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中层的两大罪过
四、优秀中层的两大罪过中层干部在企业的实际操作过程当中,通常会有两大罪过,第一个罪过就是群众领袖、名义代表,第二个罪过是一方诸侯、小国之君。
(一)群众领袖、名义代表
1. 士为知己者死
有的人做了中层干部以后,手下有一帮人对自己很尊敬,对自己很拥戴,一有什么风吹草动,都来向自己汇报,一有什么事情都来向自己请示,惟马首是瞻、时时刻刻表衷心。中层干部就找到了一种成就感,觉得手下的弟兄对自己好,士为知己者死,弟兄们对我如此的好,我当然要对得起弟兄们。
2.员工的代言人
弟兄们跑过来讲:“王主任,我们一个星期工作5天,是不是太辛苦了,能不能一个星期工作2天,薪水再翻一番。”“OK,既然弟兄们有这个想法,我当然要努力的考虑考虑这个事情,给我一段时间来跟老板谈,谈判结果是一回事,但是弟兄们的想法我一定会考虑的。”这个时候,他就成为群众领袖、名义代表。
手下的弟兄们又跑过来说:“王主任,我们长年累月的在这个地方干活,是不是太郁闷了,能不能春天到新马泰,秋天到欧洲逛一下,夏天到海南岛去洗澡,冬天到哈尔滨去滑雪。”“OK,弟兄们有想法,我一定努力为你们实现,大家都那么有感情了,都那么熟悉了,我不为你们帮忙为谁帮忙,你们是我的弟兄,这个事情无论如何我要去跟老板谈,哪怕被老板骂,但是我一定要谈,弟兄们记住,我是为弟兄们去谈的,不是为我自己。”在这个时刻,你也就成为群众领袖、名义代表,成为你的弟兄们的代言人。
3.你对谁负责
群众领袖是大家选举出来的,名义代表是大家推举出来的,而企业的中层干部归根到底是总经理任命的,所以你的屁股坐在哪一条板凳上要搞清楚,虽然手下有一帮弟兄向你汇报工作,但是你不能对弟兄们负责,相反你要对董事长、对总经理负责。中层干部的出现是因为高层领导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或者自己不适合从事某个工作,然后委托他来管理这个部门的,既然是委托,被委托人就要对委托人负责。所以你这个生产部长、销售部经理、办公室主任要对你的总经理负责,而不是对你的弟兄们负责。
(二)一方诸侯、小国之君
1.没有谁不可替代
有的中层干部确实对企业的贡献很大,原来可能没有这个部门,自己来了以后扯起一杆大旗,终于把这个部门开张了,部门里面的员工都是自己手把手的教会的,部门的流程是自己制定的,部门里面所有的操作手段都是自己创造出来的,部门逐步做大后,自己就有一种成就感、自豪感,感觉到自己太厉害,感觉到自己不可替代。
2. 狡兔死,走狗烹
在一个企业里面,当一个中层干部感觉到自己很重要,感觉到自己很厉害,感觉到自己不可替代的时候,往往就到了自己被干掉的时刻。历史上太多太多这样的教训,当一个人觉得过去有功劳,功劳太巨大,它就是一柄双刃剑,它会产生两个结果,功劳太巨大的人,有的人是功成而退,而有的人因为功劳太巨大,到最后下场就非常的凄惨,“过河拆桥”、“卸磨杀驴”、“兔死狗烹”、“飞鸟尽、良弓藏”,都是讲老板忘恩负义。之所以发生兔死狗烹、卸磨杀驴这样的悲剧,不要一味的怪老板,自己也要想一想,有的人凭着自己的巨大的贡献,就自以为是、飞扬跋扈,不知道自己是谁。在这种情况下,老板就会痛下杀手把你干掉。
3.不要居功自傲
作为职业经理人一定要明白,功劳再大,千万不能成为一方诸侯,不能成为小国之君,你那个一亩三分地不是你的自留地,不能想种黄瓜就种黄瓜,想种韭菜就种韭菜的,你那个一亩三分地只不过领导委托你去耕种的,哪一天老板不乐意了,他就委托其他人来种,你就得让位。
五、中层干部的一大软肋
软肋就是一个人身上最虚弱的那一个部位,往往这个最虚弱的部位遭受攻击以后,可能立即就会丧命。
(一)推卸责任
中层干部也有一个软肋,就是推卸责任,或者说找借口推卸责任。在企业的组织结构中,高层领导、中层干部和基层员工三个阶层,最容易推卸责任或者更有机会推卸责任的往往是中层领导干部。
高层领导、董事长、总经理没有那么多的借口可以推卸责任,他是公司的总经理、老大,企业做得不好,不能说因为金融危机,所以我的企业就搞不下去了,那为什么其他人还活着呢?你能说明什么问题?因为下面的中层干部不听话,总经理搞不下去了?那中层干部不听话谁的责任呢?还是你老大的责任!所以,企业搞得不好,千错万错都是你的错,你没有办法把责任推给其他人。一个企业搞得不好,中层干部可以跳槽,老板只能跳楼,你没有其他选择,你找不到机会去推卸责任。
基层员工推卸责任的机会也不多,因为基层员工做的事情相对比较单一,就那么一个规定动作,各方面的条件、各方面的因素,相对来说比较苛刻,他想找推卸责任的机会也不是很多。而中层干部推卸责任的机会就很多。他上面有领导,下面有员工,旁边还有同僚,企业外部可能还有供应商、客户,所以他推卸责任的机会就非常多。
(二)中层干部推卸责任的机会
企业的中层干部推卸责任的机会包括:
1.平行推卸责任
平行推卸责任就是往同僚身上推。
【案例4】
总经理召集所有的中层干部在一起开会,总经理说:“财务部经理,你给我一个理由,为什么财务部这个月的工作又没有达标?”
财务部经理就站起来说:“总经理,向您汇报一下,我们财务部这个月确实没有达标,是因为我们的财务数据丢失了,因为我们的财务软件没有升级。两个星期之前,我跟公司IT部门赵经理讲了,叫他派两个电脑工程师来,把财务软件升级,而两个星期过去了,IT部门一个鬼都没来,眼睁睁看着财务数据丢失,所以我们的工作没有达标。”
IT部经理听完了这话以后,肯定有话要讲:“总经理,我向您汇报一下咱们IT部门的事情,IT部门总共有5个人,这个月完成了8件大事,5个人完成8件大事,比登天还难,但是我们终于这个月把天登下来了。刚才财务部经理说我们IT部没有派两个电脑工程师帮他电脑软件升级,刚才也向您汇报了,我们IT部门总共就这5个人,这个月完成了8件大事,我怎么可能再有人帮财务部经理把他电脑软件升级?而关于人手不够的情况,早在一个月之前,我就跟人力资源部经理讲了,叫他一定要帮我招三个电脑工程师进来,而一个月过去了,一个鬼都没到岗,你说我这个IT部门工作还怎么干?”
这时候人力资源部经理肯定话要讲:“总经理,我们人力资源部总共只有6个人,这个月完成了60件大事,6个人完成60件大事,不亚于打赢第二次世界大战,但是我们终于打赢了,刚才IT部经理说我没有帮他招到人,说话要凭良心,IT部经理,我这个月帮你招了20个人进来,你一个都看不上,你能怪我吗?”
什么叫扯皮?这就是扯皮。在一个单位里面,总经理本来是高举大棒,想寻求责任的,看到最后谁是罪魁祸首,但是到最后也没找着,只能把大棒狠狠地往自己头上敲两下,自认倒霉。在很多企业里面,经常在上演这样的故事,互相推磨。
【案例5】
有个单位的总经理在外面出差,突然听到一个很重要的客户打电话来,说:“赵总你这个公司还能不能干,本来合同签的是10号要付货,今天都15号了,你们公司的货还没到,你这个公司真的很糟糕。”总经理听到客户这样指名道姓的骂,很窝火,但是也没办法,因为他是客户。
总经理窝着一肚子的火回到公司,把所有的部门经理召集在一起。“生产部经理,怎么回事?合同定的非常清楚,10号要交货,今天都15号了,你为什么还没有货给人家?”
生产部经理一听,表现得非常的淡定从容:“总经理,不是我们生产部的问题,而是那个采购部太烂,采购部买回来的原料就拖了10天,我们今天紧赶慢赶,赶到今天已经不错了。”
总经理一听很生气:“采购部经理,怎么回事,怎么采购原料会拖10天?”
采购部经理一听,同样是很淡定从容:“总经理,不是我们采购部太烂,而是财务部太差,你想跟人家买原料要给钱,合同早就定了,人家都想发货了,结果我们的财务部迟迟不给人家打款,拖了20天才给人家钱,你说人家会把原料发过来吗?”
总经理一听更生气:“财务部,怎么回事?”
财务部经理一听,同样是淡定从容:“总经理,不是我们财务部太差,账上没钱,销售部东西都卖出去半年了,货款还没有收回来。”
总经理一听:“销售部,怎么回事,怎么可以这样呢?”
销售部一听:“总经理,这个事情你最清楚,答应给人家10号付货的,15号都没有给人家,还怪人家钱不回来得迟吗?”
问题从终点又回到了起点,这就叫推磨。在企业里面中层干部平行推卸责任的机会太多太多,因为在企业里面,中层干部一个独立的部门,它不可能跟其它部门没有关系,而独立来操作一件事情的,肯定是和其他部门有关联的,只要和其他部门有关联,就会产生推卸责任的机会,这叫平行的推卸责任。
2.向下推卸责任
部门里面出了问题,总经理把部门经理找过来:“王经理,怎么回事,你的部门这个事情又没有做好。”“总经理,你看看我手下那帮王八蛋,上班迟到,下班早退,素质极差,水平极低,这帮人怎么可能把事情做好。”总经理一听明白了,你的部门事情没做好,不是你的错,而是你手下那帮王八蛋的错,这在很多年轻的中层干部身上,表现得可能多一点。
问题是,你作为部门的长官、首长,部门的负责人,现在你这个部门的事情没做好,老板问你了,你说是手下那帮王八蛋差,那么,你这个大王八蛋是干嘛的?中层干部的出现是因为高层领导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或者自己不适合从事某个工作,然后委托你去管理那帮人的,你下面的人事情没做好,你太有责任了,管教无方、引导不利,计划性做得不够、前瞻性缺乏,这都是你的责任,你怎么可以在领导面前手下那帮人太糟糕。
向下推卸责任也是不可以的,你的部门出现状况,老板把你骂得狗血喷头,你仍然在那听,而且态度很好:“总经理,这是我的错,这是我的责任。”被骂完了以后,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把下面闯祸的王八蛋叫过来,再把他骂个狗血喷头,他也只能在那很老实的听完,然后回到自己更小的办公室,把最小的王八蛋叫过来,再骂个狗血喷头,一层一级骂下去,这就骂对了。企业就是这样一种骂法,而绝对不可以讲:“总经理,你也不要骂我了,我把这个王八蛋抓过来,你自己骂他就可以了。”企业不是这样做法。
3.向上推卸责任
这个有一点胆大包天。总经理问:“王经理,这个事情为什么没做好?”“总经理,我早就跟你讲过,这个事情要这样做,你偏偏不听,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看你以后还听不听。”高层领导在组织外部资源的时候,或者在制定某些方向策略、具体的手段的时候,可能会有出入,但是千万不可以把领导的过错或领导的某些失误,当作自己事情做得不好的唯一的借口。领导也是人,如果你跟领导讲:“不吃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无异于自掘坟墓,也许他眼前可能拿你没什么办法,但是秋后算帐恐怕还是有的。
4.向外推卸责任
有的人一不小心就会得罪人,有一些人很聪明,与其在系统内得罪人,不如到系统外去,找人来做替罪羊、推卸责任,叫向外推卸责任。比如金融危机来了,他就说:“你看看这个杀千刀的金融危机,导致我们事情做不成。”给老板感觉我们这个部门事情做得不好,是因为金融危机给闹的,我们大家很努力、很尽心,所以我们的奖金工资还是要一分不少的拿,因为我们努力了,是金融危机导致这个事情没做成。
还有的人做事情做得不好,把责任归于老天,这也叫向外推卸责任。叫他到新加坡去做市场调研,结果在新加坡花光了300万的人民币,三个月啥事也没干成,回来总经理问:“赵经理,你在新加坡干了三个月,花掉我300万人民币,给我一个理由,让我有理由相信这个300万花得值。”赵经理就讲:“老大,新加坡那个鬼地方,你去过没有,弹丸之地,山不青、水不秀、鸟不语、花不香,什么狗屎在那都卖不出去,什么事情在新加坡都干不成,所以尽管我们在那边花掉了300万人民币,但是我感觉到非常值,得出一个结论,就是新加坡不能去。”这叫归罪于外,向外推卸责任。
以上这些都是在企业里面中层干部推卸责任的几种方式。我们现在讲执行力,执行力有一个概念叫没有任何借口。既然没有任何借口,那么我们就不要推卸责任,如果都要把所有的事情总结为做得好与不好,那么从两个纬度去思考:第一个纬度是客观原因,第二个纬度是主观客观。客观原因比说天气太冷、太热,金融危机,市场变化……这些都是客观原因。还有另外一方面就是主观原因,中层干部事情做得不好,千万不能因为客观原因的存在,而决绝承担主观责任。
六、优秀中层的定位
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或者说部门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层干部都会遇到的三个阶段。
1.劳工领袖
也就是说虽然你是一个管理者,但是你和员工所做的事情几乎是没有区别的,所以你只是劳工领袖。用过去的话来讲就叫工头,工头跟员工、工人是同吃同住同劳动,他是工头,但是他干的活跟大家都差不多,就像我们一些企业在刚刚创业的时候,老板跟的员工一起挤火车,一起吃方便面,一起大碗吃肉,大碗喝酒,一起加班到凌晨两点钟,在企业很小的时候,这个老板就是一个工头,就是一个劳工领袖,跟大家做的事情没有太大的差距。随着企业的做大,或者部门逐步做大后,原来部门只有一两个人,人很少,你就是一个劳工领袖,你也得干活,而且干的活跟其他人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2.组织领袖
随着企业的发展或部门的发展,到了第二个阶段,第二个境界是组织领袖。在这个阶段你虽然是管理者,但是你做的事情跟普通员工做的事情已经有所区别。员工在那打扫卫生,你可以不打扫卫生,为什么,打扫卫生的事情大家都会做,你作为领导就没有必要再去打扫卫生。组织领袖就是这个职业的管理者,他的主要的工作内容实际上是八个字:计划、组织、控制、协调,是指挥你下面的人干活,而不再要自己亲自带着大家干。带着大家干,那仅仅是一种管理方式,还有很多其他种的,比如制定计划,然后交给他们去做,他们做的过程当中你去协调,你去控制。这就是第二个阶段。
3.精神领袖
第三个阶段叫精神领袖。这个阶段部门经理已经不再具体从事一些事务性的工作,仅仅出思想,作为形象存在,这叫精神领袖。目前在中国大陆企业家里面,有几位精神领袖是大家公认的:柳传志、张瑞敏、王石、任正非。这些人都是就是精神领袖。柳传志可能不再为一个产品的销售去拿方案,张瑞敏可能不再为一个洗衣机的外形设计绞尽脑汁,王石可能不再去看一块地。这些人就是出思想,具体由他的操作层去管理。
精神领袖对于职业经理人来讲可望而不可及,是我们最理想最终极的一个目标,一般在企业里面,袖通常在企业里面是不经常出现的,只能通过他的言语、通过他的谈话,通过他的书面资料去感受到他的气息。
【案例6】
总经理召集大家开会,大家都在谈企业如何如何搞好,忽然门口有个人进来,是公司的董事长,公司的精神领袖。董事长常年居住在国外,很少回到国内,很少有机会看到他,这时候总经理赶快把会议停下来,让大家用掌声欢迎董事长给大家讲话。董事长就上来,面带笑容说:“各位,有半年时间没有看到大家了,非常想大家,这次在外国学到了不少新鲜的东西,兔子跟乌龟赛跑,为什么兔子输了,乌龟赢了?”然后10分钟把龟兔赛跑讲完,讲完了以后说:“我先走了,我还有事情。”然后他就走掉了,所有的人就停留在会场,都在想兔子为什么输掉,乌龟为什么赢,这个故事多么的意味深长,多么的言简意赅,一个小小的故事说明了多少大道理?
像这样的故事,只有精神领袖才能讲出来,一般人是没有时间,讲出来也不像,只有精神领袖来灌输这些精神上的东西,是务虚而不务实的。
作为职业经理人,作为中层干部,我们不要去指望立即成为精神领袖,我们更多的是务实,也就是做组织领袖,思考怎么能够把团队里面现有的人员组织好、协调好,然后制定一个严密的计划,通过一个很严格的考核,让大家做事情非常愉快,而且做得非常有结果,真正把这个部门做得生龙活虎、有绩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