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分 发表于 2017-5-11 02:45:41

川大17春《法理学(Ⅰ)1002》在线作业12答案

《法理学(Ⅰ)1002》17春在线作业1

一、单选题:
1.在西方首先将法的本质归结为理性的是(    )。          (满分:2)
A. 古希腊的斯多葛派哲学家
B. 罗马法学家
C. 分析法学派学者
D. 中世纪神学家
2.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封建法典是(    )。          (满分:2)
A. 《法经》
B. 《秦律》
C. 《九章律》
D. 《北齐律》
3.社会注意法律秩序是指(    )。          (满分:2)
A. 有法可依
B. 干部带头守法
C. 群众自觉遵守法律
D. 依照社会主义法律的规定建立起来的生产、工作、教学、科研和社会生活秩序
4.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中
(    )是非正式渊源。          (满分:2)
A. 宪法
B. 法律解释
C. 国际条约
D. 道德规范
5.哲学与法学的关系,正确的理解应当是(    )          (满分:2)
A. 二者平行
B. 二者互不相关
C. 法学高于哲学
D. 哲学处于较高层次
6.以下各项中
属于部门法的是(    )。          (满分:2)
A. 行政法规
B. 行政规章
C. 行政法
D. 行政复议
7.以下各项中,不是法律关系的是(    )          (满分:2)
A. 所有权
B. 继承权
C. 去饭馆用餐
D. 与朋友约会
8.“子女可以随父性,也可以随母性”这属于(    )          (满分:2)
A. 命令性规范
B. 强制性规范
C. 任意性规范
D. 强行性规范
9.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
法是(    )的体现。          (满分:2)
A. 上帝意志
B. 公民意志
C. 人民意志
D. 阶级意志
10.认为法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是(    )学派的基本观点之一。          (满分:2)
A. 古典自然法学
B. 分析实证法学
C. 历史法学
D. 社会法学
11.凡是能够直接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或根据称为(    )。          (满分:2)
A. 法律关系的客体
B. 法律关系的内容
C. 法律关系的主体
D. 法律事实
12.通常认为,法的形式就是(    )          (满分:2)
A. 法的渊源
B. 法的起源
C. 法的历史类型
D. 法系
13.在中国古代法律思想史中,一般认为占主导地位的是(    )思想          (满分:2)
A. 儒家
B. 法家
C. 道家
D. 墨家
14.法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其具有(    )          (满分:2)
A. 阶级性
B. 社会性
C. 国家意志性
D. 规范性
15.归根到底,法是由其赖以存在的(    )所决定的          (满分:2)
A. 物质生活条件
B. 历史传统
C. 民族素质和精神
D. 统治阶级的意志
16.法的基本成份或基本元素称之为(    )。          (满分:2)
A. 法律关系
B. 法的要素
C. 法的渊源
D. 法的效力
17.一般认为,法的三要素是指法律原则,法律规则和(    )。          (满分:2)
A. 法律关系
B. 法律权利
C. 法律制裁
D. 法律概念
18.法理学是法学领域中的(    )。          (满分:2)
A. 一般理论
B. 应用学科
C. 专门学科
D. 技术学科
19.在我国,公民法律意识是(    )。          (满分:2)
A. 自发形成的
B. 自觉培养而成的
C. 强行灌输的
D. 自然赋予的
20.法理学所称的效力,通常是指法(    )。          (满分:2)
A. 对人的效力
B. 对事的效力
C. 时间效力
D. 法的约束力
二、多选题:
1.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与经济基础的关系表现为(    )。          (满分:2)
A. 经济基础由法决定
B. 经济基础对法具有反作用
C. 法由经济基础决定
D. 法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E. 经济以外的其他因素对法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2.法的要素包括(    )。          (满分:2)
A. 法律规则
B. 法律概念
C. 法律效力
D. 法律原则
3.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享有向全国人大提出法律议案即享有立法提案权的机关和个人包括(    )          (满分:2)
A. 全国人大常委会
B. 全国人大常委会各专门委员会
C. 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
D. 全国人大各代表团或30名以上的人大代表
4.法学产生的前提包括(  )。          (满分:2)
A. 立法发展到相当广泛的程度
B. 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水平
C. 私有制的出现
D. 商品交换的出现
E. 职业法学家集团的形成
5.下列关于我国法律监督的表述,正确的有(    )。          (满分:2)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是我国的最高法律监督机关
B. 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是我国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
C. 各级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均可成为我国法律监督的主体
D. 法律监督可以分为有权监督与无权监督
6.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    )          (满分:2)
A. 不包括国内法在内
B. 不包括国际法在内
C. 不包括已失效的国内法在内
D. 不包括已失效的国际法在内
7.对法的作用认识正确的是(  )。          (满分:2)
A. 法并不是调整社会关系的唯一手段
B. 法需要人的正确执行和适用
C. 法的抽象性、稳定性与现实生活存在一定的矛盾
D. 法是达到一定目的的唯一手段和工具
8.某甲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了一套价值34万元人民币的商品房,银行每月从某甲的工资存折上扣划1300元,用于偿还银行的贷款,某甲和银行之间的这种法律关系属于(    )          (满分:2)
A. 基本法律关系
B. 隶属型法律关系
C. 相对法律关系
D. 普通法律关系
9.法和执政党政策的重要区别是(    )          (满分:2)
A. 阶级属性不同
B. 实施的方式不同
C. 政策的灵活性大于法
D. 调整的范围不同
10.下列关于法治的表述,正确的有(    )。          (满分:2)
A. 法治的核心在于保障人权
B. 依法治国的重心是依法治权
C. 法治与法制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一种治国方略,而后者是一种依法办事的原则
D. 法治与民主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主要支柱,但法治与民主并不是天然统一的
11.我国社会主义法的主要渊源是(    )          (满分:2)
A. 行政法规
B. 宪法
C. 国际条约
D. 法律
12.下列关于我国法律监督的表述,正确的有          (满分:2)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是我国的最高法律监督机关
B. 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是我国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
C. 各级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均可成为我国法律监督的主体
D. 法律监督可以分为有权监督与无权监督
13.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方法主要有(    )          (满分:2)
A. 法的清理
B. 法的解释
C. 法的汇编
D. 法的编撰
14.法和执政党政策的重要区别是(    )。          (满分:2)
A. 阶级属性不同
B. 实施的方式不同
C. 政策的灵活性大于法
D. 调整的范围不同
15.法的时间效力包括: (    )          (满分:2)
A. 法律规范何时开始生效
B. 法律规范何时终止生效
C. 从旧还是从新的问题
D. 法的溯及力的问题
三、判断题:
1.调解书、逮捕证是规范性法律文件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只有法才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3.法律效力的一般原则是不溯及既往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4.法律关系客体是法律关系主体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5.行政法、经济法、劳动法都属于公法。(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6.从违法的构成要件上看,法不责众。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7.“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既是道德界限,也是法律所设置的行为底线。(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8.1.有行为能力的人一定有权利能力,有权利能力的人一定有行为能力。(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9.规范性是法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基本特征之一。(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0.3.法的发展历史表明
法不受经济以外的其他因素的影响。(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1.权利是可能的,义务是必须的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2.法学产生必须具备的前提是法律的产生。(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3.法的强制作用的本质含义是“法即是刑”。(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4.法律渊源就是法律的来源、源流。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5.从合法性角度看,法不禁止皆自由。(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法理学(Ⅰ)1002》17春在线作业2

一、单选题:
1.在西方首先将法的本质归结为理性的是(    )。          (满分:2)
A. 古希腊的斯多葛派哲学家
B. 罗马法学家
C. 分析法学派学者
D. 中世纪神学家
2.法律的教育作用是指(    )。          (满分:2)
A. 对本人行为的指引
B. 判断他人行为是否合法有效
C. 通过法的实施而对一般人行为的积极影响
D. 依靠法律预先估计人们相互间如何行为
3.一般认为,法的三要素是指法律原则,法律规则和(    )。          (满分:2)
A. 法律关系
B. 法律权利
C. 法律制裁
D. 法律概念
4.以下属于私法的是(    )。          (满分:2)
A. 刑法
B. 民法
C. 行政法
D. 刑事诉讼法
5.哲学与法学的关系,正确的理解应当是(    )          (满分:2)
A. 二者平行
B. 二者互不相关
C. 法学高于哲学
D. 哲学处于较高层次
6.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
法是(    )的体现。          (满分:2)
A. 上帝意志
B. 公民意志
C. 人民意志
D. 阶级意志
7.法理学所称的效力,通常是指法(    )。          (满分:2)
A. 对人的效力
B. 对事的效力
C. 时间效力
D. 法的约束力
8.根据约定俗成原则,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法律”是指 (    )。          (满分:2)
A. 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法律
B. 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制定的行政法规
C. 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D. 法律整体即广义上的法律
9.法理学是法学领域中的(    )。          (满分:2)
A. 一般理论
B. 应用学科
C. 专门学科
D. 技术学科
10.以下各项中
属于部门法的是(    )。          (满分:2)
A. 行政法规
B. 行政规章
C. 行政法
D. 行政复议
11.衡平法是英国法律传统中与(    )相对称的一种类型。          (满分:2)
A. 特别法
B. 根本法
C. 普通法
D. 私法
12.法理学是法学领域中的(    )          (满分:2)
A. 一般理论
B. 应用学科
C. 专门学科
D. 技术学科
13.生命权,健康权应当属于(    )。          (满分:2)
A. 特殊权利
B. 基本权利
C. 普通权利
D. 第二性权利
14.马克思指出:“立法者应该把自己看做科学家,他不是在制造法律,不是在发明法律,而仅仅是在表述法律,他把精神关系内在规律表现在有意识的现行法律之中。”这段话表明          (满分:2)
A. 立法者要像自然科学家—样思维和行动
B. 法律是客观的,立法者在立法时不应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C. 立法要尊重和反映客观规律
D. 立法者应该把现行法律看作是绝对精神体现
15.刑法中所包含的规则,大多属于(    )          (满分:2)
A. 授权性规则
B. 义务性规则
C. 指导性规则
D. 权义复合性规则
16.委任状属于(    )。          (满分:2)
A. 规范性法律文件
B. 非规范性法律文件
C. 证据
D. 司法机关文书
17.通常认为,法的形式就是(    )          (满分:2)
A. 法的渊源
B. 法的起源
C. 法的历史类型
D. 法系
18.按照我国宪法规定,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由(    )制定          (满分:2)
A. 全国人大
B. 全国人大常委会
C.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
D. 最高司法机关
19.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中
(    )是非正式渊源。          (满分:2)
A. 宪法
B. 法律解释
C. 国际条约
D. 道德规范
20.从认识论角度可以将法学分为(    )。          (满分:2)
A. 理论法学与应用法学
B. 国内法学与国际法学
C. 立法法学与司法法学
D. 外国法学与比较法学
二、多选题:
1.下列关于我国法律监督的表述,正确的有(    )。          (满分:2)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是我国的最高法律监督机关
B. 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是我国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
C. 各级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均可成为我国法律监督的主体
D. 法律监督可以分为有权监督与无权监督
2.我国社会主义法的主要渊源是(    )          (满分:2)
A. 行政法规
B. 宪法
C. 国际条约
D. 法律
3.法和执政党政策的重要区别是(    )。          (满分:2)
A. 阶级属性不同
B. 实施的方式不同
C. 政策的灵活性大于法
D. 调整的范围不同
4.下列不属于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特点是(    )          (满分:2)
A. 适用特定的人
B. 反复适用
C. 适用一般的人
D. 属于法的范围
5.下列诸项中正确的说法有( )          (满分:2)
A. 法律规范是有阶级的社会所特有的,有阶级性
B. 法律规范是社会规范,但并不是所有的社会规范都是法律规范
C. 凡是社会规范一般都有某种强制性
D. 在所有的社会规范中,只有法这种社会规范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事实的
6.对法的作用认识正确的是(    )          (满分:2)
A. 法并不是调整社会关系的唯一手段
B. 法需要人的正确执行和适用
C. 法的抽象性、稳定性与现实生活存在一定的矛盾
D. 法是达到一定目的的唯一手段和工具
7.法学产生的前提包括(  )。          (满分:2)
A. 立法发展到相当广泛的程度
B. 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水平
C. 私有制的出现
D. 商品交换的出现
E. 职业法学家集团的形成
8.下列关于法治的表述,正确的有(    )。          (满分:2)
A. 法治的核心在于保障人权
B. 依法治国的重心是依法治权
C. 法治与法制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一种治国方略,而后者是一种依法办事的原则
D. 法治与民主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主要支柱,但法治与民主并不是天然统一的
9.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是(  )。          (满分:2)
A. 法律概念
B. 法律原则
C. 行为模式
D. 法律后果
E. 法律规则
10.下列关于我国法律监督的表述,正确的有          (满分:2)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是我国的最高法律监督机关
B. 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是我国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
C. 各级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均可成为我国法律监督的主体
D. 法律监督可以分为有权监督与无权监督
11.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    )          (满分:2)
A. 不包括国内法在内
B. 不包括国际法在内
C. 不包括已失效的国内法在内
D. 不包括已失效的国际法在内
12.法的时间效力包括: (    )          (满分:2)
A. 法律规范何时开始生效
B. 法律规范何时终止生效
C. 从旧还是从新的问题
D. 法的溯及力的问题
13.法的要素包括(    )。          (满分:2)
A. 法律规则
B. 法律概念
C. 法律效力
D. 法律原则
14.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享有向全国人大提出法律议案即享有立法提案权的机关和个人包括(    )          (满分:2)
A. 全国人大常委会
B. 全国人大常委会各专门委员会
C. 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
D. 全国人大各代表团或30名以上的人大代表
15.下列选项中,可以成立的表述是(    )          (满分:2)
A. 法律条文是表示法律规则的形式
B. 正当防卫不属于法律责任减轻与免除的条件
C. 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第一次将法律划分为公法与私法
D. 法不溯及既往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公民权利
三、判断题:
1.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体系的极度完善性上。(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1.有行为能力的人一定有权利能力,有权利能力的人一定有行为能力。(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3.法的发展历史表明,法不受经济以外的其他因素的影响。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4.法的强制作用的本质含义是“法即是刑”。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5.4.法的要素是假定,处理和制裁三部分。(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6.权利是可能的,义务是必须的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7.2.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故一切社会关系可以由法调整。(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8.“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既是道德界限,也是法律所设置的行为底线。(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9.规范性是法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基本特征之一。(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0.调解书、逮捕证是规范性法律文件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1.法律事件是指与当事人意志无关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形成、变更和消灭的事实。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2.从违法的构成要件上看,法不责众。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3.法律关系客体是法律关系主体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4.法律效力的一般原则是不溯及既往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5.“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既是道德界限,也是法律所设置的行为底线。(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转载请注明无忧答案网

琪泠儿 发表于 2017-5-12 13:35:34

感谢,下载了好几个学期了,全100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川大17春《法理学(Ⅰ)1002》在线作业12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