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春天大《社交心理学》在线作业一二答案
17春天大《社交心理学》在线作业一一、单选题:
1.社会心理学是介于心理学、社会学、( )之间的一门中间性、边缘性学科。 (满分:5)
A. 哲学
B. 历史学
C. 人类学
D. 传播学
2.社会知觉是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对( )的知觉 (满分:5)
A. 自己
B. 社会
C. 自然
D. 环境
3.道德社会化不包括下列哪个方面 (满分:5)
A. 道德观念与道德判断
B. 道德情操
C. 道德情感
D. 道德行为
4.“个体或群体重复获得相同奖赏次数越多,则该奖赏对个体的价值越小”,这是霍曼斯的社会交换论中的( )。 (满分:5)
A. 成功命题
B. 刺激命题
C. 价值命题
D. 剥夺与满足命题
5.企业家属于( )角色。 (满分:5)
A. 表现型
B. 功利型
C. 自由型
D. 创造性
6.( )不是社会化的载体。 (满分:5)
A. 家庭
B. 大学
C. 杂志
D. 住房
7.下面哪个不是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假设:( )。 (满分:5)
A. 个体对事物采取的行动是以该事物对其意义为基础的
B. 事物的意义源于个体与他人的互动,而不是存在在事物自身中.
C. 个体在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往往通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和修改事物对他的意义.
D. 语言是自我形成的机制.
8.社会心理学研究范围的中观层面指( )层面。 (满分:5)
A. 个体
B. 群体
C. 团体
D. 社会
9.对自己和别人行为原因的认知,叫做( )。 (满分:5)
A. 人际关系知觉
B. 归因
C. 印象
D. 态度
10.群体内聚力与群体绩效间的关系受到( )的影响。 (满分:5)
A. 社会关系
B. 群体任务
C. 群体规模
D. 群体规范
11.勒温的社会行为公式B=f(P,E)中,P代表( )。 (满分:5)
A. 行为
B. 个体
C. 个体所处的情境
D. 函数关系
12.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1924)认为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满分:5)
A. 人际关系
B. 行为和态度
C. 人际关系和态度
D. 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
13.社会规范与角色的区别在于( )。 (满分:5)
A. 社会性
B. 普遍性与特殊性
C. 社会学观点
D. 行为性
14.詹姆斯(1890)提出自尊的经典公式是( ) (满分:5)
A. 自尊=成功/自信
B. 自尊=成功/抱负
C. 自尊=自信/抱负
D. 自尊=抱负/成功
15.奥尔波特(1968)认为社会心理学研究人们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怎样受他人存在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他人的影响有现实的影响、想象的影响和( )的影响。 (满分:5)
A. 虚幻的
B. 隐含的
C. 真实的
D. 无意的
16.个体的全部社会化是以( )为条件的 (满分:5)
A. 早期社会化
B. 语言社会化
C. 性别社会化
D. 道德社会化
17.在1966年,布雷姆提出了( )。 (满分:5)
A. 对抗理论
B. 去个体化理论
C. 个性理论
D. 群体压力理论
18.从沟通的方式,可以把沟通分为( )。 (满分:5)
A. 直接沟通和间接沟通
B. 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
C. 当面沟通与非当面沟通
D. 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
19.社会心理是( )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 (满分:5)
A. 社会意识
B. 社会刺激
C. 社会规范
D. 社会动机
20.对再社会化正确的理解是( )。 (满分:5)
A. 教导社会成员树立生活目标
B. 由于社会急剧变化,对个体重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
C. 教导社会成员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和现代生产技能
D. 成年人的社会化
《社交心理学》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
1.在挫折 一侵犯学说中,影响侵犯强度的因素有预期惩罚强度和( ) (满分:5)
A. 习惯
B. 目标受阻强度
C. 情绪紧张度
D. 目标吸引力
2.在角色扮演过程中,个体按他人的期待不断调节自己的行为并予以塑造,这是( ) (满分:5)
A. 角色期待
B. 角色领悟
C. 角色实践
D. 角色运用
3.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伦理原则是指( )。 (满分:5)
A.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要注意密切联系社会现实
B. 不仅要把所研究的对象纳入系统进行考察,而且要用系统的方法来研究
C.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往往要采用一些手段控制情境或被试。因而要特别注意因欺瞒与恫吓所产生的后果,尽力避免对被试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D. 研究者要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客观事实不能歪曲和臆测。
4.人们在心理和行为方面的交流、交往叫( ) (满分:5)
A. 人际关系
B. 人际互动
C. 人际交往
D. 信息交流
5.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是( ) (满分:5)
A. 反应
B. 反射
C. 社会行为
D. 社会心理
6.“性别角色”表示男女在( )上的差异 (满分:5)
A. 社会心理
B. 行为
C. 态度
D. 社会行为方式
7.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中,适用于跨文化的比较研究和时间跨度较长的趋势研究的方法是( ) (满分:5)
A. 观察法
B. 调查法
C. 档案研究法
D. 实验法
8.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称为( ) (满分:5)
A. 社会角色
B. 职位
C. 身份
D. 自尊
9.重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在态度转变中的作用的态度转变理论是( ) (满分:5)
A. 平衡理论
B. 认知失调论
C. 社会交换论
D. 人际关系论
10.调查法中的结构与非结构调查的划分标准是( ) (满分:5)
A. 调查形式
B. 调查过程
C. 调查分析
D. 问卷的标准化
11.在社会心理学中,主张在与他人处于互动关系的个体的日常情境中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理论派别是( ) (满分:5)
A. 社会学习论
B. 社会交换论
C. 符号互动论
D. 社会认识论及场论
12.在态度的功能中,强调个体主动表现自己的功能是( ) (满分:5)
A. 工具性功能
B. 自我防御功能
C. 价值表现功能
D. 认知功能
13.自我,亦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 )的认识。 (满分:5)
A. 自我
B. 主我
C. 存在状态
D. 角色
14.在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中,侧重于强调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研究,是以群体生活的心理为基础的是( )角度的定义。 (满分:5)
A. 心理学
B. 社会学
C. 社会心理学
D. 行为科学
15.由个体的社会地位及处境地位决定的自我认同称为( ) (满分:5)
A. 角色
B. 身份
C. 自我
D. 自尊
16.个体追求自认为是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善状态的动机叫( ) (满分:5)
A. 亲和动机
B. 成就动机
C. 社会赞许
D. 自我实现动机
17.随着社会发展,成为各国家庭主要模式的是( ) (满分:5)
A. 主干家庭
B. 联合家庭
C. 核心家庭
D. 组合家庭
18.在社会心理学的发展中,其形成期又称为( ) (满分:5)
A. 哲学思辨期
B. 经验描述期
C. 实证分析期
D. 发展期
19.社会心理学历史上的经验描述阶段是19世纪中叶到( ) 。 (满分:5)
A. 19世纪末
B. 20世纪初
C. 20世纪中
D. 20世纪30年代
20.在几种形式的从众行为中,属于恐惧偏离而引发的从众是( ) (满分:5)
A. 真从众
B. 权宜性从众
C. 最高层次的从众
D. 顾虑性从众
在做作业,求解题参考资料。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