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语17秋《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作业1234题目
17秋《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作业1一、单选题:【10道,总分:50分】
1.理想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 )。 (满分:5)
A. 本质体现
B. 集中体现
C. 统一体现
D. 必然体现
2.信念是人的( )的统一体或“合金”。 (满分:5)
A. 认识、信仰、意志
B. 认识、情感、意志
C. 认识、情感、信仰
D. 信仰、理念、态度
3.人们心灵世界的核心是( ) (满分:5)
A. 理想信念
B. 宗教信仰
C. 科学思想
D. 美好爱情
4.( )规范人们应当如何行为。 (满分:5)
A. 道德
B. 法律
C. 纪律
D. 法规
5.体现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本质要求的是( )。 (满分:5)
A.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 社会主义荣辱观
C. 爱国主义
D. 集体主义
6.下列属于科学理想信念的是( )。 (满分:5)
A.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B. 金钱万能,有钱就有一切
C. 个人本身就是目的,社会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一种手段
D. 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全世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7.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称为( ) (满分:5)
A. 信仰
B. 理念
C. 理想
D. 信念
8.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的是( )。 (满分:5)
A.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 爱国主义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 社会主义荣辱观
9.对个人理想的性质、内容以及实现有着决定性影响的是( )。 (满分:5)
A. 生活理想
B. 职业理想
C. 道德理想
D. 社会理想
10.人们在做人方面所向往和追求的理想目标是( )。 (满分:5)
A. 生活理想
B. 职业理想
C. 道德理想
D. 社会政治理想
二、多选题:【10道,总分:50分】
1.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四有包括( )。 (满分:5)
A. 有理想
B. 有文化
C. 有纪律
D. 有道德
2.当今时代,我国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具体可概括为( )。 (满分:5)
A. 继往开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 勇于创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C. 积极努力,为世界和平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事业作贡献
D. 艰苦奋斗,实现我国“三步走”的战略目标
3.社会主义道德和法律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补充,表现在( )。 (满分:5)
A. 社会主义法律是对人们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有力保证和依靠
B. 社会主义道德是执行社会主义法律的基础
C. 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础
D. 社会主义道德是对人们进行社会主义法律教育的有力保证和依靠
4.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华各族儿女的共同理想信念有( )。 (满分:5)
A. 拯救民族危亡
B. 取得民族独立
C. 建设强大国家
D.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5.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是一种健全的信仰,表现在( )。 (满分:5)
A. 它来源于人们改造世界的伟大实践
B. 它符合人性的根基和社会的发展要求
C. 它始终保持一种稳健济世的态度
D. 它诉诸人的健全理智和常态社会生活
6.以下关于理想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满分:5)
A. 对现实生活的超越
B. 在现实生活中尚未实现的东西
C. 人们的要求和期望最集中、最直观的表达
D. 违背客观规律从而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现象
7.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个人,要对社会、他人好自身做所应当做的事,承担所应承担的职责,完成所应该完成的任务和使命,即人都应该有( )。 (满分:5)
A. 人生的责任
B. 人生的使命
C. 人生的目的
D. 人生的意义
8.理想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其具有( )。 (满分:5)
A. 预见性
B. 完美性
C. 超前性
D. 可能性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 (满分:5)
A. 邓小平理论
B. 传统文化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科学发展观
10.根据人的社会生活领域,将理想信念大致划为( )的理想信念。 (满分:5)
A. 生活领域
B. 职业领域
C. 道德领域
D. 社会领域
17秋《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作业2
一、单选题:【11道,总分:55分】
1.热爱自己的国家是爱国主义的必然( )。 (满分:5)
A. 政治要求
B. 文化要求
C. 道德要求
D. 精神要求
2.极力倡导“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是( )。 (满分:5)
A. 鲁迅
B. 毛泽东
C. 周恩来
D. 邓小平
3.从三元里人民抗英到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从浴血八年的全民族抗战到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些都生动的体现了中华民族( )。 (满分:5)
A. 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传统
B. 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的爱国主义传统
C. 开发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明的爱国主义传统
D. 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的爱国主义传统
4.热爱人民是爱国主义的( )。 (满分:5)
A. 重要内容
B. 集中体现
C. 根本要求
D. 最低要求
5.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称为( )。 (满分:5)
A. 人生目的
B. 人生态度
C. 人生价值观
D. 人生实践活动
6.“中华民族之魂”指的是( )。 (满分:5)
A. 共产主义
B. 民族主义
C. 爱国主义
D. 集体主义
7.人生目的主要回答( )。 (满分:5)
A. 人为什么活着
B. 世界的本源是什么
C. 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
D. 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8.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 )。 (满分:5)
A. 有生命的自然存在
B.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C. 饥食渴饮,性欲生殖
D. 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9.当代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 )的竞争 (满分:5)
A. 科学技术
B. 人才
C. 综合国力
D. 人口素质
10.自从秦灭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以来,中国总的趋势是( )。 (满分:5)
A. 统一、融合
B. 统一、团结
C. 统一、繁荣
D. 分裂、整合
11.我们应当确立的科学的、高尚的人生目的是( )。 (满分:5)
A. 为人民服务
B.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奋斗
C. 为祖国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而奋斗
D. 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
二、多选题:【9道,总分:45分】
1.牢固树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观,就是使( )。 (满分:5)
A. 这一代人的发展不能损害下一代人的发展
B. 人类干涉自然的范围不断扩大,程度继续加深
C. 这一部分人的发展不能损害、影响另一部分人的发展
D. 经济的发展不能损害自然环境和生态的健康发展
2.爱国主义的最基本的内容是( )。 (满分:5)
A. 爱故土
B. 爱人民
C. 爱国家
D. 爱社会主义
3.不同时代、不同阶级、不同地位的人会形成不同的甚至对立的人生目的的原因是( )。 (满分:5)
A. 经济利益不同
B. 政治立场不同
C. 生活经历不同
D. 人生境遇和认识水平不同
4.在人的价值关系中,人既是主体,又是客体。作为客体,人( )。 (满分:5)
A. 对他人和社会有一定的需要
B. 具有不同于其他客体的特殊属性
C. 可以对他人和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D. 可以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创造出物质和精神财富,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
5.下列属于正确的人生目的是( )。 (满分:5)
A. 人生在世,吃穿二字
B.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C. 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服务
D. 要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无私奉献
6.人生观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三个方面体现出来,即( )。 (满分:5)
A. 人生目的
B. 人生价值
C. 人生境遇
D. 人生态度
7.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人生观之所以错误,就在于它们( )。 (满分:5)
A. 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B. 片面强调了个人的需要和享乐
C. 忽视了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D. 没能准确把握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8.人的社会属性体现在( )。 (满分:5)
A. 饥食渴饮
B. 性欲生殖
C. 生产劳动
D. 同周围的人发生着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
9.掌握成功交往的方法和艺术需要( )。 (满分:5)
A. 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B. 注意交往的第一印象
C. 运用适当的沟通方法
D. 注意交往的长期性
17秋《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作业3
一、单选题:【11道,总分:55分】
1.下列有关道德起源学说的观点不属于唯心主义的是( )。 (满分:5)
A. 道德起源于“天”的意志、“神”的启示或“上帝”的意志
B. 道德的来源是由于人的“本性”所在
C. 抽象的人类理性是道德的根源
D. 道德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
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 )。 (满分:5)
A. 追求正义
B. 为人民服务
C. 集体主义
D. 诚实守信
3.衡量一个社会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 ) (满分:5)
A. 经济发展水平
B. 社会道德风尚
C. 对外开放程度
D. 传统文化沉积
4.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规范调节方式,它对社会行为的调节不是靠( )。 (满分:5)
A. 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
B. 传统习惯来维系
C. 社会舆论来维系
D. 外部强制力量来维系
5.人们称有一定的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是( )。 (满分:5)
A. 公共生活
B. 公共秩序
C. 公共场所
D. 公共领域
6.人类社会发展至今最先进合理的经济关系是( )。 (满分:5)
A. 奴隶制生产关系
B. 封建制生产关系
C.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D.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 )。 (满分:5)
A. 德性修养,重视躬行慎独
B. 求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
C. 励志自强,崇尚精神境界
D. 乐群贵和,强调人际和谐
8.公民的行为举止、待人接物应该文明礼貌,与人交往应该诚实守信。这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中( )。 (满分:5)
A. 爱国守法的要求
B. 明礼诚信的要求
C. 勤俭自强的要求
D. 敬业奉献的要求
9.“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 )。 (满分:5)
A. 德性修养,重视躬行慎独
B. 励志自强,崇尚精神境界
C. 求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
D. 乐群贵和,强调人际和谐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 )。 (满分:5)
A. 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己任
B. 德性修养,重视躬行慎独
C. 乐群贵和,强调人际和谐
D. 勤劳勇敢,追求自由解放
11.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 )。 (满分:5)
A. 以诚实守信为重点
B. 以学法守法为重点
C. 以团结友爱为重点
D. 以用法护法为重点
二、多选题:【9道,总分:45分】
1.下列选项中,对个人品德的正确理解有( )。 (满分:5)
A. 个人品德是表现在个体处理一切问题时的行动活动中具有比较稳定的、形成了习惯的道德素质,是行为者个人的道德属性
B. 个人品德实际上也是社会中存在的道德关系、道德原则规范在个体思想和行为上的集中反映
C. 个人品德是个人的稳定心理特征、内心状态,是一个人在进行长期的一系列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稳定心理特征
D. 个人品德是由个人多种心理成分共同构成的一个复杂整体,包括个人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意志、信念、行为等方面
2.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其原因在于( )。 (满分:5)
A.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提供道德价值导向
B.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保证和促进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
C.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经济优势的发挥离不开社会主义道德的积极作用
D. 社会主义道德催生了市场经济
3.道德的社会作用是指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其实际效果。下列选项中表现了道德的社会作用的有( )。 (满分:5)
A. 道德能保护或破坏一定阶级的政治统治
B. 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C. 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D. 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4.下列行为符合家庭美德要求的有( )。 (满分:5)
A. 某父亲常年沉溺于打麻将,从不管教子女
B. 某丈夫不辞辛苦,20多年精心侍候卧病在床的妻子
C. 某夫妇常年热情主动地照顾身边无子女的邻居大妈
D. 某儿媳每逢周末都去看望没在一起生活的公婆,帮他们打扫做家务
5.道德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一样,有其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有着独特的发展规律。道德的发展的规律是( )。 (满分:5)
A. 道德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不断进步
B. 道德进步是单纯地直线上升的发展过程
C. 道德有其自身发展的相对独立性,其进步不受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D. 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前进的,是沿着曲折的道路向前发展的
6.职业道德具有明显的( )。 (满分:5)
A. 规范性
B. 专业性
C. 全体性
D. 具体性
7.人们社会生活中的形态可以简单分为( )两种。 (满分:5)
A. 公共生活
B. 职业生活
C. 婚姻家庭生活
D. 私人生活
8.道德有多方面的功能,其中占主要地位的功能是( )。 (满分:5)
A. 导向功能
B. 调节功能
C. 教育功能
D. 认识功能
9.不具有对立的阶级道德的社会形态有( )。 (满分:5)
A. 原始社会
B. 奴隶社会
C. 封建社会
D. 社会主义社会
17秋《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作业4
一、单选题:【11道,总分:55分】
1.国家授权法院或者法官以判决的方式创造的规则,是( )。 (满分:5)
A. 成文法
B. 习惯法
C. 判例法
D. 判决法
2.实现法治的前提是( )。 (满分:5)
A. 有法可依
B. 有法必依
C. 执法必严
D. 违法必究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有权罢免国家机构领导人的机关是( )。 (满分:5)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B. 国务院
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
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
4.国家专门机关为保护和恢复法律秩序而对违法者实施的强制性惩罚措施,称为( )。 (满分:5)
A. 法律责任
B. 法律制裁
C. 法律适用
D. 法律实施的监督
5.“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被写入宪法是在( )。 (满分:5)
A. 1993年
B. 1997年
C. 1999年
D. 2004年
6.法律中蕴含的统治阶级的意志是指( )。 (满分:5)
A. 统治阶级中掌握领导权的集团的意志
B. 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
C. 统治阶级中主要领导人的意志
D. 统治阶级中每个成员意志的相加
7.依法治国首先要确立的理念和原则是( )。 (满分:5)
A. 维护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B. 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C.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D. 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8.不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事实,是( )。 (满分:5)
A. 法律权利
B. 法律后果
C. 法律事件
D. 法律行为
9.我国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是( )。 (满分:5)
A. 维护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B. 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C.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D. 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10.法不同于其他社会规范之处在于它的特殊的( )。 (满分:5)
A. 预防性
B. 预见性
C. 公正性
D. 强制性
11.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是( )。 (满分:5)
A. 执法为民
B. 公平正义
C. 服务大局
D. 党的领导
二、多选题:【9道,总分:45分】
1.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主要包括( )。 (满分:5)
A. 金融安全
B. 贸易安全
C. 粮食安全
D. 能源安全
2.我国多党合作的思想基础是( )。 (满分:5)
A. 长期共存
B. 互相监督
C. 肝胆相照
D. 荣辱与共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下列情形中应当从轻或减轻行政处罚的是( )。 (满分:5)
A. 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
B. 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C. 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D. 当事人主动消除或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4.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法律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 )。 (满分:5)
A. 法律制定
B. 法律遵守
C. 法律执行
D. 法律适用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的保护环境的适用范围是( )。 (满分:5)
A. 野生生物
B. 自然遗迹
C. 人文遗迹
D. 自然保护区
6.附加刑是指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方法。下列选项中,属于附加刑的是( )。 (满分:5)
A. 罚款
B. 赔偿损失
C. 没收财产
D. 驱逐出境
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的规定,下列不属于仲裁范围的是( )。 (满分:5)
A. 婚姻纠纷
B. 收养纠纷
C. 监护纠纷
D. 继承纠纷
8.法律产生的两种方式是( )。 (满分:5)
A. 国家编纂
B. 国家制定
C. 国家认可
D. 国家颁布
9.下列关于法律和道德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满分:5)
A. 法律与道德属于同一范畴
B. 道德与法律都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C. 法律是最低的道德行为标准
D. 法律是道德的重要载体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