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批评史(本科)》川农17年9月在线作业答案
《中国文学批评史(本科)》17年9月在线作业一、单选题:【20道,总分:100分】
1.20、从《史记》对汉高祖和汉武帝的记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司马迁的( ) 。 (满分:5)
A. “究天人之际”的精神 B. “发愤著书”的精神
C. “实录”精神 D. “主文而谲谏”精神
2.36、王国维的文学思想除了受到中国古代传统的文学思想影响外,还受到西方哲学家、美学家( ) 。 (满分:5)
A. 克罗齐的影响
B. 康德、叔本华的影响
C. 卢梭、狄德罗的影响
D. 培根、休谟的影响
3.6、朱熹《论语章句集注》对孔子“诗可以兴”中的“兴”的解释是( )。 (满分:5)
A. 和而不流
B. 引譬连类
C. 感发志意
D. 考见得失
4.17、提出“诗缘情而绮靡”的文论家是( ) (满分:5)
A. 曹丕
B. 陆机
C. 刘勰
D. 钟嵘
5.3.庄子的“得意而忘言”说对古代文学理论的影响,主要是形成了中国古代文论中注重( )。 (满分:5)
A. 言意并重的传统
B. “意在言外”的传统
C. “神在形外”的传统
D. 形神并重的传统
6.5、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文艺观,大体表现在以 ( ) 。 (满分:5)
A. “兴观群怨”为核心的批评观
B. “诗教”为核心的文艺观及其对《诗经》的批评
C. “尽善尽美”为核心的美学观
D. “思无邪”为核心的文艺批评标准
7.4、“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提出者是( ) (满分:5)
A. 孔子
B. 孟子
C. 老子
D. 荀子
8.37、钟嵘在《诗品序》里提出“滋味”说,而要创造出作品中深厚的滋味,钟嵘认为关键在于( ) 。 (满分:5)
A. 如何运用新兴的五言诗的形式来写作
B. 如何学习并灵活运用《诗经》和《楚辞》的语言形式来写作
C. 如何综合运用赋、比、兴的方法来写作
D. 如何吸收并运用四言诗“文约意广”的经验来写作
9.26、提出“诗赋欲丽”观点的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批评专著是( ) 。 (满分:5)
A. 钟嵘《诗品》
B. 刘勰《文心雕龙》
C. 陆机《文赋》
D. 曹丕《典论·论文》
10.31、《文赋》探讨的重点问题是如何( )。 (满分:5)
A. 进行艺术构思
B. 确立中心思想
C. 铸造文章语言
D. 驰骋艺术想象
11.28、曹丕提出的“文以气为主”中的“气”是指( )。 (满分:5)
A. 作家在禀性、气度、感情等方面的特点所构成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在文章中的体现
B. 作家为了写出优秀的作品,而加强自己的修养所培养形成的高尚的精神品格之美
C. 一个作家在文章中所特有的阳刚之气
D. 一个作家的作品所特有的气势
12.10、孟子的“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中的“养气”,当是指作家应该 ( )。 (满分:5)
A. 静心养气,达到“虚静”、“物化”的精神状态
B. 通过修炼,培植自己的阳刚之气
C. 通过修炼,达到阴阳二气和谐一致
D. 从人格修养入手,培养自己高尚的精神品格
13.25、最早批评“文人相轻,自古而然”的古代文论家是( )。 (满分:5)
A. 曹丕
B. 钟嵘
C. 刘勰
D. 陆机
14.12、教材指出,《庄子》“得意忘言”和“言不尽意”说主要是指( ) 。 (满分:5)
A. 读者懂得作品主题思想即可,不必欣赏语言
B. 文学作品要含蓄,有回味,追求“味外之旨”
C. 文学作品只要思想正确,不必追求语言美
D. 读者只须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语言并不重要
15.11、《庄子》文艺美学思想之核心,教材认为是( ) 。 (满分:5)
A. “得意忘言”和“言不尽意”
B. “虚静”和“物化”
C. 仁政和人性论
D. 崇尚自然,反对人为
16.18、最早运用“风骨”概念评论文学的人是( ) (满分:5)
A. 陆机
B. 刘勰
C. 萧子显
D. 萧纲
17.39、在中国文论史上,首次提出“兴象”这一概念的人是( ) (满分:5)
A. 陈子昂
B. 殷璠
C. 刘禹锡
D. 司空图
18.15.“文由胸中出,心以文为表”这两句话出自( )。 (满分:5)
A. 司马迁的《报任安书》
B. 司马迁的《史记?屈原诗》
C. 王充的《论衡?超奇》
D. 《毛诗大序》
19.9、孟子在《万章下》中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这里的“其人”应当是指( ) 。 (满分:5)
A. 古人
B. 今人
C. 读者
D. 作者
20.14.“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这段话评价的是( )。 (满分:5)
A. 《史记》
B. 《诗经?小雅》
C. 《楚辞?天问》
D. 《离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