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 发表于 2017-6-8 08:52:47

华师17春《写作(1)》在线作业答案

华师17春《写作(1)》在线作业

附件就是答案,需要的可以自己下载,下载相关问题参考帮助中心说明

一、单选题:
1.材料的真实,一方面指严格的真实性,一方面指(    )。          (满分:3)
    A. 叙述的真实性
    B. 表达的真实性
    C. 记录的真实性
    D. 艺术的真实性
2.描写的“画眼睛”艺术,是指(    )。          (满分:3)
    A. 突出对象的本质
    B. 善于选择视角
    C. 善用语言
    D. 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3.知识结构指作者的(    ),一般指写作者的文化知识储备。          (满分:3)
    A. 文化知识素养
    B. 文学素养
    C. 文字素养
    D. 写作素养
4.各种写作活动都具有的主要的共同特点是(    )。          (满分:3)
    A. 应用性、抒情性、思辨性
    B. 思想性、社会性、形象性
    C. 说明性、描述性、议论性
    D. 综合性、创造性、实践性
5.叙述者与故事人物等同起来的叙述方式。叙述者的知觉程度完全取决于作品中人物的知觉程度。由于故事人物受角度能力,时空的限制,不可能全知全觉,而只能在自己的有限范围内进行知觉,所以叙述者也只能相应地采取一种限制叙述的方式,这种叙述方式称为(    )。          (满分:3)
    A. 全知叙述
    B. 自知叙述
    C. 他知叙述
    D. 第三人称叙述
6.常以时空序列设置的结构类型是(    )。          (满分:3)
    A. 说明型
    B. 议论型
    C. 记叙型
    D. 综合型
7.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脑里劳动。制作写作成品同制作别得商品不一样,它不能仿制,写作是个体从事得复杂的精神劳动,写作成品是一种特殊产品。这体现了写作的(    )特性。          (满分:3)
    A. 意图鲜明
    B. 创造出新
    C. 多维综合
    D. 躬行实践
8.《窦娥冤》中窦娥绑赴刑场路上喊冤的一段【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涂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了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这是一种(    )的抒情手法。          (满分:3)
    A. 直接抒情
    B. 间接抒情
    C. 寓情于事
    D. 情景交融
9.沈德潜在《说诗啐语》中指出:“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这给我们的启示是,作为写作主体,要加强(    )方面的培养。          (满分:3)
    A. 生活积累
    B. 知识结构
    C. 思想品格
    D. 审美素养
10.常以时空序列设置的结构类型是(    )。          (满分:3)
    A. 记叙型
    B. 说明型
    C. 议论型
    D. 综合型
11.体现段落与段落、层次与层次各种衔接关系的形式或手段是(    )。          (满分:3)
    A. 线索
    B. 脉络
    C. 过渡
    D. 照应
12.“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叙述方法,叫做(    )。          (满分:3)
    A. 倒叙
    B. 顺叙
    C. 分叙
    D. 插叙
13.(    )是一个文学家的才能和第一特征,它规定了艺术感受的品质,使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地区分一个木材商人、一个植物学家和一个艺术家对一棵松树的不同感受。          (满分:3)
    A. 观察的细致
    B. 感受的敏锐、丰富、独特
    C. 语言的积累
    D. 表达的能力
无忧工作室ap5u.com专业提供远程教育辅导

14.用"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来证明反动派不打不倒的抽象道理,这种论证方法是(    )。          (满分:3)
    A. 例证法
    B. 引证法
    C. 喻证法
    D. 因果法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满分:3)
    A. 调查报告、总结一般都用第三人称写
    B. 调查报告、总结一般都用第一人称写
    C. 调查报告一般用第三人称,总结则多用第一人称写
    D. 调查报告一般用第一人称,总结则多用第三人称写
16.文章各部分间的互相扶持、协助,体现了结构上的(    )。          (满分:3)
    A. 连贯性
    B. 严密性
    C. 完整性
    D. 灵活性
17.下列几种资料,属原始资料的是(    )。          (满分:3)
    A. 分类剪报
    B. 会议记录
    C. 读书笔记
    D. 资料汇编
18.下列对报告文学的写作特点表述正确的是(    )。          (满分:3)
    A. 真实性、文学性、评论性
    B. 实用性、科学性、条理性
    C. 知识性、趣味性、通俗性
    D. 新闻性、文学性、政论性
19.下列属于公文专用语中"过渡用语"的是(    )。          (满分:3)
    A. 兹因
    B. 是否可行
    C. 综上所述
    D. 兹经
20.下列文章(    )篇的结尾方式是形象化的结尾。          (满分:3)
    A. 《反对自由主义》
    B. 《共产党宣言》
    C.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 《关于太炎先生的二三事》
21.分解观察指的是把一个整体的观察对象在观念上依一定顺序分割、剖析为若干局部而分别加以观察,然后把各部分的观察结果结合起来。朱自清的《春》体现的是分解观察中的(    )观察法。          (满分:3)
    A. 并列式
    B. 由此及彼式3
    C. 递进式
    D. 分解式
22.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形象地介绍某种典型经验,分析成败得失,概括出具有规律性的东西,用以指导并推动面上工作的通讯称为(    )。          (满分:3)
    A. 事件通讯
    B. 概貌通讯
    C. 主题通讯
    D. 工作通讯
23.下列公文用语中属于上行文的是(    )。          (满分:3)
    A. 特此报请核批
    B. 望研究执行
    C. 特此批复
    D. 望即函复
24.在信函中,用于长辈的祝颂语是(    )。          (满分:3)
    A. 金安
    B. 时绥
    C. 近祺
    D. 近安
三、判断题:
1.贾平凹的散文《丑石》,散文一开始,先极力写石头的丑,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它极不规则,不能垒墙,它石质太细,不能做石磨,丑石上满是绿苔、黑斑,人们都讨厌它、嫌弃它,这块石头是丑得不能再丑了。最后,天文学家到村子里来,发现它是三百年前从天上掉下来的陨石,是一块极有价值的石头,是一块宝贝,于是人们才惊叹它的伟大,它的耐得住寂寞。这使用的是欲扬先抑的手法。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正确的主题,是指文章的主题要符合客观事物的真实情况,要符合科学规律,能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主题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主题的客观性,是全部材料或题材"思想意义"的一个准确概括,它应该揭示事物的本质,表达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认识。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3.与其他文学样式相比,散文的语言可以说是最自由的,甚至可以用直白如话的形态与读者见面。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4.文艺评论是评论者的一种独创性的领略和发现,可以随心所欲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5.人们往往以“骨骼”比喻文章的材料,以“血肉”比喻文章的结构,而以"灵魂"比喻文章的主题,这十分形象而且贴切。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6.意向书是一种法人或当事人双方或多方为实现一定经济目的,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而订立的共同遵守的书面协议。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7.映衬往往通过某一具体形象来暗示或暗喻某一抽象的思想或情感的表达方法。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8.写作学术论文时,必须完整引用有关资料,即照录原文,不能任意删减或增添别的内容。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9.不同的题材,决定了文章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不同的体裁。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0.托尔斯泰曾说:“思想的作品只有当它表达了新的意义和新的思想的时候才能算是思想的作品,而不能只是重复众所周知的道理;同样,艺术作品只有当它带给人类日常生活以新的感情的时候,它才算得上艺术作品。”这给我们写作的启示是文章的立意要新鲜,选取的角度要独特。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1.主题有两层含义:(1)文章对客观事物本质的揭示。(2)作者对客观事物所采取的态度。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2."据事以取义,援古以证今"体现的是议论方法中的引证法。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3.科普说明文具有较强的通俗性,它的语言要求浅显易懂,明白如话,不能使用专业性很强的术语。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4.人物描写中常用的独白方式属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转载请注明出处无忧答案网www.ap5u.com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华师17春《写作(1)》在线作业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