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木老师 发表于 2017-10-17 11:09:56

《文学概论》东师17秋在线作业123参考


文学概论17秋在线作业1
一、单选题:【10道,总分:30分】

1.抒情作品外在韵律变化的决定因素是(    )          (满分:3)
    A. 环境变化
    B. 情节变化
    C. 情感的起伏变化
    D. 思维变化
2.整体象征并不是以形象来图解某种观念或思想,而是以作品自身的(    )暗示和隐喻着思想、观念。          (满分:3)
    A. 特定意象
    B. 具体内容
    C. 结构模式
    D. 形象体系
3.抒情性作品是指那些以表现人物的(    )为主要目的的文学作品。          (满分:3)
    A. 主体情感活动
    B. 客体情感活动
    C. 心理情感活动
    D. 个人情感活动
4.所谓(    )往往是更为先进发达的文学或具有开拓性和启发性的文学。          (满分:3)
    A. 强势文学
    B. 弱势文学
    C. 翻译文学
    D. 比较文学
5.韦勒克说:“最古老的答案之一是把诗当作‘人工制品’,具有像一件雕刻或一副画一样的性质,和它们一样是一个客体。”下列说法不符合韦勒克意思的是.          (满分:3)
    A. 文学作品的存在就是印刷品
    B. 文学主要是一种客观存在
    C. 文学需要作家的主观创造
    D. 诗、雕刻和绘画在性质上没有什么区别
6.叙述者=人物的这种叙述视角又称为(    ),就是叙述者所知道的同人物知道的一样多。          (满分:3)
    A. 见证人视角
    B. 内焦点叙事
    C. 主人公视角
    D. 外视角
7.(    )不仅是人物生活的背景,也是小说艺术的重要描写对象。          (满分:3)
    A. 人物
    B. 环境
    C. 情节
    D. 行动
8.文学接受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          (满分:3)
    A. 文学创作
    B. 文学阅读
    C. 文学消费
    D. 文学鉴赏
9.黑格尔说:“人只有在认识他自己和周围事物时,才是符合他本身的存在规律而存在着。人必须认识到推动他和统治他的那些力量,而向他提供这种认识的就是形式符合实体内容的诗。”下列哪个选项不能从黑格尔的话中引申出来:          (满分:3)
    A. 人只有认识了自己和自己的处境才符合人区别于非人的属性。
    B. 文学是展开人的价值的唯一的形式
    C. 文学使人实现了人的独特属性
    D. 文学是人认识自身和自身处境的最好方式
10.按照语义学理论的理解,文学作品的意义的关键问题在于(    )的关系。          (满分:3)
    A. 语言与思想
    B. 语言与行为
    C. 思想与行为
    D. 词语和思想
二、多选题:【10道,总分:30分】

1.作品的叙事本身是在时间过程中完成的。叙事学所说的时间的“双重性”是指          (满分:3)
    A. 故事时间
    B. 叙述时间
    C. 阅读时间
    D. 讲述时间
2.戏剧按照表现的质料和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    )          (满分:3)
    A. 话剧
    B. 歌剧
    C. 舞剧
    D. 喜剧
3.民间文学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          (满分:3)
    A. 实用价值
    B. 科学价值
    C. 文学价值
    D. 创作价值
4.“内在节奏”是指诗人情绪流动本身的(    )的节奏规律。          (满分:3)
    A. 抑扬
    B. 轻重
    C. 疾徐
    D. 长短
5.世界上大多数民族的文学中都存在着(    )的分别。          (满分:3)
    A. 翻译文学
    B. 本土文学
    C. 母语文学
    D. 异地文学
6.文学与科学的主要区别包括:          (满分:3)
    A. 反映对象不同
    B. 思维习惯不同
    C. 创造的社会价值不同
    D. 文学家与科学家的理想态度不同
    E. 文学家与科学家的社会地位不同
7.在人类历史上对文化这个概念的解释有:          (满分:3)
    A.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事物的总和
    B. 文化是包含着人类精神价值的综合性实体
    C. 文化即是知识
    D. 文化是一种符号形式
    E.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精神产品的总和
8.艺术真实生成于对客观生活事件的艺术升华,它体现为(    )、(    )的统一。          (满分:3)
    A. 生活真实与现象真实
    B. 想象真实与内蕴真实
    C. 再现真实与表现真实
    D. 现象真实与内蕴真实
9.“全知全能”视角的缺陷表现在          (满分:3)
    A. 叙事的真实可信性受到怀疑和挑剔。
    B. 这种叙事形态大体是封闭的,结构比较呆板。
    C. 不利于全面刻画人物形象,为一般心理小说所不取。
    D. 留给读者再创造的余地十分有限,迫使他们被动地跟着叙事跑。
10.艺术真实是对客观生活事件的艺术升华,它体现为(    )和(    )的统一。          (满分:3)
    A. 生活真实与现象真实
    B. 想象真实与内蕴真实
    C. 再现真实与表现真实
    D. 现象真实与内蕴真实
三、判断题:【20道,总分:40分】

1.语言成为文学的物质存在方式,体现着文学意义的表达需要。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影视文学就是电影和电视剧的文学剧本。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3.戏剧是由演员在舞台上用语言和动作当众表演,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的一种综合艺术。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4.中国戏曲中的大团圆结局的“公案戏”,以及正义力量最终胜利的英雄剧等,都可归入喜剧范畴。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5.在文学史上最早产生的文学体裁是小说。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6.从文学发展的多种原因看,文学繁荣不一定发生在相对高度发展的社会时代。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7.对比是把感觉特征或寓意上相反的词句组合在一起,形成对比以强化语言表现力的一种抒情话语形式。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8.文学是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9.在具体的文学创作实践中,有关人物的肖像、心理、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描写,经常是相互联系、交叉互补的。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0.文学形象体系所蕴含的意义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同样会受社会历史变迁等因素的影响。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1.作家在从事艺术的构思时,构思的方式不是单一的,在综合的基础之上,有时也采用心灵独白等方法,以求得某种特殊的艺术效果。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2.对文学作品的不同类型加以区分是文学实践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要求。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3.文学艺术起源于以劳动为前提的多方面的生存活动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4.主人公视角的好处在于,人物叙述自己的事情,自然而然地带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和真实感。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5.鲁迅讲“逼真”就是在强调艺术作品的生活真实性。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6.叙述者=人物这种叙述视角,又称为见证人视角,也就是叙述者所知道的同作品中人物知道的一样多。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7.在我国古代,间接抒情方式得到了自觉的发展,其突出的表现就是情景交融的意境创造,“一切景语皆情语”。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8.心理事件模式的基础是人物的内心冲突及其活动规律。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9.艺术构思是文学创作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在头脑中把生活素材转化为整体内心形象结构的思维过程。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0.艺术积累、艺术构思、艺术表现三个阶段既彼此衔接,又常常是相互交错、相互渗透的。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文学概论17秋在线作业2
一、单选题:【10道,总分:30分】

1.对阅读期待判断不正确的一项(    )          (满分:3)
    A. 阅读期待主要是指人们在阅读活动开始前被期待视野所决定的心理指向和心理预期。
    B. “期待视野”也叫“阅读经验期待视野”,是接受美学的概念。
    C. 期待视野即阅读先见。
    D. 阅读期待主要包含内容期待和形式期待两个方面。
2.提出“陶冶(净化)说”的是:          (满分:3)
    A. 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亚里士多德
    D. 贺拉斯
3.文学的(    )是专门研究文学和人民的关系的理论。          (满分:3)
    A. 集体性
    B. 人民性
    C. 传承性
    D. 立体性
4.哪种类型的小说标志着中国小说的正式形成:(    )          (满分:3)
    A. 志人小说
    B. 志怪小说
    C. 唐传奇
    D. 白话小说
5.亚里士多德曾强调叙事艺术的首要因素是(    )          (满分:3)
    A. 语言
    B. 心理
    C. 行动
    D. 情节
6.提出文学艺术起源于巫术这种学说的代表人物          (满分:3)
    A. 爱德华•泰勒
    B. 席勒
    C. 斯宾塞
    D. 克罗奇
7.韦勒克说:“最古老的答案之一是把诗当作一种‘人工制品’,具有像一件雕刻一样的性质,和它们一样是一个客体。”下列说法不符合韦勒克原意的是.          (满分:3)
    A. 文学作品的存在就是印刷品
    B. 文学主要是一种客观存在
    C. 文学需要作家的主观创造
    D. 诗、雕刻和绘画在性质上没有什么区别
8.从故事发展线索而言,(    )即使省略了也不会影响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推进。但从整个叙事而言,它们却不是可有可无的。          (满分:3)
    A. 中心事件
    B. 从属事件
    C. 人物
    D. 场景
9.下列哪个世纪被称为“小说的世纪”:(    )          (满分:3)
    A. 16世纪
    B. 17世纪
    C. 18世纪
    D. 19世纪
10.(    )是以情感为表现目的和表现对象的作品。          (满分:3)
    A. 叙事性作品
    B. 说明性作品
    C. 抒情性作品
    D. 议论性作品
二、多选题:【10道,总分:30分】

1.民间文学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          (满分:3)
    A. 实用价值
    B. 科学价值
    C. 文学价值
    D. 创作价值
2.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和散文总集是指(    )。          (满分:3)
    A. 《诗经》
    B. 《离骚》
    C. 《尚书》
    D. 《楚辞》
3.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内容构成的要素之一,它是指叙事作品中表现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情节的构成离不开          (满分:3)
    A. 事件
    B. 人物
    C. 场景
    D. 故事
4.作为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文学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相比,其特殊性在于:          (满分:3)
    A. 始终关切具有生命意义的人和人生
    B. 用感性的形象来反映生活
    C. 以主观态度来表现人生
    D. 很少有理性的思考
    E. 以语言为媒介
5.语音有(    )之分,对语音进行恰当的搭配组合,就会形成和谐的音调与节奏。          (满分:3)
    A. 长短
    B. 轻重
    C. 高低
    D. 快慢
6.诗歌如从内容上可以分为(    )。          (满分:3)
    A. 抒情诗
    B. 叙事诗
    C. 描写诗
    D. 散文诗
7.在文艺起源问题上,历史上形成的主要观点有:          (满分:3)
    A. 模仿说
    B. 巫术说
    C. 游戏说
    D. 劳动说
    E. 再现说
8.文学与科学的主要区别包括:          (满分:3)
    A. 反映对象上的差别
    B. 思维习惯上的差别
    C. 创造的社会价值差别
    D. 文学家与科学家的理想态度上的差别
9.文学是用语言来创造形象、典型和性格,用语言来反映现实事件、自然景象和思维过程。文学语言形成了自身的特殊要求,即          (满分:3)
    A. 准确性
    B. 形象性
    C. 含蓄性
    D. 情感性
10.文学活动的基本构成环节有(    )          (满分:3)
    A. 世界
    B. 作者
    C. 作品
    D. 读者
三、判断题:【20道,总分:40分】

1.作家文学作品中不少艺术形象是从个人创作中概括出来的。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一个事件在叙述中具有相对独立性,所以一个事件就是一个叙述单位。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3.文学创作中所说的真实,是艺术的真实。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4.中国戏曲中大团圆结局的“公案戏”,以及正义力量最终胜利的英雄剧,都可以归入到喜剧范畴。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5.作家笔下的世界是作家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并根据这种理解再进行重新创作的结果。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6.“误读”就是指对作品的错误和歪曲的理解。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7.在现代叙事作品中,情节构成的几个要素不一定都齐备,而且在叙事中还往往会颠倒它们的顺序。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8.比喻和象征的表达效果——形象而又含蓄,可以以此开拓更为广阔的审美想象空间。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9.在大多数的文学理论中,常常有“故事情节”的提法,这说明故事和情节是一回事。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0.对叙事文学的特点,传统的文学理论早已有所关注并进行过研究,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叙事理论。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1.形象是文学意义的中介形式。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2.在反映态度上,文学艺术往往以富有主观色彩的审美眼光来书写人生。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3.散文的最重要特征就是最讲究逻辑性。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4.抒情性作品是作家对其主体的心灵世界的呈现。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5.中国最早的小说形态,是在深厚的史传叙事传统的孕育下兴起于魏晋时期的志人小说和志怪小说。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6.传统看法认为,叙述者等同于作者,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7.文学就是一种语言的艺术。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8.和戏剧相比,电影最大的优势是获得了高度的时空自由。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9.文学的发展历程,就是人的自我发现和自我实现的历程。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0.在中国古代,间接抒情的方式得到了比较自觉的发展,其突出的表现就是情景交融的意境创造,“一切景语皆情语”。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文学概论17秋在线作业3
一、单选题:【10道,总分:30分】

1.文学阅读活动中读者所具有的特殊情绪要求和心理状态称为(    )          (满分:3)
    A. 阅读身份
    B. 阅读立场
    C. 阅读期待
    D. 阅读心态
2.叙述视角可以分为三种形态,古典主义的叙述往往采用(    )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叙述者比他的人物知道得更多。          (满分:3)
    A. 叙述者﹥人物(从“后面”观察)
    B. 叙述者=人物(“同时”观察)
    C. 叙述者﹤人物(从“外部”观察)
    D. 主人公视角
3.阅读活动丰富和多样化的决定因素是(    )          (满分:3)
    A. 阅读心态
    B. 阅读身份
    C. 阅读期待
    D. 阅读立场
4.作品中作家为表现情感所借助的抒情角色叫做(    )          (满分:3)
    A. 作家本人
    B. 抒情主人公
    C. 反面人物
    D. 现实人物
5.(    )是现代文学活动中最主要的分类惯例。          (满分:3)
    A. 多元法
    B. 二分法
    C. 三分法
    D. 四分法
6.历史上对文化这个概念的解释不确切的是:          (满分:3)
    A.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事物的总和
    B. 文化是包含着人类精神价值的综合性实体
    C. 文化即是知识
    D. 文化是一种符号形式
7.有的小说家利用人物的记忆和内心活动,通过打乱时序的方法重新组合,达到一种新的美学目的。有人称之为“时间的歪曲”,或者称之为          (满分:3)
    A. 叙述时间
    B. 心理时间
    C. 物理时间
    D. 情节时间
8.(    )是指为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情感,特意重复某个词、短语、句子或某种句式。          (满分:3)
    A. 反复
    B. 夸张
    C. 对比
    D. 象征
9.下列对阅读先见在阅读活动中的作用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满分:3)
    A. 阅读先见的存在与否决定着误读现象是否会产生
    B. 阅读先见决定着阅读活动中的思维指向
    C. 阅读先见影响着阅读活动的进程
    D. 阅读先见还影响着阅读活动的结果——阅读效果
10.《尚书•尧典》中所说的“诗言志,歌永言”,类似于文学源泉问题上的:          (满分:3)
    A. 再现说
    B. 表现说
    C. 能动反映说
    D. 再现说和表现说
二、多选题:【10道,总分:30分】

1.创作动机概括起来可以包括(    )          (满分:3)
    A. 艺术与灵感
    B. 交流与消遣
    C. 宣泄与倾诉
    D. 言志与立言
2.艺术真实生成于对客观生活的艺术升华,它体现为(    )和(    )的统一。          (满分:3)
    A. 生活真实与现象真实
    B. 想象真实与内蕴真实
    C. 再现真实与表现真实
    D. 现象真实与内蕴真实
3.小说的人物塑造手段包括(    )          (满分:3)
    A. 肖像描写
    B. 语言描写
    C. 行动描写
    D. 心理描写
4.作家在从事艺术构思时,构思方式不会是单一的,在综合的基础上,有时也采用(    )等方法,以求得某种特殊的艺术效果。          (满分:3)
    A. 心灵独白
    B. 强化突出
    C. 夸张变形
    D. 陌生化
5.文学与科学(指自然科学)的主要区别有:          (满分:3)
    A. 反映对象上的差别
    B. 思维习惯上的差别
    C. 创造的社会价值差别
    D. 文学家与科学家的理想态度上的差别
6.历史上对“文化”这个概念的解释有:          (满分:3)
    A.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事物的总和
    B. 文化是包含着人类精神价值的综合性实体
    C. 文化即是知识
    D. 文化是一种符号形式
    E.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精神产品的总和
7.戏剧按照表现的质料和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    )          (满分:3)
    A. 话剧
    B. 歌剧
    C. 舞剧
    D. 喜剧
8.悖论和反讽的抒情效果主要表现在(    )。          (满分:3)
    A. 表达多重心理内涵
    B. 复杂矛盾的人生体验和感悟
    C. 使思想情感表达更鲜明
    D. 具有战斗力
9.常见的抒情话语方式有(    )。          (满分:3)
    A. 比喻和象征
    B. 夸张和对比
    C. 悖论和反讽
    D. 反复和对偶
10.叙述视角可以分为三种形态,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古典主义的叙述采用的方式的是:          (满分:3)
    A. 叙述者﹥人物(从“后面”观察)
    B. 叙述者=人物(“同时”观察)
    C. 叙述者﹤人物(从“外部”观察)
    D. 主人公视角
三、判断题:【20道,总分:40分】

1.作家创作的文学作品是一种“人化”的过程,作家是为了“人化”而“人化”,是为了教育人。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所谓直觉就是整体感知和体验对象所形成的意象。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3.叙述者等同于作者,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4.除论说散文以外,其他文体的创作中,叙事都是作为形象系统的补充形式而采用的。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5.我国古典的小说理论主要是人物中心论。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6.文学是一种经验形式这种观点认为,文学是一种与作家、读者的行为都无本质性关系的客观的固定的对象。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7.诗歌是文学史上最早产生的文学体裁。它起源于原始时代结合着简单语言的劳动呼号,后来作为劳动的伴唱及庆祝丰收时的祝祷,与音乐、舞蹈一同得到发展。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8.表现说主张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摹仿和再现。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9.叙述的模式是各种各样的,包括情节模式、心理事件模式和象征模式。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0.情节是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构成,在某些作品中,还包括序幕和尾声。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1.简单地说,阅读是从书面言语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2.诗与音乐的相同之处在于它们都借助于声音形式以表现情感运动。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3.喜剧起源于希腊人在祭祀酒神狄奥尼索斯的时候所唱的“羊人之歌”。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4.再现说主张文学艺术是作家内心世界的表现,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5.表现说认为文学艺术来源于现实生活,是对生活的摹仿和再现。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6.作家的艺术构思终止于艺术表现阶段,所以艺术构思与艺术表现并不存在交错重叠的情况。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7.影视文学即电影和电视剧。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8.诗歌不同于小说、抒情散文等表现性文体,因为它从根本上是对人的外部现实的模仿和再现。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9.从文学发展的多种原因看,文学繁荣不一定发生在相对高度发展的社会时代。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0.叙事性作品是以情感为表现目的和表现对象的作品。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文学概论》东师17秋在线作业123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