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电大] 随学随考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作业4答案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作业4一、单选题:
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局部战争主要发生在() (满分:)
A欧洲
B社会主义国家之间
C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
D亚非拉地区
2. 在##PE##发展过程中,确定在亚太地区实现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目标的重要会议是:( ) (满分:)
A茂物会议
B大阪会议
C马尼拉会议
D奥克兰会议
3. 当代世界经济发展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趋势,其中最大的不平衡是:( ) (满分:)
A发达国家内部发展不平衡
B、发展中国家内部发展不平衡
C发达国家与发展中
4. 战后发达国家的发展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这意味着( )。 (满分:)
A发达国家的政府担当调控国家宏观经济的重要职能
B国家垄断资本掌握经济生活
C所有重要的经济部门实行国有化
D国家垄断重于私人垄断
5. 标志着第三世界形成的是( )。 (满分:)
A东亚与北非等国独立
B1960年非洲17国独立
C万隆亚非会议的召开
D1968年英法在非洲的殖民统治基本瓦解
6. 2002年,世界各国中吸收外资最多的国家是:( ) (满分:)
A美国
B日本
C中国
D德国
7. 世界上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地区性经济合作组织是() (满分:)
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B欧洲联盟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欧洲自由贸易同盟
8. “独联体”发展到今天,共有成员:( ) (满分:)
A9个
B12个
C15个
D25个
9. 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是( ) (满分:)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民族独立
C和平与发展
D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10. 在西欧国家中,实行总统制最为典型的国家是:()法国现任总统为萨科齐 (满分:)
A德国
B法国
C瑞士
D奥地利
11. 20世纪70年代苏美争霸的态势是( ) (满分:)
A苏联采取攻势,美国处于守势
B美苏互有攻守
C.美国采取攻势,苏联处于守势
D美苏关系开始缓和
12. 中国与俄罗斯建立了( ) (满分:)
A“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
B“全面伙伴关系”
C“面向21世纪的长期友好、全面合作关系”
D“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13. 第三世界的最主要政治思潮是:() (满分:)
A民族主义思潮
B社会主义思潮
C共产主义思潮
D原教旨主义思潮
14. 2001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下列国家中,目前还不是“上海合作组织”成员的是( ) (满分:)
A塔吉克斯坦
B吉尔吉斯斯坦
C乌兹别克斯坦
D土库曼斯坦
15. 2008年4月北约新扩充的成员国中不包括下列哪个国家( ) (满分:)
A克罗地亚
B马其顿
C阿尔巴尼亚
D土耳其
16. 美国的国会分为( ) (满分:)
A元老院和平民院
B参议院和众议院
C上议院和下议院
D立法院和行政院
17. 西欧和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是( ) (满分:)
A1945年至50年代初50年代初至70年代初
B50年代末至70年代末
C70年代以后
18. 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开始于:() (满分:)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19. 从建国到五十年代中期,我国的主要外交政策是( )。 (满分:)
A“一边倒”
B反对“帝修反”
C“联美反苏”
D“一条线、一大片”
20. 发展中国家中实行政教合一体制的国家是( ) (满分:)
A印度
B泰国
C伊朗
D阿富汗
21. 美国总统乔治.布什执政是代表:() 奥巴马是共和党人 (满分:)
A自民党
B民主党
C社会党
D共和党
22. 中日两国正式建交是在( ) (满分:)
A1971年
B1949年
C1972年
D1978年
23. 两德统一是在( ) (满分:)
A1990年
B1991年
C1989年
D1992年
24. 冷战后世界政治发展趋势的最基本的特点是( ) (满分:)
A社会主义国家力量遭到很大削弱
B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
C美国仍然是当今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但是对世界事务的影响和控制能力在日益下降
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了新的发展
25. 战后导致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是( ) (满分:)
A维也纳体系
B威斯特伐利亚秩序
C凡尔赛-华盛顿秩序
D雅尔塔体制
26. 几十年来西欧经济一体化取得重要成就、主要有( )。 (满分:)
A成立关税同盟
B实行共同的农业政策
C建立欧洲货币体系
D实现欧洲统一大市场
E实行统一货币——欧元
27. 标志欧洲一体化发展进程的重要文献是( ) (满分:)
A《欧洲煤钢联营条约》
B《罗马条约》
C《布鲁塞尔条约》
D《欧洲一体化文件》
E《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28. 西方自由资本主义思潮的主要特征是( )。 (满分:)
A全面接受西方文化历史的价值观
B彻底否定社会主义
C主张意识形态多元化
D主张多党制
E主张走“第三条道路”
29. 战后发达国家经济较为快速、平稳发展的原因主要包括( )。 (满分:)
A科技革命的作用
B经济体制与政策的调整
C殖民剥削
D和平的国际环境
E第三世界廉价的原料和能源供应
30. 由于国内外的原因,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解体,出现的新国家是 (满分:)
A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B克罗地亚共和国
C斯洛文尼亚共和国
D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共和国
E马其顿共和国
31. 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当时公开予以谴责的国家有( )。 (满分:)
A南斯拉夫
B保加利亚
C匈牙利
D罗马尼亚
E波兰
32. 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表现为( )。 (满分:)
A世界经济格局是世界政治格局的基础
B世界经济格局制约着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
C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充当主角的国家力量的消长以及力量对比的变化
D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取决于各国军事力量的强弱
E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决定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
33. 当前、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主要表现在( )。 (满分:)
A科技革命、经济发展直接关系到各国综合国力的强弱和升降、从而影响到世界政治的发展
B加快经济发展成为各国的首要目标、这一目标实现的结果往往导致政府的更迭、从而对世界政治发展产生影响
C经济利益成为各国关系发展的主导因素
D经济全球化是各国关系发展的主导因素
E经济安全成为一国安全的核心和基础
34. 资产阶级民主制的主要原则有( )。 (满分:)
A少数服从多数并兼听少数人意见的原则
B主权在民(人民主权)原则
C代议制原则
D分权制衡(三权分立)原则
E法制原则
35. 苏联政治经济体制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当时苏联( )。 (满分:)
A处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之中
B受到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政治孤立、军事威胁
C30年代崛起的德、意、日法西斯直接构成现实威胁
D自身又是一个经济、技术、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
E沙皇俄国有专制主义的传统
36. 亚非会议又称“万隆会议”,它是获得独立的亚非国家为了维护独立,渴望加强彼此间的团结与合作于1955年4月18日至24日在印尼的万隆召开的会议。 (满分:)
37. 美国的国会分为立法院和行政院 (满分:)
38. 由中国发起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现有8个员国。 (满分:)
39. 日本在90年代初正式提出了建设“政治大国”的目标 (满分:)
4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周边关系是建国以来最好的时期。我们与周边国家已经形成和平、友好、边界广泛开展经贸活动的新局面。 (满分:)
41.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是发展中国家崛起的重要标志之一。 (满分:)
42. 超越遏制战略是对美苏力量对比的变化和苏联、东欧改革的新形势,提出的“超越遏制”的外交新战略 (满分:)
43. 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立场是改革开放 (满分:)
44. 当今英国的权力中心是首相 (满分:)
45. 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实现“政治大国”目标的日本首相是中曾根康弘 (满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