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电大]2017春随学随考 教育学作业2答案
教育学作业2一、单选题:
1. “四书”、“五经”是我国()的教育内容。 (满分:)
A现代社会
B奴隶社会
C原始社会
D封建社会
2.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是()教育的一个主要特征。 (满分:)
A原始社会
B古代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3. 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 )作用。 (满分:)
A导向和动力
B关键
C基础
D物质基础
4. 教育目的是指( )。 (满分:)
A国家对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的具体要求
B国家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C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工作的具体要求
D国家对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
5. 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 )。 (满分:)
A 教育的领导权
B教育结构的变化
C教育的性质
D受教育权利
6. “知子莫如父,知子莫如母。”说明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具有( )。 (满分:)
A先导性
B感染性
C权威性
D针对性
7. 党的( )把教育和科技列为经济建设的三大战略重点之一。 (满分:)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8.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顺序是( )。 (满分:)
A 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 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
D 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
9. 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满分:)
A 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杜威和赫尔巴特
C赫尔巴特和杜威
D夸美纽斯和杜威
10. 与封建社会教育特征不符的是( )。 (满分:)
A师生关系民主化,出现了双轨制
B教育具有阶级性和宗教性
C以“四书五经”等经典为教育内容
D官学与私学、书院和社学并存
11. “建国君民,教学为公”“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反映了教育与( )的关系。 (满分:)
A经济
B政治
C文化
D人口
12. 中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 )。 (满分:)
A三科
B七艺
C四学
D六艺
13. “教学与发展”理论的倡导者是( )。 (满分:)
A 赞科夫
B皮亚杰
C布鲁纳
D根舍因
14. 我国学科课程的雏形“六艺”是指( )。 (满分:)
A诗、书、礼、乐、射、数
B诗、书、礼、乐、御、数
C礼、乐、射、御、书、数
D礼、乐、射、御、诗、画
15. 基础教育改革中的( )取代了教学大纲。 (满分:)
A课程标准
B课程计划
C教学计划
D课程大纲
16.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教育代表作是( )。 (满分:)
A《爱弥儿》
B《人的教育》
C《教育漫话》
D《教育论》
17. “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 )特点的要求。 (满分:)
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18. 教育的最基本职能是( )。 (满分:)
A促进社会公平
B传递人类精神文明
C产生新生产力
D培养人
19. “政教合一,以吏为师”描述了( )时期的教师活动。 (满分:)
A封建社会
B原始社会
C奴隶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0. 1986年,我国颁布了( )。 (满分:)
A《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21. 杜威认为,教育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是婴孩时期到成人时期的摆渡船。据此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满分:)
A人需要通过教育传递和创造社会文明
B人是教育的对象
C通过教育人才能成长为人
D教育起源于动物的生存本能
22. 性成熟的开始和性意识的萌芽时期是在:()。 (满分:)
A儿童期
B少年期
C小学阶段
D初中阶段
23. 教育内容在学校教育中的具体表现形式是:()。 (满分:)
A课程设置
B课程标准
C教科书
D教育媒体
24. 皮亚杰认为,认知的过程包括:()。 (满分:)
A图式
B同化
C顺应
25. 关于德育的陈述正确的是:()。 (满分:)
A重视德育是教育的共性规律
B重视德育是年轻一代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C重视德育是确保改革开放战略成功的根本要求
D重视德育是各育全面发展的保证
26. 从学校的计划来看,德育内容包括:()。 (满分:)
A计划性的
B非计划性的
C文本性的
D非文本性的
27. 教育目的的确立依据包括:()。 (满分:)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社会关系因素
C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
D人口的规模和质量
28. 筛选课程资源的三个“筛子”是:()。 (满分:)
A教育哲学
B学习理论
C教学理论
D教育政策
29. 教师职业产生的条件是:()。 (满分:)
A学校的产生
B社会有剩余产品
C社会化大生产
D造纸术
30. 在我国,德育包括:()。 (满分:)
A政治教育
B思想教育
C品德教育
D宗教教育
31. 九年一贯制课程结构的选择性特点是针对地方、学校与学生的差异提出来的,它要求学校课程要以充分的灵活性适应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以显著的特色适应学校的办学宗旨和方向,以选择性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 (满分:)
32. 奖惩性教师评价面向过去,发展性教师评价面向未来。 (满分:)
33. 微观层面的教育功能是指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发展所起的作用。 (满分:)
34. 四年级的小学生,抽象思维有较大发展,但仍需要以具体形象为支柱。 (满分:)
35. 教学即上课。 (满分:)
36.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在于它是培养人的活动。 (满分:)
37. 教育手段是学校基于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习惯和行为的总和。 (满分:)
38. 教育个性化就是根据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多种需要和学习主体对学习的多种需求,在保证教育质量和水平的基础上,尽可能为求学者提供多种多样的教育形式,使他们能够在多种选择中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形式,从而为提高国民素质提供条件。 (满分:)
39. 因为中小学生是未完成的人,所以是可被塑造的人。 (满分:)
40. “师范教育”是一次性、终结性的教育,“教师教育”是教师的终身教育。 (满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