
三、判断题:
17.凡犯罪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之外的,不适用我国刑法。 (满分:4)
A.错误
B.正确
18.危害国家安全罪的主体多数是特殊主体,少数是一般主体。 (满分:4)
A.错误
B.正确
19.根据犯罪主体特殊身份的形成方式,身份可以分为定罪身份和量刑身份。( ) (满分:4)
A.错误
B.正确
20.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并与请托人事先约定,在其离退休后收受请托人财物,构成受贿罪。( ) (满分:4)
A.错误
B.正确
21.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进行股票交易活动,应以挪用公款罪追究刑事责任。( ) (满分:4)
A.错误
B.正确
《刑法学》17秋平时作业2
一、单选题:
1.甲趁乙不备,夺走乙内装3000元现金的手提包。因用力过猛,乙被带倒在地,摔成重伤。甲的行为___。 (满分:5)
A.构成抢劫罪
B.构成抢夺罪
C.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
D.构成抢夺罪和过失致人重伤罪
2.以下犯罪行为的主体哪一种不限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 (满分:5)
A.玩忽职守罪
B.帮助犯罪分了逃避处罚罪
C.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损毁、流失罪
D.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
3.犯罪是( )的行为 (满分:5)
A.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
B.危害社会
C.违反法律
D.应受法律惩罚
4.甲购得警服一套。于是身穿警服,在公路上拦截过往的外地车辆收取罚款,共计2万余元。甲的行为___。 (满分:5)
A.构成招摇撞骗罪
B.构成敲诈勒索罪
C.构成诈骗罪
D.构成抢劫罪
5.下列盗窃行为中,可以判处死刑的是___。 (满分:5)
A.盗窃文物数额巨大的
B.盗窃商场数额巨大的
C.盗窃仓库数额巨大的
D.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的
6.故意杀人既遂与故意伤害致死、故意伤害与故意杀人未遂区别的关键在于( ) (满分:5)
A.犯罪主体不同
B.犯罪行为不同
C.犯罪的主观罪过形式不同
D.犯罪故意的内容不同
7.辛某与谢某素有仇怨,一日,谢某拦住辛某,百般辱骂,辛某挥舞拳头作势欲打谢某,谢某逃跑,辛某紧追不舍,谢某从屠户刘某处抢得一把杀猪刀,辛某不敢再追,谢某用言辞激辛某,辛某又追。待辛某追近时,谢某用杀猪刀捅了辛某一刀,导致辛某心脏破裂而死,谢某的行为属:() (满分:5)
A.故意杀人
B.防卫过当
C.正当防卫
D.紧急避险
8.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是( ) (满分:5)
A.不法侵害已经开始
B.不法侵害正在进行
C.不法侵害尚未结束
D.不法侵害已经着手实施
9.刑法解释,从解释的方法上分类,可分为___。 (满分:5)
A.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
B.立法解释和学理解释
C.司法解释和立法解释
D.学理解释和文理解释
10.主犯包括( ) (满分:5)
A.组织犯
B.帮助犯
C.起主要作用的实行犯
D.起主要作用的教唆犯
二、多选题:
11.我国刑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包括___。 (满分:5)
A.罪刑法定原则
B.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C.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D.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12.刑法分则规定故意伤害罪的结果包括( ) (满分:5)
A.轻微伤
B.轻伤
C.重伤
D.死亡
13.我国刑法规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___处罚 (满分:5)
A.从轻
B.减轻
C.免除
D.不予
14.对下列哪种情形应当附加适用剥夺政治权利:( ) (满分:5)
A.甲犯盗窃罪数额巨大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
B.乙犯以危害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处无期徒刑
C.丙犯故意伤害罪(致人重伤)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
D.甲犯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
15.世界各国解决刑法溯及力问题所采用的原则不尽相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原则 (满分:5)
A.从旧原则
B.从新原则
C.从旧兼从轻原则
D.从新兼从轻原则
16.下列各种行为哪些不实行数罪并罚?() (满分:5)
A.实施了非法制造枪支、非法运输弹药、非法储存爆炸物及非法邮寄弹药行为的
B.犯重大责任事故罪致人重伤,死亡的
C.为追索债务而非法拘禁他人并使用暴力使他人重伤,死亡的
D.强奸妇女后,又实行杀人行为以图灭口的
三、判断题:
17.分裂国家罪,是指组织、策划、实施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 ) (满分:4)
A.错误
B.正确
18.在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不能为避免本人危险而实行紧急避险。 (满分:4)
A.错误
B.正确
19.犯罪的停止形态是指故意犯罪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出现的不同结局状态,但是不包含犯罪既遂。 (满分:4)
A.错误
B.正确
20.司法工作人员在民事、行政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情节严重的,构成徇私枉法罪。( ) (满分:4)
A.错误
B.正确
21.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相同点就是都预见到结果必然发生。 (满分:4)
A.错误
B.正确
《刑法学》17秋平时作业3
一、单选题:
1.联防队员甲见乙形迹可疑,将其带回办公室吊打讯问,致乙重伤。甲的行为___。 (满分:5)
A.构成刑讯逼供罪
B.构成暴力取证罪
C.构成故意伤害罪
D.构成故意伤害罪,并应从重处罚
2.甲乙共同实施盗窃犯罪,盗得财物后,甲离去。乙发现屋内有一熟睡的少女,顿起歹意,将少女强奸,对于强奸少女案的处理___。 (满分:5)
A.甲乙构成共同犯罪
B.甲构成未遂,乙构成即遂
C.甲构成中止,乙构成既遂
D.由乙单独负刑事责任
3.我国刑法规定:“在刑事诉讼中,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伪造证据,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威胁、引诱证人违背事实改变证言或者作伪证的……”该条文属于:() (满分:5)
A.叙明罪状
B.简单罪状
C.引证罪状
D.空白罪状
4.我国刑法规定,犯罪后自首又有___表现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罪 (满分:5)
A.重大立功
B.立功
C.悔改
D.积极
5.辛某与谢某素有仇怨,一日,谢某拦住辛某,百般辱骂,辛某挥舞拳头作势欲打谢某,谢某逃跑,辛某紧追不舍,谢某从屠户刘某处抢得一把杀猪刀,辛某不敢再追,谢某用言辞激辛某,辛某又追。待辛某追近时,谢某用杀猪刀捅了辛某一刀,导致辛某心脏破裂而死,谢某的行为属:() (满分:5)
A.故意杀人
B.防卫过当
C.正当防卫
D.紧急避险
6.甲趁乙不备,夺走乙内装3000元现金的手提包。因用力过猛,乙被带倒在地,摔成重伤。甲的行为___。 (满分:5)
A.构成抢劫罪
B.构成抢夺罪
C.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
D.构成抢夺罪和过失致人重伤罪
7.王某欠李某货款5万元久拖不还,李某遂将其子绑架,通知王某还钱取人,并将其子打成重伤致残。对李某应以何罪论处?( ) (满分:5)
A.绑架罪
B.故意伤害罪
C.非法拘禁罪
D.绑架罪和故意伤害罪
8.我国刑法规定,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按刑法规定的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适用我国刑法,但是按照___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 (满分:5)
A.犯罪地
B.外国人的本国
C.外国人的居住地
D.外国人的经常住所
9.甲犯某项罪行的法定最高刑为5年有期徒刑的,对该罪行的追诉时效期限为:( ) (满分:5)
A.5年
B.10年
C.15年
D.20年
10.工人孙某休假回村,一日主动携带邻居6岁小孩进入村旁林深路远、豺狼出没的山林中狩猎玩。走入森林约5公里的时候,两人失散。孙某继续独自狩猎,之后既不寻找小孩,也没返村告知小孩家人,便径直回县城工作单位。4日后,邻居在林中发现被野兽咬伤致死的小孩尸体。孙某的行为属于下列哪一种?() (满分:5)
A.故意杀人
B.意外事件
C.过失致人死亡
D.不构成犯罪
二、多选题:
11.依据我国刑法规定,下列人员中属于无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是( ) (满分:5)
A.不满14周岁的人
B.又聋又哑的人
C.生理性醉酒的人
D.病理性醉酒的人
12.下列关于刑期的起算时间,哪些是错误的() (满分:5)
A.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刑期从判决确定之日起算
B.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从徒刑、拘役执行完毕之日或者假释之日起算
C.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刑期从判决宣告之日起算
D.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从判决确定之日起算
13.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___处罚 (满分:5)
A.从轻
B.减轻
C.免除
D.不予
14.犯罪的客观方面主要有___。 (满分:5)
A.危害行为
B.危害结果
C.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
D.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15.犯罪的过失分为___。 (满分:5)
A.过于自信的过失
B.不可避免的过失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不可抗御
16.过于自信的过失的特征是( ) (满分:5)
A.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B.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C.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必然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D.并且轻信这种结果不会发生
三、判断题:
17.刑法的任务就是用刑罚同一切违法行为作斗争。 (满分:4)
A.错误
B.正确
18.意外事件与疏忽大意的过失在没有预见危害结果上的区别是前者是根本不可能预见而没有预见,后者是能够预见而没有预见。 (满分:4)
A.错误
B.正确
19.军人违反职责罪的主体均为特殊主体。( ) (满分:4)
A.错误
B.正确
20.罪刑法定原则基本要求包括法定化、实定化、谦抑化、明确化。( ) (满分:4)
A.错误
B.正确
21.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故意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满分:4)
A.错误
B.正确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