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院作业 发表于 2017-10-25 11:21:21

北语17秋《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1234资料

17秋《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1
一、单选题:【15道,总分:60分】
1.对中国丝织物外传认识有误的是(    )          (满分:4)
    A. 公元前8世纪,中国的丝绸可能已经传到印度与波斯
    B. 至迟在两汉,中国的丝织物一北传到阿尔泰地区
    C. 据古希腊雕塑和陶器彩绘人像服装可以推测公元前5世纪中国丝绸已成为希腊上层人物喜爱的服装
    D. 公元前后,罗马教皇下令禁止男士穿着丝绸,以缓解对丝绸的需求
2.以下是通过宗教传播进行文化交流的(    )          (满分:4)
    A. 13世纪蒙古统治者向西扩张,为中西文化交流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B. 唐朝鉴真东渡日本,带去了唐朝建筑、雕塑、绘画工艺和医药之学
    C. 张骞出使西域与外国联谊、交通
    D. 西域商人通过丝绸之路买卖中国丝绸等商品
3.对西域三十六国认识有误的是(    )          (满分:4)
    A. 月氏被匈奴打败赶到西边之后地盘变小了,改称小月氏
    B. 西域三十六国实际是受汉王朝管辖的,两汉设立了西域都护府
    C. 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D. 楼兰也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
4.唐将高仙芝与大食交战,被俘走 的唐代工匠把造纸术传到了阿拉伯世界,这是通过哪一途径进行文化交流的(    )          (满分:4)
    A. 官方派遣使节、留学生、乐舞团体等
    B. 贸易往来
    C. 战争与掠夺
    D. 宗教传播
5.远古时期,不同民族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文化幼芽会沿着有利于本民族的生存、发展的方向发展成熟,这是文化的(    )          (满分:4)
    A. 发展的不平衡性
    B. 民族性
    C. 时代性
    D. 隔离机制
6.影响文化的交流和排斥的因素没有(    )          (满分:4)
    A. 主体文化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
    B. 外来文化的效用性
    C. 主体文化相比外来文化是否先进
    D. 外来文化的适应性
7.对张骞出使认识有误的是(    )          (满分:4)
    A. 张骞的西行之前,中国人还没到那么远过,眼光也没那么广
    B. 张骞两次出师西域,第二次被匈奴俘虏了
    C. 初次出使西域达13年之久,生还者共两人
    D. 初次出使西域后,中国人第一次知道了安息、天竺等国家
8.不属于西方对“赛里斯”人种形象认识的是(    )          (满分:4)
    A. 人种矮小,不高
    B. 长寿,寿逾200岁
    C. 红头发、蓝眼睛
    D. 声音嘶哑,不轻易与外人交谈
9.对中国丝织技术西传认识有误的是(    )          (满分:4)
    A. 中国公主将蚕种带到了于阗,使那里的人懂得了种桑养蚕
    B. 中国的丝织锦技术直接传入波斯,使波斯有了自己的丝织业
    C. 中国的蚕种是从新疆运到拜占廷的
    D. 李约瑟认为,西方使用提花机至少晚于中国4个世纪
10.“支那”解释中影响最广的是(    )          (满分:4)
    A. 中国所产丝绸“绮”的对音
    B. 羌的对音
    C. “茶”的对音
    D. “秦”的对音
11.对大秦国认识有误的是(    )          (满分:4)
    A. 大秦有类中国
    B. 大秦多宝、欲通使于汉
    C.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建都在君士坦丁堡,在唐、宋中国典籍中,称之为叫“拂菻”
    D. “拂菻”是从意大利语翻译而来的
12.对中国丝织物的发达认识有误的是(    )          (满分:4)
    A.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懂得养蚕织丝的国家
    B. 至迟在殷商时代,中国已发明了提花装置
    C. 两汉时期,已可以织出各种提花的彩色的丝绸
    D. 先秦文献中不同织法的丝绸有不同的名称
13.以下不是前三史对西域记载的特点的是(    )          (满分:4)
    A. 语言准确生动,但所闻与所见没有分开记载
    B. 对西方国家分土著与行国分别加以介绍,分类科学
    C. 这500年来中国人对于西方的认识,不断丰富起来
    D. 介绍其物产经济、城郭属国、军事实力和制度交通等,记述比较详细
14.以下不是河西四郡的是(    )          (满分:4)
    A. 武威
    B. 酒泉
    C. 张掖
    D. 吐鲁番
15.不属于赛里斯形象的意义的是(    )          (满分:4)
    A. 是主体对客体关注的产物,是异域形象
    B. 分析赛里斯形象,只需要看它是否符合客体
    C. 其形象描写有一部分是真实的,并不是一无是处的
    D. 对赛里斯的形象的认识,折射了主体自身的文明程度
二、判断题:【10道,总分:40分】

1.文化人类学者认为文化是一种行为范式,只是行为的产物。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2.战争与掠夺不会造成文化的交流。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3.根据人类文化学者对文化的分类,有“明示的”文化和“隐示的”文化两类。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4.“拂菻”是从希腊语翻译而来的,最早出现在《大唐西域记》里。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5.西域三十六国,最大的是月氏。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6.乌孙属于游牧国。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7.希腊地志学家波桑尼阿在《希腊志》中记载着中国丝绸是从树皮上提取出来的。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8.藏文《于阗国授记》和玄奘《大唐西域记》都记载了中国蚕公主将蚕丝带到于阗的传说。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9.季羡林考证印度的《治国安邦术》时,认为“支那”源于中国外销品“茶”的对音。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10.“支那”最早见于波斯及印度的古籍记载。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17秋《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2
一、单选题:【15道,总分:60分】

1.遣唐使在华活动没有(    )          (满分:4)
    A. 遣唐使主要成员前往长安路途一切费用由中国政府负担
    B. 长安城有唐廷内使饮马出迎,引住四方馆
    C. 遣唐使上贡受封赏
    D. 活动受限于在长安和内地与唐朝官员进行交流
2.对日语借用汉字阶段的看法有误的是(    )          (满分:4)
    A. 日本国使用的最初文字就是汉字
    B. 汉籍传入日本之始,最早的记载当推百济王仁博士带去的《论语》和《千字文》。
    C. 这一阶段出现了用汉文写成的史书及文学作品
    D. 由于使用汉字,几乎所有的日本人都能够很好地研究中国文化
3.有关佛教能与中华文化融合的原因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满分:4)
    A. 中国文化有不足之处需要补充
    B. 佛教的适应性
    C. 佛教有利于统治者的统治
    D. 中国哲学体系中没有“本体论”论述
4.对汉籍和训认识有误的是(    )          (满分:4)
    A. 训读是把汉字的意思用对应的日语发音发出来
    B. 起源于平安时代,14世纪中叶基本定型成系统
    C. “桂庵和训”使得汉籍和训成型通行开来
    D. 所有人都必须借助送假名才能阅读汉籍原文
5.遣唐使的历史贡献不包括(    )          (满分:4)
    A. 引进唐朝律令典章,推动日本社会改革
    B. 吸取盛唐文化,提高日本文化艺术水平
    C. 吸收中国先进物质文明,促进日本经济发展
    D. 提升了日本国民的精神素质
6.对鉴真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满分:4)
    A. 著有《唐大和上东征传》,流传至今
    B. 鉴真出生于扬州,俗姓淳于
    C. 鉴真及其弟子所开创的日本律宗也成为南都六宗之一
    D. 唐招提寺建筑群,即为鉴真及其弟子留下的杰作
7.以下对唐朝与周边民族和国家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          (满分:4)
    A. 突厥降唐之人居长安者是长安战俘中为数最多的
    B. 回纥与唐朝保持着友好和从属的关系,曾帮助唐王朝平定安史之乱
    C. 唐不承认大食在中亚的扩张,双方长期军事对峙
    D. 吐蕃是古代藏族所建立的地方政权,唐朝与吐蕃长期处于和战不定的局面
8.有关佛教中国发展,认识有误的是(    )          (满分:4)
    A. 佛教东汉初年已传入中国,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还看不出影响的迹象
    B. 由于时代的局限,魏晋时代所理解的佛学只能是玄学化的佛学
    C. 印度禅学在中国的变异并发展成禅宗的原因是时代浪潮的影响
    D. 隋唐以后,中国佛教基本上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9.对日本茶道的相关认识有误的是(    )          (满分:4)
    A. 茶道有个人服从环境和整体的儒家精神
    B. 冈仓天心认为明清时的淹茶时期是茶的浪漫主义时期
    C. 道教为日本茶道奠定了审美理想的基础
    D. 千利休提出“和、敬、清、寂”四规
10.对平假名、片假名理解错误的是(    )          (满分:4)
    A. 日语假名发明后,日本文字的书写体系就不用汉字了
    B. 片假名只是取用了汉字的一部分
    C. 平的意思是平常、不严格,一般柔和婀娜,棱角较少
    D. 手写草了,就是平假名
11.以下不属于弥生飞跃的表现的是(    )          (满分:4)
    A. 生产方式由采集渔猎到农耕水稻
    B. 体貌由单眼皮变为双眼皮
    C. 工具由新石器、金石并用发展到铁器
    D. 人身材变高
12.秦汉渡来人对日本的贡献不包括(    )          (满分:4)
    A. 传入青铜器和制铁技术
    B. 传入了水稻种植、农耕技术
    C. 创立了日本茶道
    D. 促进了大陆和日本岛人种的混杂合流
13.对万叶假名阶段的看法有误的是(    )          (满分:4)
    A. 出现“假名”
    B. 最初的假名,是直接借用汉字的音来记录日本语言的发音,即放弃汉字的固有含义,只取其音
    C. 万叶假名看上去全是汉文,但中国人看不懂,现代日本人却可以看懂
    D. 在记录同一个日语发音时,不同时候不同人会用不同的同音汉字
14.以下对唐四大发明的有关认识有误的是(    )          (满分:4)
    A. 罗盘经阿拉伯人传入地中海,意大利商船率先采用
    B. 火药的成分硝传入阿拉伯帝国,波斯人称为中国盐、阿拉伯人称为中国雪
    C. 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868年的《金刚经》
    D. 中国发明的铅活字印刷开始了印刷史上的新时代
15.不属于茶文化五境之美的是(    )          (满分:4)
    A. 茶水
    B. 茶具
    C. 心境
    D. 环境
二、判断题:【10道,总分:40分】

1.被誉为日本茶祖的人是入宋僧荣西,他写有《吃茶养生记》,是用汉文写成的。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2.唐王朝允许帮助平定安史之乱的大食国士兵世居中国,可以与中国女子通婚,这样,就有了首批落籍中国的穆斯林。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3.《周礼》中记为“荼”,主要用来招待客人的。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4.“汉文直读”的形式,最古老的读音是汉音每级遣隋唐遣使阶段带回的北方音。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5.陆羽《茶经》还辑录了与茶有关的典故和诗文等。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6.造纸术的西传是由于阿拉伯商人通商的结果。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7.鉴真共试图东渡6次,第六次才成功。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8.汉明帝为纪念白马驮经而归,在洛阳东郊仿照天竺佛寺建立了中国第一座寺庙——白马寺。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9.中日史学界把这种超越正常历史发展模式的文明现象称为“渡来文明”。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10.7、8、9三个世纪,是中国的唐朝时期,前150年是初唐和盛唐时期,后150年是战乱和衰落的时代。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17秋《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3
一、单选题:【15道,总分:60分】

1.首次用四个字“合敬清寂”概括出茶道的精神的是(    )。          (满分:4)
    A. 冈仓天心
    B. 千利休
    C. 荣西
    D. 最澄
2.确定罗布泊是个移动性湖泊,并指出其当时准确位置的考古学家是(    )。          (满分:4)
    A. 普尔热瓦尔斯基
    B. 李希霍芬
    C. 斯文赫定
    D. 斯坦因
3.对唐景教认识有误的是(    )。          (满分:4)
    A. 其取名和建碑有关系
    B. 唐景教碑由一个叫伊斯的人写碑文
    C. 由一个叫吕秀岩的中国人刻碑
    D. 叫它景教是因为它的教义实在是太美好了
4.不属于“摩西十戒”的内容的是(    )。          (满分:4)
    A. 一定要信耶和华
    B. 不能把自己作为神
    C. 不能偷盗、杀戮,不能侵占别人的财产
    D. 于礼拜日谨守安息日
5.写下《读景教碑书后》的中国人是(    )。          (满分:4)
    A. 李之藻
    B. 钱大昕
    C. 张庚虞
    D. 韩泰华
6.希伯来人原来住在(    )。          (满分:4)
    A. 巴勒斯坦地区
    B. 阿拉伯半岛
    C. 埃及
    D. 约旦地区
7.以下是用万叶假名写成的是(    )。          (满分:4)
    A. 《古事记》
    B. 《日本书纪》
    C. 《怀风藻》
    D. 《枕草子》
8.在三十六国当中最大的是    (    )。          (满分:4)
    A. 乌孙
    B. 月氏
    C. 于阗
    D. 车师前国
9.白晋在其写的帝传中,这样描写一位皇帝:“思想敏捷,明智,记忆力强,有惊人的天才,他有经得起各种事变考验的坚强意志。”这位皇帝是          (满分:4)
    A. 顺治
    B. 雍正
    C. 康熙
    D. 乾隆
10.李约瑟的《中国科技史》中写到的中国被叫作“支那”,是外国人对(    )的翻译。          (满分:4)
    A. 绮
    B. 秦
    C. 羌
    D. 茶
11.有关唐以来四大发明向外传播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满分:4)
    A. 造纸术的西传是在高仙芝败于大食兵的8世纪中叶。
    B.    的制作方法由阿拉伯商人带到国外
    C. 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入地中海,意大利商船率先采用
    D. 雕版印刷术在8-10世纪传入伊斯兰世界的两河流域和埃及
12.对佛教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阶段性的理解有误的是(    )。          (满分:4)
    A. 汉代佛教与中国道术方士思想相结合
    B.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与中国玄学相结合
    C. 隋唐以后中国佛教基本上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D. 隋唐时期中国佛教有学派而无宗派
13.唐三彩中有很多胡俑,深目高鼻,或抱西域乐器,或牵引驼马,风尘仆仆于沙漠山岭之间,这些都是(    )商人。          (满分:4)
    A. 突厥
    B. 波斯
    C. 大食
    D. 回鹘
14.明清耶苏会传教士东来传教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这是通过(    )这一途径进行的。          (满分:4)
    A. 官方派遣使节、留学生、乐舞团体等
    B. 贸易往来
    C. 宗教传播
    D. 战争与掠夺
15.鉴真在日本的贡献不包括(    )。          (满分:4)
    A. 佛教方面首次建立起了严格的戒律制度,使得日本佛教走上了正轨
    B. 建筑方面设计修建了唐招提寺
    C. 留有《伤寒杂病论》一卷,被誉为“日本汉方医药之祖”
    D. 书法方面对日本书道的形成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判断题:【10道,总分:40分】

1.《后汉书·西域传》记载了东汉时代对西域的经营,班超派使者甘英,并出任西域都护府 ,经营西域。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2.楼兰处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东部边缘和罗布泊西部边缘。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3.佛教是先传入西域,然后才进入内地的。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4.张庚虞对唐景教碑一番研读之后写下一篇《读景教碑书后》。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5.片假名只是取用了汉字的一部分,以前又叫“女手”,是女子用的、不规格的文字。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6.摩西十戒奠定了西方宗教最基本的教规,之后摩西十戒就成了犹太教最基本的教义,后来的基督教、伊斯兰教都尊崇摩西十戒。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7.波斯帝国灭亡后,景教徒就不想再用波斯来称呼自己,玄宗时期正式把波斯寺改为了大秦寺。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8.使用筷子、开车等技术文明属于隐示文化。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9.最早关于日本的记载是《史记》中的:“乐浪海中有倭人”。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10.佛教在东汉初年已传入中国,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17秋《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4
一、单选题:【15道,总分:60分】

1.葡萄牙人东进第一站是(    )。          (满分:4)
    A. 马六甲
    B. 印度果阿
    C. 澳门
    D. 日本
2.(    )是中国汉字拉丁化道路之始。          (满分:4)
    A. 《西字奇迹》
    B. 《两国记法》
    C. 《二十五言》
    D. 《畸人十篇》
3.对唐景教碑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满分:4)
    A. 景教碑是一块黑色的石灰石碑,大体完好
    B. 高10英尺,宽4英尺,厚1英尺,重约2吨
    C. 正面文字32行,每行62字,共1900余汉字
    D. 下方和左右侧面是一些专门的文字,即希腊文
4.以下曾主持完成了《皇與全览图》的绘制工作的是(    )。          (满分:4)
    A. 汤若望
    B. 南怀仁
    C. 塔夏尔
    D. 张诚
5.第一个把范礼安的传教方略自觉认真实施的传教士是(    )。          (满分:4)
    A. 沙勿略
    B. 汤若望
    C. 罗明坚
    D. 利玛窦
6.对照现代地理知识,《万国全图》缺失(    )。          (满分:4)
    A. 美洲
    B. 亚洲
    C. 非洲
    D. 南极洲
7.写了一本《远东游记》的来华天主教传教士是(    )。          (满分:4)
    A. 柏朗嘉宾
    B. 罗伯鲁
    C. 马可波罗
    D. 孟高维诺
8.郑和到达各国的第一件事就是(    )。          (满分:4)
    A. 宣传朱棣的皇帝诏书
    B. 赠送礼物
    C. 进行贸易活动
    D. 武力征服
9.唯一得到谥号的来华传教士是(    )。          (满分:4)
    A. 汤若望
    B. 南怀仁
    C. 白晋
    D. 利玛窦
10.范礼安在澳门总结了几条到中国传教的方针,不正确的是(    )。          (满分:4)
    A. 传教士要说是仰慕中国文化而来
    B. 要穿佛教徒僧袍,称自己是印度西僧
    C. 到中国大陆的传教士应该学习中文
    D. 劝导加入天主教的中国人学葡萄牙语
11.为路易十四写了一份报告《康熙帝传》的是(    )。          (满分:4)
    A. 张诚
    B. 白晋
    C. 南怀仁
    D. 塔夏尔
12.利玛窦把他与中国士大夫关于《天主实义》的争论结成了一本书,叫做(    )。          (满分:4)
    A. 《利玛窦札记》
    B. 《畸人十篇》
    C. 《西国记法》
    D. 《同文算旨》
13.对开封犹太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满分:4)
    A. 他们的犹太教俗称“挑经教”、“蓝帽回回”
    B. 安息日,不升火,冷食
    C. 元朝时犹太人大量集中进入中国
    D. 不与外界通婚
14.记载了侵略者大肆屠杀华人事件的是(    )。          (满分:4)
    A. 《佛郎机传》
    B. 《和兰传》
    C. 《吕宋传》
    D. 《意大里亚传》
15.有关汤若望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满分:4)
    A. 第一位外国人钦天监正
    B. 明末1620年,汤若望随法国传教士金尼阁来华
    C. 主持《崇祯历书》的修订工作
    D. 大胆排斥中国传统的旧历——大统、回回、东局三家历法
二、判断题:【10道,总分:40分】

1.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巩固明朝的朝贡体系。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2.罗明坚为了培养复合要求的到中国来的传教士,就成立了圣宝路学院。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3.1553年中国便丧失了对澳门的另有主权。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4.《佛郎机传》首句“佛郎机近满剌加”,“满剌加”有时又作“麻六甲”,即今“马六甲”。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5.郑和,汉族,原名马三保,明朝航海家。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6.南怀仁是第一位外国人钦天监正。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7.利玛窦《万国全图》是来华传教士写成的第一部中文世界地理著作。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8.徐光启和李之藻翻译了欧洲最经典的几何和函数著作——《几何原本》与《同文算旨》。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9.《和兰传》中称:“和兰,又名红毛番”。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10.法国国王派来的使者及传教士们肩负着传播天主教和“改进科学与艺术”的双重使命。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语17秋《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1234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