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辅导 发表于 2017-10-17 14:12:0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东师17秋在线作业123资料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17秋在线作业1
一、单选题:【10道,总分:40分】

1.事物的质变是指          (满分:4)
    A. 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
    B. 事物在场所方面的变更
    C. 事物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D. 事物性质的变化
2.把物质说成是一种或几种可直接感知的实物是          (满分:4)
    A.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B.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C. 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
    D.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3.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满分:4)
    A. 社会主义道德
    B. 社会主义政治法律观点
    C.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D. 马克思主义理论
4.矛盾是          (满分:4)
    A. 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B. 对立面之间相互联系和转化的关系
    C. 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和相互否定的关系
    D. 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
5.世界统一于存在的观点,是          (满分:4)
    A. 唯物主义观点
    B. 唯心主义观点
    C. 折中主义观点
    D. 辩证法观点
6.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组织原则是:          (满分:4)
    A. 民主集中制
    B. 保障个人自由
    C. 权力平等
    D. 少数服从多数
7.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组织原则是          (满分:4)
    A. 民主集中制
    B. 保障个人自由
    C. 权力平等
    D. 少数服从多数
8.度 是          (满分:4)
    A. 质和量的统一
    B. 质和属性的统一
    C. 量和属性的统一
    D. 质和量的分离
9.实践 是          (满分:4)
    A. 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一切活动
    B. 人们能动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
    C. 人们能动认识世界的精神活动
    D. 人们适应环境的本能活动
10.世界统一于存在的观点 ,是          (满分:4)
    A. 唯物主义观点
    B. 唯心主义观点
    C. 折中主义观点
    D. 辩证法观点
二、多选题:【10道,总分:30分】

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是因为发展生产力是:          (满分:3)
    A. 社会主义的本质的要求
    B. 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要求
    C. 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要求
    D. 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
    E.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要求
2.改革开放以来,答案提出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个政策          (满分:3)
    A. 以承认差别为前提
    B. 以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为条件
    C.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
    D. 会导致两级分化
    E. 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经济条件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需要用          (满分:3)
    A. 人类自身的发展来证明
    B. 具体科学的长期和持续发展来证明
    C. 世界的联系和发展来证明
    D. 哲学的长期和持续的发展来证明
    E. 世界运动的规律性来证明
4.下列观点中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满分:3)
    A. 形存则神存,形灭则神灭
    B. 认识不仅反映世界,而且创造世界
    C.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万物起
    D. 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E. 经验是认识真理性的最终判断标准
5.根据关于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的原理,应承认          (满分:3)
    A. 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B. 错误的思想也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C. 一切物质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
    D. 改造世界是意识能动性的突出表现
    E.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
6.属于解决我国民族问题基本原则的是          (满分:3)
    A. 维护祖国统一
    B. 坚持民族平等
    C. 促进民族团结
    D. 坚持民族自治
    E. 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7.按劳分配的内涵是          (满分:3)
    A. 有劳动能力的人应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动
    B. 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
    C. 按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
    D. 等量劳动取得等量报酬
    E.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
8.党的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是          (满分:3)
    A. 经济建设
    B. 精神文明建设
    C. 改革开放
    D. 四项基本原则
    E. 发展教育科学文化
9.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领导党和人民实现了若干转变          (满分:3)
    A. 从“以阶级斗争位纲”发展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从墨守成规到各方面的改革
    C. 从否定“两个凡是”到否定一切社会主义原则
    D. 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
    E. 从基本上是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转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0.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是:          (满分:3)
    A. 相辅相成
    B. 互相促进
    C. 互相矛盾
    D. 对立统一
    E. 物质生产是基础,对精神生产起最终决定作用
三、判断题:【10道,总分:30分】

1.对人民内部的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应民主和专政这样两种不同的方法。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2.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3.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讲话中,正式提出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4.人的意志可以改变客观规律。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5.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概括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 ,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6.矛盾双方相互包含,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7.辩证的否定是通过事物内在矛盾运动而实现的事物的自我否定 。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8.联系具有无条件性。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9.一切时间、空间都是物质的时间、空间。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10.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17秋在线作业2
一、单选题:【10道,总分:40分】

1.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          (满分:4)
    A.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 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C. 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D.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矛盾
2.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政体是 :          (满分:4)
    A. 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
    B. 参议会制度
    C. 人民代表会议制度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组织原则是:          (满分:4)
    A. 民主集中制
    B. 保障个人自由
    C. 权力平等
    D. 少数服从多数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满分:4)
    A. 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B.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C. 从建国到基本实现四个现代化
    D. 从社会主义改造到小康社会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目标是          (满分:4)
    A. 摆脱贫穷,实现现代化
    B. 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
    C. 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6.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因而就意识本身而言它具有          (满分:4)
    A. 主观性
    B. 能动性
    C. 随意性
    D. 物质性
7.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期是:          (满分:4)
    A. 国民革命时期
    B. 土地革命战争前期
    C. 土地革命战争后期
    D. 抗日战争时期
8.中国共产党处理同资产阶级的关系的基本政策是:          (满分:4)
    A. 独立自主
    B. 又联合又斗争
    C. 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D. 反对“左”倾关门主义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是          (满分:4)
    A. 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
    B. 社会主义性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的要求
    C. 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D. 改革开放的需要
10.否定之否定规律侧重于揭示          (满分:4)
    A. 事物发展的动力
    B. 事物间联系的根本内容
    C. 事物发展的状态
    D. 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二、多选题:【10道,总分:30分】

1.矛盾的基本属性 有          (满分:3)
    A. 联系性
    B. 互动性
    C. 同一性
    D. 和谐性
    E. 斗争性
2.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是          (满分:3)
    A. 对外开放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条件
    B.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对外开放的基础
    C. 既统一又有矛盾
    D. 只坚持对外开放,无须自力更生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          (满分:3)
    A.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B.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D. 相互联结的关系
    E. 相互转化的关系
4.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的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具体方针有          (满分:3)
    A. “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
    B. 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和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利益的方针
    C.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D.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E. “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方针
5.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领导党和人民实现了若干转变          (满分:3)
    A. 从“以阶级斗争位纲”发展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从墨守成规到各方面的改革
    C. 从否定“两个凡是”到否定一切社会主义原则
    D. 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
    E. 从基本上是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转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6.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论述正确的是          (满分:3)
    A. 全新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C. 是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
    D. 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E. 科学性、实践性和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
7.事物的联系具有          (满分:3)
    A. 客观性
    B. 普遍性
    C. 多样性
    D. 条件性
    E. 唯一性
8.唯物辩证法认为 ,发展在本质上是          (满分:3)
    A. .指一切运动变化
    B. 事物前进的或上升的运动
    C. 同一事物的不断增长
    D. 指事物的一切运动过程
    E.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9.有关社会主义民主论述正确的是          (满分:3)
    A. 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B. 首先而且主要是指一种国家制度
    C.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D. 民主既是目的,又是手段
    E.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政治建设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
10.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          (满分:3)
    A.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B. 我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C. 土地革命的成功
    D. 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E. “三座大山”的被推翻
三、判断题:【10道,总分:30分】

1.规律是事物或现象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2.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总路线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3.党和国家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道路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把资本主义经济改造成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4.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5.在认识质的基础上,只有认识了量才能对实践进行准确、具体的指导。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6.判断改革开放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人民利益标准。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7.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8.矛盾双方相互包含,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9.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它揭示了事物 发展的基本动力。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10.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核心问题是发展问题。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17秋在线作业3
一、单选题:【10道,总分:40分】

1.事物的质是指          (满分:4)
    A. 构成事物内在要素的总和
    B. 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C. 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D. 事物的规模、发展程度和速度等规定性
2.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对我国的主要矛盾做出正确分析是在          (满分:4)
    A. 《论十大关系》
    B. 八大政治报告
    C.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3.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          (满分:4)
    A. 事物发展的过程
    B. 事物发展的动力
    C. 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D. 事物发展的基本方向和道路
4.“防微杜渐”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满分:4)
    A. 对立统一规律的原理
    B. 质量互变规律的原理
    C.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原理
    D.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原理
5.上层建筑的核心 是          (满分:4)
    A. 哲学
    B. 国家政权
    C. 政党
    D. 政治法律思想
6.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期是:          (满分:4)
    A. 国民革命时期
    B. 土地革命战争前期
    C. 土地革命战争后期
    D. 抗日战争时期
7.对于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          (满分:4)
    A. 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B. 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
    C. 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 实行“斗争——团结——提高”的方针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目标是          (满分:4)
    A. 摆脱贫穷,实现现代化
    B. 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
    C. 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9.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集中体现是          (满分:4)
    A. 经济建设
    B. 党的领导
    C. 爱国主义
    D. 为人民服务
10.由猿进化到人的根本标志是          (满分:4)
    A. 工具的生产和使用
    B. 文字的产生
    C.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
    D.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出现
二、多选题:【10道,总分:30分】

1.事物的规律所具有的特点是          (满分:3)
    A. 必然性
    B. 偶然性
    C. 可重复性
    D. 稳定性
    E. 普遍性
2.党的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是 :          (满分:3)
    A. 经济建设
    B. 精神文明建设
    C. 改革开放
    D. 四项基本原则
    E. 发展教育科学文化
3.在全行业公私合营前,国家资本主义企业和利润按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配:          (满分:3)
    A. 所得税
    B. 企业公积金
    C. 工人福利费
    D. 资方红利
    E. 定息
4.实事求是的基本内涵有 :          (满分:3)
    A. 一切从实际出发
    B. 理论联系实际
    C. 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D. 自己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E. 主要依靠本国党和人民自己的力量去争取革命和建设的胜利
5.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满分:3)
    A. 矛盾双方互相依存,处于矛盾统一体中,提供事物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B. 矛盾双方互不联系
    C. 矛盾双方互相对立
    D. 矛盾双方相互包含,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E.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方向
6.民主与法制的正确关系是:          (满分:3)
    A. 民主是法制的前提与基础
    B. 法制是的民主的前提与基础
    C. 法制是的民主的体现与保障
    D. 民主是法制的体现与保障
    E. 民主与法制互为前提与保障
7.关于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满分:3)
    A.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B.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C. 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D.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
    E. 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8.真理的客观性表现在          (满分:3)
    A. 在真理性的认识中,包含着不以人和人类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B. 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C. 真理的内容虽然是主观的,但是也有客观性
    D. 在真理性的认识中,包含着不以人和人类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E. 一切真理都具有客观性
9.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的思想之所以是统一战线的基本理论根据,是因为这个思想指明了:          (满分:3)
    A. 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B. 统一战线的广泛性
    C. 统一战线的长期性
    D. 统一战线的复杂性
    E. 统一战线的目标性
10.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 包括          (满分:3)
    A. 19世纪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 无产阶级队伍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C. 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
    D. 对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
    E. 马克思、恩格斯个人的努力
三、判断题:【10道,总分:30分】

1.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2.《论十大关系》指出,安排国民经济计划的次序是重、轻、农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3.在认识质的基础上,只有认识了量才能对实践进行准确、具体的指导。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4.毛泽东正式提出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是在《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中。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5.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现 实性。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7.人们认识到规律,规律就会发生作用。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8.物质的唯一特性 是可知性。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9.党和国家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道路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把资本主义经济改造成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10.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反映 论、可知论和实践论。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东师17秋在线作业123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