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管齐下:一手抓制度,一手抓文化
四、双管齐下:一手抓制度,一手抓文化如何管理好自己的团队?要双管齐下。要带好一个团队,就得从两个角度去思考,一个角度是制度管理,一个角度是文化建设。带任何一个团队就从这两个角度考虑,制度永远解决不了管理上的全部问题,而文化刚好是对制度管理的一个补充。
(一)从制度方面考虑问题
制度是针对大多数人在一些敏感的问题上,设立的一个分水岭。如果你这样做,我们喜欢,我们认可;如果你往那个方向做,我们不喜欢,我们不认可,而且你往那个方向做,我们会有制度对你进行惩罚。但是有很多事情,可能受众面并不是很广,只有对大多数人有关系的事情,才有必要出台制度。只针对极少数人,没有必要出台制度。因为制度的成本也很大,制度是对大多数人而言的,对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有关系的。
(二)从文化角度管理员工
对极少数人的利益就不能出台制度,极少数人犯了一点小错误,或者出现了我们不喜欢的、不欢迎的行为,那只有用文化来补充。
1.如何对待老资格的同志
打一个比方,在团队里面,张三工作时间相对比较长,资格比较老,但是他是老油条,上班迟到、早退。大家一起打扫卫生的时候,他借故溜了,不参加大家的打扫卫生的活动,而且更要命的是,人家不在的时候,他还喜欢翻人家的抽屉,他还喜欢用同事的杯子喝水,把自己私人的打的费用夹在公费里面报销。对这样的人,我们该怎么解决?无非就从两个角度,一个是制度这个角度去解决,第二个是从文化这个角度去解决。
这样一个人,如果只是简单地很粗暴地把他干掉,不是一个好办法。通常新员工没有老油条的习惯,新员工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但是当新员工长成老员工的时候,他往往就会有这样的毛病,你把它干掉了,那是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所以简单地干掉不是一个好办法。
2.制度的局限性
从制度角度上去思考,上班迟到、早退,我们的制度应该能管,那么在迟到早退这个制度建设上公司是不是做得还不到位,是不是要加大力度。他居然把自己私人的打的费用夹在公费里面报销,这个好像是不可容忍的,但我们有制度可以解决。我在中华电力,香港的那家企业讲课的时候,他的高管就说得非常明白,如果有员工敢把私人的费用夹在公费里面报销,让公司为他个人的打的费买单,发现一个,立斩无疑,决杀无赦。
剩下来的还有三个事情,人家都在打扫卫生,他跑了,这个事情好像单独出台制度,也不太合适。人家不在的时候翻人家的抽屉,这个好像没有制约的制度,如果这样一搞,那制度一间屋子也堆不下了。喜欢拿人家的杯子喝水,这个要命,这个还出台制度吗?显而易见,这三个问题,好像制度都不太合适来解决,那只能靠文化来解决。
3.文化建设的手段:做培训
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做培训。企业里面的培训方式有很多,请外面老师来讲是一种培训,内部讲课也是培训。部门经理召集大家开会,谈论一个非工作上的问题,也是培训。其实培训的概念是非常广泛的。这个人身上有三个毛病,只能通过培训来解决。
比如把部门所有的人召集在一起,当事人也在场,部门经理讲:“在座的各位,今天我们部门简单地开一个会,互相交流一下,话题很简单,我们最近有人喜欢拿人家的杯子喝水,这件事情我们讨论讨论看,倡导不倡导,来张三你说说看,假如人家拿你的杯子喝水,你会怎么想?”张三腾的就站起来:“谁敢拿我的杯子喝水,我用杯子砸断他的腿。”“好,请坐,来,李四,你说说看,人家拿你的杯子喝水,你会怎么想?“李四腾的就站起来:”谁敢拿我的杯子喝水,我用杯子砸他的头。“王五,你说说看,人家拿你的杯子喝水,你会怎么想?”王五腾的就站起来:“敢拿我杯子喝水的这个人,他简直就不是人。”
什么话都有了,其实有这种行为的人,当事人就坐在我们中间,而且你也非常明白这个人是谁。最后说:“既然这样,我们大家刚才讨论过了,都不倡导这种行为,那么在座的各位,我们每个人都要做到以后不要随便拿人家的杯子喝水,大家同意吗?”“同意。”“有没有不同意的?”“没有不同意的。”
这样做了以后,这一个老兄还好意思再拿人家的杯子喝水吗?翻人家的抽屉或在大家都在打扫卫生时跑掉,你也搞这样的活动,搞过几次以后,他也不好意思了,他肯定会参加,融入进来,这就是培训的力量,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力量。有的人说讲了也没有用,这个人老这样,他还拿人家的杯子喝水,那他可能要去看心理医生了,这不是我们中层管理者该解决的事情了。
也就是说,当员工出现了一些行为,你不倡导这种行为的时候,你应该从两个角度上去思考,去想办法解决。
五、基业常青:好员工是培训出来的
培训很重要,培训是第二生产力,高明的管理者管理员工的思维,平庸的管理者管理员工的行为。其实一个企业真正做好,到最后肯定会实现思想统治企业,肯定能够实现无为而治。总之,从这两个角度上去思考,那么我们的团队肯定会非常健康,相对来说就会比较和谐,减少自己的内讧,也有利于我们团结起来,一起把外面的事情,把我们的工作任务完成得更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