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work 发表于 2017-9-28 15:49:00

浙大17秋《哲学》在线作业

浙大《哲学》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30道,总分:60分】
1."天不变,道亦不变",这是一种(    )          (满分:2)
    A.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 朴素辩证法观点
    C. 相对主义观点    D. 形而上学观点
2.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静止,是指运动的(    )          (满分:2)
    A. 必要准备
    B. 外在表现
    C. 一种特殊状态
    D. 一种必然结果
3.在我国农村改革中,农民首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首选了第一个村民委员会,创办了第一批乡镇企业,被称为我国农民的三大创举。这充分说明了人民群众是(    )          (满分:2)
    A. 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B. 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 社会变革的引导者
    D. 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4.生产关系的概念反映的是(    )          (满分:2)
    A. 人们在物质生产中的经济关系
    B. 人们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C. 人们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D. 人们之间的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
5.下列说法中,正确说明了实践的含义的是(    )          (满分:2)
    A. 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
    B. 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的活动
    C. 实践是主体改选客体的活动
    D. 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
6.中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一是“取类”,把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经验集中起来,发现事物之间的相类性,“观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二是“比象”,在对“类”有了认识之后,“因而伸之,触类而长之”。中医“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包含的哲理是(    )          (满分:2)
    A. 把握主要矛盾才能抓住问题关键
    B. 从整体着眼才能把握局部的性质
    C.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依存
    D.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7.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    )          (满分:2)
    A. 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
    B. 文化革命和思想革命
    C. 革命阶级向反动统治阶级夺取国家政权的斗争
    D. 统治阶级内部进步势力反对保守势力的斗争
8.马克思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          (满分:2)
    A.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 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 主体对客体的思维建构
    D. 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判断
9.在真理观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    )          (满分:2)
    A. 真理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
    B. 真理既是正确的,又包含错误因素
    C. 真理既具有统一性,又具有多样性
    D.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10.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改革的历程表明(    )          (满分:2)
    A. 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活动
    B. 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C. 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D. 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11.科学活动的生命力在于(    )          (满分:2)
    A. 继承前人的优秀成果
    B. 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创新
    C. 经常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D. 生产出社会需要的精神产品
12.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最显著特点在于它的(    )          (满分:2)
    A. 社会性
    B. 历史性
    C. 系统性
    D. 实践性
13.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最基本的前提是(    )          (满分:2)
    A. 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 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 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 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
14."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句话强调的是时间的(    )          (满分:2)
    A. 客观性
    B. 无限性
    C. 方向性
    D. 一维性
15.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它在(    )          (满分:2)
    A. 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表现出来
    B. 事物经过一次辩证的否定后表现出来
    C. 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上都表现出来
    D. 事物经过量变向质变转化后表现出来
16.“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郑板桥的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    )          (满分:2)
    A.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B. 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
    C. 意识活动具有生动形象性
    D. 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
17.人生观是指个人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信念。它包括(    )          (满分:2)
    A. 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理想、人生体验
    B. 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意义、生活情趣
    C. 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意义、职业选择
    D. 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理想、人生意义
18."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    )          (满分:2)
    A. 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
    B.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 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 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19.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斗争性,另一个是(    )          (满分:2)
    A. 同一性
    B. 普遍性
    C. 绝对性
    D. 客观性
20."存在就是被感知",这是一个(    )          (满分:2)
    A. 客观唯心主义命题
    B. 主观唯心主义命题
    C. 庸俗唯物主义命题
    D. 机械唯物主义命题
21.概念,判断,推理是(    )          (满分:2)
    A. 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B. 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C. 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 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22.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          (满分:2)
    A.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 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 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D. 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
2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    )          (满分:2)
    A. 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
    B.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
    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D. 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
24.下列各项中,属于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是(    )          (满分:2)
    A. 阶级性
    B. 继承性
    C. 社会性
    D. 主观性
25.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的根源是(    )          (满分:2)
    A. 不同阶级在政治态度上的根本对立
    B. 不同阶级在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
    C. 不同阶级在经济利益上的根本对立
    D. 不同阶级在职业分工上的根本对立
26.《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表明(    )          (满分:2)
    A. 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B. 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C. 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D. 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27.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    )          (满分:2)
    A. 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B. 自然与社会的统一
    C. 生产与消费的统一
    D.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28.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满分:2)
    A. 事物数量的增加
    B. 事物的一切变化
    C. 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9.有些同志在工作中单纯凭自己的经验办事,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他们在认识论上犯了(    )          (满分:2)
    A. 类似唯心主义验论的错误
    B. 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C. 类似客观唯心主义的错误
    D. 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30.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    )          (满分:2)
    A. 最高标准
    B. 唯一标准
    C. 必要标准
    D. 价值标准
二、多选题:【10道,总分:40分】

1.新事物总是要战胜旧事物,这是因为(    )          (满分:4)
    A. 旧事物仍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B. 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C. 新事物有强大的生命力
    D. 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下列各项适用于一切社会形态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有(    )          (满分:4)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
    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原理
    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
    D.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原理
3.下列命题中属于提示事物本质的有(    )          (满分:4)
    A. 日出于东落于西
    B.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C.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D. 国家是阶段压迫的工具
4.意识的本质(    )          (满分:4)
    A.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B. 人类特有的功能
    C. 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D. 意识形式的客观特性
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完备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是因为(    )          (满分:4)
    A. 辩证法同唯物主义结合
    B. 唯物主义自然观同唯物主义历史观结合
    C. 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D. 使无产阶级有了理论武器
6.相对静止主要有(    )种形态。          (满分:4)
    A. 没有发生位置的移动
    B. 动态的相对静止
    C. 度的把握
    D. 质的稳定性
7.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表现有(    )          (满分:4)
    A. 生产方式是全部社会生活方式的总和
    B. 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
    C. 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D. 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8.随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不断增强,人类对地球家园造成的破坏性影响也越来越严重,人们通过“地球日”“地球一小时”等活动唤醒公众的环保意识,是因为(    )          (满分:4)
    A. 环境的人为恶化有一个从逐渐量变到根本质变的演变过程
    B. 环境的人为恶化是一个不可逆的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
    C. 环境的改变是人类不断征服自然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D. 环境的改变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9.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    )          (满分:4)
    A. 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
    B. 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壮大
    C. 自然科学的突破
    D. 科学规律的总结
10.为引导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去,共青团中央和教育部等部门组织实施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该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根据西部建设和发展需要设置服务岗位;给予志愿者一定的生活补贴,并在服务期满时为其提供考研加分等优惠政策和切实有效的就业服务。这一计划的设计所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满分:4)
    A. 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统一
    B. 实现人生价值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C. 在社会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
    D. 个人理想应该与社会需要相结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浙大17秋《哲学》在线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