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 发表于 2017-6-3 09:44:25

17春华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

17春华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

附件就是答案,需要的可以自己下载,下载相关问题参考帮助中心说明

一、单选题:
1.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是(    )          (满分:2)
    A. 形而上学观点
    B. 唯心主义观点
    C. 唯物主义观点
    D. 辩证法观点
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    )。          (满分:2)
    A. 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
    B. 各种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影响
    C.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D.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变化上的滞后性
3.人的最根本的属性是(    )          (满分:2)
    A. 人的自然属性
    B. 人的意识属性
    C. 人的道德属性
    D. 人的社会属性
4.我国制定2010年远景规划的根据是(    )          (满分:2)
    A. 现实的可能性
    B. 好的可能性
    C. 抽象的可能性
    D. 现实性
5.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满分:2)
    A. 事物数量的增加
    B. 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C. 事物的一切运动变化
    D.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6.时间和空间是(    )          (满分:2)
    A. 物质的两种属性
    B. 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C. 整理感觉材料的工具
    D. 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
7.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要检验认识是否同(    )          (满分:2)
    A. 已有的理论相符合
    B. 已被实践证明的真理相符合
    C.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符合
    D. 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
8.物质的惟一性的特性是(    )          (满分:2)
    A. 客观实在性
    B. 可知性
    C. 运动变化性
    D. 广延性
9.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    )          (满分:2)
    A.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B. 社会意识的不断发展
    C. 大多数人要求进步的愿望
    D.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0.“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    )。          (满分:2)
    A. 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
    B.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 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 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11.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    )          (满分:2)
    A. 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
    B. 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
    C. 相互依存的关系
    D. 相互作用的关系
12.社会经济结构的本质特征取决于(    )          (满分:2)
    A. 在同一社会中各种并存的生产关系
    B. 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
    C. 这一社会的上层建筑
13.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最基本的前提是(    )。          (满分:2)
    A. 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 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 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 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
1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满分:2)
    A.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B.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 C. 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D. 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15.人的社会价值是指(    )          (满分:2)
    A. 人的社会职务和权力
    B. 人的社会地位和威信
    C. 人对社会所做的贡献
    D. 人的文化水平和能力
16.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          (满分:2)
    A. 事物是客观存在的
    B.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 事物是运动发展的
    D.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1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上的根本变革,这表明(    )。          (满分:2)
    A. 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成为“科学之科学”
    B. 马克思主义哲学穷尽了一切真理
    C. 马克思哲学是哲学思想继续向前推进的新起点
    D.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思想发展的顶峰
18.有些同志在工作中单纯凭自己的经验办事,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他们在认识论上犯了(    )。          (满分:2)
    A. 类似唯心主义验论的错误
    B. 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C. 类似客观唯心主义的错误
    D. 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19.上层建筑的性质是由(    )          (满分:2)
    A. 国家政权的性质决定的
    B. 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的
    C. 社会意识形态性质决定的
    D. 生产力的性质直接决定的
20.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          (满分:2)
    A. 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B. 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D. 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二、多选题:
1.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 (    )。          (满分:2)
    A. 是否承认世界统一于物质
    B. 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C. 是否承认世界是听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 是否承认世界是的事物是运动发展的
    E. 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2.唯物史观认为,对社会发展起作用的因素有(    )          (满分:2)
    A. 社会基本矛盾的矛盾运动
    B. 阶级社会的阶级斗争
    C.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D. 科技进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
    E. 人民群众的实践及杰出人物的历史活动
3.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这是由于(    )          (满分:2)
    A. 新事物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
    B. 新事物具有新奇的形式和特点
    C. 新事物抛弃了旧事物中消极的东西
    D. 新事物保留了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
    E. 新事物增添了旧事物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4.下列说法中,属于资产阶级抽象的人性论观点的有(    )          (满分:2)
    A. 追求幸福和享乐是人的本性
    B. 自由、平等是天赋人权,是人的本性
    C. 人的本性是有理性、能思维
    D. 人的本质是爱和友谊
    E. 人的类本质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即劳动
5.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    )          (满分:2)
    A. 世界是物质的
    B. 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C. 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 世界上的事物是运动发展的
    E.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6.构成生产资料的基本要素是(    )          (满分:2)
    A. 劳动者
    B. 劳动资料
    C. 劳动对象
    D. 劳动过程
7.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表现在 (    )。          (满分:2)
    A.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 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C.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E. 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条件制约
8.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容上的革命变革表现在它实现了 (    )          (满分:2)
    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B. 世界观和方法论和统一
    C.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D.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
    E. 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9.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认为(    )。          (满分:2)
    A. 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B. 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割
    C. 时间、空间是整理感觉材料的工具
    D. 时间、空间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
    E. 时间、空间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
10.社会文明作为一个历史范畴主要是指(    )          (满分:2)
    A. 物质文明
    B. 精神文明
    C. 政治文明
    D. 科技文明
11.下列各项属于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作用表现的有(    )。          (满分:2)
    A. 由科学技术因素造成的劳动生产率越来越高
    B. 由科学技术因素造成的经济增长率越来越高
    C. 自然科学从理论突破到新产品试制成功的周期日益缩短
    D. 科学技术的作用使生产力的发展明显地呈现出加速度的趋势
    E. 科学技术把生产力各要素组合成现实生产力的功能明显加强
1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表现在 (    )          (满分:2)
    A. 实践不断为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B. 实践不断为人们的认识提供经验材料
    C. 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D. 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E. 实践不断满足人们的各种物质生活需要
13.下列说法中,正确地概括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关系的有(    )          (满分:2)
    A. 只有在认识必然的基础上,人们才有自由的活动;
    B. 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
    C.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D.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
    E. 情况明、决心大、方法对
14.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这个总和是指(    )          (满分:2)
    A. 作为经济基础的生产关系内部各方面的总和
    B. 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中各方面的总和
    C. 现实存在的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无忧工作室ap5u.com专业提供远程教育辅导

    D. 人与人之间的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
15.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的区别在于(    )          (满分:2)
    A. 前者是阶级社会的历史现象,后者不都是阶级社会的历史现象
    B. 前者是某一社会制度的根本质变,后者是同一社会制度的部分质变
    C. 前者的发动者是被统治阶级,后者的发动者是统治阶级
    D. 前者一般都是暴力的形式,后者一般是非暴力的形式
    E. 前者是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后者是同一社会制度的自我调整
三、判断题:
1.运动、变化和发展是同等程度的概念,它们彼此无实质区别。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科学发展给哲学以根本方法论的影响。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3.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4.所有社会发展道路都是多种多样的,没有统一性。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5.社会规律发挥作用离不开人们的自觉活动,所有社会规律不是客观的。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6.客体就是指客观存在的事物。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7.发展人类的生产力,也就是发展人类天性的财富这种目的本身。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8.一个种的全部特征,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9.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这就是认识运动的全过程。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0.自由是指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客观世界的改造。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2.生产力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力量。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3.所有的唯物主义者都是可知论者,所有的唯心主义者都是不可知论者。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4.客观性是马克思对自己哲学性质的一种根本性理解。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转载请注明出处无忧答案网www.ap5u.com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17春华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