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字说话:结果至上
四、用数字说话:结果至上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能否得到领导的认可,它的基石就是你做的事情、你的绩效;衡量一个企业成功与否的很重要的标准,是能否有利润;衡量一个职业经理人、一个中层干部是否优秀的很重要的标准,就是绩效如何。这个绩效是你在职场里的立身之根本。绩效可理解为就是结果,结果至上、绩效至上,你究竟做了多少事情,而且这个事情最好要用数字来说话。
1.汇报工作谈结果
你跟领导交流谈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养成这个习惯:汇报工作谈结果,请示工作谈方案。汇报工作一定要先讲结果,但是有的人不太习惯,总经理安排他去做那个事情,做了两个月后,总经理问他:“小张,这个事情做得怎么样?”然后他跟总经理汇报:“总经理,两个月来,我做了多少事情,我遇到了多少困难,我想出了多少办法,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状况,接下来我有出了什么主意。”讲了两个小时。总经理问:“小张,这个事情做成了没有?”“报告总经理,不好意思,没做成。”
为什么谈过程?因为我们有的职业经理人、中层干部,唯恐领导不知道自己在做啥,而领导更关心的是事情做成了没有,结果是怎么一回事。所以要养成习惯,跟领导汇报工作谈结果。
先谈结果,后谈过程,这有一点像男人的思维方式和女人的思维方式,男人的思维方式往往是结果型的,而女人的思维方式往往是过程型的。从买东西、购物这个角度就能看得出来,男人去买东西,到超市、商场买东西肯定是直奔主题,而且看到一款合适以后,马上就掏钱,买完东西掉头就走,眼光不见其余。而女士就不一样,女士进商场之前,几乎没有想过要买什么东西,但是一旦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好不容易出来,手上大包小包,女人就是过程型的,而男人往往是结果型的。
同样在沟通上也会出现这个问题,夫妻俩遇到同样的事情,沟通的时候表达方式就不一样,假设今天早上女的先出门,然后回来跟男的沟通,说今天发生的事情,她会讲:“今天一大早我下楼梯,在楼下遇到了张老太,张老太脸色很难看,我跟她打招呼,她也不理我,我以为她对我有意见,到了超市,大家都在抢大白菜,大白菜的价格又降了2分钱。”说来说去一大堆,不知道她在讲什么,而男的就不一样,假设今天是男的出门,回来男的会讲:“楼下的张老头死了,早上一大早我出门下楼梯,遇到了楼下的张老太,张老太脸色很难看,我跟她打招呼,她也不理我,我以为她对我有意见,等我从超市回来,一看楼下围了一群人,一打听张老头死了。”男的回来讲故事的时候,第一句话就是张老头死了,然后再讲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职业经理人以后向老板讲故事的时候,也是第一句话:张老头死了,然后再讲怎么发现张老头死的。这是职业经理人一个很重要的习惯。
2.同时关注过程
老板为什么用你?不就希望你得出一个结果来吗?有人讲,那跟领导汇报工作只谈结果,领导要的就是结果吗,那过程就不管了。错!这个概念要辩证,领导首先要结果,同时领导有权利关注过程,千万不能二选一。比如说这个月不就是做300万销售吗?平时我上班不上班你不用管我,我愿来就来,不来就不来,我中间想花多少钱,想干什么事情你不用管我,反正到月底我把300万给你。
这种方式肯定不行,就像我们家里面有小孩一样,我们希望小孩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考出一个好成绩出来,这叫结果,但是小孩跟爸爸妈妈讲:“爸爸妈妈,你们不用管我,到了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我考不好你们怎么收拾我都行,不就要一个结果吗,如果说我考好了,那么你们该怎么表扬我,平时就不用管我了。相信我,我期中、期末考试会考好。”如果爸爸妈妈答应这个条件,那就惨了,平时不管他,到了期中考试,结果不好,这时候爸爸妈妈就该收拾这小王八蛋了,妈妈上女子单打,结果无法改变,打过了以后,又到平时的学习当中,你又不能再打了,因为跟你谈得很清楚,你只要结果,过程打完了以后,就不能再打了,再打的话,就要等到期末考试才能打,期末考试考的又不行,然后爸爸妈妈两个人上,男女混合双打,打过了以后,结果还是没改变。对小孩的学习成绩的管理也是这回事。
我们重视结果,同时不放弃过程的管理,虽然我们希望孩子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能考出一个好成绩,这是不改变的,同时我每个星期都要看你用功不用功,如果你每个星期不用功,对不起,妈妈上。两个星期一看还不用功,爸爸妈妈一起上,打的次数多了,过程控制好了,就有可能在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考出一个好成绩出来。现在我们管理员工也应该是这种管法,所以既要结果,也要过程,这两者不排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