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中层
那么,中层干部是怎么来的?是因为企业的高层、董事长或总经理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或者不适合自己从事某个工作,然后就产生中层干部,换句话说中层干部的产生是有他的需求、有他的背景的。如果一个老板不想做大,就想小富即安,就想挣一点小钱,公司也就这个样子了,在这种状况下,几乎不会产生严格意义上的中层干部,只有当老板迫切地想把企业做大,在这样的愿景、在这样的需求下,才产生严格意义上的中层干部。【案例1】
一个做豆腐的老板,晚上很努力的做了一筐豆腐,第二天挑到大街上卖,卖得很好,挣钱了,老板就想能不能挣多一点。于是他晚上回来通宵达旦地做了三箱豆腐,第二天到大街上卖,三筐豆腐又卖完了,又挣了一些钱。但他对这点钱还不满足,还想做大,这时候仅仅自己做已经不够了,因为凭自己的能力通宵达旦,也只能做三箱豆腐。于是他找来一帮人,让那一帮人帮着自己做,这一帮人来了以后,自己不可能全天24小时盯着每一个人,于是他就找来一个代理人,这个代理人帮助自己,受自己的委托,来管理这一帮做豆腐的人。这时候生产部和生产部经理产生了。
有了这么多人做豆腐,生产已经不成问题,那么销售也不可能一个人去卖,这时候又找了一帮人过来,组成一个销售团队。有了销售团队以后,总得再找一个人来,代表自己管理这些销售人员,这时候销售部和销售部经理又产生了。
随着规模的扩大,现金流逐渐多起来,这时候财务部和财务部经理就产生了。随着生产量的扩大,黄豆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时候到哪儿去买到更多更便宜的黄豆,于是采购部和采购部经理又产生了。而企业做出来的豆腐怎么能够与众不同,在市场上怎么能够有更大的这个销量呢?这时候要进行技术创新,于是技术部又产生了。也就是说,企业的老板不断地想做大,企业的总经理、董事长,不断地想把事情做得更好,这时候中层干部应运而生。
综上所述,中层干部就是在企业当中从事经营管理活动,以之为职业,以之谋生,将所在经营管理部门的成功,所在企业的成功,视为自己人生成功的专职管理人或者叫职业经理人。改革开放以后,职业经理人随着中国市场的推进,目前已经逐步成熟,环境变得越来越好。
【案例2】
当今中国大陆最有价值的职业经理人,大家都知道是唐骏。唐骏打了15年工,挣了15亿的薪水,他先是给比尔•盖茨打工10年,比尔•盖茨发给他的薪水是每年1亿的人民币。后来他离开了微软到了盛大,给陈天桥打工,4年挣了4亿人民币的薪水。2008年他从盛大转会到新华都。到新华都上班的第一天,老板陈发树就给了他一纸合同,转给他大概有10亿的股份。也就是说他打工15年,挣了15亿的薪水。
唐骏那么有钱,他为什么不自己做老板呢?唐骏说他曾经做过老板,在美国的时候就开过几家公司,比如娱乐公司、律师事务所,后来他发现自己的公司再怎么做,也不可能有很大的规模。他的娱乐公司做得很好。到KTV去唱歌,设备上会有个打分器,唱完歌它会自动给人打分,我们普通人去唱歌,分数不可能打得非常高,但是唐骏去唱,每次都是100分。因为那个玩艺就是他设计的,是根据他的嗓音、他的风格设计出来的一种打分器。当他发现他的公司虽然开得不错,但是好像无论怎么做,也做不大,于是他便投身到另一个平台上去,他就到了微软,做了一个小小的程序员,然后不断地努力当上了高层领导,得到比尔•盖茨的赏识,一步一步成为微观大中华区的总裁。离开微软的时候,比尔•盖茨授予他终身荣誉总裁。
2009年,原来的微软总裁、谷歌总裁李开复不做职业经理人了,他开了一个创新工厂。北京电视台就做过一档节目,叫李开复向左、唐骏向右。李开复做职业经理人做得不错,但他不想再做职业经理人了,改开公司,为中国大陆企业投资,每年大概有5个名额,他为这些公司打造团队,为他们插上腾飞的翅膀。而唐骏还继续做职业经理人,唐骏的说法还是不改初衷,他说他要把职业经理人做到极致,要让中国千千万万的职业经理人看到标杆、看到希望。
在企业里面,中层干部绝大多数都是职业经理人,而即使他们拥有公司的股份,也只有在开股东大会的时候,才有话语权。平时在企业管理的日常工作中,还是作为职业经理人身份存在,所以在工作当中,还应该是职业经理人,而不是以股东的身份在讲话。比如有一些小企业里面的老板娘,本是会计,却跑到销售部、采购部、车间指手画脚,让其他人就无所适从。所以企业在逐步完善、规范的过程当中,每个人要搞清楚自己的定位。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