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财17秋《公共政策分析》在线作业一(随机123
东财《公共政策分析》在线作业一(随机)一、单选题:【15道,总分:60分】
1.政策方案的设计必须时刻以有关( )为核心,与它保持一致。 (满分:4)
A. 政策制定 B. 政策目标
C. 政策执行 D. 政策抉择
2.依据( ) ,可将公共政策分为元政策和总政策。 (满分:4)
A. 公共政策所发生的领域不同
B. 分配的利益不同
C. 是否涉及政府的实质性活动
D. 公共政策所要实现的目标综合程度不同
3.监控的直接目的是( ) (满分:4)
A. 纠正系统偏差
B. 保证政策结果的有效性
C. 保障系统目标的实现
D. 实现政策的合法化
4.按照是否涉及政府的实质性活动,可将公共政策分为( ) (满分:4)
A. 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
B. 公共物品政策和私人物品政策
C. 实体政策和程序政策
D. 实质性政策和象征性政策
5.既是最重要的政策制定主体,也是最重要的政策监控主体之一的是( )。 (满分:4)
A. 行政机关
B. 利益团体
C. 立法机关
D. 司法机关
6.新政策代替旧政策,但所面对的问题不变,所要满足的要求不变的政策终结方式是( )。 (满分:4)
A. 政策废止
B. 政策替代
C. 政策分解
D. 政策合并
7.政府议程指的政府组织正式讨论和认定有关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又被称为 ( ) (满分:4)
A. 政策议程
B. 公众议程
C. 正式议程
D. 行政议程
8.( )是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满分:4)
A. 政治文化
B. 社会经济状况
C. 政策环境
D. 制度条件
9.( )政策资源是政策执行的根本保证 (满分:4)
A. 物力资源
B. 信息资源
C. 权威资源
D. 人力资源
10.( )又称中枢子系统它由拥有决策权力的高层领导者组成。 (满分:4)
A. 决断子系统
B. 信息子系统
C. 咨询子系统
D. 执行子系统
11.政府运用政策手段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利益冲突进行调节与控制,属于公共政策的( )功能。 (满分:4)
A. 导向
B. 分配
C. 调控
D. 强制
12.政策执行的( )环节是保证政策执行顺利进行的经济基础? (满分:4)
A. 物质准备
B. 政策分解
C. 政策宣传
D. 组织准备
13.公共政策周期的第一阶段是( ) (满分:4)
A. 政策实施
B. 政策形成
C. 政策评估
D. 提案的提出
14.( )是检验政策方案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满分:4)
A. 政策执行
B. 政策反馈
C. 政策制定
D. 政策评估
15.最广泛的非官方政策主体是( ) (满分:4)
A. 大众传媒
B. 利益集团
C. 思想库
D. 公民(选民)
二、多选题:【10道,总分:40分】
1.中国政策研究组织的积极贡献是( ) (满分:4)
A. 为决策者提供具体的政策措施和建议
B. 研究长远发展战略、确定发展目标,为改革和建设指明方向
C. 对各案进行论证和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D. 各级政研组织自成体系
2.政策评估的意义有( )。 (满分:4)
A. 提高效率的保障
B. 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必由之路
C. 检查政策效果的基本途径
D. 决定政策走向的依据
3.确定政策目标的实事求是原则要求我们一定要( )。 (满分:4)
A. 志存高远
B. 从实际的公共政策问题出发
C. 切实可行
D. 从主观愿望出发
4.下列哪些问题属于方案规划的原则( )。 (满分:4)
A. 整体性原则
B. 信息完备原则
C. 社会公正原则
D. 实事求是原则
5.下面哪些行为主体属于外部评估者( )。 (满分:4)
A. 公共利益组织
B. 压力集团
C. 沟通媒体
D. 民间的研究组织
6.政策法律化的条件有( )。 (满分:4)
A. 有立法必要的政策
B. 执政党制定的政策
C. 成熟稳定的政策
D. 民族宗教领域的政策
7.评估方法的选择所取决的因素包括( )。 (满分:4)
A. 信息是否完全
B. 时间资源的限制
C. 政策对象的数量
D. 政策预期效果的大小
8.我国公共政策研究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 (满分:4)
A. 研究方法较为简单
B. 体制不合理
C. 职能不集中
D. 人员素质尚需提高
9.科布和爱尔德区分了几种基本的议程,即( )。 (满分:4)
A. 政府议程
B. 正式议程
C. 系统议程
D. 公众议程
10.根据公共政策针对和发生作用的领域不同,可将公共政策分为( )。 (满分:4)
A. 经济政策
B. 社会政策
C. 文化政策
D. 政治政策
东财《公共政策分析》在线作业三(随机
一、单选题:【15道,总分:60分】
1.( )将政策的出现看作是一场“科学革命”。 (满分:4)
A. 拉斯韦尔
B. 威尔逊
C. 德洛尔
D. 韦伯
2.从评估组织活动形式上看公共政策评估可分为( ) (满分:4)
A. 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估
B. 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
C. 执行评估和非执行评估
D. 正式评估和非正式评估
3.最高决策权归某个人单独掌握的决策体制是( )。 (满分:4)
A. 首长制
B. 委员会制
C. 集权制
D. 分权制
4.下列哪种模型可用于对未来的研究( )。 (满分:4)
A. 规范模型
B. 符号模型
C. 语句模型
D. 程序模型
5.( )是用来解释和预测公共政策的原因和结果。 (满分:4)
A. 硬模型
B. 软模型
C. 描述模型
D. 规范模型
6.既是最重要的政策制定主体,也是最重要的政策监控主体之一的是( )。 (满分:4)
A. 立法机关
B. 行政机关
C. 司法机关
D. 利益团体
7.中国公共政策决策的核心是( )。 (满分:4)
A. 利益集团
B. 社会组织
C. 各级党委
D. 公民
8.( )政策是为满足某一群体需要而设计的政策。 (满分:4)
A. 适应性政策
B. 全域的政策
C. 片断的政策
D. 控制性政策
9.( )政策是有关在社会上分配财富或其他有价值的物品的努力。 (满分:4)
A. 规制政策
B. 控制性政策
C. 分配型政策
D. 再分配型政策
10.依据( ),可以把政策评估方法分为经验分析法和演绎推理法。 (满分:4)
A. 政策评估所注意的角度
B. 事物的质和量
C. 所涉及的工具
D. 方法论
11.现代民主国家的根本理念是“主权属于人民”,但在实际中政策过程却总是由直接掌管政权的少数人来主导,揭示这一悖论的决策模型是 (满分:4)
A. 精英模型
B. 政治系统模型
C. 机构——制度模型
D. 集团模型
12.政策执行的( )环节是保证政策执行顺利进行的经济基础? (满分:4)
A. 物质准备
B. 政策分解
C. 政策宣传
D. 组织准备
13.( )是通过自由的、无拘无束地集体讨论以产生创造性的一种方法。 (满分:4)
A. 集体意见法
B. 德尔菲法
C. 系统分析法
D. 头脑风暴法
14.( )也就是将不同备选方案加以比较,从而选择最佳的备选方案、方案组合或配置次序。 (满分:4)
A. 政策方案设计
B. 政策方案比较
C. 政策方案优选
D. 政策方案评估
15.( )是指在政策分析者所提出的可供选择的政策方案的基础上,政策决定者根据自己的价值偏好、人生态度、谋略思想判断客观情势、权衡利弊、设定价值,择优选择自认为最佳的政策方案。 (满分:4)
A. 政策选择
B. 政策决定
C. 政策宣示
D. 政策执行
二、多选题:【10道,总分:40分】
1.我国公共政策决策体制存在的问题包括( )。 (满分:4)
A. 权力过分集中
B. 没有充分重视智囊系统和信息系统的作用
C. 政策传递失真
D. 政策扭曲
2.政策评估分为( (满分:4)
A. 事前评估
B. 事后评估
C. 全过程评估
D. 终止性评估
3.判断政策问题的准则包括( )。 (满分:4)
A. 政策问题是社会问题
B. 政策问题是影响面广、社会公众普通关心的问题
C. 政策问题是影响程度大的问题
D. 政策问题是政策及其部门有责任干预的问题
4.理性综合模型的构成要素有( )。 (满分:4)
A. 决策者面对着一个与其他问题不同的特定问题,或者至少与这些问题相比较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B. 引导决策者的目的、价值以及目标已经得到了澄清,并且按照重要性排序
C. 已经准备好了一组用于处理问题的可供选择的政策
D. 对于所选择的每项政策所会带来的后果已经作了研究
E. 对于各项政策选择及其附带后果都是可加计算并且是可与其他选择相比较的
F. 决策者选择一种能够最佳地实现目标、价值或目的的政策
5. •模型的主要标准: (满分:4)
A. 是否能够简化现实生活?
B. 是否确认公共政策最为重要的方面?
C. 是否符合现实情况?
D. 是否以一种可理解的方式传播某种有用的东西?
E.是否提供关于公共政策的解释?
F. 是否在公共政策种引进探索与研究?
6.下面哪些行为主体属于外部评估者( )。 (满分:4)
A. 公共利益组织
B. 压力集团
C. 民间的研究组织
D. 沟通媒体
7.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成因包括( )。 (满分:4)
A. 中央利益与地方利益的冲突
B. 政策本身的缺陷
C. 政策执行主体的本位主义和地方利益的驱使
D. 政策执行的监控不利
8. 政策制定的特点: (满分:4)
A. 目的性
B. 具有特定内容(方案设计与选择)
C. 前瞻性
D. 系统性
9.政策决定的形式一般有( )。 (满分:4)
A. 法规
B. 立法
C. 命令
D. 司法解释
10.确定政策目标的实事求是原则要求我们一定要( )。 (满分:4)
A. 志存高远
B. 从实际的公共政策问题出发
C. 切实可行
D. 从主观愿望出发
东财《公共政策分析》在线作业二(随机)
一、单选题:【15道,总分:60分】
1.在我国,( )是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它是我国政策制定及立法的主要机关,也是政策执行和监控的制约机构。 (满分:4)
A. 中国共产党
B. 人民代表大会
C. 最高人民法院
D. 国务院
2.政策制定过程中起始阶段的功能活动是( )。 (满分:4)
A. 方案合法化
B. 方案规划
C. 设立议程
D. 方案评估
3.( )是指由于一种政策在实施中无法发挥其既定的政策功能,或者由于该政策既定功能的完成而采取的终止多余的、不必要的或无效的政策的一种行为过程。 (满分:4)
A. 政策更改
B. 政策终结
C. 政策修正
D. 政策分析
4.( )是检验政策方案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满分:4)
A. 政策执行
B. 政策反馈
C. 政策制定
D. 政策评估
5.在政策类型中,( )是关于制定政策的政策。 (满分:4)
A. 元政策
B. 基本国策
C. 基本政策
D. 具体政策
6.政策执行的( )环节是保证政策执行顺利进行的经济基础? (满分:4)
A. 物质准备
B. 政策分解
C. 政策宣传
D. 组织准备
7.( )政策资源是政策执行的根本保证 (满分:4)
A. 物力资源
B. 信息资源
C. 权威资源
D. 人力资源
8.( )是指政策主体试图通过制定和施行政策予以调整的社会问题. (满分:4)
A. 社会问题
B. 公共问题
C. 个人问题
D. 政策问题
9.( )是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满分:4)
A. 政治文化
B. 社会经济状况
C. 政策环境
D. 制度条件
10.( )是指政策研究和制定者,依据一定的筛选标准,将主要的和迫切的政策问题从政策问题集合中确认出来的活动。 (满分:4)
A. 政策问题分析
B. 政策问题的提出
C. 政策问题的筛选
D. 政策问题的判定
11.社会或公共问题只有在被提上政策议程的情况下,才成为 ( ) (满分:4)
A. 执政党问题
B. 公共政策问题
C. 政府问题
D. 国家问题
12.从评估组织活动形式上看公共政策评估可分为( ) (满分:4)
A. 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估
B. 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
C. 执行评估和非执行评估
D. 正式评估和非正式评估
13.( )是政策执行活动得以进行的根本保障。 (满分:4)
A. 经济手段
B. 思想引导手段
C. 行政手段
D. 法律手段
14.公共政策作为一门学科是在( )成型并发展起来的 (满分:4)
A. 20世纪50年代
B. 20世纪60年代
C. 20世纪70年代
D. 20世纪40年代
15.新政策代替旧政策,但所面对的问题不变,所要满足的要求不变的政策终结方式是( )。 (满分:4)
A. 政策废止
B. 政策替代
C. 政策分解
D. 政策合并
二、多选题:【10道,总分:40分】
1.政策终结的特征有( )。 (满分:4)
A. 灵活性
B. 强制性
C. 时效性
D. 更替性
2.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主要表现为( )。 (满分:4)
A. 搞“土政策”
B. “曲解政策,为我所用”
C. “你有政策,我有对策”
D. “软拖硬抗,拒不顺从
3.进一步提高政策研究人员的素质,必须( ) (满分:4)
A. 完善人员交流机制
B. 吸纳高素质的人才及优化人员结构
C. 建立人员兼职机制
D. 健全人员培训机制
4.政策执行的特点有( ) (满分:4)
A. 时间上的阶段性与连续性
B. 内容的务实性
C. 目标的导向性
D. 实施的灵活性
5.公共政策分析的主要特点有( )。 (满分:4)
A. 政策分析不仅是描述性的,而且也是规范的
B. 政策分析既是方法论,又是艺术
C. 政策分析涉及的是从问题发现到问题解决的整个政策过程
D. 政策分析是一个跨学科的、应用性的研究领域
6.反映政策问题的具体渠道有( )。 (满分:4)
A. 政府决策的考虑
B. 政策实施的反馈
C. 利益群体的反映
D. 决策咨询的信息
7.常见的政策评估标准有( )。 (满分:4)
A. 公正标准
B. 效率标准
C. 效益标准
D. 生产力标准
8.政策终结的意义( )。 (满分:4)
A. 避免僵化
B. 节省资源
C. 优化政策
D. 提高绩效
9.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成因包括( )。 (满分:4)
A. 中央利益与地方利益的冲突
B. 政策本身的缺陷
C. 政策执行的监控不利
D. 政策执行主体的本位主义和地方利益的驱使
10.确定政策目标的实事求是原则要求我们一定要( )。 (满分:4)
A. 志存高远
B. 从实际的公共政策问题出发
C. 切实可行
D. 从主观愿望出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