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师 发表于 2017-5-11 13:47:13

福师17春《经济地理学》在线作业一二答案

福师17春《经济地理学》在线作业一

附件就是答案,需要的可以自己下载,下载相关问题参考帮助中心说明

一、单选题:
1.经济结构的核心部分是(    )          (满分:3)
    A. 产业结构
    B. 收入分配结构
    C. 技术结构
    D. 职业结构
2.(    )效应作用的结果会使生产进一步向条件好的高梯度地区集中。          (满分:3)
    A. 扩张效应
    B. 回程效应
    C. 涓滴效应
    D. 极化效应
3.“区位因子”最早由( )提出,并将其定义为经济活动在某特定地点进行时所得到的利益即费用的节约。          (满分:3)
    A. 格林哈特
    B. 哈特向
    C. 艾萨德
    D. 韦伯
4.(    )机制是产业区位选择机制中的主体部分。          (满分:3)
    A. 目标驱动
    B. 利益驱动
    C. 宏观调控
    D. 市场调控
5.(    )是区内经济活动和区外经济联系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满分:3)
    A. 城市
    B. 卫星城镇
    C. 乡村
    D. 经济开发区
6.三次产业的划分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    )首先提出来的。          (满分:3)
    A. 库茨涅兹
    B. 科林?克拉克
    C. 配第
    D. 熊彼特
7.古典区位论向现代区位论发展的转折点是(    )。          (满分:3)
    A. 农业区位论
    B. 工业区位论
    C. 市场区位论
    D. 运输区位论
8.区位一词源于德文的standort,是由( )。          (满分:3)
    A. 杜能
    B. 高次
    C. 韦伯
    D. 哈特向
9.14世纪开始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地理大发现,促进了经济地理学前身( )的产生          (满分:3)
    A. 人文地理学
    B. 商业地理学
    C. 农业地理学
    D. 工业地理学
10.(    )不属于区域规划的制定原则。          (满分:3)
    A. 统一原则
    B. 发挥优势原则
    C. 兼顾全局原则
    D. 效益原则
二、多选题:
1.著名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表述为P=ALαKβ,其中P代表工业产出,α、β代表常数,那么A、L、K依次代表( )。          (满分:3)
    A. 雇佣劳动量
    B. 固定资本量
    C. 消耗资源量
    D. 综合技术进步因素
2.古典区位理论包括(    )          (满分:3)
    A. 中心地理论
    B. 农业区位论
    C. 工业区位论
    D. 运输区位论
3.根据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不发达国家只能发展(  )等产业。          (满分:3)
    A. 农业
    B. 原材料
    C. 制成品
    D. 尖端技术
4.从供给角度考虑,地区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主要取决于(  )          (满分:3)
    A. 消费结构
    B. 供给弹性
    C. 积累能力
    D. 创新能力
5.基础性产业的功能表现为( )          (满分:3)
    A. 为区域经济增长提高基础保障
    B. 为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服务
    C. 在区域经济增长中对总量的扩张影响比较大的产业
    D. 为人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
6.在韦伯的工业区位论中,将成本纳为三种,即( )          (满分:3)
    A. 运费
    B. 资本
    C. 劳动力成本
    D. 集聚
7.区域开放度是一个地区对外经济活动的程度大小的概念,一般选用(  )等指标对其进行衡量。          (满分:3)
    A. 进出口总额
    B. GDP
    C. 外贸依存度
    D. 外资总投资比重
8.区域经济合作的内容包括 (    )。          (满分:3)
    A. 工业贸易合作
    B. 资金合作
    C. 劳务合作
    D. 科学技术合作
9.现代经济活动主要围绕市场而开展的,以获取更多( )成为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投资的主要动机之一。          (满分:3)
    A. 高科技劳动力
    B. 商业信息
    C. 市场份额
    D. 技术因素
10.依据本书的观点,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 )          (满分:3)
    A. 经济活动的内容
无忧工作室专业提供远程教育辅导QQ1647861640

    B. 经济活动区位
    C. 经济活动空间组织
    D. 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11.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选择支柱产业应当遵循的条件包括(    )。          (满分:3)
    A. 应当有很低的区位商
    B. 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占很大的比重
    C. 要有比较大的产业关联度
    D. 要有较高的产业规模经济
12.场所的可进入性对经济活动区位有着重要影响,这里的可进入性主要指( )          (满分:3)
    A. 地理可进入性
    B. 经济可进入性
    C. 制度可进入性
    D. 社会可进入性
13.下列选项中,属于产业环境要素的有( )          (满分:3)
    A. 产业聚集
    B. 生产服务
    C. 基础设施
    D. 人文环境
14.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认为各工业部门在发展过程中必然要经历(  )阶段。          (满分:3)
    A. 创新
    B. 发展
    C. 成熟
    D. 衰老
15.原材料因子对经济活动区位施加影响主要是通过( )以及原材料价值和其在产品成本中构成状况等反映。          (满分:3)
    A. 种类
    B. 可替代性
    C. 运费大小
    D. 可运性
三、判断题:
1.横向纵向一体化指企业向原生产活动的上游和下游生产阶段扩展。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2.随着专业化生产水平和组织能力的提高,企业的最佳规模在不断扩展。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3.17世纪中叶,欧洲地理学家瓦伦纽斯出版了商业地理教科书,是世界上最早的商业地理专业著作之一。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4.弗里德曼的中心——外围理论认为中心居于统治地位,而外围则在发展上依赖于中心。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5.区位条件是相对于区位主体而言的,区位主体不同,区位条件随之不同。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6.电力,汽油,核聚变燃料,沼气、余热等属于二次能源。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7.在资源配置能力中,政府的经济管理能力决定了区域资源配置的基本模式。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8.一个地区的交通网密度越大,意味着该地区交通越为便利。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9.创新活动总是发源于低梯度地区,然后逐步向高梯度地区转移。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10.泰勒的认为公司组织变形与区域演化过程公司首先为跨越信息空间,其次跨越活动空间,最后为决策空间。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11.卡尔多在使用相对效率工资来分析发达区域产出率的变化时,认为,相对效率工资越低,则产出增长率越高。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12.一个区域内,应该发展所有与主导产业发展相关的关联产业,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13.经济地域综合体理论基本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构建起来的,因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该理论已不具备什么意义。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14.在区域经济综合体中,主导专业化部门是综合体的核心,代表区域经济发展方向与水平的部门。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15.区位因子分为一般因子和特殊因子。如运费、劳动力则属于前者;而地租、空气湿度等则属于后者。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16.处于发展阶段的工业部门,在布局上主要应该考虑的是专利保障、技术基础与协作条件,尽可能占有更大的市场。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17.城市基础模型是一种成本推动的模型。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18.普雷特的行为矩阵认为:区位决策是否合理或合理性如何,取决于在决策时的信息占有量以及决策者的信息利用能力。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19.跳跃式扩散是指集聚地区资源、要素、企业和经济部门的一种无规律扩散。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20.产业功能分类是根据产业对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不同而划分的产业类型。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21.范围经济与规模经济不同,它是指由于企业经济范围扩大而获得的效率。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22.区域所拥有的资金量直接决定了它所能配置的资源的种类,数量和质量,进而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23.交通技术与手段决定空间相互作用的深度与广度,交通技术与手段的进步是改变经济活动区位的重要因素之一。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24.梯度推移学说认为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梯度是指区域之间技术水平的差异。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25.区位条件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内在条件之一,区域经济增长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区位条件。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转载请注明出处无忧答案网www.ap5u.com
福师《经济地理学》在线作业二

附件就是答案,需要的可以自己下载,下载相关问题参考帮助中心说明

一、单选题:
1.20世纪上半时,经济地理学发展中的最重大事件当属经济活动区位论的引入。此时期,引入的经济活动区位论包括( )          (满分:3)
    A. 杜能提出的“农业区位论”和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B. 克里斯塔勒的以商业为主的“中心地理论”
    C. 廖仕的“区位经济论”
    D. 皮鲁的“增长极理论”
2.19世纪80年代,欧洲地理学家( )具体提出了建立作为科学体系的经济地理学,标志着经济地理学从地理学分化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满分:3)
    A. 瓦伦纽斯
    B. 奇泽姆
    C. 罗蒙诺索夫
    D. 葛茨
3.区位一词源于德文的standort,是由( )。          (满分:3)
    A. 杜能
    B. 高次
    C. 韦伯
    D. 哈特向
4.衡量区域产业结构合理与否的最终标准是(    )          (满分:3)
    A. 结构性效益
    B. 资源利用程度
    C. 关联度
    D. 区域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
5.容易陷入纳克斯所说的“贫困恶性循环”之中的是(    )区域。          (满分:3)
    A. 纯自然资源型
    B. 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结合型
    C. 社会资源为主、自然资源为辅型
    D. 资源缺乏型
6.(    )不属于区域规划的制定原则。          (满分:3)
    A. 统一原则
    B. 发挥优势原则
    C. 兼顾全局原则
    D. 效益原则
7.(    )是区内经济活动和区外经济联系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满分:3)
    A. 城市
    B. 卫星城镇
    C. 乡村
    D. 经济开发区
8.“区位因子”最早由( )提出,并将其定义为经济活动在某特定地点进行时所得到的利益即费用的节约。          (满分:3)
    A. 格林哈特
    B. 哈特向
    C. 艾萨德
    D. 韦伯
9.经济结构的核心部分是(    )          (满分:3)
    A. 产业结构
    B. 收入分配结构
    C. 技术结构
    D. 职业结构
10.(    )效应作用的结果会使生产进一步向条件好的高梯度地区集中。          (满分:3)
    A. 扩张效应
    B. 回程效应
    C. 涓滴效应
    D. 极化效应
二、多选题:
1.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原因包括(    )。          (满分:3)
    A. 经济发达程度
    B. 区域垄断及其竞争
    C. 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
    D. 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
2.下列选项中,属于产业环境要素的有( )          (满分:3)
    A. 产业聚集
    B. 生产服务
    C. 基础设施
    D. 人文环境
3.区域开放度是一个地区对外经济活动的程度大小的概念,一般选用(  )等指标对其进行衡量。          (满分:3)
    A. 进出口总额
    B. GDP
    C. 外贸依存度
    D. 外资总投资比重
4.基础性产业的功能表现为( )          (满分:3)
    A. 为区域经济增长提高基础保障
    B. 为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服务
    C. 在区域经济增长中对总量的扩张影响比较大的产业
    D. 为人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
5.技术创新对区域结构变迁的作用机制表现为( )          (满分:3)
    A. 引起产品、产业的更替
    B. 引导、改变消费需求
    C. 引发、促进制度创新
    D. 增加了区域的经济竞争力
6.现代经济活动主要围绕市场而开展的,以获取更多( )成为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投资的主要动机之一。          (满分:3)
    A. 高科技劳动力
    B. 商业信息
    C. 市场份额
    D. 技术因素
7.区位选择的标准包括(    )。          (满分:3)
    A. 成本最低
    B. 地区形象最佳
    C. 市场份额最大
    D. 聚集效应
8.场所的可进入性对经济活动区位有着重要影响,这里的可进入性主要指( )          (满分:3)
    A. 地理可进入性
    B. 经济可进入性
    C. 制度可进入性
    D. 社会可进入性
9.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选择支柱产业应当遵循的条件包括(    )。          (满分:3)
    A. 应当有很低的区位商
    B. 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占很大的比重
    C. 要有比较大的产业关联度
    D. 要有较高的产业规模经济
10.根据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不发达国家只能发展(  )等产业。          (满分:3)
    A. 农业
    B. 原材料
    C. 制成品
    D. 尖端技术
11.在构建区域产业结构时,选择区域的潜导产业应当考虑的因素包括( )          (满分:3)
    A. 世界进步的大趋势
    B. 全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走向
    C. 本区域具体经济发展状况与条件
    D. 巨大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
12.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区域主要包括(    )          (满分:3)
    A. 一国范围内特定的区域
    B. 单纯从事某项活动的小区
    C. 全国国土
    D. 跨国界的特定区域
13.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双方提供生产要素水平的不同,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划分为(    )。          (满分:3)
    A. 水平合作
    B. 国际经济合作
    C. 垂直合作
    D. 一国范围内不同地区间的区际经济合作
14.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认为各工业部门在发展过程中必然要经历(  )阶段。          (满分:3)
    A. 创新
    B. 发展
    C. 成熟
    D. 衰老
15.区域间的直接投资合作的形式包括(    )。          (满分:3)
    A. 信贷
    B. 独资
    C. 证券
    D. 合资
三、判断题:
1.区位条件是相对于区位主体而言的,区位主体不同,区位条件随之不同。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2.区位因子分为一般因子和特殊因子。如运费、劳动力则属于前者;而地租、空气湿度等则属于后者。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3.地理可进入性即场所对外交往的地理方便程度,它主要决定于地理位置和距离,这里的地理位置主要指数理地理位置。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4.市场的秩序和管理通过市场的自发调节来完成。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5.自然资源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条件,而经济社会资源的组合状况则决定了区域经济活动产生的现实可能性及增长的潜力。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6.17世纪中叶,欧洲地理学家瓦伦纽斯出版了商业地理教科书,是世界上最早的商业地理专业著作之一。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7.以前苏联学者萨乌什金为代表的区域学派认为经济地理学着重研究区域内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生产配置规律。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8.跳跃式扩散是指集聚地区资源、要素、企业和经济部门的一种无规律扩散。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9.一个地区的交通网密度越大,意味着该地区交通越为便利。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10.只有公司总部才能决定公司预算中不同组成单位的资金分配。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11.弗里德曼的中心——外围理论认为中心居于统治地位,而外围则在发展上依赖于中心。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12.在区域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或同阶段的不同的区域,主导产业是不一样的。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13.一个区域是否形成了主导产业,一个简要地衡量指标就是产业专门化率或区位商。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14.电力,汽油,核聚变燃料,沼气、余热等属于二次能源。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15.卡尔多在使用相对效率工资来分析发达区域产出率的变化时,认为,相对效率工资越低,则产出增长率越高。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16.土地的自然特性构成土地利用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满分:1)
    A. 错误
无忧工作室专业提供远程教育辅导QQ1647861640

    B. 正确
17.产业功能分类是根据产业对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不同而划分的产业类型。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18.横向纵向一体化指企业向原生产活动的上游和下游生产阶段扩展。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19.普雷特的行为矩阵认为:区位决策是否合理或合理性如何,取决于在决策时的信息占有量以及决策者的信息利用能力。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20.点轴式空间结构是在极核式空间结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网络式空间结构又是点轴系统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21.梯度推移学说认为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梯度是指区域之间技术水平的差异。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22.创新活动总是发源于低梯度地区,然后逐步向高梯度地区转移。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23.范围经济与规模经济不同,它是指由于企业经济范围扩大而获得的效率。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24.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就是区域之间在经济交往上日趋密切,相互依赖日益加深,发展上关联互动,从而达到各区域的经济均持续发展的过程。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25.处于发展阶段的工业部门,在布局上主要应该考虑的是专利保障、技术基础与协作条件,尽可能占有更大的市场。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转载请注明出处无忧答案网www.ap5u.com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师17春《经济地理学》在线作业一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