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 发表于 2011-9-21 09:40:47

团队为王:做英雄还是做领袖?

一、团队为王:做英雄还是做领袖?

中层干部到底应该做英雄还是做领袖?有的人可能会有疑问,英雄威风八面,领袖万人敬仰,这两个都是非常好的词汇,两者之间有排斥性吗?

(一)中层管理者只能做领袖
是的,在讲团队建设的时候,这两个词就具有排他性,中层干部只能二选一,选择英雄就不能做领袖,选择领袖就不能做英雄。

1.领袖与英雄的区别
打一个比方,唐僧跟孙悟空这两个人,很显然唐僧是领袖,孙悟空是英雄。林彪和毛泽东相比,很显然,毛泽东是领袖,而林彪是英雄,单打独斗,带兵打仗,可能毛泽东不见得就比林彪厉害,林彪毕竟是黄埔军校毕业的,打仗很有一套,但是毛泽东是领袖,从战略的角度上考虑,他比林彪要强。

【案例1】
再比如刘邦跟项羽,刘邦是领袖,项羽是英雄。单打独斗,刘邦不是项羽的对手,项羽这个人力拔山兮气盖世,天下的第一号大英雄。到江苏的宿迁去可以看到一尊雕塑,一个人举着一个大鼎,这个人就是项羽。这两个人离奇得很,各方面的因素相差甚远。项羽出身贵族,而刘邦出身贫民,项羽相貌堂堂,而刘邦长得很一般,项羽做事情光明磊落,而刘邦有一点鬼鬼祟祟,偷鸡摸狗,地痞流氓,是个小混混。从年龄上来讲,刘邦大项羽大二十多岁,垓下之战结束以后,项羽霸王别姬,自刎乌江,而刘邦差不多也就可以登基做皇帝了,刘邦登基做皇帝的时候已经五十五六岁,而项羽垓下之战,战完自杀也不过才三十二三岁,年龄相差二十多,但是到最后刘邦成了大汉天子,而项羽自刎乌江。
两个人从各方面的因素比较,项羽远远好像都超过刘邦,但是为什么项羽最后惨败,而刘邦做了皇帝?而刘邦自己也讲:“我带兵打仗,攻城略地不如韩信,储运粮草,安抚百姓不如萧何,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但是我把张良、萧何、韩信都用起来了,我就成为皇帝。”从这番话我们能看出,领袖跟英雄的区别就在这里。领袖能够用一帮人,让大家为自己做事情,而英雄只能逞匹夫之勇,自己很厉害,但是他手下没有团队。
项羽其实原先是有团队的,韩信、张良等很多人都曾经是项羽的手下,但是项羽有眼不识泰山,不知道爱惜人、利用人才。像韩信,项羽仅仅把他作为一个保卫科长的角色,而其实韩信当时是天下第一军事家,他肯定感觉很委屈,就跑到了刘邦那里。而刘邦刚开始也没有发现他,后来萧何月下追韩信,接下来刘邦铸台沐浴更衣,拜大将军,接下来这个局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帮助刘邦打天下的还有两个战将,一叫彭越,一叫英布。这两个人,一个是劳改犯,一个是强盗,但是这两个人原先跟项羽都是弟兄,或者曾经在项羽的手下干活,同样项羽留不住人,没有资格做领袖,这些人就跑到真正的领袖刘邦那里。
项羽手下没有团队,到最后只有范增一个人,到最后也被他气走了,走到半路上气死了。这个项羽有一点像人才交流中心的主任,不断地为对方输送人才来打败自己。
我们作为中层管理者,手下肯定有人,我们的任务就是带团队,我们要做领袖而不是做英雄。

2.从英雄向领袖心态转变
很多中层管理者往往都是从英雄蜕变过来的,他们原先都是一线的英雄,都是一线的优秀员工,原来是销售上的一把好手,后来总经理看着不错,就把他提拔起来当销售部经理。因为他是销售冠军,就名正言顺成为销售部经理,带领手下一帮人。原来是生产部的能人,搞技术有一套,总经理把他提拔起来,做生产部经理。
可以说,绝大多数的中层干部都是从一线提拔起来的,原先都是英雄。问题是提拔起来做中层干部以后,角色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能再做英雄了,这个时候应该选择做领袖,因为工作内容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案例2】
原先你是一个拉小提琴的,你的小提琴音色很纯净,旋律很优美,拉小提琴拉得很棒,现在你的总经理不让你拉小提琴了,让你做指挥,指挥一帮人演奏一首乐章。这时候拉小提琴已经不再成为你的工作内容,也不再是你的核心竞争力,这时候你的工作内容、你的职责是站在指挥台上,指挥手下面的那些拉小提琴的、拉大提琴的、吹单簧管的、双簧管的、萨克斯管的,还有吹长号、短号、圆号的,还有打击乐的一大帮人,让他们互相配合,按照你的指挥动作演奏出一首和谐的乐章。这才是你该干的活儿。既然你已经站到指挥台上,就不要恋恋不舍当初的小提琴。
有一些人管理者,心态没有转变好,让他做指挥,刚开始肯定不适应,指挥不了,底下人互相埋怨,领导也责怪他。然后他把指挥棒一摔,说:大不了老子再回去拉小提琴。这种心态是不成熟的,如果你想在职业生涯方面很好的发展,应该把过去的小提琴忘掉,全心全意做指挥。如果你往工程师方向发展,那就是另外一个通道;如果你从管理这个通道上发展,那么你就得重新修正自己的心态,改变自己的行为。

(二)员工与管理者的区别

1.员工:管好自己、管好今天
你要明白,过去你是一个好员工,但是你从一个好员工成为一个管理者以后,这个区别就很大。
一个优秀的好员工只要管好自己就行,其他人不用管。作为一个优秀的好员工,只要管好今天就行了,明天的事情领导会安排。

2.管理者:管好自己、管好他人、管好未来
作为中层干部,不应该仅仅管好今天,还要想到明天、后天、下个星期、下个月、下个季度的工作该干到什么进度。作为中层管理者,不但要管好自己,而且要管好他人。

3.管理者:学会整合资源
原先你作为一个员工时,做的事情很少,而现在中层做的事情就较多。原先你做的是技术活,现在更多的是做管理活。原先你是一个被整合的资源,现在你已经成为资源的整合者。原先你在象棋盘上的一只车、一只马、一只炮、一个棋子,现在你在这个系统里面已经不是一个棋子,可能转变为一个棋手,是推动棋子的人。
从一个好员工转变为一个中层干部,这里面是惊险的一跳,一定要把这个跳迈过去,心态上要转变。这时候你最重要的工作是做协调、做计划、做沟通,做整体上的事情的控制。管理上的计划、组织、控制、协调,该你完成,不是基层员工所能实现得了的。基层员工在他那个岗位上,只会看到自己的事情,而你作为部门经理,站在部门的立场上,要去做计划、组织、控制、协调。虽然你拉小提琴拉得很好,但是下面有人拉,你不用去拉了。虽然你做某个事务性的工作做得比人家棒,但是你更要统帅全局,要有全局的观念,你要对整体结果负责。
所以我们不要再津津乐道,或者痴迷于过去所做的一些技术活,这是很多人不愿意放下的。管理者要自我蜕变,要完成这惊险的一跳,必须要把过去的东西丢下来,想办法让员工干活,让他们去做事情,争取每一项事情他们做得都比你好,但是就是部门管理个个都不如你,做到这一点就强了。这个时候你就是领袖,员工能干的活你就不用去干了。从劳工领袖到组织领袖,区别也就在这里。

(三)怎么做中层管理者

1.让员工忙起来
员工能干的活,你不用干,你专门干员工不能干的活。你应该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到管理全局这个事情上来,不要把自己搞得焦头烂额,什么事情都自己干,你自己干说不定整体还干不好。你的任务是把你的员工忙死,把他们忙的焦头烂额,把他们教得疲惫不堪,从这个角度上讲,你的管理是成功的。相反,如果你自己忙得要死,自己累得要死,而你的员工好像没有太大的压力,员工也不知道干啥。你这个管理者是很失败的。
如果一个部门经理在那里挥汗如雨,忙得焦头烂额,而员工却在那里翘着二郎腿,喝茶、看报纸,这个部门经理的管理就很失败,这个家伙应该拉出去枪毙。如果一个部门经理翘着二郎腿喝茶看报纸,而员工一个个忙得像陀螺一样,那这个经理就很厉害,是个能人。管理就是运用他人的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是把自己忙出高血压,忙出糖尿病,忙出半身不遂,活该!这不是死得其所,这叫死有余辜!你有本事让下面的人忙,把你的部下忙出高血压,忙出糖尿病,而你自己还很健康,就是个高手。

2.学会放手
好的管理者、优秀的管理者,都是逐步自己放手,放到最后,自己游山玩水去,不再管具体的事情。王石这个人在管理上真的是非常厉害,他一高兴了就去爬山,几乎把地球上七大洲的名山都爬过了,而且爬珠穆朗玛峰,一爬都用大半年的时间,公司也不管,因为有很好的团队在那里做,不需要他自己再去做。爬完山回来一看,仓库里面堆了那么多的现金,看来还得去爬,这就是管理上的成功者。我们中层管理者逐步要有这样的想法,下属能做的事情就不做,然后把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让他们做得很好、运转起来,这就叫带团队。

3.摆正心态
很多销售冠军带团队带得一塌糊涂,非常很糟糕,确实证明这就是心态转换上有问题。他是个销售冠军,现在让他做销售部经理,他还在念念不忘当初做销售冠军的时候多么厉害,然后他在部下面前都要显示自己一手。问题是你不要显示,最重要的是带他们、辅导他们,让他们的销售能力都能达到你的水准。那么你作为销售部经理就非常成功了。
我们的销售部经理平时在辅导培养下属的时候做得不够,甚至还有一种坏的想法,看到员工的销售能力上来,他的销售额差不多逼近自己当年做销售冠军时的那个业绩的时候,虽然脸上好像很高兴,但心里面有一点空落落的,心里还不太爽。这个销售冠军心态是不对头的,要调整,因为他的角色已经完全转变。管理者要希望员工个个都比自己强,这时候你的销售团队真的是王中王,就很棒。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团队为王:做英雄还是做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