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17春《民族与宗教概论》在线作业12答案满分资料
《民族与宗教概论》17春在线作业1一、单选题:
1.民族关系发展的核心问题是( )。 (满分:2)
A. 民族发展的权力和利益问题
B. 民族权利的保障的问题
C. 民族发展促进的问题
D. 民族法制的建设和完善的问题
2.马克思主义主张的民族平等包括( )。 (满分:2)
A. 一切民族平等
B. 一切民族的一切权利平等
C. 消灭阶级
D. 社会主义国家应帮助弱小民族达到事实上平等
3.民族关系发展的核心问题是( )。 (满分:2)
A. 民族发展的权力和利益问题
B. 民族权利的保障的问题
C. 民族发展促进的问题
D. 民族法制的建设和完善的问题
4.《关于民族问题的批评意见》的作者是( ) 。 (满分:2)
A. 恩格斯
B. 列宁
C. 斯大林
5.民族关系发展的核心问题是( )。 (满分:2)
A. 民族发展的权力和利益问题
B. 民族权利的保障的问题
C. 民族发展促进的问题
D. 民族法制的建设和完善的问题
6.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是由( )决定的。 (满分:2)
A. 国家的法律
B. 政府的意志
C. 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
D. 人民的意愿
7.民族内部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 )。 (满分:2)
A. 国家问题
B. .阶级问题
C. 民族问题
D. 政治问题
8.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竞争的关系,其主流和趋势是( )。 (满分:2)
A. 没有任何关系的
B. 互相矛盾的
C. 协调一致的
D. 以上都不正确
9.谁阐述了在帝国主义时代应区分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 )。 (满分:2)
A. 马克思
B. 恩格斯
C. 列宁
10.( ) 各民族的利益问题,将是民族关系发展上的焦点和热点。 (满分:2)
A. 经济方面
B. 政治方面
C. 文化方面
D. 法律方面
11.1986年联大通过了《发展权利宣言》,确认( )是一项不可剥夺的人权。 (满分:2)
A. 生存权
B. 自决权
C. 发展权
12.社会主义条件下民族发展中的竞争是( )。 (满分:2)
A. 是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竞争
B. 是以损害其它民族利益为前提的竞争
C. 是以国家发展、各民族进步、各族人民富裕为目的的
D. 是不公平的竞争
13.( ) 各民族的利益问题,将是民族关系发展上的焦点和热点。 (满分:2)
A. 经济方面
B. 政治方面
C. 文化方面
D. 法律方面
14.民族区域自治法调整的对象是( )。 (满分:2)
A. 统一与自治
B. 一般与特殊
C. 自治地方内部的民族关系
15.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深入研究阶段的代表著作有( ) 。 (满分:2)
A.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B. 《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
C. 《论十大关系》
二、多选题:
1.杂散居地区民族问题的发展趋向( )。 (满分:2)
A. 中国杂散居民族人口增多和少数民族城市化的趋势
B. 中国杂散居地区的民族问题从重视经济文化发展要求逐步过渡到加强政治平等的要求方面的趋势
C. 中国杂散居地区发展不平衡,民族平等的实现程度出现差别的趋势
D. 中国杂散居少数民族民族意识增强,民族内部联系加强,民族内聚力强化的趋势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发展的主流要求是( )。 (满分:2)
A. 政治上、法律上获得平等的地位和权利
B. 打破少数民族保守、封闭的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状况,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C. 废弃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糟粕
D. 在弘扬其精华部分的基础上大量吸收现代文化以发展现代文明
3.在认识社会主义时期各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问题上,应注意( )。 (满分:2)
A. 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是指在政治上、法律上获得平等权利以后,落后民族在实际上不能充分享受这种平等权利的现象(是受自身发展程度的限制)
B. 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是资本主义和前资本主义时代遗留下来的,是剥削制度社会长期历史遗留下来的,而不是社会主义制度造成的
C. 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是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民族差别所造成的
D. 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将会永远存在
4.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发展上有两个历史趋势( )。 (满分:2)
A. 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和胜利
B. 民族之间各种联系的发展和日益 频繁,民族壁垒的破坏,资本、一般经济生活、政治、科学等等的国际统一的形成
C. 民族的繁荣发展,也就是说进入了各民族充分发展的时期,各民族在民主、平等的环境下得到健康的发展
D. 各民族间联系的不断加强和各民族在各个方面的日益接近
5.列宁分析了帝国主义压迫掠夺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的情况,揭露出了资产阶级“民族平等”的虚伪口号所蒙蔽着的金融资本时代和帝国主义时代所特有的现象,即殖民奴役和金融奴役的现象
做出以下结论( )。 (满分:2)
A. 区分了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
B. 正确地估价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地位、作用,从而揭示了这一时代民族问题与无产阶级革命问题的相互关系
C. 为无产阶级制定了正确的民族问题方面的战略、策略方针和态度
D. 民族问题成为无产阶级革命总问题的一部分
6.不同民族的人们以民族成员的身份出现在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交往和联系的关系,其中具有( )。 (满分:2)
A. 社会性
B. 经济性
C. 政治性
D. 民族性
7.民族不平等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 (满分:2)
A. 经济上的剥削掠夺,政治上的压迫统治
B. 地域上的渗透侵占,文化上的摧残限制
C. 语言文字、风俗习惯上的欺凌侮辱,对民族的歧视
D. 民族方面的工农、城乡差别
8.民族问题的性质、范围、程度,是由( )决定的。 (满分:2)
A. 社会的环境条件
B. 国家政权的性质
C. 国家政权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
D. 社会发展的全部进程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问题具有复杂性
因为( )。 (满分:2)
A. 有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也有现实生活中新出现的矛盾
B. 有经济领域的问题,也有政治领域中存在的问题
C. 有文化方面的,也有思想意识领域的和宗教方面的问题
D. 民族问题上交织着民族的、阶级的、宗教的等因素
10.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我国的民族问题会呈现出以下特点和发展趋向( )。 (满分:2)
A. 平等与效率的矛盾将在民族问题上有明显的反映
B. 民族问题将大量地发生在民族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问题上
C. 少数民族废弃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糟粕
D. 少数民族的心理承受力、包容力将受到考验 ,并将得到加强
11.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问题具有以下的特点( )。 (满分:2)
A. 同步性
B. 艰巨性
C. 多样性
D. 复杂性
12.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问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总问题的一部分,因为( )。 (满分:2)
A. 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才能铲除民族压迫的社会根源
B. 只有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才能实现个民族的共同繁荣
C. 只要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D. 民族斗争说到底是一个阶级斗争问题
13.民族理论所回答的问题是( )。 (满分:2)
A. 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
B. 某一民族形成发展问题
C. 民族问题发展的一般规律
D. 某一民族问题的解决方法
14.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在民族问题上有两个历史趋向
关于这两个趋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满分:2)
A. 第一个趋向是民族生活和民族运动的觉醒, 反对一切民族压迫的斗争,民族国家的建立
B. 第二个趋向是民族之间各种联系的发展和日益 频繁,民族壁垒的破坏,资本、一般经济生活、政治、科学等等的国际统一的形成
C. 一个趋向是在帝国主义压迫和殖民地剥削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力求在政治上摆脱帝国主义束缚而成立独立的民族国家
D. 另一个趋向是因世界市场和世界经济的形成而产生的,它力求使各民族在经济上彼此接近
15.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问题具有以下的特点( )。 (满分:2)
A. 同步性
B. 艰巨性
C. 多样性
D. 复杂性
三、判断题:
1.“库尔班节”、“开斋节”就是从的伊斯兰教节日沿袭而成的。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自治机关只能配备少数民族的干部。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3.民族观是一个民族的观念,没有阶级性。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4.在一个统一国家里,只要有多民族存在,就必然产生民族问题。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5.民族理论所回答的问题是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一般规律。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6.对于落后的风俗习惯,可以由政府部门下命令改。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7.风俗习惯主要来源于宗教。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8.“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明文规定的。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9.如在不同民族个别成员之间的交往和联系中,涉及到对民族宗教信仰的歧视、侮辱问题,实际上涉及对方整个民族或民族特点,因而也就可能构成民族关系问题。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0.对合理的民族利益给予满足或照顾,将有利于民族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反之,民族间矛盾和摩擦将会增多。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1.我国自治地方的行政单位一般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四级。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2.民族问题与民族存在是相联系的,同始同终的。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3.“散居少数民族”是指居住在自治地方以外的少数民族。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4.“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的节日。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5.凡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均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6.雪顿节是藏族人民的重要节。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7.风俗习惯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健康有益的 无所谓好坏的 落后有害的。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8.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不仅回答某一具体民族的形成、发展与消亡问题,也回答一般民族的形成、发展与消亡的问题。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9.风俗习惯具有世代传承之特点。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0.在现实生活中,民族风俗习惯与民族问题息息相关,不注意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容易刺激以至伤害民族感情。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民族与宗教概论》17春在线作业2
一、单选题:
1.关于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的理论,首先是( )提出来的,斯大林又作了补充和阐述。 (满分:2)
A. 斯大林
B. 列宁
C. 马克思
D. 恩格斯
2.无产阶级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是( )。 (满分:2)
A. 民族平等
B. 民族团结
C. 民族自主权
D. 民族文化自治
3.要减少竞争对民族关系发展产生的消极作用必须( )。 (满分:2)
A. 把竞争中民族间发展差距的扩大限制在一定的限度内
B. 提高了经济效率
C. 促进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转化
D. 扩大民族间的发展差距
4.( )是民族形成过程中的关键。 (满分:2)
A. 部落联盟的建立和发展
B. 氏族的产生
C. 胞族的产生
5.民族最初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即( )形成的。 (满分:2)
A. 奴隶社会末期
B. 原始社会末期阶级社会初期
C. 封建社会末期
6.《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作者是( ) 。 (满分:2)
A. 马克思
B. 恩格斯
C. 列宁
7.《论民族自决权》的作者是( )。 (满分:2)
A. 列宁
B. 斯大林
C. 毛泽东
8.马克思主义所主张的民族平等的含义( )。 (满分:2)
A. A. 坚持一切民族的一律平等
B. 坚持各民族在一切权利方面的完全平等
C. 坚持各民族在法律上乃至事实上的完全平等
D. 只有消灭阶级,才能实现民族平等
9.共同经济生活是一个民族生存的( ),是核心要素。 (满分:2)
A. 政治基础
B. 文化基础
C. 物质基础
10.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确立阶段的代表著作有( ) 。 (满分:2)
A. 《论波兰问题》
B.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C. 《关于民族问题的批评意见》
11.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 )。 (满分:2)
A. 民族与国家某些政策的关系问题
B. 不同民族的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这一敌对阶级之间的关系问题
C. 是各民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问题
D. 民族地方与上级国家机关的关系问题
12.民族利益,指的是( )。 (满分:2)
A. 国家的利益
B. 正当的、合法的、民族应有和应得的利益
C. 民族所有的利
D. 人民的利益
13.民族权利,指的是( )。 (满分:2)
A. 国家的民主权利
B. 法律赋予的各民族应有的各方面的平等权利、民主权利
C. 民族所有的权利
D. 人民的平等权利、民主权利
14.民族最初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即( )形成的。 (满分:2)
A. 奴隶社会末期
B. 原始社会末期阶级社会初期
C. 封建社会末期
15.1966年联大通过的两个人权公约即《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和《公民及自治权利国际公约》均在第一条重申了民族( ) 。 (满分:2)
A. 生存权
B. 自决权
C. 发展权
二、多选题:
1.在私有制社会里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 (满分:2)
A. 民族问题产生和存在的主要原因是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以及阶级剥削的私有制制度
B. 民族压迫实质上是阶级压迫
C. 民族压迫实际上反映了压迫民族的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
D. 民族斗争实质上是阶级斗争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问题具有以下的特点( )。 (满分:2)
A. 长期性
B. 重要性
C. 复杂性
D. 敏感性
3.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问题具有同步性,因为( )。 (满分:2)
A. 每个少数民族的发展与社会整体发展是同步的
B. 少数民族地区民主政治建设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是密切相联的,同步发展的
C. 民主政治的建设需要相应的物质的、文化的和心理的条件
D. 民族地区经济开发也必须与智力开发同步进行
4.消除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一般要经过两个阶段( )。 (满分:2)
A. 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和胜利
B. 实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各民族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社会发展阶段上的飞跃
C. 大力发展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事业,逐步缩小这方面发展水平上的差距,接近、赶上先进民族的发展水平
D. 反对民族压迫剥削,实现民族平等团结的问题
5.在社会主义社会民族问题产生的自然因素,也起着同样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例如( )都会产生民族矛盾。 (满分:2)
A. 民族之间语言不同
B. 生活条件不同
C. 风俗习惯不同
D. 宗教信仰不同
6.民族权利与民族关系之间的联系是( )。 (满分:2)
A. 一定意义上可以把民族平等、自治、发展的民主权利的享有和行使的程度作为民族关系发展程度的一种标志
B. 民族权利是民族关系中的核心问题之一
C. 民族权利的享有和行使受民族关系状况的制约
D. 民族权利享用状况又直接影响民族关系
7.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欧洲胜利以后
民族问题为什么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部分变成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 (满分:2)
A.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起国际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时代变了,时代的本质、发展的主要方向发生了变化
B. 随着时代的变化,民族问题的范围不同了,民族问题扩大成为世界性的问题
C. 民族问题有了不同的内容,主要是民族殖民地问题
D. 民族斗争、民族运动的性质、发展方向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民族解放运动一般都具有反对帝国主义的性质
8.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将长期存在是因为( )。 (满分:2)
A. 民族特点、民族差别还将长期存在。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的存在也是长期的
B. 在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还没有消失,国际国内的阶级矛盾和斗争还会反映到民 族问题上来
C. 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偏见、民族隔阂的残余,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消除
D. 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影响的长期存在,是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长期存在的一个原因
9.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我国的民族问题会呈现出以下特点和发展趋向( )。 (满分:2)
A. 平等与效率的矛盾将在民族问题上有明显的反映
B. 民族问题将大量地发生在民族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问题上
C. 少数民族废弃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糟粕
D. 少数民族的心理承受力、包容力将受到考验 ,并将得到加强
10.要减少竞争对民族关系发展产生的消极作用必须( )。 (满分:2)
A. 把竞争中民族间发展差距的扩大限制在一定的限度内
B. 提高了经济效率
C. 促进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转化
D. 扩大民族间的发展差距
1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发展的主流要求是( )。 (满分:2)
A. 政治上、法律上获得平等的地位和权利
B. 打破少数民族保守、封闭的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状况,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C. 废弃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糟粕
D. 在弘扬其精华部分的基础上大量吸收现代文化以发展现代文明
1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民族发展的要求更集中、更明显地反映在民族的( )。 (满分:2)
A. 政治上平等的地位和权利
B. 法律上平等的地位和权利
C. 经济的发展
D. 文化的发展
13.为什么说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期民族问题是无产阶级革命总问题的一部分( )。 (满分:2)
A. 民族解放运动的趋向是反对帝国主义民族压迫的
B. 民族解放运动对帝国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的直接的、有力支援和推动
C. 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和胜利,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新的高涨和胜利创造有利的条件
D. 民族解放运动的胜利,将会摧毁资本主义国家工人运动中机会主义赖以产生和存在的经济基础,肃清一小撮工人贵族对无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促使这些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化,为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创造了最重要的条件
14.杂散居地区城市民族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是( )。 (满分:2)
A. 关心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的完全平等地位和待遇
B. 关心少数民族的发展(主要是经济文化的发展)
C. 关心少数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发扬
D. 关心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得到尊重的问题
15.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在( )的基础上而建立起来的。 (满分:2)
A. 深入研究民族问题
B. 深入研究民族
C. 全面总结无产阶级解决民族问题的实际
D. 揭示民族发展一般规律
三、判断题:
1.民族风俗习惯对民族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影响,但对民族关系没有影响。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中国自秦汉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3.民族理论是研究某一民族形成发展问题的学科。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4.民族平等首先是资产阶级提出的,因此,它是资产阶级的口号。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5.“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明文规定的。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6.随着我国各方面的发展,各民族间经济文化发展上的差距在一段时期内将会很快消除。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7.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情况千差万别,所以没有共同的特点和规律。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8.影响民族关系发展趋势的,仅有历史的政治的因素,而没有物质的、经济文化的因素。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9.在我国,只有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都受到法律保护。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0.自治机关只能配备 少数民族干部。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1.“三道茶”是白族迎接客人的重要礼仪。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2.彝族族最重的节日是火把节。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3.风俗习惯之差异主要是由于地理环境造成的。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4.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在根本利益上是不完全一致的。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5.选拔、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问题。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6.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只有从法律上加以保障,才是真正地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7.社会主义时期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8.要解决民族问题,历代国家政权就必须制定相应的对策。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9.民族问题不是一个社会问题。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0.风俗习惯对一个民族的全体成员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转载请注明无忧答案网
需要解题参考资料,需要参考资料,需要参考资料,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页:
[1]