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17秋《儿童学习心理与教育心理学》在线作业题目
华师《儿童学习心理与教育心理学》在线作业一、单选题:【15道,总分:30分】
1.( )的出版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满分:2)
A. 《幼儿心理学
B. 《家庭教育》
C. 《儿童心理之研究》
D. 《儿童心理》
2.美国心理学家( )把价值取向和其他因素结合起来,提出一个较为完整的道德行为综合理论.叫作社会行为理论。 (满分:2)
A. 斯陶布
B. 布鲁姆
C. 罗杰斯
D. 班都拉
3.( )提出,人的高级心理是随意的心理过程,它不是先天就有的,而要受人类文化历史所制约。高级心理包括认知能力。 (满分:2)
A. 皮亚杰
B. 维果茨基
C. 科尔伯格
D. 桑代克
4.柯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学说中,儿童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及其与自身利害的关系属于( )。 (满分:2)
A. 前世俗水平
B. 世俗水平
C. 后世俗水平
D. 准世俗水平
5.( ) 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两种。 (满分:2)
A. 巴普洛夫
B. 华生
C. 桑代克
D. 斯金纳
6.根据加涅的学习分类,区分多种刺激的不同之处属于( )。 (满分:2)
A. 刺激反应学习
B. 连锁学习
C. 言语联想学习
D. 多重辨别学习
7.( )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满分:2)
A. 罗杰斯
B. 奥苏泊尔
C. 布鲁纳
D. 维特海默
8.( )是指儿童通过改变已有因式(或形成新的因式)来适应新刺激物的认知过程。 (满分:2)
A. 图式
B. 同化
C. 顺应
D. 平衡
9.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以下哪项属于后世俗水平阶段( )。 (满分:2)
A. 服从与惩罚的定向
B. 社会习俗的定向
C. 秩序和法规定向
D. 社会契约的定向
10.( )提出“最近发展区”概念。 (满分:2)
A. 皮亚杰
B. 维果茨基
C. 科尔伯格
D. 桑代克
11.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以下哪项属于前世俗水平阶段( )。 (满分:2)
A. 服从与惩罚的定向
B. 社会习俗的定向
C. 秩序和法规定向
D. 社会契约的定向
12.归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满分:2)
A. 马斯洛
B. 班都拉
C. 弗鲁姆
D. 韦纳
13.( )儿童为数列概念的萌芽期。 (满分:2)
A. 5岁
B. 7岁
C. 9岁
D. 11岁
14.( )认为,认知(或智力)的本质就是适应。 (满分:2)
A. 皮亚杰
B. 维果茨基
C. 科尔伯格
D. 桑代克
15.在对时间单位的认识方面,小学生最容易掌握的时间单位是( ) (满分:2)
A. “一节课”
B. “日”
C. “周”
D. “月”
二、多选题:【20道,总分:40分】
1.简述专家型教师的特征有( )。 (满分:2)
A. 有丰富的和组织化的专门知识,并能有效运用
B. 解决教学领域内问题的高效率
C. 善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D. 有很强的洞察力
2.根据学习任务的类型,学习策略可分为:( )。 (满分:2)
A. 阅读策略
B. 知识保持策略
C. 问题解决策略
D. 写作策略
3.品德不良儿童的转化过程包括( )。 (满分:2)
A. 醒悟阶段
B. 调整阶段
C. 转变阶段
D. 自新阶段
4.提高儿童自尊感的水平主要有四条途径:( )。 (满分:2)
A. 建立正确的自我
B. 情感支持和社会支持
C. 取得成绩
D. 掌握应对策略
5.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有( ) (满分:2)
A. 抽象逻辑思维在逐步发展
B. 抽象逻辑思维的自觉性开始发展,但仍带有很大的不自觉性
C. 在从具体形象性向抽象逻辑性的过度中,存在着不平衡性
D. 在从以具体为主逐渐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度中出现“飞跃”或“质变”。
6.桑代克在一系列动物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三条主要的学习律:( )。 (满分:2)
A. 效果律
B. 练习律
C. 准备律
D. 近因律
7.皮亚杰认为,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 (满分:2)
A. 成熟
B. 练习与习得经验
C. 社会经验
D. 平衡
8.奥苏伯尔依据学习内容的复杂程度,将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分为( )。 (满分:2)
A. 符号表征学习
B. 概念学习
C. 辨别学习
D. 命题学习
9.学校集体对儿童品德发展的影响因素有( )。 (满分:2)
A. 集体舆论
B. 班风
C. 校风
D. 教师的态度
10.小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包括( )。 (满分:2)
A. 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B. 为医疗、文艺及其他社会发展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C. 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理论依据
D. 提高儿童学习效率
11.艾里克森认为,儿童个性的发展依赖于三个因素:( )。 (满分:2)
A. 发展的内部规律
B. 文化背景的影响
C. 个体的共同性
D. 个体的差异性
12.同伴接纳性包括( )。 (满分:2)
A. 儿童在同伴中的声誉
B. 儿童受尊重的程度
C. 儿童受欢迎的程度
D. 儿童在同伴中的地位
13.皮亚杰提出“阶段”具有以下特征,它们是:( ) (满分:2)
A. 连续性和阶段性
B. 结构性
C. 次序不变性
D. 交叉性
14.道德意志与道德行为的形成和培养有( )。 (满分:2)
A. 正确使用奖励
B. 正确使用惩罚
C. 榜样示范
D. 给予实践机会
15.自我概念的功能有( )。 (满分:2)
A. 信息获得功能
B. 行为导向功能
C. 行为的动力功能
D. 信息加工功能
16.皮亚杰通过研究,提出认知发展一般要经历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几个阶段:( )。 (满分:2)
A. 感知运算阶段
B. 前运算阶段
C. 具体运算阶段
D. 形式运算阶段
17.小学儿童知觉发展的特点( ) (满分:2)
A. 知觉的有意性明显发展
B. 知觉的目的性明显发展
C. 知觉的精确性不断提高
D. 知觉的顺序性发展
18.资源管理策略包括( )。 (满分:2)
A. 时间管理策略
B. 学习环境管理策略
C. 人际支持管理策略
D. 元认知策略
19.小学生同伴团体的特点有( )。 (满分:2)
A. 在一定的规则的基础上进行相互交往
B. 限制其成员对其他团体的归属感
C. 具有明确的或隐含的行为标准
D. 发展使其成员为完成共同目标而一起工作的组织
20.动机的特征有( )。 (满分:2)
A. 始动性
B. 导向性
C. 强度
D. 维持性
三、判断题:【15道,总分:30分】
1.6—8岁的儿童处于生物阶段。此时儿童所持有的关于男性和女性的各种认识,是以男女之间在机体上所存在的生理差异和外貌特征为依据的。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狭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由于经验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能力或倾向的变化过程。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3.生物取向阶段的儿童对男性和女性所特有的各种性别角色概念是以社会文化的要求和社会角色的期待为依据的。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4.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根据教学情况和学生反应对自己的教学活动作出最佳调节和修正的灵敏程度。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5.皮亚杰在研究儿童品德发展时,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即向儿童提出各种成对的故事.在每对故事中都有因某种故意的或无意的行为造成的不良结果,然后问儿童引起这两种不良结果的哪种行为是“更坏的”。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6.教育性原则是指坚持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研究小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所涉及的问题。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7.对偶故事法,就是在一个故事中提出两个相互冲突而难以抉择的价值问题,让儿童听完故事后,回答一系列问题,以此判断其道德发展的水平。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8.效果律是指任何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一经练习运用,其联结必然牢固。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9.品德又称道德品质,是个性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0.桑代克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西方教育心理学奠基人之一,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1.观察法主要收集观察对象的客观的、外显的行为资料,调查法则可以收集到被试进行某种心理活动时的内部过程和内隐行为。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2.随机应变是指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运用循循善诱的方式,使学生扬长避短,自觉主动地提高学习效果和发展良好的品德。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3.信息加工心理学也称认知心理学,主要是把人看作一个信息加工系统。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4.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指由社会舆论力量和个人内在信念系统所支持的、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5.心理取向阶段的儿童对男性和女性所持有的各种性别角色概念不再以社会准则和行为规范为唯—依据。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