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答案 发表于 2017-5-19 08:55:19

华师17春《比较文学》在线作业答案

华师17春《比较文学》在线作业

附件就是答案,需要的可以自己下载,下载相关问题参考帮助中心说明

一、单选题:
1.李白与杜甫的比较,《红楼梦》和《金瓶梅》的比较,都属于(    )的范围。          (满分:3)
    A. 民族文学
    B. 世界文学
    C. 总体文学
    D. 比较文学
2.(    )研究文学作品中主题、题材、人物、情节、语言、风格等因素的来源,换句话说即考察作家作品所吸收和改造的外来因素。          (满分:3)
    A. 流传学
    B. 渊源学
    C. 媒介学
    D. 主题学
3.主题学中的(    )史研究属于影响研究,它是对某一题材、人物等在不同民族文学中流传演变的历史的研究。          (满分:3)
    A. 题材
    B. 情节
    C. 人物
    D. 母题
4.《文心雕龙》的作者是(    )。          (满分:3)
    A. 曹丕
    B. 刘勰
    C. 钟嵘
    D. 司空图
5.(    )研究作家作品或一国文学在外国的声誉、成就和影响,这种研究是从放送者出发研究接受者的,是一种从源到流的探寻。          (满分:3)
    A. 流传学
    B. 渊源学
    C. 媒介学
    D. 主题学
6.(    )指以历史方法处理不同民族文学间存在的实际联系的研究,它的根基在于各民族文学的相互接触和交流。          (满分:3)
    A. 类比研究
    B. 对比研究
    C. 影响研究
    D. 平行研究
7.(    )研究一国文学中异国形象及其说蕴涵的文化意义,通过对文学的研究来了解民族与民族之间是怎样互相观察、互相表述的。          (满分:3)
    A. 形象学
    B. 主题学
    C. 文类学
    D. 比较诗学
8.诗学在西方泛指文学理论,(    )的《诗学》就是最早的一部文学理论著作。          (满分:3)
    A. 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亚里士多德
    D. 歌德
9.探讨某一文类在某一或某些国家一度存在或盛行,而在其他国家却没有出现的现象,叫做(    )。          (满分:3)
无忧工作室ap5u.com专业提供远程教育辅导

    A. 主题研究
    B. 题材研究
    C. 渊源研究
    D. 缺类研究
10.(    )主要研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学之间产生联系和影响的具体途径和手段。          (满分:3)
    A. 流传学
    B. 渊源学
    C. 媒介学
    D. 主题学
二、多选题:
1.翻译在文学交流中的作用包括(    )。          (满分:4)
    A. 影响时代风尚。
    B. 产生新的词语。
    C. 发展新的技巧与文体。
    D. 许多作家是通过阅读译著来吸收营养的。
2.除了掌握文学知识外,比较文学学者还需掌握(    )。          (满分:4)
    A. 掌握比较文学的理论和方法。
    B. 具备比较深厚的文化素养和丰富的历史知识。
    C. 掌握多种语言。
    D. 了解其他艺术形式、其他意识形态、乃至整个文化领域的知识。
3.比较文学是一门跨越(    )的文学研究。          (满分:4)
    A. 民族
    B. 语言
    C. 文化
    D. 学科
4.学习比较文学的意义是(    )。          (满分:4)
    A. 有助于视野的拓展和治学方法的改进。
    B. 有助于更深入地研究本国文学和外国文学。
    C. 有助于更清楚地认识中外文学史和文学理论。
    D. 有助于促进各国文学和文化的联系与交流。
5.比较诗学的研究意义包括(    )。          (满分:4)
    A. 有助于推动比较文学的深入发展。
    B. 有助于科学地认识和把握我国传统文论的体系特征。
    C. 有助于在我国建立一个现代的、科学的、相对完整的文学理论。
    D. 用比较的方式反思差异纷呈的文艺学诸问题,可以相互参照、相互批判和相互补充,从而启发当代文艺学的新思路。
6.以下属于相似人物的比较研究的是(    )。          (满分:4)
    A. 《十日谈》“海盗与丈夫”中的女主人公与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易卜生的娜拉三位女性形象的比较
    B. 我国古典文学作品《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与俄罗斯作品中“多余人”形象的比较
    C. 小仲马笔下的茶花女与我国宋元话本中的杜十娘形象的比较
    D. 易卜生《玩偶之家》中的娜拉与鲁迅《伤逝》中的子君的比较
7.以下属于文类的共时比较的是(    )。          (满分:4)
    A. 中西古典小说类型的比较
    B. 中西诗歌类型比较
    C. 中西戏剧文学类型比较
    D. 以上这些类型的亚层次
8.意境与典型的差异主要表现为:          (满分:4)
    A. 意境侧重于景物描绘。
    B. 典型侧重于人物塑造。
    C. 意境更偏重于主体情感的表现。
    D. 典型更注重客观形象的再现。
9.法国学派的缺点是(    )。          (满分:4)
    A. 把眼光放在有直接关系的文学之间,研究始终局限于西欧文化系统和文化遗产的范围之内。
    B. 过分拘泥于实证主义方法,强调事实联系和考证。
    C. 忽视对文学作品的美学分析。
    D. 考证中常常流露出法国文学优于其他国家文学的民族沙文主义。
10.影响研究的局限是(    )。          (满分:4)
    A. 偏重于实证,注重来源与影响的研究,忽略了作品的整体性,妨碍了对作品的总体感悟,从而削弱了作品的魅力。
    B. 由于对事实的强调,研究的范围也受到限制。
    C. 研究对象的选择缺乏严格的限定,甚至有使其研究范围大得无法为一个学科所容纳的危机。
    D. 由于不同民族都存在着亚文化或者异质性文化的问题,往往使平行研究的结论缺乏周全和严密。
三、判断题:
1.我国历史上出现过三次翻译高潮:即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鸦片战争至五四的西学翻译。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2.我国古代学者对“文学”一词的理解偏于狭窄,主要囿于诗文范围,其分类主要是“两分法”即韵文和散文两类。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3.“大体则有”是说各种文学类别都有自己的基本构成因素、特点和规律,它是人们在长期文学实践中逐步形成并约定俗成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4.法国学者基亚认为比较文学实际上是国际文学关系史。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5.《离骚》和《神曲》的比较属于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6.文学理论批评对音乐的借鉴主要表现在对色彩和空间意识的吸收上。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7.所谓“复调小说”,是由俄国著名文学理论家巴赫金在对陀斯妥耶夫斯基小说进行分析时提出的,指作品中权威声音的消失,众多人物构成一种平等的对话。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8.为我国第一部完整、严密的文学理论著作的刘勰的《文心雕龙》,受到的宗教影响是极为明显的。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9.“诗无达诂”是我国文论的重要思想,由汉代司马迁提出。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10.民族文学是历史地比较研究两种以上的民族文学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相互关系的学科。          (满分:3)
    A. 错误
    B. 正确
转载请注明出处无忧答案网www.ap5u.com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华师17春《比较文学》在线作业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