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17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参考答案资料
西工大17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www.ap5u.com
一、单选题:
1.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 (满分:2)
A. 科学兴趣 B. 社会实践
C. 求知欲望 D. 好奇心
2.“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步扩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的理论依据是( )。 (满分:2)
A. 质变过程中量的迅速扩张的原理 B. 总的量变过程中部分质变的原理
C. 质、量、度三者关系的原理 D. 非爆发式飞跃的原理
3.“支配物理世界之运动的必然性,也支配着精神世界的运动,因而在这个世界中,一切都服从于注定的命运”的观点属于( )。 (满分:2)
A. 对必然性的科学揭示 B. 导致宿命论
C. 导致唯意志论 D. 看到了必然性的作用
4.对人的本质的理解要掌握( )。 (满分:2)
A. 人的平等权利 B. 人的自由权利 C. 人追求幸福的权利
D.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E. 人的生产劳动权利
5.马赫认为“没有物理上的因果性,只有逻辑上的因果性”,他的观点属于( )。 (满分:2)
A. 混淆了因果联系与因果观念的关系
B. 只看见现象没有看见本质
C.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D. 夸大了逻辑上的因果性
6.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 (满分:2)
A. 物是感觉的复合,存在就是被感知
B. 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C. 生死由命,富贵在天
D. 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7.十六大提出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是“三位一体”的关系,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 )。 (满分:2)
A.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
B. 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相统一的原理
C. 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D. 认识与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8.在真理标准问题上主张“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是( )。 (满分:2)
A. 实用主义的观点
B. 旧唯物论的观点
C. 主观唯心论的观点
D. 相对主义的观点
9.“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 )。 (满分:2)
A. 主张物质与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 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论的思想
C. 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
D. 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
10.被誉为辩证法大师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是( )。 (满分:2)
A. 黑格尔
B. 费尔巴哈
C. 亚里士多德
D. 狄德罗
二、多选题:
1.科技革命( )。 (满分:2)
A. 大大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B. 将导致生产力革命,并引起社会关系的变革
C. 不断变革人们的精神面貌和思维方式
D. 将促使一切社会矛盾自行解决
2.下列哪些说法表明意识的能动性( )。 (满分:2)
A. 运筹帷幄
B. 审时度势
C. 量体裁衣
D.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3.中国加入WTO与世贸组织成员达成了“双赢”协议,它将对世界经济产生深远影响。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是( )。 (满分:2)
A. 矛盾的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
B. 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
C. 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面使用自身获得发展
D.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发展
4.意识能动性的主要表现是( )。 (满分:2)
A. 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B. 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C. 意识对人体生理机能的控制
D. 对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
5.鲁迅说“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脖子,也就是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所以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就是( )。 (满分:2)
A. 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出来的
B. 人脑中主观自生的
C. 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
D. 可以从人世间找到它的原型
6.哲学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的关系是( )。 (满分:2)
A.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B. 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关系
C. 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D. 本原与派生的关系
7.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 (满分:2)
A. 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暴力掠夺
B. 社会产品的分配不均
C. 剩余产品的出现
D.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形成
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是( )。 (满分:2)
A. 解放思想
B. 实事求是
C. 与时俱进
D. 活学活用
E. 立竿见影
9.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辩证统一是指( )。 (满分:2)
A. 人的社会价值内在地包含了自我价值
B. 自我价值越大,社会价值就越大
C. 人的自我价值是通过社会价值体现的
D. 离开自我价值的社会价值是不存在的
10.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主要缺陷是( )。 (满分:2)
A. 把物质归结为某种“不可分”的实物粒子
B. 把原子的属性看成是物质的一般属性
C. 把物质的个别形态某一层次误认为是物质的共性
D. 混淆了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概念与哲学的物质范畴的界限
11.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因为( )。 (满分:2)
A.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 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
C.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 静止是暂时的、局部的,有条件的
1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说明( )。 (满分:2)
A. 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存在和运动的方式
B. 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C. 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
D. 物质实践决定了人们的观念形成
13.现代西方哲学存在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思潮,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它们的态度是( )。 (满分:2)
A. 反对科学主义,赞同人本主义
B. 反对人本主义,赞同科学主义
C. 反对科学主义,但重视科学发展和科学精神
D. 反对人本主义,但重视人文精神注意批判吸取它们中某些合理、有启发性的东西
14.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论的缺陷是( )。 (满分:2)
A. 用机械力学的尺度去衡量物质的一切运动
B. 不能把事物理解为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的过程
C. 对社会历史的看法是唯心主义的
D. 不承认存在决定意识
E. 不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5.阶级的消灭与国家的消亡是( )。 (满分:2)
A. 在一个国家内可以率先实现的
B. 不可能实现的空想
C. 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完成历史任务,丧失作用而自行退出历史舞台
D. 自觉实现的、自行消亡的一个长期发展过程
E. 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过程
16.社会心理与社会意识形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的区别是( )。 (满分:2)
A. 前者错综复杂,后者简单清晰
B. 前者有阶级性,后者阶级性不明显
C. 前者与实际联系紧密,后者往往脱离实际
D. 前者不定型不系统,后者已经系统化理论化
E. 前者直接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后者是对社会存在的间接反映
17.人类劳动与动物活动的区别在于( )。 (满分:2)
A. 前者用生产工具生产物质资料,后者用前肢获取食物
B. 前者积极改造自然界,后者只能消极适应自然界
C. 前者是有意识和目的的活动,后者是本能的自发的活动
D. 前者是精神的活动,后者是物质的活动
E. 前者具有社会性,后者只有群体性
18.在人性的问题上,属于先验论的有( )。 (满分:2)
A. 人生而自由
B. 人性本善
C. 人性本恶
D. 人性的善恶源于实践
E. 天赋人权,生而平等
1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满分:2)
A.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 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合理内核”
C. 费尔巴哈形而上学唯物论的“基本内核”
D. 英国18世纪唯物主义
20.“人有了物质条件才能生存,人有了精神条件才能生活”的观点( )。 (满分:2)
A. 夸大了社会意识的作用
B. 夸大了社会存在的作用
C. 看到了社会物质条件的作用
D. 看到了社会意识条件的作用
E. 准确把握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对人的影响
三、判断题:
1.社会历史现象与人的意志和思想密切相关,与自然界发展有本质区别。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真理原则是指人们在认识和行动中追求真理服从真理和坚持真理的原则。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3.自从阶级社会诞生而来,社会变革的核心问题国家政权。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4.我国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依据是自然规律。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5.唯心史观主要的理论表现为宿命论和唯意志论。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6.适当的人口可以解决社会性质。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7.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还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8.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9.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要求。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0.原因是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结果是由原因引起的现象,因果联系是揭示客观事物普遍联系中的前后相继、彼此相约的一对范畴。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学说。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2.人的本质是指人的社会性,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它是现实的,具体的,历史的。在阶级社会中人的本质主要表现为阶级性。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3.评价社会进步的标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4.生产力的客观性在于人们在生产过程结成的物质关系。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5.共产主义的主要含义是:它是一种同空想社会主义相对立的最科学的理论和思想体系;它是同资本主义制度相对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所揭示的最理想的社会制度;它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以建立科学社会主义制度为最终目标的实际运动,即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实践。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6.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个要素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7.谬误是人们对主观事物及其本质的歪曲的颠倒的反映。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8.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生事物。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9.价值原则是指人们在认识和行动中追求价值、注重效益的原则。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0.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即人类生存所需的物质生活资料的谋取方式,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下面的附件就是答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