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老师 发表于 2017-10-17 14:13:2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东师17秋在线作业12参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7秋在线作业1
一、单选题:【10道,总分:30分】

1.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    )          (满分:3)
    A. 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B. 实现共产主义
    C. 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无阶级社会
    D. 大力发展生产力
2.垄断价格的出现(    )          (满分:3)
    A. 完全偏离了价值
    B. 违背了价值规律
    C. 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的作用
    D. 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
3.“三权分立”中的三权是指(    )          (满分:3)
    A. 立法权、监督权、行使权
    B. 选举权、财政权、支配权
    C. 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
    D. 知情权、选举权、监督权
4.主观唯心主义的典型代表人物是(    )          (满分:3)
    A. 贝克莱
    B. 黑格尔
    C. 费尔巴哈
    D. 陆九渊
5.“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句话包含的认识论道理是(    )          (满分:3)
    A.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B.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C.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6.商品的二因素是(    )          (满分:3)
    A. 使用价值和价值
    B.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C.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D. 生产力合生产关系
7.资产阶级民主制作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政治制度,它的核心和主要标志是(    )          (满分:3)
    A. 议会制
    B. .三权分立制
    C. 选举制
    D. 民主共和制
8.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满分:3)
    A. 自然与社会的和谐问题
    B. 人的根本利益问题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 联系和发展的问题
9.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          (满分:3)
    A.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B.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C. 能动的反映论与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D.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10.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条件是(    )          (满分:3)
    A. 本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B. 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C. 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D. 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
二、多选题:【10道,总分:30分】

1.列宁领导下对苏维埃俄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大体分为(    )          (满分:3)
    A. 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
    B. 战时共产主义
    C. 新经济政策
    D. 苏联模式
2.民主共和制的基本类型是(    )          (满分:3)
    A. 议会共和制
    B. 总统共和制
    C. 君主立宪制
    D. 专制独裁制
3.上层建筑可以划分为(    )          (满分:3)
    A. 观念上层建筑
    B. 政治上层建筑
    C. 民主制度
    D. 国家机关
4.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的发展的作用是(    )          (满分:3)
    A. 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
    B. 自发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 消除垄断
    D. 引起核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5.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有(    )          (满分:3)
    A. 一切依靠群众
    B. 一切为了群众
    C.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D.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6.资本积累的后果是(    )          (满分:3)
    A.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B. 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C. 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
    D.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日渐成熟
7.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因为(    )          (满分:3)
    A. 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B. 时间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C. 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活动
    D. 实践世人对立行走
8.垄断阶段的竞争同自由竞争阶段的竞争相比的新特点是(    )          (满分:3)
    A. 垄断时期的竞争目的是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B. 竞争手段更加多样化
    C. 竞争更加激烈
    D. 竞争从国内扩展到国外
9.解决矛盾的基本方法是(    )          (满分:3)
    A. 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
    B. 矛盾双方同归于尽
    C. 矛盾对立面的融合
    D. 矛盾调和论
10.资本家要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所通过的途径是(    )          (满分:3)
    A. 提高机器科技含量
    B. 提高剩余价值率
    C. 增加不变资本总量
    D. 增加可变资本总量
三、判断题:【20道,总分:40分】

1.历史是人民群众合力作用的结果。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马克思恩格斯继承了以往全部哲学优秀成果,特别是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和批判地吸收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核”的基础上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3.商品价格的波动违背了价值规律。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4.资本的原始积累一开始就不是节约的结果,而是暴力的结果。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5.贵金属货币和纸币最大的执行职能的区别是储藏手段职能。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6.反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构成上的比例是资本的技术构成。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7.全部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8.真理的两个基本属性是有用性和一元性。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9.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0.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莫尔、康帕内拉的社会主义思想。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1.共产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是远远高于以往一切社会的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2.马克思最早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3.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内容是相对稳定的,形式是活跃易变的。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4.资本主义经济中完全实行是市场管理,没有计划管理。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5.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普遍性和特殊性。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6.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对立的发展观。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7.19世纪法国科学家居维叶认为,有机界是由于突然性的“灾变”所引起的,通过这种“灾变”,一些由某种神迹穿凿的新物种代替了旧物种。这是激变论观点。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8.1998年,我国多个地区发生特大洪涝灾害,与森林砍伐过量,水土流失严重,河床淤积有关,从因果关系来看,这属于一果多因。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9.列宁首先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0.商品是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产品。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7秋在线作业2
一、单选题:【10道,总分:30分】

1.主观唯心主义的典型代表人物是(    )          (满分:3)
    A. 贝克莱
    B. 黑格尔
    C. 费尔巴哈
    D. 陆九渊
2.垄断价格的出现(    )          (满分:3)
    A. 完全偏离了价值
    B. 违背了价值规律
    C. 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的作用
    D. 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
3.最初的垄断组织形式是(    )          (满分:3)
    A.
    B. 卡特尔
    C. 辛迪加
    D. 托拉斯
    E. 短期价格协议
4.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          (满分:3)
    A.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C. 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
    D. 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5.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          (满分:3)
    A. 社会意识
    B. 地理条件
    C. 人口因素
    D.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6.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    )          (满分:3)
    A. 实践
    B. 客观事物本身
    C. 是否得到人们的认同
    D. 逻辑证明
7.在商品生产过程中价值的创造是由(    )          (满分:3)
    A. 死劳动创造的
    B. 资本家创造的
    C. 机器创造的
    D. 活劳动创造的
8.唯心主义哲学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          (满分:3)
    A.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B.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C. 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
    D. 一元论和二元论
9.“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满分:3)
    A.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B. 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 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10.空间的特点是(    )          (满分:3)
    A. 一维性
    B. 二维性
    C. 三维性
    D. 不可逆性
二、多选题:【10道,总分:30分】

1.共产主义之所以能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由于在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具备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是(    )          (满分:3)
    A. 人们摆脱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压迫的束缚
    B. 人们完全摆脱了旧式分工的束缚
    C. 人们完全摆脱了仅仅是谋生手段的劳动的束缚
    D. 人们完全摆脱了接受教育和训练的限制
2.人类意识产生所经历的环节是(    )          (满分:3)
    A. 从反应特性到刺激感应性
    B. 从刺激感应性到动物心理
    C. 从动物心理到人类意识
    D.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3.改革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表现在(    )          (满分:3)
    A. 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
    B. 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C. 吧生产力从旧的生产关系中解放出来
    D. 改变社会的性质
4.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的内容包括(    )          (满分:3)
    A.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B.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C. 产品的分配形式
    D. 科学技术发展的程度
5.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是指(    )          (满分:3)
    A. 个别劳动
    B. 社会劳动
    C. 具体劳动
    D. 抽象劳动
6.属于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新变化有(    )          (满分:3)
    A. 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
    B. 建立和发展一定比重的国有经济,出现了工人持股现象
    C. 允许工人代表参加企业管理
    D. 公民权利的外延与内涵有新的拓展
7.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是(    )          (满分:3)
    A. 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
    B. 共性通过个性表现出来
    C. 个性包含着共性
    D. 共性和个性可以相互转化
8.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银行业的集中和垄断新的发展表现是(    )          (满分:3)
    A. 银行规模不断扩大,银行资本积累和资本集中的速度加快
    B. 少数大银行的资产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
    C. 各银行的分支机构迅速增长
    D. 资本主义银行开始向国外拓展
9.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    )          (满分:3)
    A.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 意识活动的主观创造性
    C. 意识活动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D. 意识活动对于人的生理活动有一定影响
10.民主共和制的基本类型是(    )          (满分:3)
    A. 议会共和制
    B. 总统共和制
    C. 君主立宪制
    D. 专制独裁制
三、判断题:【20道,总分:40分】

1.经济基础就是一切生产关系。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资本主义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是法院。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3.剩余价值来源于资本家改进生产技术和劳动者创造的两个方面。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是哲学上的一元论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5.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是以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通过雇佣劳动制度剥削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经济制度。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6.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7.“资本来到世间,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这句话是指资本积累的残酷性。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8.“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9.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创造性、兼容性和稳定性。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0.先设计工程图纸,然后按图纸设工,建成大楼。这一事实说明人类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1.理性认识的三个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2.革命有两种基本形式:即暴力和和平。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3.判明人类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就是看是否被大多数人接受。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4.唯物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古代唯物主义、文艺复兴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及历史唯物主义三个阶段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5.人口因素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社会形态的更替。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6.以往的历史观的根本缺陷是只考察了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研究这些思想动机背后的历史根源;没有说明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7.商品生产是以满足人们需要为目的的。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8.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9.迄今为止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经历的两个阶段是自然经济阶段和市场经济阶段。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0.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向外输出资本的财力基础是存在过剩资本。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东师17秋在线作业12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