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 发表于 2011-9-21 09:39:22

同舟共济:一起营造安全感、归属感

三、同舟共济:一起营造安全感、归属感

团队的管理者还要让团队有凝聚力,就是让员工有安全感,有归属感。

(一)如何给员工营造安全感、归属感
安全感和归属感需要管理者来营造。营造这种归属感、安全感有很多办法。

【案例4】
唐骏在微软中华区做总裁的时候,到了中秋节,按照惯例,在中国通常要给员工发月饼。唐骏说:“中秋节都不发月饼,那也太说不过去了。”唐骏就到微软的总部去申请这批费用,结果微软的总部说:“你们中国公司要发月饼,那些阿拉伯国家也得发月饼,我们是全世界同步的。”唐骏就讲:“中国发月饼,跟它阿拉伯国家有什么关系呢?再说他们也不吃月饼。”微软总部的人讲:“那不行,要全球同步。”唐骏就来一句:“中国发月饼已经发了五千年了,我们是中国的微软公司,如果不发月饼,我们的员工会有意见。”
这个美国总部的人一听发月饼都发了5000年,吓住了,那就发吧,但是因为全球不同步,所以你们的费用就很少,这个费用属于特批。一点费用,问题就来了,就这么一点钱,怎么发月饼?按照一般老百姓的理解,微软,全世界那么大的公司,月饼还能小吗,一定要到香格里拉,一定要到那些顶级的大酒店去订那种几千块、几百块一盒子的月饼。
唐骏说哪有那么多钱,但是这个事情还得做。他首先找到一个外包方、供应商,帮他做一个金属装月饼的盒子,这个盒子因为是定做的,可以把微软的LOGO打上去,这就代表微软的月饼,这个盒子大概总共做20块钱一个。接下来往里面装月饼,唐骏说:“我认为中国最好的月饼应该就在王府井。”他叫人到王府井买,王府井的月饼是两块钱一个。唐骏:“我很大方的,在每个盒子里面放了四块这样的月饼,28块钱解决问题。”然后他让人月饼发给员工,但好像效果也不是很明显。然后他又跟所有的员工讲:“我们要发月饼了,但是不是发给你们个人的,是发给对你支持最大、最关心你的那个人,无论是你的父母还是你的爱人、男朋友、女朋友、同学都行,只要是你最亲近的人,你到前台进行登记,把对方的联系方式写上,只要在地球上能找到,我们都让快递送到位。”
很多员工一听,那也行,就一个个把自己最亲近的人的联系方式都登记在前台。然后快递马上就发出去,这个事情做完了,费用实在少得可怜,但是效用非凡。时间不长,从贵州的一个小山村里面,一个老父亲就打电话打到微软公司,让他的儿子接电话:“儿子,你们公司发的月饼收到了,真好吃,你们公司真的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公司。”儿子一听:“我一定好好干。”老父亲讲:“你不好好干是没有理由的。”一来二去,交流产生了。澳大利亚可能有某一个女士也打电话打到微软中国来,打给男朋友:“好好干,你们的月饼我都收到了,谢谢你,也谢谢你们公司。”
什么叫家庭的温暖感,什么叫团队的凝聚力,就是通过这些很细小的、很琐碎的一些事情体现出来的。团队建设、团队的凝聚力绝对不是一句空话,不是随便讲一讲就拉倒,也不是一定要花很多钱才能办成,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自己去动脑筋。

(二)团队凝聚力、温暖感的前提
当然团队的凝聚力、团队的温暖感是建立在团队成员努力完成团队任务的前提上,不要本末倒置。
有一些管理者或者员工可能产生不太好的想法:以人为本,那你要对我好,公司要对我福利要好,这样才能留得住我。有一些事情不要搞错,千万不要颠倒。
大连万达的高管跟我交流的时候,讲到他们的企业文化,三句话很有意思。“万达是军队,万达是学校,万达是家庭。”这三句话几乎把团队建设该讲的话全部讲完了,很厉害。万达是军队,强调的是执行力;万达是学校,强调的是学习力,大家互相学习,内部学习,向外界学习;万达是家庭,我们互相拥抱,我们互相知冷知暖,我们互相关心。但是要搞清楚,这三句话是有顺序的,第一句话是军队,第二句话是学校,第三句话是家庭。
作为一个组织,肯定有它的绩效目标、组织目标,作为一个组织,肯定要完成自己的比如财富上的积累,利润上的追求。如果把前面的什么是军队的执行力、内部互相学习、积极向上的这种氛围都没有,然后简单地去强调我们是一个家庭,那是不全面的。

【案例5】
北京有一家企业,当初也曾经做的很好,对员工很好,员工上班可以喝咖啡,有音乐茶座,工作累了,到旁边去听听音乐、喝喝咖啡。旁边还有一个健身房,工作干得不顺心,可以去练练肱二头肌。非常人性化。在办公区里一层楼里面,居然还有这么多的辅助设施,让员工感觉到很舒服。但是时间不长,就被吃掉了,咖啡、音乐、茶座没了,练身房关门了,因为有的员工上班的时候,在座位上才坐了五分钟,就跑到那边去练肱二头肌。活还没干完,就跑过去听音乐,这叫本末倒置。
企业团队首先要完成团队企业的使命,程序一定要搞对,而不要简单地一定要温暖,除了温暖啥都不要,今天不满足他的要求,就是不温暖,不答应他的条件,就不人性化。不是那么一回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同舟共济:一起营造安全感、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