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17春《政治经济学原理》在线作业答案
福师17春《政治经济学原理》在线作业一附件就是答案,需要的可以自己下载,下载相关问题参考帮助中心说明
一、单选题:
1.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 (满分:2)
A. 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B. 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C. 土地的有限性
D. 土地的等级差别
无忧工作室专业提供远程教育辅导QQ1647861640
2.国际经济一体化( )。 (满分:2)
A. 是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B. 是各国独立发展经济的要求
C. 是各国放弃本国经济利益促成的
D. 意味着各国之间不再有经济矛盾
3.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 )。 (满分:2)
A. 社会总产品的分配原则
B. 国民收入的分配原则
C. 生产资料分配原则
D. 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
4.成本价格是商品价值中的( )。 (满分:2)
A. C+M部分
B. V+M部分
C. C+V部分
D. C+V+P部分
5.既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生产资料是( )。 q.Type = "1"; q.ObjectID = "rdo23760748-843d-442b-90d3-20298fa5ba65Response" q.Response = "Response"; q.Answer = ""; (满分:2)
A. 原料
B. 燃料
C. 辅助材料
D. 机器设备
6.可变资本是( )。 (满分:2)
A. 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
B. 在生产过程中价值发生转移的资本
C. 在生产过程中自身价值变小的资本
D. 实物形式发生变化而价值不变的那部分资本
7.影响居民消费行为的首要因素是( )。 (满分:2)
A. 心理因素
B. 商品因素
C. 居民可支配收入
D. 社会因素
8.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根据,是根据资本不同部分( )。 (满分:2)
A. 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
B. 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C. 在使用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
D. 周转速度的不同
9.能够比较体现按劳分配的劳动报酬基本形式是( )。 (满分:2)
A. 计时工资
B. 计件工资
C. 奖金
D. 津贴
10.公共产品的特点是在消费上具有( )。 (满分:2)
A. 非排他性 非竞争性
B. 排他性 竞争性
C. 非排他性 竞争性
D. 排他性 非竞争性
11.自由竞争和生产集中的关系是( )。 (满分:2)
A. 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
B. 生产集中引起自由竞争
C. 自由竞争限制了生产集中
D. 生产集中消灭了自由竞争
1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 )。 (满分:2)
A. 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 能确保经济总量的平衡
C. 可实现经济的平衡
D. 可保障社会公平
1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 (满分:2)
A. 发展社会生产力
B.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C. 提高综合国力
D. 创造社会财富
14.在资本主义商品价值中,工人新创造的价值是( )。 (满分:2)
A. c+v
B. c+v+m
C. v+m
D. c+m
15.流通中所必需的货币数量与( )。 (满分:2)
A. 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次数成反比
B. 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次数成正比
C. 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次数无关
D. 商品价格总额相等
1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国家( )。 (满分:2)
A. 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B. 掌握全部私人垄断资本的资本主义
C. 掌握全部社会垄断资本的资本主义
D. 通过投资实现全部资本国有化的垄断资本主义
17.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由于把剩余价值看作是( )。 (满分:2)
A. 不变资本的产物
B. 可变资本的产物
C. 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 全部固定资本的产物
18.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时间是( )。 (满分:2)
A. 个别劳动时间
B.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 雇佣工人所花费的必要劳动时间
D. 雇佣工人所花费的剩余劳动时间
19.除工资之外的流动资本是( )。 (满分:2)
A. 实物形式能够移动的资本
B. 实物形式在生产过程中不变,价值却不断转移的资本
C. 实物形式在生产过程中被消耗掉,价值也随之丧失的资本
D. 实物形式在生产过程中被消耗掉,价值也随之转移到产品中去的资本
20.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 (满分:2)
A. 社会生产关系
B. 社会生产力
C. 社会生产方式
D. 物质资料的生产
2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 (满分:2)
A. 无产阶级专政
B. 社会主义公有制
C. 国家所有制
D.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2.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使用价值是由( )。 (满分:2)
A. 商品的自然属性决定的
B. 商品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C. 商品的交换价值决定的
D. 商品的价值决定的
23.要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必须( )。 (满分:2)
A. 超越生产力的状况
B. 落后于生产力的状况
C. 适合生产力的状况
D. 长期稳定不变
24.相对剩余价值是( )。 (满分:2)
A. 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 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C. 延长工作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
D. 工作日不变,增加必要劳动时间获得的
25.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 (满分:2)
A. I(v+m)= IIc
B. I(v+m)>II c
C. I(c+v+m)=Ic+IIc
D. I(v+m)+II(v+m)=II(c+v+m)
二、多选题:
1.农场的劳动资料包括( )。 (满分:2)
A. 土地
B. 肥料
C. 仓库
D. 农机
2.经济特区的特殊性表现在( )。 (满分:2)
A. 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利用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
B. 其经济活动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
C. 实行一系列特殊优惠政策
D. 享有更大自主权
3.影响货币流通量的因素有( )。 (满分:2)
A. 价格水平
B. 商品流通量
C. 流通速度
D. 货币价值
4.商品产生的条件有( )。 (满分:2)
A. 社会分工
B. 私有制
C. 私人劳动
D. 社会劳动
5.利息率受以下因素影响( )。 (满分:2)
A. 平均利润率
B. 借贷资本供求
C. 物价变动
D. 政府宏观政策
6.经济规律的共同点是( )。 (满分:2)
A. 客观的
B. 可以认识的
C. 都是有历史的暂时性
D. 认识它受不同阶级不同利益集团的影响
7.行政性垄断行为包括( )。 (满分:2)
A. 地方政府封锁市场
B. 地方政府机构限制外地企业经营
C. 电信部门服务费
D. 企业垄断市场
8.简单商品经济 (满分:2)
A. 是最早的商品经济
B. 以个体私有制和手工劳动为基础
C. 以换取使用价值为生产目的
D.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处于从属地位
9.影响剩余价值率的因素有( )。 (满分:2)
A. 可变资本大小
B. 剩余价值大小
C. 剥削程度高低
D. 资本周转速度
10.影响利润率的因素有( )。 (满分:2)
A. 剩余价值率
B. 资本有机构成
C. 资本周转速度
D. 不变资本的节省
11.市场的弱点体现在( )。 (满分:2)
A. 无法解决分配上的过分悬殊
B. 难以克服风险投资的障碍
C. 难以保障社会效益
D. 难以保障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的建设
12.生产工具在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是因为( )。 (满分:2)
A. 它是人的智力和劳动技巧的结晶
B. 是人类劳动器官的延长和加强
C. 是人类控制自然能力的尺度
D. 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质标志
13.与商品经济相对应的概念有( )。 (满分:2)
A. 产品经济
B. 自然经济
C. 计划经济
D. 市场经济
14.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包括( )。 (满分:2)
A. 计划手段
B. 经济手段
C. 法律手段
D. 行政手段
1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有( )。 (满分:2)
A.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前提
B. 劳动是谋生手段是直接原因
C. 归根到底由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
D. 会形成消费的分配事实上不平等
三、判断题:
1.等量资本取得等量利润意味着利润的多少只和资本量有关。(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商品劳动的二重性决定商品的二因素。(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4.生产过剩危机其实就是商品价值实现的危机。(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5.股份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董事会。(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6.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7.商品交换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8.不断地运动是资本的内在要求和本性。(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9.当今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货币在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不重要的角色。(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0.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转载请注明出处无忧答案网www.ap5u.com
福师《政治经济学原理》在线作业二
附件就是答案,需要的可以自己下载,下载相关问题参考帮助中心说明
一、单选题:
1.影响居民消费行为的首要因素是( )。 (满分:2)
A. 心理因素
B. 商品因素
C. 居民可支配收入
D. 社会因素
2.在资本主义商品价值中,工人新创造的价值是( )。 (满分:2)
A. c+v
B. c+v+m
C. v+m
D. c+m
3.可变资本是( )。 (满分:2)
A. 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
B. 在生产过程中价值发生转移的资本
C. 在生产过程中自身价值变小的资本
D. 实物形式发生变化而价值不变的那部分资本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 )。 (满分:2)
A. 社会生产关系
B. 社会生产力
C. 社会生产方式
D. 物质资料的生产
5.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根据,是根据资本不同部分( )。 (满分:2)
A. 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
B. 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C. 在使用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
D. 周转速度的不同
6.赊购到期还债的货币执行的是( )。 (满分:2)
A. 价值尺度的职能
B. 流通手段的职能
C. 贮藏手段的职能
D. 支付手段的职能
7.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 )。 (满分:2)
A. 劳动力成为商品
B. 生产资料成为商品
C. 消费资料成为商品
D. 全部物质资料成为商品
8.国际经济一体化( )。 (满分:2)
A. 是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B. 是各国独立发展经济的要求
C. 是各国放弃本国经济利益促成的
D. 意味着各国之间不再有经济矛盾
9.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 (满分:2)
A. 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B. 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C. 土地的有限性
D. 土地的等级差别
10.下列哪个不属于行政手段的特点( )。 (满分:2)
A. 权威性
B. 无偿性
C. 横向性
D. 速效性
11.既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生产资料是( )。 q.Type = "1"; q.ObjectID = "rdo23760748-843d-442b-90d3-20298fa5ba65Response" q.Response = "Response"; q.Answer = ""; (满分:2)
A. 原料
B. 燃料
C. 辅助材料
D. 机器设备
12.公共产品的特点是在消费上具有( )。 (满分:2)
A. 非排他性 非竞争性
B. 排他性 竞争性
C. 非排他性 竞争性
D. 排他性 非竞争性
1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 )。 (满分:2)
A. 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 能确保经济总量的平衡
C. 可实现经济的平衡
D. 可保障社会公平
14.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在被使用时( )。 (满分:2)
A. 能把自身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
B. 把全部使用价值消费掉
C. 只能创造出自身的价值
D. 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15.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 (满分:2)
A. 价值如何增殖
B. 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形成
C. 剩余价值的实现
D.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16.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 )。 (满分:2)
A. 抽象劳动
B. 具体劳动
C. 脑力劳动
D. 体力劳动
17.流通中所必需的货币数量与( )。 (满分:2)
A. 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次数成反比
B. 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次数成正比
C. 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次数无关
D. 商品价格总额相等
18.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 (满分:2)
A. 无产阶级专政
B. 社会主义公有制
C. 国家所有制
D.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9.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由于把剩余价值看作是( )。 (满分:2)
A. 不变资本的产物
B. 可变资本的产物
C. 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 全部固定资本的产物
20.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 (满分:2)
A. 社会生产关系
B. 社会生产力
C. 社会生产方式
D. 物质资料的生产
21.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时间是( )。 (满分:2)
A. 个别劳动时间
B.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 雇佣工人所花费的必要劳动时间
D. 雇佣工人所花费的剩余劳动时间
22.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使用价值是由( )。 (满分:2)
A. 商品的自然属性决定的
B. 商品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C. 商品的交换价值决定的
D. 商品的价值决定的
23.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 (满分:2)
A. 工人劳动的报酬
B. 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C. 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
无忧工作室专业提供远程教育辅导QQ1647861640
D. 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24.外向型经济采取的贸易政策是( )。 (满分:2)
A. “中性”贸易政策
B. 歧视出口
C. 歧视进口
D. 贸易保护政策
25.超额利润是( )。 (满分:2)
A. 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B. 商品生产成本低于价值的差额
C. 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D. 商品的生产价格低于价值的差额
二、多选题:
1.全民所有制和城镇集体企业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有( )。 (满分:2)
A. 工资
B. 奖金
C. 津贴
D. 联产承包计酬
2.劳动力商品产生的条件是( )。 (满分:2)
A. 劳动者有人身自由
B. 劳动者没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C. 社会分工
D. 私有制
3.商品产生的条件有( )。 (满分:2)
A. 社会分工
B. 私有制
C. 私人劳动
D. 社会劳动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满分:2)
A. 是现代市场经济,既发挥市场作用,又有适当计划调节
B. 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
D.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方式为补充,兼顾效率和公平
5.社会主义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安排与国民收入的性质构成相适应,必须做( )。 (满分:2)
A. 积累基金和社会提供的消费资料数量相适应
B. 消费基金和社会提供的追加的生产资料数量相适应
C. 积累基金和社会提供的追加的生产资料数量相适应
D. 消费基金和社会提供的消费资料数量相适应
6.安排好积累基金内部比例关系,主要有( )。 (满分:2)
A. 生产性积累和非生产性比例关系
B. 个人消费和社会消费比例关系
C. 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收入的比例关系
D. 三大产业之间的投资比例关系
7.非商业性技术转让的方式有( )。 (满分:2)
A. 购买先进设备
B. 许可证贸易
C. 政府间无偿援助
D. 经济组织或个人之间互访考察、讲学等交流活动
8.经济规律的三种类型是( )。 (满分:2)
A. 只在某一个社会形态中发生作用的特有的经济规律
B. 某几个社会形态所共有的规律
C. 人类各个社会形态普遍存在的经济规律
D. 决定某个社会形态发展的一切方面的规律
9.加工工业的劳动资料包括( )。 (满分:2)
A. 生产工具
B. 建筑物
C. 道路
D. 土地
10.行政性垄断行为包括( )。 (满分:2)
A. 地方政府封锁市场
B. 地方政府机构限制外地企业经营
C. 电信部门服务费
D. 企业垄断市场
11.影响剩余价值率的因素有( )。 (满分:2)
A. 可变资本大小
B. 剩余价值大小
C. 剥削程度高低
D. 资本周转速度
12.市场的弱点体现在( )。 (满分:2)
A. 无法解决分配上的过分悬殊
B. 难以克服风险投资的障碍
C. 难以保障社会效益
D. 难以保障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的建设
13.宏观间接调控( )。 (满分:2)
A. 是计划和市场有机结合的调节机制
B. 国家计划主要是指导性计划,主要利用市场机制
C. 着重宏观总量和结构调控
D. 必须实行中央和地方适当分权
14.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有( )。 (满分:2)
A. 按劳分配
B. 个体劳动收入和按劳动力价值取得收入
C. 按资本取得收入和资产收益
D. 经营收入和风险补偿和福利收入
15.影响货币流通量的因素有( )。 (满分:2)
A. 价格水平
B. 商品流通量
C. 流通速度
D. 货币价值
三、判断题:
1.当今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货币在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不重要的角色。(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生产过剩危机其实就是商品价值实现的危机。(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3.从本质上说,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世界范围内的调整和运动。(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4.平均利润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5.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6.商品劳动的二重性决定商品的二因素。(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就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8.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9.市场机制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方式,既不姓“资”,也不姓“社”。(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0.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转载请注明出处无忧答案网www.ap5u.com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