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语17秋《国际经济学》作业1234
17秋《国际经济学》作业1一、单选题:【10道,总分:50分】
1.根据重叠需求理论,( )的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较少。 (满分:5)
A. 收入水平差距大 B. 收入水平相同
C. 收入水平接近 D. 要素禀赋不同
2.下列哪种理论适用于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即制造业内部的一种水平式贸易。( ) (满分:5)
A. 规模经济理论
B. 要素禀赋理论
C. 重叠需求理论
D.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3.最优关税率应等于( )。 (满分:5)
A. 零进口关税
B. 零进口关税与禁止性关税之间的某一水平
C. 禁止性关税
D. 禁止性关税以上
4.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某种进口商品的总量实行直接限制的非关税壁垒措施称为( )。 (满分:5)
A. 进口配额
B. 自愿出口限制
C. 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
D. 出口补贴
5.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是( )。 (满分:5)
A. 劳动生产率的国际差异
B. 产品品质的国际差异
C. 要素禀赋的国际差异
D. 规模经济
6.不完全竞争企业以低于国内市场的价格向国外销售商品的行为称为( )。 (满分:5)
A. 贸易
B. 垄断
C. 倾销
D. 反倾销
7.国际经济学在研究资源配置时,作为划分界限的基本经济单位是( )。 (满分:5)
A. 企业
B. 个人
C. 政府
D. 国家或独立的行政区域
8.歧视性政府采购属于一种( )。 (满分:5)
A. 新非关税壁垒措施
B. 传统的非关税壁垒措施
C. 出口管制措施
D. 进口管制措施
9.规模经济是指( )。 (满分:5)
A. 产品的单位成本随产量增加而递减
B. 产品的单位成本随产量增加而递增
C. 产品的单位成本不随产量变化
D. 要素投入的增加导致产出的增加
10.率先针对生产要素禀赋理论进行实证分析的经济学家是( )。 (满分:5)
A. 斯托尔珀
B. 萨缪尔森
C. 里昂惕夫
D. 俄林
二、多选题:【5道,总分:25分】
1.外部规模经济主要来源于( )。 (满分:5)
A. 生产设备专门化
B. 技术外溢
C. 共同生产要素的相互使用
D. 企业内部生产规模的扩大
2.非关税壁垒除进口配额外,还包括( )。 (满分:5)
A. “自愿”出口限制
B. 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
C. 国产化程度要求
D. 新兴贸易壁垒
3.按照征税对象,关税可分为( )。 (满分:5)
A. 进口关税
B. 保护关税
C. 出口关税
D. 过境税
4.经济增长的源泉有( )。 (满分:5)
A. 信息收集量的增加
B. 劳动投入量的增加
C. 资本投入量的增加
D. 科技进步
5.征收关税的目标在于( )。 (满分:5)
A. 增加进口国生产企业的产量
B. 减少外国生产企业的进口量
C. 减少外国进口产品的销售价格
D. 增加进口国企业的经济利润
三、判断题:【5道,总分:25分】
1.比较优势原理只能应用于简单的两国模型中,而不能应用于现实中众多国家参与贸易的情况。 (满分:5)
A. 错误
B. 正确
2.经济增长后一国参与国际贸易所获得的国家福利比增长前绝对地减少,这种情形的增长即为“悲惨的增长”,该命题是由李嘉图提出。 (满分:5)
A. 错误
B. 正确
3.当每个国家的厂商都追求本国的代表性需求时,国际贸易就可以发生。 (满分:5)
A. 错误
B. 正确
4.要素价格均等化会使两国生产同一产品的要素密集度均等化。 (满分:5)
A. 错误
B. 正确
5.战略性贸易政策强调的是政府对倾销所采取的干预政策。 (满分:5)
A. 错误
B. 正确
17秋《国际经济学》作业2
一、单选题:【10道,总分:50分】
1.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 )。 (满分:5)
A. 1947年1月1日
B. 1949年1月1日
C. 1995年1月1日
D. 1998年1月1日
2.下列内容不属于国内吸收的是( )。 (满分:5)
A. 消费支出
B. 投资支出
C. 政府购买
D. 净出口
3.下列不属于判断一种外币资产是否为外汇的标准的是( )。 (满分:5)
A. 价值性
B. 可偿性
C. 可兑换性
D. 国际通用性
4.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各种形式中,唯一不存在权利让渡的是( )。 (满分:5)
A. 共同市场
B. 关税同盟
C. 自由贸易区
D. 经济联盟
5.国际收支中的调整项目是指( )。 (满分:5)
A. 经常项目
B. 资本项目
C. 官方结算项目
D. 错误与遗漏项目
6.用里昂惕夫反论的经验研究的结果是( )。 (满分:5)
A. 美国虽然资本丰富,但美国出口产品比进口产品的劳动密集度更高
B. 美国的长期出口增长速度远远低于GDP的增长速度
C. 贸易减少了而不是增加了美国居民的福利
D. 美国主要与其他工业化国家而非发展中国家进行国际贸易
7.下列不属于浮动汇率制度类型的是( )。 (满分:5)
A. 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
B. 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C. 单独浮动汇率制度
D. 联合浮动汇率制度
8.随着各国收入水平的提高,国际贸易有利于制成品生产国,而不利于农产品特别是食品的生产国,在这里起作用的规律是( )。 (满分:5)
A. 恩格尔定理
B. 示范效应
C. 大宗产品贸易理论
D. 剩余物资出口理论
9.下述哪个国家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 (满分:5)
A. 英国
B. 美国
C. 日本
D. 中国
10.根据国际收支调节的吸收分析法,若出现国际收支逆差,则应( )。 (满分:5)
A. 提高国民收入和国民吸收
B. 提高国民收入,减少国民吸收
C. 减少国民收入,增加国民吸收
D. 减少国民收入和国民吸收
二、多选题:【5道,总分:25分】
1.根据经济联合的形式以及国家主权让渡程度的不同,经济一体化形式分为( )。 (满分:5)
A. 自由贸易区
B. 关税同盟
C. 经济联盟
D. 北约
2.世界贸易组织(WTO)与关贸总协定(GATT)的区别有( )。 (满分:5)
A. 性质根本不同
B. 规范所约束的范围不同
C. 解决贸易争端的速度不同
D. 主要原则不同
3.国际收支的各种差额中,基本差额包括( )。 (满分:5)
A. 商品贸易收支
B. 服务贸易收支
C. 官方结算收支
D. 长期资本项目收支
4.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浮动汇率制的消极影响主要有( )。 (满分:5)
A. 增加了国际贸易和金融活动中的风险
B. 削弱了货币纪律
C. 助长了利率浮动
D. 控制了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流动
5.贸易管制包括( )等非关税壁垒。 (满分:5)
A. 关税政策
B. 进口配额
C. 技术壁垒
D. 环境壁垒
三、判断题:【5道,总分:25分】
1.关税同盟的建立可能促成新的垄断的形成。 (满分:5)
A. 错误
B. 正确
2.自由贸易区是指由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组成的经济一体化组织。 (满分:5)
A. 错误
B. 正确
3.倾销的界定有三个条件,任意一个满足就可以认为是倾销。 (满分:5)
A. 错误
B. 正确
4.经济联盟是经济一体化的最高级形态。 (满分:5)
A. 错误
B. 正确
5.从全世界的角度看,劳动力的跨国流动不会影响全世界的福利水平。 (满分:5)
A. 错误
B. 正确
17秋《国际经济学》作业3
一、单选题:【10道,总分:50分】
1.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与黄金挂钩的货币是( )。 (满分:5)
A. 日元
B. 美元
C. 欧元
D. 港元
2.下面哪个是世界货币制度大体经历的顺序( )。 (满分:5)
A. 银本位-金银复本位-金本位-纸币本位制度
B. 金本位-银本位-金银复本位-纸币本位制度
C. 银本位-金本位-金银复本位-纸币本位制度
D. 金银复本位-银本位-金本位-纸币本位制度
3.国际收支经常账户盈余说明( )。 (满分:5)
A. 商品和服务出口额大于进口额
B. 商品和服务进口额大于出口额
C. 商品、服务和单方面转移出口额大于进口额
D. 商品、服务和单方面转移进口额大于出口额
4.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取决于它们各自具有的( )的对比。 (满分:5)
A. 购买力
B. 价值
C. 汇率
D. 利率
5.国际收支调节的吸收分析方法的提出者是( )。 (满分:5)
A. 凯恩斯
B. 马歇尔
C. 亚历山大
D. 罗宾逊
6.关税是( )商品在经过一个国家的关境时所征收的一种赋税。 (满分:5)
A. 进口
B. 出口
C. 进出口
D. 以上均错
7.如果Dx,Dm分别代表出口的需求弹性和进口的需求弹性,则马歇尔—勒纳条件用公式表示为( )。 (满分:5)
A. Dx+Dm﹤1
B. Dx+Dm≦1
C. Dx+Dm﹥1
D. Dx+Dm≧1
8.用来表明一国国际收支长期发展状况的收支差额是( )。 (满分:5)
A. 贸易差额
B. 基本差额
C. 经常项目差额
D. 官方结算差额
9.以凯恩斯的国民收入方程式为基础来分析国际收支的方法是( )。 (满分:5)
A. 弹性分析法
B. 吸收分析法
C. 货币分析法
D. 结构分析法
10.根据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如果日本的通货膨胀率为10%,美国为4%,则( )。 (满分:5)
A. 美元相对于日元升值4%
B. 美元相对于日元贬值4%
C. 美元相对于日元升值6%
D. 美元相对于日元贬值6%
二、多选题:【5道,总分:25分】
1.国际收支账户所记录的经常项目包括( )。 (满分:5)
A. 贸易和服务
B. 收入
C. 经常转移
D. 知识产权
2.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储备资产的内容应包括( )。 (满分:5)
A. 货币黄金
B. 外汇资产
C. 特别提款权
D. 国际金融机构贷款
3.外国企业产品在进口国的需求弹性受到影响的因素有( )。 (满分:5)
A. 消费者对该产品的需求弹性
B. 对来自外国产品的依赖程度
C. 外国产品替代品的多寡
D. 进口国收入水平的高低
4.以下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说法正确的有( )。 (满分:5)
A. 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 推行浮动汇率制,减少外汇风险
C. 建立多边结算体系
D. 美国可利用该国际货币制度谋取特殊利益
5.影响一国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有( )。 (满分:5)
A. 经济增长
B. 国际收支
C. 资本流动
D. 通货膨胀率
三、判断题:【5道,总分:25分】
1.当用直接标价法表示外汇汇价时,数值越大,意味着本币价值越高。 (满分:5)
A. 错误
B. 正确
2.进口配额是一种有效的贸易保护措施,它所起到的限制作用比关税更大。 (满分:5)
A. 错误
B. 正确
3.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货币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调整国内货币供给调控国内需求,进而调整国际收支的变动。 (满分:5)
A. 错误
B. 正确
4.J-曲线效应说明货币贬值最初可能会扩大贸易赤字。 (满分:5)
A. 错误
B. 正确
5.货币分析法认为,国际收支赤字的根本原因是国内货币供给大于国内货币需求。 (满分:5)
A. 错误
B. 正确
17秋《国际经济学》作业4
一、单选题:【10道,总分:50分】
1.发达国家劳务输出的结构特点是( )。 (满分:5)
A. 要素性劳务输出
B. 非要素性劳务输出中的消费性服务
C. 非要素性劳务输出中的生产性服务
D. 大规模劳务输出
2.从( )以后,欧元区内各国的原货币完全退出流通,欧元成为欧元区内国家唯一的货币。 (满分:5)
A. 1991年1月1日
B. 2000年7月1日
C. 2002年1月1日
D. 2002年7月1日
3.劳动力在各国间的流动通常会使劳动力流入国( )。 (满分:5)
A. 财政总收入增加,公共设施利用率提高
B. 财政总收入增加,公共设施利用率下降
C. 财政总收入减少,公共设施利用率提高
D. 财政总收入减少,公共设施利用率下降
4.一国经济的对外均衡,就是实现( )。 (满分:5)
A. 物价稳定
B. 国际收支平衡
C. 经济稳定增长
D. 充分就业
5.外汇管制针对的活动不包括( )。 (满分:5)
A. 外汇收付
B. 外汇买卖
C. 外汇借贷
D. 外汇转移
6.根据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企业要从事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必须具备的优势不包括( )。 (满分:5)
A. 所有权优势
B. 区位优势
C. 内部化优势
D. 比较优势
7.人们较注重名义货币收入,而对物价的变化并不敏感的效应称为( )。 (满分:5)
A. 货币幻觉效应
B. 真实货币余额效应
C. 收入再分配效应
D. 资源再分配效应
8.国际金本位是指主要国家以( )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 (满分:5)
A. 白银
B. 黄金
C. 钻石
D. 纸币
9.1816年,( )最早实行金本位。 (满分:5)
A. 美国
B. 法国
C. 英国
D. 德国
10.期限为一年或一年以内的资本流动称为( )。 (满分:5)
A. 资本流出
B. 资本流入
C. 长期资本流动
D. 短期资本流动
二、多选题:【5道,总分:25分】
1.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的内容包括( )。 (满分:5)
A. 商品贸易收支
B. 对外投资收支
C. 劳务收支
D. 经常转移
2.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容包括( )。 (满分:5)
A. 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
B. 汇率制度的确定
C. 国际收支调节的方式
D. 国际金融机构管理
3.下列属于国际间接投资的类型的是( )。 (满分:5)
A. 国际贷款
B. 国际证券投资
C. 创办新企业
D. 控股权投资
4.在下列投资方式中,属国际直接投资的是( )。 (满分:5)
A. 购买外国政府债权
B. 在国外建立独资企业
C. 在国外建立合资企业
D. 向国外提供商业贷款
5.国际收支调节的吸收分析理论认为,货币贬值的吸收效应可以分解为( )。 (满分:5)
A. 闲置自愿效应
B. 真实货币余额效应
C. 收入再分配效应
D. 货币幻觉效应
三、判断题:【5道,总分:25分】
1.劳动力国际流动指具有自由人身的劳动者为了适应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的发展,在国外寻找有利的劳动力市场,使其就业位置越出一国界限,在国际之间进行转移。 (满分:5)
A. 错误
B. 正确
2.布雷顿森林体系确认了浮动汇率合法化。 (满分:5)
A. 错误
B. 正确
3.跨国公司内部的贸易只要跨越国界,都应作为国际贸易记入相关国家的国际收支账上。 (满分:5)
A. 错误
B. 正确
4.在外汇市场上,如果投机者预测日元将会贬值,美元将会升值,即进行卖出美元买入日元的即期外汇交易。 (满分:5)
A. 错误
B. 正确
5.跨国公司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实体所组成的公营、私营或混合所有制形式的企业。 (满分:5)
A. 错误
B. 正确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